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娘和离之后 第248章

作者:春绿可期 标签: 种田 美食 科举 穿越重生

  皇上驾崩当天,满京城皆挂上了白皤,盛家亦是这般,不仅如此,盛家还设了灵堂,堂中摆着的牌位正是盛老爷子盛忠麦。

第158章 【二更合一】 恩正并科……

  圣上薨, 举国哀丧。

  大殓后,五皇子等皇子、五品以上的官员皆要斋戒七天,盛言楚这些五品以下的官员则每日午间去宫门外烧纸诵经。

  七日后, 新皇登基, 大赦天下,更换年号为宝乾, 因登基之年正逢殿选之年, 朝臣和新帝商讨一番后,决定另开乡试和会试的名册,特准去年乡试和今年会试未中的秀才和举子参加附试,在这两场科举中考中的读书人,都作为新帝登基后的恩科士人。

  接连举行两场乡试和会试, 宝乾元年在国史上又被称为恩正并科年。

  因要重新出乡试和会试的考卷, 吏部和翰林院两大掌控贡院的部门忙得应接不暇。

  盛言楚更为头疼,翰林院的朝考还未开始, 他的散馆考试也还没进行, 再撞上恩科两场考试,他现在就差不会□□术。

  好在掌院戚寻芳怜惜他,只交代他去吏部考功司协助秦庭追整理乡试卷即可, 至于朝考的卷子则交给了夏修贤等人。

  按理上年的新科状元是该参与三年后的朝考出题, 这不没办法嘛,消息传开后, 最难过的莫过于赵蜀了。

  参加朝考的都是新科进士,这些人算半只脚踏进了官场,官场中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故而朝考并不避亲。

  也就是说,盛言楚不会因为朝考人选中有赵蜀就不能参与出题, 赵蜀知晓这种规定后,兴奋的手舞足蹈,但这种梦幻的想法在恩科圣旨下达后破碎开来。

  跑到盛家找盛言楚唉声叹气了一回,盛言楚忙里抽闲安慰赵蜀:“赵兄慌什么?官家才登基上任,正是大拢天下士人之心的时刻,你是先帝手中最后一批进士,他岂会不厚待你们?”

  赵蜀吃了定心丸,又道:“楚哥儿,你说这恩科选出来的进士是不是也要朝考进翰林院?”

  “这是自然。”

  赵蜀蔫了:“翰林院庶吉士位置就那么些,恩正两科朝考的庶吉士齐聚翰林院,那三年后的散馆我又能身置何方?”

  盛言楚:“你不会三年后才散馆的。”

  赵蜀:“?”

  “先帝当年登基也开了恩科。”

  盛言楚歇笔抬头看着赵蜀,温和地笑笑:“当年恩正两科朝考走出来的庶吉士分了两批,如若不出意外,赵兄差不多在明年年底就要散馆。”

  “这么快?”赵蜀霍的坐下来,忧心道:“才熟悉翰林院就要散馆,这散馆后我留在翰林院的机会岂非渺茫?”

  庶吉士太多,在翰林院呆得时间又过短,很难出人头地。

  盛言楚:“这事不好说,端看赵兄在翰林院的表现了。”

  赵蜀的确运气不好,竞争对手一多起来,想留馆的可能性就相对的少了,但世事无常,谁又能猜到一年后的事态发展会如何呢?

  -

  一年后的事暂且搁置不谈,就拿五月间的恩科乡试来说,才风风火火的结束,便有书生敲登闻鼓伸冤,不是状告夹带,也不是指认哪位出题官收取贿赂,而是指出京城乡试考卷中有两题和正科乡试题大同小异。

  两道几乎一模一样的题目出在乡试卷中,于那些去年乡试落榜的秀才们来说,就是占了大便宜,故而一群去年没下场乡试的秀才们大呼不公平。

  盛言楚作为乡试出题官之一,收到状子后,立马着人打听是哪两道题,待看到题目,盛言楚顿时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不是我出的那两道。”

  他被秦庭追委以重任,要出的题目正好是两道,但他没有参与正科乡试的出题,因时间紧,故而没有仔细去钻研正科乡试的题目。

  出完两道题后,其实他有思考过会不会出现撞题的局面,但秦庭追那边没有驳退他的题目,想来就没有问题,没想到还是出了事。

  书生状告的那两道题是一德高望重的老臣出的,就改了题中几处问答,其内核没变,难怪有不少书生觉得不公平。

  新帝才登基,恩科是宝乾帝上位后颁布的第一道圣旨,此事不仅仅关乎科举公允事宜,还涉及新帝的脸面,为此,宝乾帝将盛言楚等出题官唤到京兆府衙门一一审问。

  出那两道题的老臣是三朝元老,服侍过太宗皇帝,又是先帝手下的重臣,这次恩科后,老臣本该荣休归乡,基于此,宝乾帝当然不能在登基之后就惩治这位老臣。

  但不给那些喊不公的秀才们一个交代也不行,群臣思来想去后,做出决定:那两道题统一不批阅。

  递状子的秀才们高呼万岁,老臣也泪流满面的叩谢皇帝大恩。

  惊堂木一响,此事两全其美的落幕。

  退堂前,盛言楚提议:“皇上,此等撞题一事臣倒有一个法子可以一劳永逸。”

