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 第130章

作者:清涴 标签: 爽文 科举 穿越重生

  百姓们看得火冒三丈,有脾气爆的已经开始捡石子往台上扔,嘴里还一个劲儿地嚷嚷着,“打死你们这两个缺德鬼,缺德事做多了,怪不得活不长!”

  然而不管他们再怎么愤怒,月儿还是回不来了,戏台子上的唢呐声高亢激昂,吹吹打打将两人送进墓里。

  不过,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夫妻二人前后脚去世,本就令人生疑,县令爷是个细心的好官,当即命人去查。这一查就查出问题来了,月儿可不是自寻短见,而是被人勒死的!

  这可了不得,人命关天,岂容罪人轻易糊弄。县令爷一直揪着这案不放,直接将月儿的婆母、在里头牵线搭桥的张大柱和以前和张大柱做过“生意”的人家全都揪了出来,不仅判了刑坐大牢,家里的财产还被抄了大半。富户家的财产九成充了公,月儿家用月儿的命换来的敞亮大房子也没了,穷困潦倒过了一辈子,还经常被村里人唾弃,都说他们这是卖女儿遭报应了。

  抄出来的那笔钱,县令爷也没乱花,立了个账目,专门设了个慈幼堂,用来抚育被扔进女婴塔的女婴。

  百姓们顿时轰然叫好,都说这县令是个大好官。

  有些人还说呢,“黎阳府那边的女婴塔好像还挺热闹的,要是衙门真给弄个慈幼堂,养活那些可怜的孩子也好。”

  就有人咕叽咕叽怪笑了起来,“要是这样,那我生了女儿就扔进女婴塔,让衙门给我养赔钱货。等到她长大了,我再去找她,给她许个人家,再收笔聘礼。我可是她爹,她敢不听我的?那就是不孝!”

  “你可拉倒吧,没听戏文里说了,配阴婚是犯法的,胡乱将闺女卖了,那是要遭报应的!”

  “嘿,我又不给她配阴婚,给她找个人家还有错了?那话怎么说来着,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经地义,哪里犯法了?”

  这大概就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腆着脸让衙门帮忙养闺女,等闺女大后再跑去摘果子,这可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其他人顿时唾了他一口,也有人目光闪烁,觉得这事儿好像也不错。

  虞衡确实有办慈幼堂的想法,那些被抛弃的女婴也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虞衡作为一个三观正常有底线的人,还是一地的父母官,怎么可能置之不理?

  慈幼堂就相当于后世的孤儿院,虞衡打算把这方面的工作交由方氏来办。还可以聘请无依无靠艰难求生的寡妇和孤苦女子过来干活,照顾孩子起居,管理慈幼堂上下事务。

  做得好了,日后,方氏就能团结更多的女性,能不能争取到话语权,就看她们做得够不够好了,虞衡肯定是会想办法在后面推一把的。

  不过,虞衡现在也只能管怡阳府境内之事,其他府的事情,虞衡不能贸然插手。就算虞衡知道黎阳府境内女婴塔中的女婴多,也没办法直接派衙役过去救治,不征求隔壁同僚意见就贸然派人过去,虽然做的是大好事,但难免会被其他人拿住话头抓着不放。

  虞衡也明白,先前那一百万两银子的事情就已经让其他官员心有不满了,再来上这么一出,怕是岐州刺史又要不得安生了。

  但虞衡是会怕这些的人吗?那当然不是。

  虞衡其实挺讨厌这些官场上互相倾轧的小心思,能通过科考当上官的,都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万里挑一的聪明人,不把上天赐给他们的聪明头脑用在正道上,反而一心琢磨着怎么把人斗倒,本就是浪费了老天爷对他们的恩赐,舍本逐末,令人不齿。

  虞衡也没那个闲心同其他人扯皮,时间不等人,各地女婴塔的女婴也不等人,慢了一步就会有性命之忧,虞衡哪里会浪费这么宝贵的救人时间和其他同僚扯皮,直接一边让人乔装打扮去了各府的女婴塔,看看有没有还能救回来的女婴,有的话都带回怡阳府来,另一边,虞衡直接来到岐州,找上了岐州刺史。

  岐州刺史先前一直作壁上观,基本不管事。不管是其他人在他耳边给虞衡上眼药,时不时提一把一百万两银子的事儿,还是虞衡把方氏请去怡阳府搞事情,岐州刺史都当做自己不知道,对各方的行为都不置可否,一心养老,不做任何多余的事情。

