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后嫁给皇帝叔叔 第41章

作者:落雨秋寒 标签: 穿越重生

  景熙帝在黑夜中目送他们离去,严琅啊严琅,晒盐法就交给你了,希望你此行去东海能为大周晒出大量雪白晶莹的食盐。

  晒盐法须在海边进行,经过一番考虑,景熙帝选定的晒盐之地在东海一带,严琅此行带着他的密诏,当地的知府陈清沿会尽量配合,想必早日晒出新盐问题不大。

  与景熙帝的运筹帷幄相比,郑渊目前的心情真是糟糕透了。

  他想留在京城,一点也不想随皇帝出征。

  以景熙帝的骁勇善战,知人善任,军师智囊们又足智多谋,此次南征南昭国,悬念不大,即使无法大胜,小胜或者平局都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可是这于他又有何用呢?他跟来,根本捞不着什么大的功劳,况且,以他目前国公爷的身份,也无需再累积军功晋升了。

  本来景熙帝御驾亲征,正是留京的最好时机。

  如果让他选择,他当然愿意留京当一个顾命大臣,处理国家大事,顺便还能在暗地里培养一些势力。

  可惜景熙帝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他不知道景熙帝钦点他出征是不是察觉到了什么,但他知道自己该蛰伏了。他能一路走来,靠的从来不抱侥幸心理。一如他对他的儿女所说的,未虑胜先虚败,一有风吹草动就蛰伏起来。这次,又到了该小心行事的时候了。

  姚昇果然不是傻的,他出了沈府,随后便将沈繁花和平民老百姓慷慨解囊自发捐粮的事大大地宣传了一番,并且在京城及周遭各县郡设了损粮点。

  许多高门大户都捏着鼻子到他那里捐粮去了,内心却是咒骂不已。

  姚昇一看堆堆积如山的粮食,喜得他眉开眼笑的,这比他先前求爷爷告姥姥弄到的粮食要多得多。

  向家和郑家自然也都捐了。

  沈繁花估计,他们指定心里怄得很。

  这和当初在大长公主的品秋宴上,向淑澜牵头,想通过拍卖字画和首饰筹集钱款购买御寒物资施恩于民,以达到刷声望的目的那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情况反过来了,现在她成了领头着,他们两家跟着捐粮,倒成了她的垫脚石。

  沈繁花所料没错,向家和郑家人确实怄得很。

  他们不敢不捐,因为这个时候吧,捐了可能没什么突出的功劳,但是不捐,倒成了众矢之的,会被皇上记住的。光想到这点,就叫人很难受了。

  姚昇那边忙,沈繁花这边也没闲着,为了保证在期限内的日子得到足够多的方便面,她几乎整个人都住在了方便面加工坊里了。

  苏卿卿和陈雪找她时扑了个空,二女直接转道来了她的工坊。见面就和她直抒来意,他们苏陈两家也想捐粮,不想直接捐到军需官姚昇那里,觉得太不走心了。得知沈繁花需要大量的小麦面粉做一种方便食物,便来问她是否还缺小麦面粉?他们两家可以将打算捐赠的粮食送来她这里。

  这时候没有真空包装,方便面可不耐储存,沈繁花原本是打算先做一批出来送到前线看看反响再说的。若是太多原材料过来的话,恐怕一时间处理不完。

  苏卿卿和陈雪都说没关系,他们将小麦面粉送过来,她想啥时候处理就啥时候处理,随便她处置。

  沈繁花看她们一副扔烫手山芋的样子,不由得失笑。

  “你们有心了。”

  陈雪嗔她,“说什么呢,别忘了我爹也在战场上。”

  沈繁花想起来了,是了,顺宁侯也被景熙帝钦点出征了。

  五日后,等姚昇按照约定的时间来沈府,却被告知荥阳县主正在郊区作坊等他。于是他转道去了郊区。

  他人到了之后,被作坊管事引至一处阔朗之地,上面堆着几十堆四四方方货物一样的东西,每一堆估计需要一辆大马车才能勉强拉完。

  沈繁花早就等着了,见了他,便起身相迎,“姚大人来了,这些便是本县主所捐的军粮。”