  恩科并非只有新皇登基时才会有,皇帝娶妻、册封太子、捷报归来或者皇家人整数大寿时,朝廷都会开设盛典施恩天下,为避免这等仓促撞题事故再发生,盛言楚觉得有必要做出另外的打算。

  宝乾帝笑问有什么法子。

  盛言楚扬眉高声道:“每年科考皆出两套考卷,分为甲卷、乙卷,一来可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恩科。”

  “科考到底是用哪一套考卷,不到临考前谁也不知,包括出题考官,到时候掷骰子做决定,这样还可以有效的减少考官泄题事件发生。”

  “若这样还不成,那就在科考到来之前出不定数题目做题库,临近科考前,再从中筛选一些作为科考题,剩下的则封存起来,作为恩科的选择。”

  宝乾帝闻之大喜,觉得此法甚好,点点头又问吏部考功司头目秦庭追的意见。

  秦庭追窥着宝乾帝愉悦的神色,笑道:“盛大人此举不错,但这样一来,前期投入科举出题的人手就要增加…”

  “朝中群贤毕集,这事好办,考功司主事添一倍,翰林院庶吉士加十人。”

  只要是皇帝想要办的事,任何困难都是借口。

  秦庭追笑容放大,拱手调侃道:“皇上着实偏心,臣数次找吏部尚书恳求尚书大人剥一些人给下官,大人总说皇上不允,瞧瞧,盛大人三言两语您就同意了。”

  宝乾帝微笑地抬手点向秦庭追所站的方位,朗声说盛言楚所说的法子能解诸多问题,朕自是要予以支持,而你秦庭追上奏只是因为嫌吏部考功司事务杂多罢了,两者怎能相比教?

  秦庭追笑眯眯的客套几句,君臣之间的气氛十分融洽,立在左右的朝臣见状,纷纷将目光投射到一旁笑而不语的盛言楚身上。

  入朝为官三载,当年那个年方十六的商户少年状元早已不再稚嫩,短短三年而已,就一跃成了天子近臣,寥寥几语便让新帝应了科考出题的改革。

  果真是一招天子一朝臣,他们再也不能拿往日的眼光去看那个曾经被他们瞧不上的商户状元。

  -

  科考出题政策颁布后,自然而然要增加相应的出题官,那些闲居在家的举人们听闻此事后,立即拿起书本。

  乡试和会试由京城翰林官和吏部考功司主事携手推进出题,地方则是由衙门礼院。

  衙门礼院对县试和府试则放宽了选择,人手可以从不打算继续走科举取仕的举子们中抽选,院试要严谨一些,大多是从地方府学、县学山长和教谕中选拔。

  此诏令一出,大江南北骤起读书风潮,都希冀着自己能被选中。

  -

  恩科乡试结束后,总要给秀才们喘口气,也要给地方举人们上京的准备时间,因而恩科会试挪到了八月,朝廷安排好这一切后,这才开始翰林院的朝考和散馆。

  赵蜀这一批进士得知盛言楚帮他们争夺了十个庶吉士的名额后,大为感激,一考完便有进士陆陆续续的来盛家拜访。

  盛言楚只招待了一回便以事务繁忙闭门不见,六月初,翰林院散馆结束。

  新的一批庶吉士进翰林院的当天,盛言楚和应玉衡等人在百花巷聚了一顿,席间来得多是他们这一届的庶吉士,有些得幸留在翰林院做起编修或检讨,有些外放去了六部做起主事等官,还有些则出京去地方州县当起县令。

  还在国孝期间,宴席上的酒杯均换成了清茶,但这不妨碍大家推杯换盏,几杯后,感性的男儿郎哭得稀里哗啦。

  “苟富贵哇!”裘和景一张开嘴照旧是跟银子有关,抱着几个如愿留在京城的翰林官大腿抽噎。

  裘和景是这一批庶吉士中年岁最小的人,他嗓子一嚎,坐上的男人们顷刻笑开,纷纷说他们在翰林院谦让了裘和景三年,这回散馆裘和景外放做官可就没人再宽待他了。

  裘和景抹泪,哭哭啼啼地说他们这一届庶吉士算是史上以来最和谐的一批,说完朝众人诚挚鞠躬感谢三年来的照顾。

  一番肺腑之听得盛言楚都不由热泪盈眶,才撇开眼角的泪花,就见应玉衡和俞雅之等人举杯走过来。

  三人碰了杯,清脆的杯盏声下,应玉衡咽下茶水,百感交集道:“你这又是何苦?”

