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乡里 第227章

作者:青铜穗 标签: 爽文 甜文 穿越重生

  “楚王虽然已经死了有几十年,但楚王后裔却并没全灭,至今为止,他还有子孙在端州境内活得好好的。”

  萧臻山凝神一想,说道:“我记得祖母说过,皇上当年还是皇子的时候,年及舞象的他就被皇上派去了军营,戍边的几年立下不少功劳,楚王身为皇长子,十分害怕满朝文武会拥立皇上为太子,恰巧又有身边馋臣从旁挑拨,于是楚王便发动了阴谋,欲将皇上谋杀于半途。

  “幸亏皇上英明神武,及时部署,这才破灭了他们的阴谋。事后楚王虽死,却属咎由自取。就算楚王仍有后裔存在,他们又有什么理由来生事?再说了,他的子孙后裔都已经被囚禁,能够掌控得了这么远吗?”

  如果说外人对几十年前皇帝和楚王这桩纠纷的看法有失公允,那么作为他们双方的姐姐和妹妹,长公主的说法总归不会有偏颇。

  楚王阴谋败露之后当庭自刎,这件案子按说就已经有了定论,楚王后裔没有任何理由再生事端。

  “虽然这是不合理之处,但却不能因为这唯一的不合理,而否认他其余的可能性。事实上,倘若楚王有子嗣流落在外,并且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这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了。”

  陆瞻看向他:“试想,他的这个子嗣有机会进入到朝中权贵之家,与其余子弟一样饱读诗书,甚至勤学武艺,那他就很有机会进入朝中担任官职。

  “一旦他有了官职,也就很容易笼络到人力势力,甚至因为手上的权力,还能得到一些暗中的资源,拥有了这一切,再回想起他的身世,他或许就会有一些假设,倘若楚王不死,成为太子,在登基成为皇帝,那么他也会是尊贵无比的亲王,更甚至也有可能君临天下。

  “那么不管楚王究竟是因何而死,与他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也许他遗憾的就是那个假设,一门心思地只想让那个假设成真。”

  按照本来的预想,楚王后裔全部圈禁在端州,是不可能还有事端发生。但谁能料到还有漏网之鱼养在永安侯府呢?萧祺如果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没有了比对,自然也就安分了。

  坏就坏在长公主让他见识了人间富贵,还让他拥有了创造更大富贵的条件,他有野心,还会很奇怪吗?

  萧臻山默默地听着,又默默的给自己斟了一杯。

  窗外地面上已经覆了一层晦暗的白色,腊梅枝上也堆上了一层雪花。雪落的声音间隙里,偶尔也有一两道别的声音,这个夜晚,并不特别宁静。

  三房这边撤了饭桌,洗漱完之后,萧祺就去了书房,薰笼里火星在静谧的房间里啪啪地响,时而炸出一朵火花。

  萧祺刚把木炭添上,后窗就传来一阵响动,他侧耳听了听,手下未停,直野猫连叫了两声,这才走到窗下推开了窗门。

  一道身影随着寒风闪进来,反身便把窗户关上,然后抖了抖身上披着的雪,单膝跪下:“刘颂拜见主上!”

  萧祺倒了杯热茶走过来,手指在杯子底下抬了抬:“路上还好吗?”

  来人站起来,双手接了茶:“今夜天空,倒是一路畅通。进院子这一路夫人又早已遣人将雪打扫了,也没留下什么痕迹。

  “不过,方才路过后园子的时候,属下看到陆瞻来府了,小侯爷正在陪他吃酒。”

  “就他们俩?”

  “只有他俩。”

  萧祺执杯走回炕上坐下,说道:“我们之前小看了陆瞻,我万万没想到,这次他竟会玩出,这么样一个花样。”

  刘颂道:“属下正是为这件事来的,这么说来,陆瞻和皇帝他们是已经发现了主上吗?”

