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乡里 第225章

作者:青铜穗 标签: 爽文 甜文 穿越重生

  陆瞻复坐了下来:“请大人详谈。”

  何桢想了下,伸手道:“我们去书房。”

  到了书房,何桢指着壁上两副画作:“这两幅画,就是骆二爷所赠。我确实与骆家不熟,但与二爷往来密切。骆家老一辈因为与当年楚王案的一个从犯曾是知交,骆家虽然被证实没有参与过楚王案,但是容易使人忌讳。当时我正值上进之时,便就将这一段给瞒了下来。

  “不想后来他病故,我时常感怀故人,就将当初他亲手所制的一些与人往来的信件保存了下来。权当是怀念。”

  “骆容死前,可曾与大人联系过?”

  何桢摇头:“没有。很突然。”

  陆瞻想了下,又道:“在你们交往期间,骆容提到过宁王吗?”

  “没有。”何桢笃定地,“从来没有提过。”

  “那他除你之外,还有哪些人算是他最为信得过的人?”

  何桢沉吟片刻,拿来纸笔:“我写几个人名给你吧。”

第411章 这个好消息

  陆瞻拿着何桢写的纸,回到了大理寺衙门。迎面便碰上吏部来人,原来皇帝早前说过让他去礼部观政,如今已到了该调换的时候。

  陆瞻跟同僚交接的时候,萧臻山来了。一屁股在面前椅子上坐下来,脸上有些迷惑,又有些不甘。“奇了怪了,这几日我三叔他们又正常的不得了。”

  陆瞻望着他。

  他也看过来:“不但他不怎么出门了,连云哥儿在外走动也少了,而且还时常陪伴在祖母身侧,难道之前当真是我疑神疑鬼?”

  陆瞻看着他,没有打扰。

  一会儿他自己又往下说起来:“算了,我三叔全凭我祖母才能进侯府,进了侯府才有如今这身成就,他若有事,有什么理由瞒着我们呢?”

  说完他站起来。半路看到陆瞻,方想起来:“你要去礼部了?你为什么要清点的?我帮你。”

  陆瞻指着面前一堆书札:“拿这个吧。”又道:“回头我去见见皇上,把你三叔留京那事给确定下来。”

  萧臻山略想:“也好。”

  东西全搬到礼部,萧臻山又伴陆瞻到了承天门下,等他出来。

  陆瞻进了乾清宫,跟皇帝见了礼,就把来意说了:“孙儿前来,是为大将军萧祺留京之事。”

  皇帝道:“此事需待兵部调度。”

  “待兵部调度,是否萧祺就得先回驻地?”

  “这是自然,”皇帝道,“朝廷有朝廷的规矩。”

  “但孙儿眼下却有让他打破规矩留下的理由。”

  “哦?”皇帝放下奏折。

  ……

  萧臻山在承天门下来回走了不知多少圈,又负手望天不知看了多少只麻雀,陆瞻的身影才终于出现。

  “皇上怎么说?”萧臻山迎上去。

  陆瞻拿出来一卷黄绫给他:“自己看!”

  萧臻山疑惑打开,接下来整个人身子就抻直起来!“皇上直接下旨了?这,这是直接任命了?”

  “没错。连回驻地也不必了。”陆瞻把圣旨接在手里卷好,“上次我跟皇上提到这个以后,皇上就已经有了打算,看在大将军为国带兵这么多年的卓越成效,这次特地破例下旨,让大将军先进入中军都督府任佥事,以后就在中军都督府衙门里当差,既能继续为国效力,又能日夜相伴长公主身边,忠孝两全。”

  萧臻山着实愣了一愣。中军都督府的佥事比萧祺如今的官职还高一级,陆瞻说的无假,一是升官了,二是能留京了,且是立刻下旨着办,的确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殊荣。