  她口中的军粮被人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垒得整整齐齐地在那里。

  走近了,姚昇似乎闻到一股炒麦子的香气。

  沈繁花取来一饼方便面递给他,“姚大人,这便是我此次捐出的军粮,方便面。”

  接着,她让人给他示意了方便面的干湿两吃法。

  姚昇一边吃一边看,双眼越来越亮。

  等他看到这方便面只需要用开水烫几分钟就软和的时候,忍不住大赞,“妙啊,这食物实在是妙!”

  姚昇是军需官,同时也是一名老将了,他一眼就看出了这方便面的价值所在。这方便面真是太方便了,行军打仗有了它,会便利很多。他们行军在外,也能吃口好的了。

  沈繁花微微一笑,看着他像摸宝贝一样摸着方便面的外层油纸,“姚将军满意就好,这东西不能受潮,我已令人用油纸包裹好了。剩下的事就交给姚大人了,姚大人尽管安排人将这些拉走。”

  “县主放心,微臣一定会办妥当的。”即使说着话,苏昇的眼睛依旧不离这一堆堆的方便面。

  沈繁花将此处交给管事,让他和苏昇做好交接的工作,她准备回府,忙了好些日子,她也累了。

第四十八章 和离第二十六天。

  渭河河边, 傍晚,一大片营帐拔地而起,连绵不绝。

  一群士兵有条不紊地打水扎营, 埋锅造饭, 一片繁忙。

  中心营账,这一带的巡逻特别严密。

  帐里, 以景熙帝为首的众将领围着中间的沙盘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皇上,大约还要三日, 我们便能抵达南陵了。”

  如果沈繁花在此, 一定会感叹古代交通的落后, 大军走了快半个月了, 竟然还没抵达南陵,搁后世, 也就一天一夜的车程。

  她不知道的是,这还是景熙帝要求急行军的前提下,其实已经很快了。

  “南昭那边情况如何?”景熙帝问。

  “目前呈僵持状。”南昭那边反应也挺快的, 他们大周刚决定对其用兵,那边就迅速集结了, 还打算来个攻其不备。多亏了皇上当机立断, 在塔木提出那非分的要求后, 立即从东征军和御西军各抽调了一支军队过去, 而非拖三天, 出了结果之后才调兵。那样的话, 南昭偷袭指定得逞了。

  思忖完, 说话的大将佩服地看向中间的皇帝。

  “还有,对方叫嚣着如果我们大周释放了他们三皇子塔木,他们南昭愿意既往不咎。”

  其他人还没反应呢, 顺宁侯就嚷开了,“做他的春秋大梦!”

  紧跟着有将领不可思议地道,“都这个时候了,对方还想虚张声势?”他们难道不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吗?

  其实在场的都是明白人,说来说去都怪陈安和,没将南昭打疼,真打疼了,他们就不会如此天真了。何尝不是对大周的蔑视?

  “南昭国该是不想打仗的。”郑国公忍不住说道。

  此话一出,他旁边的顺宁侯就驳了他,“现在可轮不到他们想还是不想了。”紧接着他立即请战,“皇上,等到了南陵,某愿为先锋,杀一杀这南昭的威风!”

  景熙帝没说准也没说不准。

  顺宁侯看要事商量得差不多了的,于是开始耍赖,想求景熙帝答应下来。

  郑国公发现这人说话时,口水一如既往地溅得四处都是,他站在他旁边真是遭罪了。于是他忍不住往旁边挪了两步,以免被他的口水喷到。

  可他发现,他挪位了,这人没脸没皮地非要挤过来。

  最后郑国公实在忍不住了,“你能离我远点不?”

