女学霸在古代 第222章

作者:坐酌泠泠水 标签: 爽文 女强 穿越重生

  首先它比一般的书都便宜。其次纸张比较坚实,不容易破损;字迹也极清晰,沾了水,上面的字迹也不会模糊掉。质量极好。

  王记印坊给书铺的让利空间比较大。于是遇着有人来买四书五经,书铺的掌柜和伙计都优先推荐王记印坊的书籍。书铺有话本或其他书籍要印的,也率先去寻王记印坊。

  生意兴隆,尚德长公主又派人去买了几台印刷机和油墨,继续扩大作坊。

  不到三个月,京城周边的印坊就受到了王记印坊的极大冲击。

  大家一打听,这印坊是尚德长公主的。于是又是一番明争暗斗,各种使绊子。

  不过这些尚德长公主都不怕,她身后站着皇上呢。

  她跟王世兴的三七分成只是第一台机子。后面她自己买的机子,只给了王世兴半成的利润分成。

  她也知道京城周边的印坊都是各大家族把持,想要占稳脚跟不容易。赵如熙的保险柜生意给了她启发,她也去寻了萧圪,给了萧圪三成的利润。

  有皇上在后面保驾护航,王记印坊自然不怕别人的明刀暗箭。因为利润空间大,她的买卖做得风声水起。

  京城那些世家也不是吃素的,早在派人潜入王记使绊子的时候,打听清楚了王记印坊的秘密,赶紧也派人去江南,买了机子和油墨,改进了自己的印坊,并采取降价的方式,企图将尚德长公主侵占的市场夺回来。

  于是赵如熙和萧令衍的印书机和纸都卖得飞起,大晋各地的书籍价格也降了下来。

第466章 县试

  而印书机的制作,赵如熙早就交给萧令衍到南边去隐蔽生产了,京城的这些风起云涌,都跟她无关。

  她除了继续给各地的官吏教画画,余下的精力都放在书本。偶尔会去庄子上走一走。

  去年趁着冬天农闲,庄子上的人不光为自己建了整齐宽敞的房屋,做了很多的粉条,开了米粉铺子,还依着赵如熙的吩咐进行了一些基建。

  原先庄子上给主家养的鸡鸭鹅羊猪牛,都是庄头组织人在山脚下单独围了五个区域,派了专人去养的。

  毕竟庄仆们自己的屋子窄小,也没个前后院,自己都吃不饱,哪里还有余粮喂家畜?给主家的这些家畜,都是庄子上在给主家舂粮食时,脱壳下来的米糠,混杂着菜叶子、野菜养大的。

  赵如熙觉得这样做有两点不好。一个是瘟疫,庄子上就曾发生过几次鸡瘟,死了很多的鸡。另一个就是需要拨专门的人来进行打理,浪费劳动力。

  她干脆采取自愿领养的办法,哪户庄仆愿意养这些家畜就领一些回去,公母大小配比得当,到时候养出来的鸡鸭和蛋,他们留存四分之一,上交四分之三。当然,养的鸡鸭全死光,那是要照本赔偿的。如果养得好也能得奖励,为此还定了一个标准。

  这办法一宣布,庄仆们都抢着要领养家畜。

  像鸡这种家禽,根本不用人操心,每天拌点米糠碎菜叶子就能喂养,平时下了蛋,下四个自家能得一个。领几只小鸡半年就能长大,到时候至少有一只是属于自家的。

  鸭鹅麻烦一点要赶到池塘里放养,猪牛羊也要费点事,但家里老人小孩子就能做这些事,自己勤快点也是早晚费点功夫,获利却不小。

  不过钱多多还是根据各人的能力,对他们进行了规劝。鸡鸭猪还好,牛羊可不是谁家都能养好的。

  见大家积极性那么高,赵如熙还提了养蚯蚓饲养鸡鸭猪的办法。

  她两辈子都没干过农活,也没养过鸡鸭,也只是在书上和里看到过这个办法。

  稳妥起见,她指定了一家做试点,失败了也不用他们承担后果。如果成功,再将他们的办法推广开来。

  家畜问题解决妥当,山上在冬天时就种了果树,池塘里也放了鱼苗并让擅长养鱼的人承包下来。

  赵如熙有心想把水稻改成经济作物,但这些田都是上好的水田,改种别的未免可惜。

  大晋的粮食还处于不够吃的状态,朝廷对于农田种粮的事极为重视。有水田的人也有种出粮食缓解粮食危机的义务。眼看着庄仆们靠着其他事情也能把日子过好,赵如熙便没提改种经济作物之事。

