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 第61章

作者:清涴 标签: 爽文 科举 穿越重生

  有经验的佃户们心里隐隐有了猜测,略微一合计都能得出红薯的亩产比良田的粮食还要高的结论。

  这么一想,佃户们坐不住了,一个个儿干活热情高涨,都不用虞衡继续发话,全都挥舞着锄头前去挖红薯。每挖出一个坑,都有两三个红薯,还都是饱满肥硕的红薯,瞧着就能饱腹,完全不像其他作物一样,有好的也有坏的,坏的那些蔫儿吧唧还就一小点,看着就让人不痛快。不说别的,单说这挖出来的红薯的品质,就足够让佃户们震惊了。

  老天爷哟,产量这么多的粮食,甭管它味道好不好,有了这玩意儿,要是再碰上灾年,能少多少饿死的人啊?

  现在太平年间,他们多出了这么多一大笔口粮,家里日子不就宽裕了?

  刚刚大着胆子还向虞衡讨要红薯的中年管事人都傻了,呆呆地看着大伙儿挖出一个又一个壮实的红薯,一亩地还没挖完,红薯已经堆成小山了。

  中年管事不由有点恍惚,这个产量,是真实存在的吗?他不会还是在做梦吧?

  这么想着,管事偷偷偏头看了虞衡一眼,觉得做梦应该不会这么真实,哪能梦到这么和气的主子呢?但是面前这一幕已经超出了管事的认知范围了,一脸恍惚的管事茫然地看着还在不断长高的红薯山,狠狠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当即痛得大喊一声,差点跳起来。

  虞衡被他这一嗓子吓了一跳,扭头一看,就见管事脸上的表情很是梦幻,挂着的笑容怎么看怎么傻,连虞衡站在他身边都给忘了,傻傻笑道:“我真不是在做梦啊!”

  天老爷,这到底是什么仙界宝物,竟然能有这么吓人的产量!

  中年管事顿时觉得自己刚才问虞衡要红薯的行为十分胆大,这等神虞,他就这么张嘴就要了一箩筐?自己要的不是红薯,而是一堆堆数不清的口粮啊。

  管事这会儿也不想着把虞衡给他的红薯全给母亲吃了,就这产量,全吃了不留些做种明年种上一亩半亩的,多亏!

  其他人也是同样的想法,恨不得全都给虞衡跪下求虞衡赏他们一箩筐红薯做种,他们宁可不要虞衡折算给他们的银子。那么点银子怎么能和高产量的红薯相比?只要种上一年红薯,说不得就把那点银子给赚回来了。农户们一辈子都和庄稼打交道,见着高产量的粮食比什么都高兴,粮食才能给他们带来无上的安全感。

  再说了,他们这不是已经种过一次红薯了?管事还记了一大本红薯的生长过程,就算哪里忘了,问一问管事不就又明白了?

  这些好处,有脑子的都能想到。也正因为如此,众人看向虞衡的目光便愈发灼热。

  虞衡敏锐地察觉到了众人的心情,登时笑了,“这些红薯原本也是我偶然得的,如今有这么高的产量,也是我们大宣的幸事。这等大好事,总得禀明陛下。想必户部会过来收走大半,天底下的庄稼人那么多,陛下宅心仁厚,得了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可能不想着老百姓?你们放心,到时候,京城分出来的种子,总能有你们的一份。论种红薯,你们才是行家。说不准那时候还有不少人专门过来请教你们呢!”

  佃户们不大懂其中的弯弯绕绕,但也不妨碍他们迅速抓住重点,“真能分给我们一些红薯种让我们种啊?”

  这怎么就跟做梦一样呢?

  虞衡点头,肯定道:“那当然!就算朝廷不给,我也不会忘记你们。这红薯是我先发现的,你们是最先种的,照理来说挖出来的这些红薯全都该归我。即便户部要收走一部分,总不能一点都不给我剩下吧?我得了红薯,也不大可能自己种,不还得交给你们吗?就算今年给不了,那明年咱们还是按照老规矩,收成三七分,你们不也能有红薯种了?”

  佃户们一想,还真是这个理,瞬间觉得生活更有盼头了,想着日后家里粮食堆成山的美好前景,佃户们一个个笑出了牙豁子,脸上的表情是和管事刚才一样的如梦似幻,挥锄头都更有劲儿了呢!

  虞衡见状,又笑着鼓舞他们,“大家打起精神来,认真把这些地里的红薯都给挖出来。也别太急了,当心把红薯给挖烂了,一亩一亩来。

  对了,秤呢?赶紧把秤拿过来。咱们挖完一亩就称一亩,看看一亩地到底能产多少斤红薯!”