  但是萧祺如今是掌着兵马的一方大将,妥妥的实权在手,佥事虽然级别高,又哪能与手掌兵权的大将军相比?懂门道的都看得出来,这是明升实降了。

  然而当初以奉孝为名,让陆瞻帮忙的也是他们,眼下人家不可谓没满足他们的诉求,总不能还嫌这嫌那。

  便仍深深致谢:“劳驾帮了大忙!我这便回去告诉祖母和三叔这个好消息。”

  陆瞻不动声色望着他:“大将军护国多年,如今也该好好休养调整一下了。皇上还说了,让他呆在衙门是暂时的,等兵部那边职位调度调整过来,介时或会考虑让他再兼一份京畿军营的副都督之职,仍旧率兵。”

  萧臻山听到这里,方又精神起来:“君为臣纲,自然皇上说什么便是什么。”

  萧祺一房虽说许多古怪,但他们终是一家人,他们为什么有古怪,目前并没有方向,三房能有好的前程,他自然是高兴的。

  陆瞻收起圣旨:“走吧,我与你回去传旨。”

  “走!”

  萧臻山振奋地跨上了马。

  陆瞻在后方注视了他好一会儿,才也翻身上马。

  萧臻山对他的至诚他从未怀疑,他的心思也确实细密,但他终究是萧祺的侄儿,长公主费力将萧祺融进侯府,萧臻山与萧祺他们有至深感情。

  一个人发现自己的亲人可能是个坏人时,他会做些什么,是揭发还是帮忙掩盖,实在无人知晓。陆瞻经历过晋王一事,已太有感触。

  陆瞻是怕他感情用事而已。

  ……

  萧祺伴长公主在水榭里吃茶。时入冬月,岸边几枝绽出殷红花骨朵的梅花在,风中瑟瑟发抖,京城很快将迎来今冬第一场雪。

  水榭里的炉火烧得旺旺的。长公主捧着长年使用的一只羊脂玉杯,深吸着茶香道:“这六安瓜片真是让人百尝不厌,你父亲在世时就甚爱它,我受他感染,这些年也撇不下来了。”

  萧祺道:“知道母亲喜爱,所以多带了几罐,吃到明年开春都不成问题。”

  “开春就不吃这种茶了。茶有四季,当应时而饮。”

  “母亲是风雅之人,儿子是粗人,从来不曾讲究这些,可叹这些年的茶都是白吃了。”萧祺笑着摇头。

  长公主道:“我们小时候在宫中,讲究的东西多了去了。出宫之后入乡随俗,已随意了许多。”想了下:“到底是离京还是回驻地,兵部还没有通告下来?”

  “没有。”萧祺挑了块蜜饯吃着,说道:“兴许皇上在忙着宁王这案子,暂且没顾得上。”

  “也是奇怪,”长公主把茶放下来,“近日宁王这案子传的沸沸扬扬,也不知道皇上为何突然如此?看模样,倒像是秦王妃那事引出来的。

  “——宫闱之中就是难得太平,不是这就是那,谁能想到一个亲王妃竟有这样愚蠢。”

  萧祺道:“人不可貌相。蠢人哪里都有。”

  长公主又道:“那背地里唆使她犯傻的人也是奇怪,如何竟像是对几个皇子之间内幕十分了解似的?

  “瞻哥儿捉到的那个姓楼的定然大有来历,听说还曾经在晋王府当过幕僚,那就是十几二十年前就在晋王身边了。离开晋王府后又潜伏在秦王妃身边,他们打些什么主意,真是让人担忧。”

  萧祺揉捏着一颗杏脯:“这些都是朝上的事情,母亲忧心这么多作甚?没得操劳坏了身子,让人不忍心。”

  刚说完,就有太监匆匆进来禀道:“殿下,晋王世子与我们小侯爷一道来府了,皇上已经下旨让三老爷留京,世子特地前来传旨来了!”

第412章 不祥的念头

  “传旨?”

  坐着的两个人都愣了愣。短暂安静后,长公主率先站了起来:“人在哪里?!”