  “是不是怀疑我不能笃定,但如今我手上没了兵权,又不能出京,这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第415章 没有防备到的人

  萧祺转动着手上的茶杯,神色深凝莫测。

  刘颂顿立了一会儿,说道:“所幸主上思虑周到,即便调离驻地,驻地军营里还有咱们的人。”

  “程素到哪儿了?”

  “最多三日便将抵达京畿。”

  “让他们在城外潜伏,等我号令行事。”

  刘颂俯身称是。然后又道:“大理寺那边已经看过,衙门里防卫森严,除去衙役把守,陆战还增派了王府侍卫围了一层。等程素他们到来之后,或许可以一试。”

  见萧祺没有接话,刘颂又道:“属下始终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怀疑到主上头上的呢?大理寺那边,楼先生至今没有开口。再过些时日,等咱们的人进了城,便能将他救出来,楼先生知道这层,也不可能会松口。那他们是怎么怀疑到咱们的?”

  萧祺道:“去围场的总共就那么多人,秦王府事败后,就注定咱们藏不了多久了。与其问他们为何怀疑的咱们,倒不如说秦王妃所谋之事如何会失败?”

  “这件事属下也着实不知。”刘颂锁紧眉头,“那日主上下令着实已经够快,却没想到他们早有人已经盯上了娄先生,这是没有那四个侍卫,我们早就把楼先生给接走了。总觉得他们好像比我们早前推算的反应还要更快。”

  萧祺的神色也不见得轻松。“是有些古怪。当时陆瞻人在围场,他不可能突然之间知道楼参的存在,而如果他在去围场之前就知道楼参,那么他一定也会提前做部署。

  “根据时间来推算,也只比我们早那么一阵到达,按理说就应该是那日上晌派的人。

  “能够调动陆瞻侍卫的人,还有他的妻子宋湘。秦王妃是宋湘派人给抓住的,那么派人去楼参那里的人就是宋湘。

  “只不过,宋湘又是如何盯上楼参的呢?如果是因为楼参曾经在晋王府做过幕僚,那他们很可能怀疑已经楼参很久了。端州那边肯定也早已经去了人。”

  刘颂道:“端州那边,该不会出什么篓子罢?”

  萧祺看向窗外:“按理说应该不会。但他们去了人,就总该提防。”

  “属下回头就遣人去端州看看!”

  刘颂俯身,还没直身,忽听窗外传来啪嗒一声!

  萧祺目光骤然凌厉,看了一眼刘颂之后立刻走出门口。

  院子里飞雪依旧,积雪已经有两寸厚了,窗户不远的石榴树树枝轻颤,另一截枯枝落在雪地里。

  萧祺骑走过去,捡起那根树枝,抬头往树上看了看,朝北方向的一根粗枝上,明显少了一块积雪。

  他腾地踏上树梢,又跃上屋顶,只见屋檐上两行脚印,一行朝东,远处有一行朝北,到了屋脊上之后,便立刻不见!

  刘颂藏在屏风后,耳听得房门开启又关上,脚步声走了过来,萧祺出现在面前:“有人来过了!”

  “怎么会?”刘颂走出来,“属下进来之后一直没忘记关注外面的动静,人踩到积雪会响的,而且主上这么高深的武功,也一直没有听到有人来过!”

  “但如果是在下雪之前就已经潜伏在这里,那就不会有响声了!”

  刘颂失语:“难道会是陆瞻?”

  萧祺落在椅背上的手指收紧,缓声道:“我这三房的房位,如果陆瞻的人能随便闯破,那他就不必亲自传旨来试探我了。

  “只怕方才来的,是我根本没防备到的人。”

  ……

  自老永安侯过世后,长公主就搬到了侯府这边,长公主府只作为平日休闲待客之处。

  此刻侯府的荣禧堂里,仍然亮着灯。长公主也站在窗前,看着默默飘落的雪花。

  于田推开房门,轻步到了身后:“殿下,派去三房的人回来了。”

  长公主在窗前转身,琉璃灯的昏黄光晕顿时照亮了她的脸。

  “传进来。”

  于田转身,轻击了两下巴掌,门外便有矫健的侍卫走了进来。

  “回禀殿下,三老爷那边果然有古怪!方才在三姥爷的书房,有外面人潜进来了!他们提到了楼参,晋王府,还有晋王世子以及楚王和端州。”

  长公主定定地望了他片刻:“你可听清楚了,没有差错?”