  俞雅之跟着啧叹:“官家和你关系匪浅,你若留在京城,厚禄高官指日可待,何必要求外放出京?”

  盛言楚饮尽此杯,抬腿走到窗下小椅上坐好,不咸不淡地笑了声:“远香近臭,我来京城买宅院时就本着这想法,做官亦是。”

  两人跟着坐到一旁,盛言楚睨了眼桌上喝至晕乎乎的同僚们,嘴角笑容稍减了几分:“新的官家虽和我关系密切,但我若常常在他跟前晃悠,势必会有小人暗戳戳的说我皇恩过甚,我虽是状元出身,但为官之上并没什么大的成就,很容易传出我德不配位的闲言碎语,与其这样,不若我自请出京,届时荣耀归来,再承皇恩最是适宜。”

  简单来说,就是他如今在官场当中还是太稚嫩了,宝乾帝越对他好,他就会招至更多的嫉妒,于他而言,这是坏事。

  只有他脱离宝乾帝靠自己登上高位,如此,再去享受皇恩才不会显得突兀。

  “少年御前红人古往今来都有,楚哥儿你未免想得太多。”俞雅之还是觉得有点可惜。

  应玉衡:“楚哥儿,你想远离皇权中心,去江南府,或是淮安府啊,何必要挑南域宋城?那边海水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去了那喝水都成问题。”

  “对啊。”俞雅之眉头轻皱:“前朝上月递来折子,说南域水里的毒素并未全部疏通,你去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盛言楚噎了噎,他不好说让他去南域的其实正是龙椅上的新帝。

  他原先的想法是去江南府。

  江南府是大府,想外放至江南做官并非易事,所以他才在散馆前刻苦拼搏,按散馆成绩排名来说,他被派往江南府做官的可能性达到九成,可就在贴榜的前一天,新帝唤他进了宫。

  -

  那日京城上空滴答坠落着春雨,御书房里龙涎香袅袅清幽,盛言楚拢袖立在屋中,书桌前的新帝声音清润如玉。

  “南域毒水的解药已经运了过去,可半年多了,还是有折子送至朕跟前,你看看——”

  盛言楚双手接过折子,一摞折子诉说的内容都在围绕南域毒水未清的话题,怪胎虽有减少,但十个中还是会冒出一两个,再有,南域百姓纷纷携家带口往北边迁移,如今的南域都快成了空城。

  宝乾帝沉默片刻,道:“派你去南域是有些委屈你,但除了你,朕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盛言楚的确是最适宜去南域的人,他是为数不多知晓朝廷在秘密替先帝收拾南域毒水烂摊子的官员,再有,盛言楚也是头一个恳请宝乾帝替南域黎民百姓安危着想的人。

  外放江南的美梦破碎后,说不失望是假的,但宝乾帝将话都撂到这份上了,他岂能拒绝?

  缓步上前,盛言楚正色道:“为君分忧是为臣子的职责…”

  宝乾帝眼神略有动容,打断盛言楚,感慨道:“你愿意去南域朕欣慰不已,朕也知道派你去南域大材小用…你且安心,三年 ,就三年,三年期满,不管南域情况如何,朕都会将你调回京城。”

  话落,御书房内静悄悄,盛言楚闻言扑哧一笑。

  宝乾帝摸摸鼻子:“笑什么?”

  边说边不自在的顺了顺龙袍,生怕盛言楚又像在皇子府时挑他坐姿不端的毛病。

  盛言楚微微一笑:“皇上给臣开得后门未免太大,不论南域如何,皇上都会在三年后调臣回京,有皇上这句话,臣在南域厮混三年便是。”

  “你不会。”

  这回换宝乾帝笑了:“你我又不是才认识,你的心思我能猜出一二,去年你既敢找上我,让我逼先帝拿解药,足以看出你对南域百姓怜惜颇深,有此良臣,是南域百姓的福气。”

  见宝乾帝省掉了自称,盛言楚紧绷的肩膀一耸,扯动嘴角笑了笑:“臣定不负圣望。”

  宝乾帝忽起身走了过来,站定盛言楚面前举起握紧的拳头,盛言楚愣了愣,旋即高抬手和宝乾帝对碰了一下。

  “三年为期,朕在京城等你!”

  “一言为定。”盛言楚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