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 第233章

作者:坐酌泠泠水 标签: 爽文 女强 穿越重生

  赵如蕊却红着眼道:“大哥,凭什么?凭什么我就得嫁这种人?你看看小姑姑,日子过得多艰难。”

  赵家的小姑奶奶是庶出,嫁给了城西的一个举人。

  她出嫁时绥国公已去世,因为给绥国公治病掏空了家底,老夫人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嫁妆来给自己不喜欢的庶女做嫁妆,所以赵家小姑奶奶嫁妆不丰,嫁的人家家境很一般。

  偏她的婆家这些年又一直走下坡路,虽能吃饱穿暖,家里也有三四个仆人,但跟绥平伯府比还是差得远。

  小姑奶奶对娘家心有怨恨,这些年如没必要,也不跟绥平伯府走动。

  听到赵如蕊的话,赵靖立的脸色很不好看。

  他是赵家二房的长子没错,可他才十五岁,比赵如蕊还小。他能给赵如蕊张罗亲事,而且人选也是精心挑过的,家境不差,人也很上进,长得也不错,这种条件已是他尽最大的努力替赵如蕊张罗的了。

  结果赵如蕊就这么轻飘飘一句话,把他这段时间以来的努力全抹去了,连多听他说两句、多了解这家人的兴趣都没有。

  他决定也不管赵如蕊了。

  就让她在家里呆着吧。

  ……

  赵如熙接下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读书就是教画画,半点不操心别的事。

  张厉的事挑起了她的好胜心,她一心想在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中取得好名次。

  不知不觉间,四月份来临,府试开始了。

  这次参加考试的女性考生,就只有赵如熙和两位京城女子书院的学生。

  如果说县试第一场时,这两个女学生在对上赵如熙时眼里还有些倨傲,那么在赵如熙取得第一名时这种倨傲就消失了。

  县试的风波闹得那么大,最后连张厉都被罢了官。

  虽然朝廷对外的说辞是张厉在县里做县令时犯下的事被揭发,所以才被治罪罢了官,但坊间说什么的都有。许多人私下里觉得是皇上对张厉在县试中的表现不满,才罢了他的官的。

  这些言论,这两位女学生也有所耳闻。这次府试,赵如熙一进门,两人都笑着跟她打了招呼,样子极为热情。

  赵如熙微笑着点点头,便把手里的文房四宝拿出来,倒水磨墨,完全没有跟她们聊天的意思,两人只得讪讪作罢。

  府试考试的形式跟县试类似,同样是考三场,分帖经、杂文、策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头两场各考一天,最后一场是连续考两天,需得在考场上过夜。

  当然,府试是可以提前交卷的。最后一场的试卷如果一天能写完,也可以只考一天。

  跟县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府试的试卷是糊名的。交卷时拉动身边的小铃,就会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考生即可离开。

  不过试卷虽然糊名,却不誊抄。阅卷官不光要看文章写得如何,还要看字迹写得是否工整漂亮。

  赵如熙仍然是做得最快,提前交卷的那一个。

第488章 还是第二名

  “累了吧?赶紧先吃点东西,然后洗个澡,好好睡一觉。”朱氏看着女儿从马车上下来,满脸的倦色,心疼地道。

  府试第三场的策论题并不是一天能写完的。赵如熙即便能写完也不想太过打眼,提前一天交卷。因此她还是在考场里呆了一夜,第二天差不多中午才交卷回来的。

  她在现代为了赶图纸,熬夜是家常便饭。可到了古代,生活太过健康绿色,天刚黑就睡觉,天刚亮就起床,从来没有熬过夜。

  这下子在考场上呆了一夜,虽也可以趴在桌子上睡觉,但还是很不舒服,出来时就觉得受不了。

  她答应一声,吃了东西洗了澡就睡下了。

  “唉,府试就这样,要是再参加院试、乡试、会试,那岂不是几日都呆在考场里?吃不好睡不好,不光辛苦,也很不方便。”朱氏对赵元勋道。

  虽说考场里有婆子,如厕由婆子陪着去,但几个督考的大男人虎视眈眈地盯着,女考生不管做什么都很不自在。累了想趴在桌上睡一下吧,都得顾及礼仪风度。所以哪怕女生考场比男生狭小简陋的考号条件好很多,她们心理上的累不是男生能比的。