  但接下来,虞衡要做的事,必须要岐州刺史的配合。

  所以,虞衡来了。

  虞衡一直就不是个十分会讲客套的人,见了岐州刺史后,简单寒暄了几句,虞衡便直接进入正题,“大人,方氏领的那个普法戏班已经初见成效,百姓们的法制意识已经强了不少,知晓哪些事是犯法的,平时都一边干活一边讨论法度之事,这可是开启民智的重要举措,请大人允许方氏带着这个戏班子去其他府上台演一出。”

  百姓们干活时还在讨论法度当然是虞衡夸大了的,但细究起来,虞衡这话也没说错。虞衡先前排的月儿那出短剧,集才子佳人婆媳撕逼棒打鸳鸯善恶到头终有报等因素为一体,又有杀人配阴婚这样骇人听闻的事,百姓们随便挑出来一样都能津津乐道好几天,还催生了不少月儿党哥哥党嫂子党婆婆党争相辩论,个个儿都觉得自己有理,高谈阔论,拔高自己的同时还不忘踩一把其他人,觉得自己撕出了水平,撕出了高度。

  众所周知,有讨论度就有热度。作为一个普法短剧,月儿的故事自然是成功的,其他人在讨论剧情的时候,都会再次回忆一遍最后县令爷对张大柱等恶人的判词,从而不断巩固记忆,知道卖女儿不可取,再传一下,就成了卖女儿会遭报应。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成功,虞衡才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极为容易让百姓接受的普法方式,效率还特别高。现在,怡阳府各地的百姓,只要听了月儿这出戏后,都对家里的闺女软和了几分呢。

  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虞衡自然是迫不及待地想向外推广。

  却不料,第一步就卡在了岐州刺史这里。

  岐州刺史先前不管虞衡,是因为虞衡是怡阳府知府,他在怡阳府做的一切,只要不是太过分,岐州刺史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同样,岐州刺史也不会为了虞衡特地去得罪其他知府。

  都是知府,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管到别人的地盘上了,那就是手太长。

  岐州刺史就等着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哪会给自己惹一身骚。他人老成精,哪能看不出来,虞衡重用方氏这些女子,后患无穷?

  所以,岐州刺史当场就给虞衡来了个拒绝三连,“你能管好怡阳府,我已经足够欣慰了。其他知府那儿,我会去说,你回去等吧。”

  这种推脱的话术虞衡可太熟悉了,当场就掏出了…御史大夫先前给他的名帖。

  那还是御史大夫怕虞衡到了怡阳府不适应,特地给虞衡的名帖。据说岐州刺史曾经欠过御史大夫的人情,凭这个名帖,能让虞衡省不少事儿。

  虞衡也没想到这名帖的效果这么好,岐州刺史接过后,面色复杂地看了虞衡许久,最终长叹口气,“没想到许大人竟然这么看重你。也罢,不过是一个戏班子罢了,你想办,就办吧。以我的名义让戏班子去各府,就说张大柱一案影响太过恶劣,排了个剧让百姓们好好看看,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当然,你可得叮嘱方氏,别把其他女子也给带歪了,到时候,其他知府找你麻烦,我可不会管!”

  虞衡当即咧嘴一笑,“放心吧,我定然不会让大人忧心!”

  各地的普法剧都安排上,女婴拯救计划也开始,趁着这空挡,赶紧把孤儿院给办起来。

  至于那些打着让衙门白给他们养女儿,养大后来摘桃子的混账……虞衡呵呵一笑,敢跟朝廷抢人,胆子挺大的啊。

  从女婴塔救回来的女婴,这辈子,从被救回来那一刻,她们的亲生父母就已经死了。要想摘桃子,先把这些年养孩子花的银子给还了再说!

  虞衡可不是什么愚孝之人,推崇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话。

  当初他们敢扔掉孩子,以后要是敢找上门,先给他们定个生而不养,扔进女婴塔蓄意害死婴儿的罪名。蓄意杀人,判的重的,足够杀头了。

  等这帮女婴长大后,没有人能用父母的身份来道德绑架她们。

  她们会是自由的。

  方氏听了虞衡这话,潸然泪下,一边抹眼泪一边点头,轻声道:“好,真好。有那样的家人,不如就在慈幼堂长大,做个无父无母之人,还更快乐些。当年……当年要是慈幼堂,该多好。”

  虞衡同样叹息一声,柔声安慰方氏,“日子会越来越好,一代人比一代人好,等到很久以后,您想要的,都会实现的。”

  “女子能独当一面,被所有人认可尊重,将她们当成一个人的那天,真的会有吗?”

  虞衡想了想,“会有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那一天,终究会来的。”

  方氏听得不住点头,瞬间斗志满满,昂首挺胸看向虞衡,“下个地方去哪里,黎阳府?”

  还有那么多地方的女子等着她去为她们展示另一种活法,方氏都等不及要继续开工了!