  佃户们听了这话,心里也很好奇红薯的亩产到底有多少,更加像打了鸡血似的不停地挖红薯。

  别说佃户们了,就连站在一旁看热闹的婆娘们,都撸起袖子走进地里帮忙,大伙儿都想看看,最后称出来的数字有多么让人惊喜。

  系统出品,确实都是精品,

  佃户们总共种了五亩红薯,分成了五块地。产量最高的那亩地,称出了两千三百六十八斤的喜人数字,产量最低的那亩也有一千九百一十二斤的红薯,五亩地加在一起,共有一万零八百六十二斤的红薯。平均下来,亩产已经超过了两千。

  算出来这个数字后,在场所有人全部倒吸一口冷气,更有人当即扇了自己一巴掌,力度之大简直就跟扇仇人似的,扇完后脸立即肿了老高,这人还特兴奋,一个劲地嚷嚷,“这是真的啊!神仙显灵了!给我们大宣赐下了神物!”

  产量这么高的东西,那还能不是仙境之物?

  年纪大的公公婆婆们当即老泪纵横,呼啦啦跪了一地,不停磕头,一边磕头一边虔诚地喊道:“谢谢老天爷,老天爷有眼,神仙显灵了!”

  虞衡:………

  封建迷信要不得啊。

  系统幽幽道:

  【总觉得我好像亏了,他们要跪也应该跪我吧?怎么对着你跪下了?】

  虞衡呸它一脸,“有些系统脸怎么这么大?这么快就忘了之前是怎么为难我的了?要不是我一路坚持,你能大发善心把红薯给他们?再说了,给他们的这些红薯还都是是我亲自种出来的呢。他们感激我,完全没问题!”

  一主一统都无视了佃户们嘴里喊着的老天爷,都觉得自己在红薯这事儿上的贡献巨大。

  虞衡想了想,觉得保险起见,还是得教他们一点话术,当即笑道:“可见是当今陛下宽宏仁善,心系万民,是位难得的明君。这才让老天爷降下了恩典,赐予我们红薯一物。大家要感谢,还是感谢陛下最好。”

  众人一听,没毛病,又齐刷刷地磕头,嘴里翻来覆去吹了景隆帝半天的彩虹屁。

  红薯都挖出来了,虞衡也没打算瞒着。他当初累死累活地完成系统定下的目标换来了红薯,本来就是为了推广开来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的,这会儿红薯全都熟了,产量也很喜人,虞衡当即把这个好消息呈给了景隆帝。

  本来以虞衡如今的品级,还没资格直接给景隆帝上书。但架不住景隆帝先前提过红薯一回,还说过等到红薯成熟后,再告诉他一声。于景隆帝而言这就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帝王一向金口玉言,说出的话就是诺言,做不得假,就算景隆帝忘了,御前总管李公公也不会忘。

  正巧上回因为水泥和手拉风箱的事儿,景隆帝又传召过虞衡一回,还直接造成阁老们的抢人大战,让虞衡莫名其妙地经历了一回修罗场。

  但那会儿的场景,脑子再不好使的人都能看出来虞衡日后肯定前途无量。景隆帝看好他,阁老们也都很喜欢他,争着抢着要把人拉进自己部门。

  这样前途一片大好的人物,宫里的那帮人精怎么可能会怠慢?尤其是李公公,能做到御前总管这个位置,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了,能随手卖虞衡一个人情为什么不卖?

  虞衡的这个折子还真没经过什么波折,就这么轻易地呈到了景隆帝面前。

  景隆帝听闻李公公的转述还颇为讶异,微微挑眉,“哦,虞衡说的那个红薯熟了?”

  李公公立即恭敬回道:“回陛下,虞大人说陛下先前提过红薯之事,这会儿红薯熟了,他便赶紧递了折子禀明陛下此事。据说那红薯长势非常不错,产量特别高呢!”

  “特别高?能高到多少?五六百……”景隆帝一边轻笑一边翻开折子,只一眼,景隆帝脸上的笑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眼中满是震惊之色,反复看了好几遍,确定不是自己眼花看错了后,景隆帝当即呼吸加速,连脸上一贯温和的笑容都没稳住,猛地抬头看向李公公,厉声吩咐道:“立即传召诸位阁老进宫,朕有要事同他们商议!对了,还有虞衡,赶紧把他也宣进宫来。快!”

  李公公多年没见景隆帝这般失态,哪还敢耽搁,赶忙跑了出去,活似被狗撵似的,火急火燎吩咐了几个小太监赶紧出宫去传召人。

  小太监们被李公公焦急的情绪所感染,同样一溜烟地跑出了宫,不敢又任何怠慢。

  李公公扶着腰不住地喘气,心里头却琢磨道:虞大人哟,您这是写了些什么东西啊?陛下的表情都变了,上回陛下这么失态,还是淑妃病逝之时。这要是好事也就罢了,要是坏事,亲娘诶,陛下和阁老们都来了,靖安侯也救不了你啊!