  “咱们家也算是小有产业,熙姐儿自己名下的产业也不少。她卖一幅画就是别人几年的收益了,哪里还需要这么辛苦?”朱氏继续道。

  赵如熙拍卖给皇宫那幅画后,就给了朱氏一万两银子。朱氏用它在京城买了三个铺子,在周边县买了一个大庄子,打算在赵如熙出嫁时当成嫁妆陪嫁过去。

  绥平伯府原先的庄子,把米做成了干粉条后,干粉条没有在京城销售,而是运到了江南。南方人本来就喜欢吃米,这种粉条方便快捷,口感也很好,特别受当地人欢迎。

  朱氏见利润丰厚,干脆叫管事在当地收了稻米来加工,又买了几个小铺子,依照赵如熙在京城的模式开了米粉铺。

  问过许家不打算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卖炒货后,她又在江南米粉铺旁边开了炒货铺子。

  朱氏派去江南的那个管事也很能干,发现米粉铺和炒货生意实在是好,回来禀报之后,又在江南周边城市、镇子把这两个铺子也开了起来。

  当地人虽然也有人跟风,但无论是卤水配方还是石英砂的奥秘,一时半会儿都是学不去。因此只这一项,大半年来就为绥平伯府赚了不少钱。

  本来分家后府里少了大半开支,经济就宽裕了不少。再有了这些进项,绥平伯府一下子从入不敷出变成了小有盈余。每年用盈余的钱置办家产,绥平伯府的日子又往好里过了。

  这还不算赵如熙手里的财产和老夫人、朱氏自己的嫁妆呢。

  现在丈夫又得了个官职,朱氏说起这话来十分有底气。

  “熙姐儿想做的事,自有她的道理。她自己不嫌辛苦,咱们也别唠叨她。”赵元勋道。

  朱氏点头:“我也只是这么说说,肯定不能去劝她。”

  过了两日,府试到了放榜的日子,夫妻俩正在老夫人那里听消息,就听小厮兴奋的声音从院门处传来:“老夫人、伯爷、夫人,放榜了。姑娘高中第二名。”

  朱氏站了起来,喜道:“快进来。”

  这次派去看榜的仍然是那个机灵小厮,进了屋后他行了一礼,不待主子问话,就把情况详细说了。

  他又道:“这次跟榜单一起贴出来的,还有试卷。小人在那里听了半晌众人的议论,大家对姑娘这个名次心服口服,都夸姑娘的文章好,没人有异议。”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迭纸,交给一旁的丫鬟:“这是小人抄录的名次和第一名张贴出来的两篇文章。”

  朱氏对这个小厮十分满意。

  她示意周嬷嬷:“给他赏个上封。”

  上封足有十两银子,小厮一听,顿时乐得合不拢嘴。不枉他在拥挤的人群里抄写文章,那可真不是人干的事儿。

  三人轮流看了看小厮抄回来的东西,发现自己不光看不出文章的好坏,便是榜上的人名,除了许崇文,其他谁也不认识。

  “行了,你们也看不懂,赶紧给熙姐儿送去吧,她该等急了。”老夫人发话道。

  朱氏连忙叫丫鬟把名单和文章送到修竹院。

  她又吩咐周嬷嬷道:“备一份礼,送去许家,恭贺文哥儿考中童生。”

  周嬷嬷应声出去。

  看着周嬷嬷远去的背影,朱氏感慨一句:“文哥儿一举得中,名次也不低,许家夫妇也算是熬出头了。”

  许崇文在府试里中了第三十一名。府试过了,便是童生。在他这个年纪能考中童生,很是不错,至少往后的前途是可期的。

  “可不是。”老夫人道,“许家这大半年做买卖可赚了不少钱,不光把赵十太太那个院子买下来了,还在城北买了一个铺子,也算是小有薄产。许崇文现如今中了童生,他的亲事不用愁了。”

  “岂知不用愁。”朱氏笑道,“前些日子赵家族里还有人向我打听文哥儿呢。看那样子,只等他考完童生试就托人来说媒。许雪更是好几个媒婆上门了。许家夫妇倒是沉得住气,想等文哥儿中了童生才给兄妹俩议亲,底气也能足些。”