  她倒是给庄仆们几个积肥的方法,让庄仆们把地力养好,在冬天能种一茬冬小麦。

  她在农业方面懂的东西不多,不敢外行乱指挥内行,也只先做到这个地步了。

  不知不觉间,县试的时间已经来临。

  赵如熙上辈子身经百战,对考试半点不紧张。

  可崔夫人却紧张的不行。

  她私下里找了尚德长公主,对她道:“公主,我担心谨妃或平阳郡主会在县试里给知微使绊子。知微可是年考第一的,结果连个县试都过不了,到时候不知怎么被京城女子书院嘲讽呢。”

  “我也想到了这一点。我这就去找皇上,让他派人督考的时候注意一些。”

  尚德长公主说着便站了起来,匆匆进宫去。

  女子参加科举考试,跟男子不同。毕竟人数少,身份也特殊,所以不会跟男考生一起安排在考舍里,而是另外在考场旁边寻一院子,由朝廷指派两个官员去监考。

  这两个官员是谁,就很重要了。

  要是是谨妃的人,想要给赵如熙使绊子,有的是法子。

  “皇兄,上次绘画比赛您也看到了,有人就是见不得知微好,要给知微使绊子。这次她参加科举,我担心也会有人为难她。您能不能指派一个清正的人去做女子考生的考官?我不要他照顾知微什么,只求公正。”

  “成。”萧圪一口答应。

  就算尚德长公主不提,他也会这么做的。

  赵如熙的画可以算是国手级别,对于这样的人,朝廷定然是要采取保护手段。

  她上次参加绘画比赛出了事;要是参加科举考试再出事,萧圪都不好跟天下人交待。表叔到时候不定把他骂成什么样子。

  县试要考几场,级别也不高,朝廷的官员有事要忙,唯有派闲职的人去督考。

  萧圪心里早有人选,不过按规矩不能跟尚德长公主说,尚德长公主也没有再问。

  待县试那日,赵如熙只提前了一顿饭的功夫到考场。

  她到考场时,见屋里除她之外只有四人。其中三人明显是认识的,正围在一起嘀嘀咕咕;另一个局促不安地坐在另一边。

  正在说话的三人见赵如熙进来,打量了她一眼,其中一个问道:“你就是赵如熙?”

  赵如熙点点头:“正是。”