  李公公忍不住为虞衡捏了一把汗,果然是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哪怕先跟靖安侯通个气呢?靖安侯可是十分拎得清的,还能不知道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好好一个六元及第,可别折在这儿了。

  那未免让人惋惜。

  李公公的内心戏还挺多,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就给虞衡脑补出了十万字的悲惨结局,喘匀气后又平复了一下心情,恢复了往常的恭谨,小心翼翼地踏进了御书房,

  景隆帝这会儿还在看虞衡呈上来的折子,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李公公心下忐忑,一时间竟摸不准景隆帝这会儿到底是高兴还是愤怒,只能安静如鸡缩在角落里当壁画,全然当自己不存在。

  虞衡接到传旨太监的话也没意外,这么高产量的新粮食,就算龙椅上坐着的是个傻子都要来问问虞衡此事到底属不属实,更别提景隆帝还是难得的明君了。

  几位阁老火急火燎地赶进宫,比虞衡快上些许,一进御书房就看到了景隆帝严肃的神色,阁老们心里顿时也是一咯噔,陛下这神情,事情不太妙啊?莫非是边关又起战事了?

  阁老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去撩陛下的胡须,最后纷纷将目光转向了秦首辅,你是首辅,你来问!

  秦首辅心中暗骂一声这帮坑货,面上还是谨慎问道:“不知陛下急匆匆传唤我等进宫,到底所为何事?”

  休沐日正和儿孙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呢,就被小太监催命似的宣进了宫,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景隆帝也不多话,直接将虞衡递上来的折子交给秦首辅,“你们先看看这个再说吧。”

  秦首辅接过来一看,其他五位阁老也凑了过来,一看之下瞬间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神是不是又变差了,要不然怎么会看到一个亩产两千斤的可怕数字?

  胡尚书当即跳脚表示不可能,“这是谁胡乱编造的东西?亩产两千斤?做梦呢!上好的良田,一亩顶天也就五百斤的产量,什么粮食能亩产两千斤?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陛下,此人定是居心叵测,想剑走偏锋博得陛下青眼,陛下定不能被他蛊惑。此等小人,只会弄虚作假,当真可恨!”

  其他人也赞同胡尚书的观点,纷纷点头附和,“胡大人所言甚是,我虽然久不下地,早年间也是扛过锄头的。亩产两千斤?闹呢!做梦都没这么离谱的。写这个折子的到底是谁?想来年纪也不大,还不知民生疾苦,亩产张嘴就来,都不曾去问问一亩地到底能产多少粮食。现在的年轻人啊……”

  秦首辅眉头微微一皱,瞟了瞟景隆帝郑重的脸色,觉得此事并没有那么简单,便低眉敛目站在一旁不做声,就等着景隆帝的后话。

  胡尚书他们对着写折子的人就是一顿输出,七嘴八舌就将对方打成了假大空只会动嘴皮子博人眼球的无耻小人,并一致认为这货是官员之耻,浮夸之风不可长,必须好好整治对方一番!

  景隆帝一直等他们声讨完写折子的人后,才缓缓开口道:“呈这折子的人,你们也认识。”

  “谁啊?下官非得好好收拾他一顿不可!”

  胡说八道些什么呢?农事何其重要,真要听了他的忽悠,让百姓们种了新作物,结果到头来啥也没有,不还是得要朝廷擦屁股吗?

  胡尚书对这事最为敏感,跳脚跳得最高的也是他。心里还骂对方吹牛也不讲究个基本法,你要是吹个亩产七八百斤大伙儿说不定还真信了,张嘴就是两千斤,你咋不上天呢?

  这就好比一个黄毛小儿递给你一颗药,说是吃了立即就能飞上天,原地成仙。脑子正常的人绝对不可能相信。胡尚书甚至觉得,在景隆帝这儿看到这么一份折子,是对他们智商的侮辱。哪个王八犊子敢这么消遣他们,不好好削上他一顿都对不起自己刚才生的气。

  这时候,性急的胡尚书已经忘了景隆帝能把他们叫过来讨论这事儿,而不是选择立即将对方训一顿,就很能表明景隆帝的态度了,只当景隆帝是被奸人蒙蔽,被那个诱人的数字迷了眼,一时犯了糊涂。

  景隆帝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公布了正确答案,“这折子,是虞衡呈给我的。”

  胡尚书一肚子埋怨的话都卡在了嗓子眼,想想自己当初夸虞衡的那番话,再想想刚才自己对写折子的人的谩骂,胡尚书当即眼前一黑,费了老大劲儿才撑住,不可思议道:“虞衡写的?他怎么可能会写这么一份折子?是不是弄错了?”

  那小子分明就是个干实事的人,怎么可能会有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莫不是他说的是真的?