  “小的以性命担保,绝不敢有差错!”

  长公主缓缓前行,到了屋中央,说道:“把你听到的,一五一十,全部告诉我。”

  “是!”

  侍卫朗声应道,接下来回禀的声音,尽都淹没在了雪花声里……

  充满了酒香的抱厦,萧祺山已经沉默了一柱香,更漏传来响声的时候,他把头抬了起来:“之前在围场里,你为什么没有告诉我?”

  “因为我本来也还没有想清楚。”

  陆瞻给他斟酒。“但是最近我有了一点想法,而你刚好又提到了这个。”

  萧臻山一向老练,也并不笨。方才他暗示的这么明显,沉默的这一会儿工夫,陆瞻相信他已经有所怀疑了。

  “收养他的人,又是怎么想的呢?”萧臻山喃喃自语,又道:“你,你们会对收养他的人怎么样呢?”

  陆瞻没有说话,这个问题他暂时还回答不上来。

  在今日传旨之前,他与宋湘几乎已经锁定了萧祺,却还没有确定要不要告诉萧臻山,那时害怕他感情用事。

  但是下晌传旨的时候,他仔细地观察过萧祺,听到入衙门任佥事之时,萧祺明显顿了顿。

  长公主收养萧祺的动机是什么?他目前不知道。但是萧臻山是无辜的,不管最终凶手是不是萧祺,他都得给萧臻山一个机会。

  “皇上最是英明,不管收养楚王后裔的人做了什么,是非黑白,都一定会有个公断的。”陆瞻举杯,示意他喝酒。

  “倒也是。即便楚王的后人干了些什么,跟收养他的人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什么也不知道。”

  萧臻山端着酒,说完就仰脖把酒喝了。

  深吸一口气,他兀自坐了会儿,又看了看左右:“苏慕他们呢?天这么冷,我去让人上点热食给他们。”

  陆瞻看了一眼空空的门外:“不必了。他们不在这儿。”

第416章 不忠不孝

  荣禧堂里,侍卫已经将来龙去脉全部说毕。

  “有没有提到那个刘颂是什么人?”

  “没有,此人自称属下,不知是不是三老爷原先驻地军营里的将领。”

  长公主走到榻旁,坐下来。“去传他来见我!”

  三房这边,炕上已经堆起了五六个包袱。萧夫人衣冠齐整,披着寒风匆匆地进来:“车马准备好了。”

  快速往包袱里堆着文书卷宗的萧祺手未停:“让王福进来把这些都搬出去!”

  萧夫人转身出门。

  这说话的功夫,萧祺手下又已经打包好了一个包袱。猫腰抱着一堆书信站起来时,王福进来了:“老爷!殿,殿下派于公公过来了,传您去荣禧堂!”

  萧祺还没有完全抻直的腰顿在半空。他扭转头,把手上的书札全部放了下来。

  于田带着几个侍卫站在院门下,拢手望着院里。听到院子里传来的脚步声,他循声看过去,萧祺缓步出现在门口。

  于田躬身:“请三老爷随老朽去见殿下。”

  “老爷!”

  萧夫人出现在另一边的庑廊下。

  萧祺看了她一眼:“夫人早些歇着,我去去就来。”说完示意于田:“走吧。”

  萧夫人望着他们出了院子,情不自禁追上去两步,终在宝瓶门下攥着双手停了下来。

  荣禧堂里安静明亮,窗外的雪光与屋里昏黄的灯光对比鲜明,也许因为过于安静,屋里也显出几分肃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