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 第238章

作者:坐酌泠泠水 标签: 爽文 女强 穿越重生

  康时霖摆摆手,不在意地道:“我跟彭大人说说话。你只管去你的。一会儿我要走就直接离开了。你叙完话再回去便可。”

  赵如熙这才放心地出去,跟着赵如玉派来的婆子去了她的院子。

  她回绥平伯府时,赵如玉就出嫁了。这年代如果娘家没有很重要的事,女子是不能随意回娘家的。因此她跟赵如玉也没见过几次面,就算是见面也说不上几句话。两人并不熟。

  但她身为赵如玉的娘家妹妹,既来了彭府,于情于理,赵如玉都要叫她去叙叙话,她也应该去拜访姐姐,否则就得叫人说闲话。

  彭家因为有家规,四十无子方能纳妾;再加上家风清正。所以虽未分家,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却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

  一路走来,遇到的下人都会停在路边,给赵如熙行礼。等赵如熙一行人走过去这才继续走路或做自己的事。

  路上赵如熙还遇到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那是彭家大房的一个儿媳妇。她停下来微笑着跟赵如熙寒暄了两句,这才往前走。

  整个彭家给赵如熙的感觉都很好。

  赵如玉早在院子里等着了。丫鬟一禀报,她就迎了出来。

  拉着赵如熙的手进了屋,她满脸关切地问道:“你来可是有什么事?我公公答应了吗?要是不行,我让你姐夫去说说。”

  “因为我要考科举,院试已过,想八月份参加秋闱。我师父想让彭大人帮我看看文章,所以带我过来拜访一下。彭大人已答应了。让我每个沐休日上午都过来,他指点我呢。”赵如熙道。

  “大姐,你有什么话或东西要带的,我每旬过来,正好帮你带东西或传话。”

  赵如玉笑了起来:“我有什么话或东西要传,派个人就是了,还专门等着你不成?”

  她们虽然不能随意回娘家,但有什么事,还是可以派下人来回递话或送东西的。

  赵如熙这才想起这一点,挠挠脸颊不好意思地道:“哦,我都没想起这茬儿。”

  赵如玉“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她虽不常回娘家,但娘家的事她也是很关心的,绥平伯府的变化,她都知道。她也知道全是因为这个被抱错的妹妹的缘故。

  当初知道赵如熙身世的时候,她对这个妹妹很怜惜。只是因为身处彭家,没办法回去,她便亲自给赵如熙做了两身衣服,买了两件首饰,叫下人带回去。

  后来知道这个妹妹很能干,认了康时霖做师父,成为了公爹都要连声夸赞的大画家,现如今又考上了秀才,她心里实实在在地替妹妹高兴。

  更不用说因为赵如熙,家里得了一笔银子新添了几个铺子和庄子,父亲还到大理寺当了官。

  这些,母亲可都跟她说了。

  当然,具体得了多少银子,买了多少铺子、庄子,朱氏没跟赵如玉说。

  “姐,你在这里过得好吧?”赵如熙问道。

  “挺好的。”赵如玉笑道,“你不用担心我。”

  虽说每日晨昏定省是少不了的,也要去婆婆面前立规矩。家里人口多,妯娌之间多多少少会有些矛盾。

  但赵如玉是按着标准淑女培养出来的,自己都极讲规矩。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理所应当。

  彭家规矩严,即便有些许不满,也闹不出什么大矛盾,大家也都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祖母身体好吧?爹娘还好吧?我听说泰哥儿去族学念书了。他在那里过得怎么样?书念得好吧?”

  姐妹俩虽然不熟,但说起家常,也有话聊。

  赵如玉早准备了点心茶水,两人说说话吃吃点心,坐了一盏茶功夫,赵如熙就告辞了。

  “你师父已回去了,要不你再坐坐?”赵如玉留客道。

  她早派丫鬟去正院那里打听着,知道康时霖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不了,我还要回去看书呢。”赵如熙笑道,“往后旬日我都会过来,有的是机会跟姐姐说话。”

  赵如玉这才没再留她,亲自送了她到大门,看着她上了马车离去,这才回了自己院子。

  康时霖从彭府出来就叫人给萧圪递了话。不过萧圪要送人情,第二日还是跟彭国安提了一嘴,让他好生辅导赵如熙。

  彭国安爱惜赵如熙的才华,再加上康时霖的面子,他对赵如熙的学业本就十分上心。

  可平素他要管理国子监,除了沐休日都没时间,想要再尽心一些也没法子——总不能天黑了还叫赵如熙往他这里跑吧?