  “为啥呢?”顺宁侯歪着头问。

  郑国公没说话,拿出了一条素帕子擦拭着手背上的星星点点。

  顺宁侯这才回过味来,“原来你嫌弃我啊?”人当即就跳了起来,“好你个郑渊,你忘了当年咱俩被困虎头岭,弹尽粮绝饥肠辘辘之时,分食的半颗李子了?”

  当初为了达到独吞李子的目的,他可是用口水将李子从头到尾都洗礼了一遍呢,就这,他还抢走了半颗,那会咋不见他嫌弃?

  郑国公听到这段黑历史,脸都黑了。

  “闭嘴!”

  顺宁侯撇嘴。哼,闭嘴就闭嘴,反正这事在场的老人都知道!糟老头子坏得很,平时一本正经的样子,估计都在憋着坏呢。

  帐篷内,众将士笑得不行,连景熙帝听到这过往糗事眼底都划过笑意。

  就在这时,帐子外传来一阵食物的香气。

  大家都都知道,泡面的味道老霸道了。

  有人耸了耸鼻子问,“什么味道,这么香?”

  刚才商量军机要务时不觉得,被这食物的香气一激,众将才发现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自己也饥肠辘辘的。

  伙头兵正领着一群伙房的小子进来了,一个个还提着桶端着盘子拿着锅。

  “这是啥?”众人的目光最先落在伙头兵手里端着的那碗食物上。

  只见大海碗里,面条呈齿锯状,上面铺着一层炸的酥肉,周边配着一些青菜,花花绿绿的,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这时节还有青菜?

  这是沈繁花弄了一些脱水青菜。

  伙头兵笑眯眯地道,“这个叫方便面,是姚大人命人送来的第二批军粮,末将按照他给的做法做了一碗,端给皇上尝尝。”

  景熙帝不管他们,自己一个人吃着挺香。

  “就做了一碗?”众将不满地看向他,他这是不想干了是吧?

  “各位将军勿恼,这个方便面非常快,小的将家伙什都带来了,这就给各位将军煮面。”

  不一会,每个将领都吃上了方便面,这冷天,一在海碗面下肚,连汤带面的,吃得浑身火热,舒坦极了。

  姚昇接收了沈繁花捐赠的方便面后,当即立断送出第二批军粮,竟然赶在他们抵达前追上了景熙帝他们大部队。

  众将领对这方便赞不绝口,真的很方便啊,而且味道还很不错。

  唯独郑国公,吃着美味的面条,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吃完了面,景熙帝心情很好地道,“这姚昇的能力很强嘛,朕以为第二批军粮会让他头疼一阵子呢。”

  他知道筹集军粮是苦差,特别是这两年年景又不好,条件摆在那儿,他也没打算对姚昇这个军需官多加苛责,想着军粮只要能续上趟儿就行。

  众将领散了之后,景熙帝拿起姚昇一道送来的信,他在信中,说了他筹集军粮的经过,其中对荥阳县主的慷慨解囊暂不绝口,夸了又夸。

  景熙帝将信看了,还看了两遍。面上是沉默不语,心里却是一片滚烫。

  魏大志有些好奇,他料想这封信应该说的都是好事儿才对啊,姚昇又不傻,工作完成得好还去说扫兴的话。

  景熙帝笑道,“原来不是姚昇能力强,而是那丫头帮忙了。”

  魏大志立即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这就难怪了。奴婢还想着,这姚大人能力是有的,但往常也没见他效率那么高呀,原来是荥阳县主帮忙了呀。奴婢听说,这次送来的粮食可不老少呢。”

  景熙帝微微颔首,这一车车粮食,少说也有几百上千石,她眼睛眨也不眨,说送就送了。

  “方便面……”他呢喃着这几个字,然后笑道,“她总是有些奇思妙想。”

  魏大志:莫名觉得嘴巴里有点甜是肿么肥事?

  南陵边境,战火一触即发,大周国内,时节已入冬,各地却一片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