  “我们都是京城女子书院的人。”那人又道。

  她语气平和,打量赵如熙的目光只是好奇,倒没有盛气凌人或不屑的表情。

  这也是赵如熙参加绘画比赛一举成名的效果了。

  她在绘画上的成就,是这些女子一生都只能仰望的存在;更不用说她在年考时考了第一,稳压了这些女子一头。

  所以不管这些女子出身再高贵,在真正有才华的赵如熙面前,也傲不起来。否则被人知晓,名声可不好听。

  那个单独坐的女子听到赵如熙的名字,也抬起头来好奇而仰慕地看着赵如熙。

  赵如熙道了一声“幸会”就不理她们了,低着头把自己的文房四宝排出来。

  因考生少,督考的又是两个官员和两个辅考人员,虎视眈眈之下谁都不敢作弊。所以女子考生少了搜身这一关;笔墨纸砚也不用检查。

  见她没有攀谈的意思,那三个京城女子书院的人也有些傲气,便不再说话,屋子里都安静下来。

  先来的两个辅考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第467章 放榜

  赵如熙是京城户籍,与她一同考试的都是京城户籍的学生。北宁女子书院她的同窗们都在北宁考试,并不在一起。

  对于权贵家的女子来说,参加科举考试,要是考得好,连中秀才、举人,自然是一段佳话,被人誉为才女,是锦上添花;可一旦失败,就要被人嘲笑,说她自不量力。

  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所以她们轻易不会来参加科举考试。

  来参加的,不是自恃才学过人、想要跟男子一拼的;就是诗书传家,想搏个才女名头的。不过这样的人并不多。

  毕竟学习还是很辛苦而枯燥的,女子即便考得再好,没办法建功立业,意义也不大,何必要去吃这份苦头呢?

  所以偌大一个京城,就她们这五个人参加科举考试。除了赵如熙外,三人是京城女子书院的学生;另一个是自己在家由私塾里的祖父教授课业,自主报名参加科举的。

  赵如熙到考场上坐定没一会儿,两个考官就到了。

  为首的是一个穿正四品官服的四五十岁的清瘦男子,容貌俊美,气质若仙。跟在他身后的男子年纪稍轻,看样子大概三十七八岁,穿的是正五品补子。

  清瘦男子一脸严肃,进来扫视了大家一眼,开口道:“老夫秦喆,是大家的主考官。”说着,往那里一坐,便不说话了。

  秦喆?

  赵如熙听到这个名字,不由抬起头仔细看了老头儿一眼。

  如果这个秦喆的喆是两个吉,眼前这人可是她一直无缘得见的大牛。

  大晋一书一画两个国手,书法是明苍大师的弟子秦喆,亦是萧若彤的师父;绘画自然是枯木先生康时霖了。

  萧若彤能养成那般不染纤尘的脾气,跟她师父秦喆的性子有关。

  这位秦大师,极为傲气,极为高冷,一般的人他都不屑理会,跟康时霖完全不同。

  这两人也因为性格原因,互相看不惯,平时互不搭理。

  秦喆是先皇后的亲兄长,大晋真正的国舅爷。他本不理世事,却因太子的关系,还是在礼部任了个虚职。

  倒是难为皇上请了他来做女子科考的主考官。

  副主考,名叫谢遇,是国子监的一个官员。

  谢遇宣读了一会儿考场规矩。看看时辰到了,便将试卷发了下来。

  赵如熙早就将历届科考题刷了个遍,这县试的题目就是考死记硬背,对她而言没什么难度。把试卷看了一遍,发现没有什么不会的,她磨了墨,刷刷刷写了起来。

  秦喆看看她,再看看其他四个考生,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茶。

  她旁若无人,其他人可没她这么心大。

  她们才五个考生,却有两个主考官、两个辅考官一共四个大男人虎视眈眈地盯着,小姑娘哪里受得住?三个京城女子书院的还好,另外那个诗书传家的姑娘却是极受影响,提着笔半天不知道写什么。

  大晋的科举考试,在出题方面受圣耀皇后影响,与中国古代的考试内容不大一样。

  县试考的是基础,主要是考考生对四书五经的掌握程度。题量大,涉及面广,内容有深有浅,没有对四书五经的熟记和理解,很难考出好成绩。

  赵如熙记忆力好,理解能力也强,这些基础的东西自然不在话下。女子书院的年考就是按着县试的标准出题的,赵如熙能考个满分,可不是侥幸。

  不过她也没有自大。科举考试的试卷可是不允许涂抹的,甚至连滴一滴墨汁在上面都不允许。无忧中文网

  赵如熙做题的时候便极为仔细,写字也力求工整。

  不过这么久的字也不是白练的。她无论是平时练字还是做笔记,因为想要赚积分,都是力求整洁漂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十分良好的书写习惯。

  因此她做题虽然仔细,速度并不慢。

  等她把题量极大的试卷写完,看一看上面燃着的香,还剩三分之一,她检查了一下试卷,站起来交卷。

  秦喆拿起试卷看了看,挥手让她出去。

上一篇:撩神

下一篇:重生后我竟然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