  可皇上的态度在这里,他要是不表示得更重视一些,就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他本打算等他辅导赵如熙一段时间后,看看她哪方面薄弱一些,再让国子监的先生提点她两句的。这一会儿他不得不把这一步提上前来,好好地跟几位大儒打了招呼,说是皇上吩咐的。

  这些大儒在国子监可不像彭国安那么繁忙。他们就跟康时霖在北宁女子书院一样,有课就上,没课就在家里歇着,空闲时间比彭国安多多了。

  赵如熙去彭家上课,是因为有个赵如玉在那里。她要是去别的夫子家里上课就不好了。

  国子监前面那个做展览的院子,平时不用的时候都是锁着的。彭国安干脆叫人收拾出一间屋子来,让赵如熙每日去那里上课,他给大儒们排了个表,让他们在国子监下课了就到展示院去,给赵如熙做做辅导。

第499章 送礼

  为免这些人反感,他都安排一个月辅导一次,一次一个时辰。此时到八月也只有两个月时间,因此每人只辅导两次就够了。

  次数不多,这又是皇上的旨意。他觉得就算这些人不愿意,也不敢多说什么。

  这些人倒是不敢多说,但私下里未免有意见。

  有人发牢骚道:“多少人拿着重礼到我府上,请求我指点两句,我都懒得搭理呢。现在倒让我专门跑到一个地方去给人指点,还是个女娃子。她考科举干嘛?过两年还不得嫁人?仗着皇上欣赏她的画,如此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真是岂有此理!”

  “可不是?没那个能干就别参加科举;既要参加就老老实实地自己念书。临考前叫我们给她辅导算怎么一回事?”

  有那老好人,就劝道:“唉,算了,就两次课,忍忍就过去了。”

  赵如熙多通透的人啊,看事情搞成这样,她就知道有人会不乐意,甚至会讲闲话。她也很无奈。

  她在乡试里也不追求高名次,能过就成。而且她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还可以,跟往届乡试的前几名的文章比也不差多少。只要正常发挥,过乡试是没问题的。完全没必要搞成这样。

  如果皇上只叫彭国安一人给她辅导,倒没什么。彭国安是姻亲,跟康时霖也有交情,对她的画也极欣赏。她去上几次课,提高提高水平,倒是没问题的。

  可现在劳师动众就没必要了。

  只是皇上和彭国安都是好心,事已至此,她就没办法了。

  想了想,她写信给了萧令衍,叫他打听一下那几个大儒的喜好。

  萧令衍现在就专为萧令谱收集情节,像这种事,对他来说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只隔了一天,回信就送到了青枫手里。

  赵如熙看了信,列了个单子,叫马胜上街去买东西。

  于是待她去国子监的展示院上课时,给她上课的大儒就收到了自己的一份礼物——一块上好的鸡血石。

  这位大儒喜好雕刻印章,赵如熙这块鸡血石可算是送到了他的心坎上。本来对赵如熙还有些意见的老头儿,在赵如熙面前再也摆不出臭脸来。

  在给赵如熙指点的过程中,他发现赵如熙不是一般的聪明,简直一点就透,错误犯过一次就再也不会犯第二次。他稍稍点拨一下,就能取得极好的效果。

  他在国子监执教多年,聪明的人也见过不少。但有才气的,往往年少轻狂。像赵如熙这样虽聪明却仍十分谦逊、心性沉稳的,却是极少见。

  这一下大儒再没有半点嫌弃了,还对赵如熙道:“我的课你只上两次是不够的。我看看彭大人那个表上是否还有空余时间,如果有,我再给你安排一两次课。”