  虞衡也是一笑,这样就很好。稳扎稳打,步子不会太大,星星之火终会有燎原那一日。

  昭宁帝也给了虞衡一个惊喜,过完年后,昭宁帝批准了岐州刺史的致仕折子,擢升虞衡为新一任岐州刺史。

第103章

  在得知虞衡成了新一任岐州刺史后, 岐州其他几个府的知府脸上那表情……

  这事儿那叫一个尴尬,他们前头还跟上司吐槽虞衡在上司面前给虞衡上眼药呢,结果好家伙, 一转眼, 被他们吐槽的对象就成了他们的新任上司。

  就他娘的离谱。

  就拿黎阳府知府来说吧,以往黎阳府和怡阳府就是两个极端, 一个是岐州的门面, 一个只会拖岐州后腿,怎么看都是黎阳府全方位吊打怡阳府,两个府的知府,虽然明面上品级是一样的,但实际上, 以往怡阳府知府见了黎阳府知府, 都得往后退点的,双方地位根本就不对等。

  结果虞衡一来, 先是绕过岐州刺史直接向朝廷申请了一笔巨款, 开工厂,做新奇玩意儿,修路, 搞得有声有色, 一年多的时间,还真就把怡阳府给盘活了。

  盘活就盘活吧, 反正大家都是岐州境内的府,怡阳府出了名,同为岐州官员,他们面上也有光。

  但问题是,虞衡的手都伸到他们治下了, 方氏的戏班子下乡表演可一直没断过。虞衡先前直接用了御史大夫的名帖,让岐州刺史点头应了这事儿,更加让其他知府心中多出一个疙瘩。

  当官的,领地意识都十分敏感,这可是涉及到权利划分的东西。虞衡突然来上这么一出,哪怕他还顶着个国公的名头,其他知府心里还是不爽。

  为此,这个年,其他知府没少在岐州刺史面前抱怨过虞衡。

  说起来其他几个知府,私底下关系也并不是那么融洽。同一州内,各府也有资源竞争,知府们互相看对方,都是竞争对手。既然彼此是竞争对手的关系,想也知道不会亲厚到哪儿去。

  结果因为虞衡的出现,这几位知府愣是化干戈为玉帛,破冰和好,将先前的矛盾全部抛在脑后,齐心协力说什么都要给虞衡一点颜色看看。

  国公爷是了不起,那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插手别人治下的事务啊!

  大伙儿还准备商量着给虞衡一顿排头吃呢,然后,虞衡摇身一变,就成了他们的顶头上司。

  这他妈就很让人尴尬了。

  黎阳府知府原本是意见最大的。黎阳境内女婴塔很是“热闹”,这事儿本就是民不举官不究的事儿,都成了当地的风俗了,黎阳府知府也没觉得哪里不对。然而方氏领着戏班子往黎阳一走,排戏表演也就算了,老百姓也就看个乐呵,但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把女婴塔中还存活的女婴给带走好好喂养。

  这就显得黎阳府知府特别不负责任,特别冷血。对比太过明显,谁见了不得对黎阳府知府说一句:人家还是其他府城的办事人员,都能关心这些女婴,为这些女婴谋一条生路,怎么你这个黎阳府知府反倒置身事外了?

  另外,方氏他们将这些女婴救出来,也没去黎阳官府报备,只说能救回来也是女婴们福大命大,和他们有缘,带着女婴们回怡阳更好。

  本来吧,这些女婴没人救,十有八九是活不了的,不会对黎阳府的人口数量产生什么影响,被方氏他们带走也是一件好事,好歹能留下一条命来。

  但黎阳府知府就有一种莫名被薅了羊毛的错觉,总觉得自己亏了,被怡阳府给占了便宜。

  为这,先前岐州刺史还未致仕时,这位黎阳府知府也没少在他面前给虞衡上眼药,还当面对虞衡阴阳怪气过——

  “国公爷真是财大气粗,这么多个女婴,日后莫非还要给她们每个人都置办一副嫁妆不成?”

  “怡阳府的橡胶厂收入果然可观,养这么多闲人,国公爷都没眨过眼。”

  虞衡也没客气,当场就回怼了,“那是自然,新鲜玩意儿谁都喜欢,自行车卖得多好,你也看到了。橡胶厂正准备扩张,再多招些人。你们黎阳府要是有人愿意过来,橡胶厂同样也欢迎。只要他们能通过考核,橡胶厂绝对把他们收下来。干得好了,还能把一家老小都带过来,方便得很。”

  黎阳府知府抽抽嘴角,把一家老小都带过去,那这些人之后到底算是黎阳府的还是怡阳府的?挖墙脚挖得这么光明正大,真的好吗?