  听到婆媳俩的闲聊,想起二房四个同样岁数的侄儿侄女,不光功名没着落,亲事也没着落,赵元勋不由暗叹一口气。

  ……

  修竹院里,赵如熙看到抄录的那张名次表,对于自己的第二名倒没有多少想法。

  她专注四书五经才大半年,这大半年里也没多少时间花在这上头。能在府试里考个第二,已是她记忆好、悟性高了。古人里可不乏智商高的。

  她把一溜儿名单看了一遍,发现许崇文考中了,很替他十分高兴。

  “姑娘,京城女子书院那两人的名字有没有在榜上?”青枫伸长了脖子看着名单,开口问道。

  赵如熙已看完了,把名单给青枫:“没见着,估计是没考上。”

第489章 保险柜被撬了

  青枫有些遗憾:“那院试的时候,姑娘岂不是一个人一个考场了?”

  四个大男人,外加几个婆子盯着姑娘一个人考试,想想那场景,青枫就觉得怪吓人的。

  “那也是没法子的事。”赵如熙无奈道。

  京城女子书院那两人,在县试时都是排在末尾,府试考不中实属正常。接下来的路,就得赵如熙一个人走下去了,再没有了女伴。

  不过青枫想象的场面,对其他女子来说或许可怕。在赵如熙眼里真不算什么。

  她上辈子经历的大场面还少吗?这点根本不算什么。

  府试过后,各省画画培训班也结束了。赵如熙的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

  这日,她招来周春问道:“作坊、铺子最近可一切正常?”

  周春道:“有两件事需得让姑娘知晓。一个是十日前有户人家的保险柜被撬了,里面装着的珠宝首饰被偷盗一空。那家人本想来铺子闹事的,大概是忌惮这铺子是皇上的,没敢闹,只来铺子找史掌柜哭诉了一通。”

  “当时姑娘正在府试,小人没敢打扰姑娘,让史掌柜替那人报了官,又安抚威慑了他几句,那人就回去了。后来也没查出是谁偷的东西。”

  “还有一件事,就是长公主送的小桃庄的庄头无意中知道白鹭庄的庄仆开米粉铺子,找到小人,隐晦地跟小人提过,也想做一项什么营生,增加庄仆们的收入。小人说要问过姑娘才能回复他。”

  赵如熙点点头:“小桃庄的事我会放在心上。如果想到什么好法子,再告诉你。”

  原先不干预小桃庄,是因为这是尚德长公主送的,她不好一接手就指手划脚,改这改那,小桃庄庄仆们的日子也还过得去。

  现在她跟尚德长公主一起办纺织厂,关系不是一般的亲近了。时间也过去了这么久,小桃庄的庄仆们也还老实,并没有因为换了个身份地位低的主人而闹幺蛾子。既如此,她也该为小桃庄的庄仆想个营生了。

  想起小偷的事,她笑道:“我还以为两、三个月就有小偷把保险柜撬了呢,不曾想他们这般无能,一直摸索了半年才把锁打开。”

  周春:“……”姑娘这是盼着小偷把她的锁撬开呢?

  “你把史超叫来,顺便让他把登记簿带来。”赵如熙吩咐道。

  “是。”

  此时赵如熙不在北宁而在家里,保宁轩离绥平伯府不远,没一会儿功夫史超就过来了。

  赵如熙也不接他手里的登记簿,问道:“当初卖保险柜的时候,我叫你核验客户信息,你都认真做了吧?”

  “是的,姑娘,每卖出一个保险柜,小人都叫人登记了地址。在送货上门时叫人核查过,确认购买者的身份、地址无误后方才作罢。”

  周春在一旁也作证道:“姑娘的吩咐,史掌柜都认真执行了。小人当时还检查过,发现确实做得很到位。”

  赵如熙又问:“登记、核实的事,是你亲自做的,还是叫专人做的?”

  “小人生怕出错,让一个叫程鸿运的伙计专管此事,小人也时时盯着,两人互相督查,以免发生错漏。”史超道。

  “那你在登记过程中可发现有奇怪的情况?”赵如熙又问道。

  史超想了想,点点头:“有的。”

上一篇:撩神

下一篇:重生后我竟然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