  赵如熙满脸惊喜地起身施礼:“多谢夫子。”

  第二天国子监的夫子们就见头天还发着牢骚的大儒,对补课这件事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跑到彭国安那里主动加课,大家都很惊奇。

  “嘿嘿,我老头子就不多说了,等你们给那女娃子上课就知道了。”大儒卖了个关子。

  其他人去上课,首先就被赵如熙的糖衣炮弹给轰炸了,然后就重复着第一个上课的大儒同样的心理历程。上过次一课后,纷纷叛变阵营。

  彭国安发现这个变化,仔细一打听,就有些哭笑不得,旋即又极感慨,对二儿子彭进睿道:“你那个妻妹啊,往后必有大作为。”

  “现在就有了大作为啊。”彭进睿道,“小小年纪,她的画就能跟枯木先生比肩了。着实了不得。”

  彭国安点点头,心里忽然期待起沐休日的到来。

  那个小人精,不会只给几个大儒送礼而少了他的。他这个人吧,没什么特别的喜好,不知道赵知微会给他送什么礼。

  沐休日到了,赵如熙如约而至,被下人领到彭国安做书房的院子,给他行礼。

  “来了?坐吧。”彭国安指着旁边的椅子道。

  这时候天气宜人,不冷不热,也没有风。为了避嫌,他干脆就叫人把桌椅搬到廊下,在廊下辅导。

  赵如熙却没坐,从青枫手里拿过一个小匣子,递给彭家丫鬟:“劳烦彭伯伯,占用您的歇息时间,知微过意不去。因此备了一份薄礼,聊表心意,还望彭伯伯不要嫌弃。”

  彭国安却不接,道:“你那日跟师父上门,不是备过礼了吗?”

  “那是我师父送的,可不是我送的。”赵如熙满脸无辜地道。

  那日他们过来求人,要是送了重礼,彭国安答应了,反让人觉得他是贪财才答应的,平白污了清白名声。所以那天赵如熙就叫人买了四色点心,外加一套质地中等的文房四宝,统共花了几十两银子。在京城里这样的礼根本不算什么。

  彭国安听了赵如熙这歪理,不由笑起来。

  他倒不怕收礼,反正赵如熙也算是他的晚辈,到时候他回礼就是了。他对赵如熙送他什么礼十分好奇。

  他对丫鬟点点头:“接过来吧。”

  丫鬟接过匣子,送到彭国安面前,把匣子盖打开。

  一个金灿灿、圆溜溜的东西就躺在锦锻里。

  “这是干什么?”彭国安拿起来,发现上面还有个链子,那个扁平的圆形金属就他巴掌大小,上面还雕刻了些花纹,显得极为精美。

  “那下面有个按钮,伯伯您把按钮按一下。”赵如熙道。

  彭国安依言把按钮按了一下,圆形金属的盖子忽然弹起来,露出里面的东西来。

  “这是……”彭国安不由站起来,满脸惊奇地问道,“这莫不是钟?”

  第一代的钟早已卖遍了京城和江南。京城家境好一些的都会买一座放在家里。彭家厅堂里就有一座。

  上次赵如熙写信给萧令衍后,第二代钟也出现在了拍卖会上。

  这第二代钟,除了外形更精美、还会跳出只小鸟来报时打鸣的大座钟之外,还出现了小座钟,四尺高,两尺宽,放在卧室里也是极精美的。

  彭国安为人节俭,他虽觉得在书房或卧室里放一个钟很必要,但因为价格昂贵,他还是没有购买。但在别人家里不止一次见到过,国子监的大厅里就放着一个。

  他手里的这一种,他却是没有看到过的。

第500章 忙碌

  “这个不叫钟,叫做表。”赵如熙道。她可不敢给人送钟。

  她补充道:“因为可以放在怀里,随便揣到哪里都行,因此也叫怀表。”

  钟都能割几茬韭菜,表自然也可以。

  机械这东西,想做得很精细不那么容易。在有限的条件下,他们想把怀表做得更小一些,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就多了,成本也就上去了。

上一篇:撩神

下一篇:重生后我竟然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