  虞衡坦然得很,百姓们民智未开,但不妨碍他们用脚投票,最朴素的想法就是哪里日子好过就去哪里,树挪死人挪活,背井离乡固然痛苦,但若是有更好的发展渠道,也未必不能搬一搬。

  想当年,也有不少怡阳府百姓拖家带口往黎阳府跑来着。

  当然,这也是一笔陈年老账,真要追溯起来,都不知道要往上追多少年。

  但怡阳府和黎阳府,也确实因为这一点,关系有些微妙。

  虞衡这话,倒让其他人听了后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这才过了多久,怡阳府和黎阳府的地位就调了个个儿,虞衡这台词,以前该是黎阳府知府说的才是。

  怡阳府,果不然大变样了。

  橡胶厂的收益,确实让人眼红。

  这种情况下,虞衡升至岐州刺史,空出来的怡阳府知府一位,其他知府眼睛都盯着呢。虽然同为岐州境内的知府,但怡阳那橡胶厂,谁不眼红?都想在里面来分一杯羹,怡阳知府这个位置,也从原先无人问津的荒凉去处变成了香饽饽,就连黎阳府知府,也未尝没动过心思。

  好在虞衡做了其他保障,橡胶提取技术,虞衡分了好几个步骤,打乱后交由不同部门的人处理,其他人想要这个技术,光向工人们打听是打听不出来了。又因为发现橡胶,开橡胶厂的人都是虞衡,这其中,其实涉及到了公家财产和私人财产如何分配的问题。

  虞衡自己就从来没缺过钱,橡胶厂的收益确实高,但虞衡是真的没动过心思。直到后来,虞衡打算开慈幼堂。

  孤儿院可不是什么清闲不费钱的地方。后世把小孩儿当成吞金兽,有多少金子都能吞进去,现在虽然不能像后世那样,把孩子养得十分精细,但光是日常的吃穿用度,以及请人管理慈幼堂,都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虞衡当然能自己先垫着,但他早晚都是要回京的,不可能要求接下来的怡阳府知府也和他一样自掏腰包去办慈幼堂,公私账目不分,那可是大忌。

  所以,虞衡特地写信告知了胡尚书这事儿,申明橡胶厂的四分之一收益必须用来办慈幼堂。这样,即便他不当怡阳府知府了,慈幼堂还能继续办下去。

  胡尚书当然不会反对,不仅不反对,他还在昭宁帝面前为虞衡说好话,虞衡也给昭宁帝上了奏折,说了自己的设想,倒是让昭宁帝吃了一惊:民间竟然女婴塔这等损阴德的东西?□□谋害一条幼小的生命,当真无人管?

  这个慈幼堂,必须得办!

  胡尚书和昭宁帝待久了,也能猜出几分昭宁帝的心思,立即开口道:“陛下,依老臣之见,岐州那边确实有颇多不良风气,天下万民,都是陛下的子民,那些被亲生父母丢弃的女婴也是。陛下,人来这世上走一遭颇为不易,虞衡那孩子又心软,即便这个慈幼堂花费不小,现在岐州也能养得起,国库也不缺银子,便随他去吧。”

  “要是让父皇听到你这句话,定然要好好惊奇一番,你胡大抠门儿竟然还有不在意银子的这一天!”昭宁帝不由摇头失笑,打趣了胡尚书一番。

  胡尚书委屈,“当年国库不宽裕,老臣也只能来回拨算盘,不断盘算着各项开支。现如今国库宽裕了,能做点好事,为什么不做?国库的银子,本就是取之用民,到头来肯定也是用之于民。这世上,总有些东西,比银子更重要。”

  昭宁帝则笑眯眯地看向胡尚书,摩挲着下巴,忽而问道:“虞衡现在重用的那个方氏?”

  胡尚书心里骂了声娘,嘴上还不得不为虞衡开脱,“照顾女婴,本就是女子该做的。她们就几个寡妇,能做的事无非也就是带带孩子。都是可怜人,现在能养活自己,倒是省了朝廷费心了。”

  昭宁帝深深地看了胡尚书一眼,又想起先前大皇太后对虞衡颇为赞赏,再念及太后当年对他的种种关爱,到底心软了,叹了口气道:“罢了,不过是个慈幼堂,便随他去吧。你说那小子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净干些出格的事儿。”

  胡尚书不乐意了,“哪里出格了?红薯玉米土豆自行车水泥,不都是朝廷得了大好处?那小子就是一门心思判闺女,推己及人,对女子多有些怜惜罢了。”

  昭宁帝不置可否,只在虞衡的奏折上批了个准字。

上一篇:大佬穿成女配

下一篇:侧妃悠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