  “已经进大门了!”

  “八成是调职的事有着落了,——还等什么?快快接旨去!”长公主扭头招呼萧祺。

  保持这坐姿的萧祺听闻此言,起身应道:“是。”

  陆瞻与萧臻山在门下等了片刻,府里其余的人闻讯也出来了,萧臻山没忍住,把消息先给透露出来。

  大伙都又惊又喜,议论纷纷,永安侯连声道着好,乐呵得直搓起手来。永安侯夫人也朝萧夫人道着喜,等到长公主与萧祺出来,府里人已经到齐了,院里便呼啦啦跪了一大片。

  陆瞻远远地看到萧祺走来,只见他脚步匆匆,却神色自若。到了跟前待要打招呼,陆瞻这里已经把圣旨展开,宣读起来:“萧祺接旨!”

  萧祺跪下来。伏地听到“佥事”二字,他身子微抬,看了眼陆瞻,才又垂下去。

  这当口,陆瞻也看了他一眼。圣旨宣毕,然后交了给他:“恭贺大将军!此番如愿以偿,可以安心留在京中为国效力了。”

  萧祺朝着皇宫方向拜了几拜,然后起身揖首:“多谢世子!”

  陆瞻扬唇,又看向长公主人:“一家人从此团团圆圆,姑祖母应也可安心了。”

  “谁说不是?”长公主微笑:“这下可真是了了我的心忧。瞻儿,今儿留下来吃饭,我让厨下治桌酒宴,好生感谢你。”

  “姑祖母不必客气,我衙门还有事,饭就不留了,改日再来给您老人家请安。”

  陆瞻说完又看向萧祺,颌颌首,然后告了辞。

  萧臻山送了他出门,回来时大伙已经转移到了前厅,拿着圣旨纷纷地嚷着这是喜事。

  当中自然也有如萧臻山先前所想的,比如他的二叔就说道:“一能升官,二能留任京中,固然是好事,只是如此便不能掌兵权了。”

  “鱼与熊掌焉可兼得?一时半会儿兵部也腾不出空来。”

  萧臻山如此答道。

  “那倒也是。”

  二叔也没再说什么。

  大家本来最大的期望就是留京,如今愿望达成了,自然都是欢欣雀跃的。永安侯夫人招呼厨下治办宴席庆祝,一看萧夫人从旁并未出声,便笑起来:“三弟妹是不是还没回过神来?怎么也不高兴的样子?”

  萧夫人笑了下:“倒不是不高兴,这是天大的喜事,无论如何都没有不喜的理由!

  “只是还真让大嫂说中了,盼了这么久,还以为没个三五几个月办不下来,如今陡然之间就成了,还蒙皇上恩宠升了官,我这可真是有些懵了!大嫂得容我缓缓才是。”

  永安侯夫人笑道:“回头你慢慢再缓,眼下你只管高兴便是了!多好啊,日后一大家子人都在一处,逢年过节的也热闹多了。

  “哎,说话又要过年了,赶紧地张罗着把五哥儿和三丫头给接回来吧,离过年还有一两个月,正好能赶回来!”

  “回头我便去打点。”萧夫人点头回应。

  这边厢长公主唤萧臻山跟她回房,路上就问了起来:“少寰还说什么了吗?”

  萧臻山便把兵部回头还会让萧祺掌兵的事说了,长公主道:“此番这结果已经很出乎意料了,中军都督会佥事的官职可不小,且不必再回驻地这般往返折腾,已经是殊荣,能再掌兵是最好,便是不能,那也没什么。”

  “是啊,孙儿也是这么想。”

  陆瞻能替萧家把这个给讨下来,已经帮了大忙了。

  长公主唤来身边太监:“三老爷不会再回驻地了,五爷和三姑娘却还在驻地没回来,去三房看看,问问三老爷打算何时遣人回去接人?到时府里多派些人去接。”

  太监领命去往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