  由此可见,第一印象有多重要。换做其他人,胡尚书等人这会儿指定将对方祖宗十八辈都骂成狗,但景隆帝一提虞衡,他们反倒犹豫了,主要是虞衡先前表现太亮眼,他们实在难以相信虞衡会是个连吹牛都不会吹的傻叉。

  要不,把虞衡传进宫来方面问问,这里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好好一个少年天才,可别走了歪路。

  景隆帝也是这么想的,这才有了命人传唤虞衡之事。

  虞衡扛了一麻袋的红薯进了宫,一进御书房就对上了七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其目光之灼热,虞衡都忍不住打了个冷颤,下意识地缩缩脖子,这么吓人的吗?

  秦首辅心理素质强悍,面上看不出什么情绪,伸手指了指虞衡扛来的麻袋,温声笑道:“这就是你提到的,亩产两千斤的红薯?”

  在说到两千斤时,秦首辅还特地加重了声音。

  虞衡特实诚地点头,将麻袋打开,露出里头个大味美的红薯,又将管事记录的红薯生长手册也拿了出来,温声解释道:“这红薯是下官先前在海外来的一个商人手中买的,说是产量极高,下官好奇之下便让人试着种了种,每天记下红薯的变化,倒是没成想,产量竟然会如此吓人。”

  嗖嗖翻了四番,能不吓人么?

  胡尚书还有些不大相信,上前拿过虞衡手里的记录本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一笔一笔地记得确实十分清楚,从种下红薯的那天开始记录,一直记到把红薯挖出来为止。这么详尽的记录,瞧着也不像是能弄虚作假的,莫非这确实是真的?

  胡尚书当即站不住了,一把抓住虞衡的袖子,连声催促道:“红薯地在哪儿,我得亲眼看看才能相信它真的有这么高的产量!”

  其他人也纷纷响应,都嚷嚷着要亲自去地里看一看。

  就连景隆帝都没忍住,开口道:“朕也要去瞅瞅。”

  真要像虞衡折子说的那般,这得是多大的功绩啊!

  自古以来农耕就是大事,但田地有限,粮食产量也并不尽如人意,太平年间都有许多百姓食不果腹,更别提灾年了。要是红薯产量真的有两千斤,那这不就解决大半百姓的温饱问题?

  作为解决百姓口粮问题的皇帝,景隆帝别说被史官夸明君了,就算直接称他为圣君都不过分!

  这等名垂青史的功绩就在眼前,景隆帝能不在意吗?想一起去看看,完全不意外。

  事实上,见了虞衡,又看了那本记录本后,景隆帝和阁老们心里都已经信了大半,主要虞衡这一路顺风顺水的,不用搞事情也能有个号前程,再做出这个骚操作完全就是得不偿失。之所以没全信,那是怕虞衡年轻,一个不慎就被人给忽悠了,上当而不自知。

  景隆帝要出宫,这可是大事。秦首辅等人拦了许久都没能拦住,只能提心吊胆地跟在景隆帝身后,生怕路上碰到什么曲折。

  好在景隆帝为了避免麻烦,选择的是微服出巡,不然的话,光是天子车架出巡,还得提前封路,不是一般的麻烦。但这样,对护卫们的要求也更高了,近卫们都提着一口气不敢有任何懈怠。

  最轻松的就是萧蕴了,他本来就是个透明体质,就算站在景隆帝身边都不会让景隆帝觉得碍眼,毕竟他存在感太低,就算站在景隆帝旁边景隆帝都能自动忽略掉他,想迁怒都忘了人。

  另外,萧蕴对虞衡也很有信心,明白他绝对不会信口开河乱吹牛,也就是说,这一次虞衡立大功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作为好朋友,萧蕴自然替虞衡感到高兴。

  庄子上的人还奇怪呢,怎么三公子又来了?仔细一看,好家伙,这回来的车架可不少。佃户们当即想起虞衡的话,大概猜到这可能是朝廷的人过来查看红薯了。想着自己辛辛苦苦挖出来囤好的红薯马上就要被带走了,佃户们心里还怪舍不得的。

  虞衡每家分了一点让他们尝尝鲜,愣是没人舍得吃,这可是种一个能得三四个的好宝贝,本就没多少,吃什么吃?赶紧收好,等到了明年种下去才是。

  胡尚书一下马车便直奔红薯地,入眼所见确实是一片刚刚被挖完的土地。红薯藤也是能吃的,佃户们舍不得浪费,挖完红薯后就全都收回家准备煮着吃,这又是好几天的口粮。现在胡尚书等人也只能看到一片光秃秃的松泥地。

  胡尚书目测了一下,暗暗点头,小声禀报景隆帝,“确实是五亩地没错。”

  虞衡便带着他们去看昨天挖出来的红薯。

上一篇:大佬穿成女配

下一篇:侧妃悠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