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撩乱 第145章

作者:海青拿天鹅 标签: 穿越重生

  “我岂会不愿意,若是能如此,她住多久也无妨。”杨氏道,“可她是个有夫家的人,又有儿女,怎好让她都撇开。”

  赵茹道:“可让她将儿女都带过来,我许久不见他们,可陪他们玩耍。”

  “又说胡话。”杨氏道,“他们都是荀家的人,带过来像什么?荀氏和赵氏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传出去,这事便闹大了。此事,你姊姊虽看着占理,可在别人眼中,绝非如此。说来说去,哪家贵胄男子身边没有几房妾侍?她见一次闹一次,哪里有个主母的样子。”

  说着,杨氏的语气缓下来,却带着些不满:“从前,我与她说过好几次,教她看开些,坐了那正室的位子,便要有正室的样子。夫婿纳再多的妾又如何,生出来的子女还不是她的?大度些,里外有个好名声,不吃亏。”

  赵茹忍不住道:“当初姊姊议婚之时,便有人说过那荀笙品性有亏,可父亲和母亲还是要将她嫁去了。如今姊姊忍不得,不过想回来住一住,为何又不许?”

  杨氏不以为然:“忍不得也须有个度,动不动就往母家走,荀氏舅姑怎么想,莫非要逼他们出妇?荀郎不过好色些,脾气暴躁些罢了,又怎么叫品行有亏?你看看京中那些纨绔,比荀郎荒诞的有多少?高门子弟之中,荀郎做官的本事乃是翘楚,前途无量。婚姻之义,乃是结二姓之好。荀氏无论门第还是家业,可与之比肩的少之又少,你姊姊能嫁过去,也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别的不说,你兄长去年做了南阳郡守,荀氏可是出了大力。家事是家事,亲事是亲事,一切都须得往长远打算,夫妻之间那区区争吵又算得什么。做人须得往长远看,往宽处看,一些烦心之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坐稳了正室的位子,讨舅姑欢心,什么不好说?”

  赵茹望着母亲,有些怔忡。

  家里的处境,她一向是知道的。

  赵氏虽然是个望族,但当下的声势已经大不如前。赵彬当下就任的朔方令,地位与一州刺史相当。这在赵氏族中是一件大喜事,因为赵茹父亲这一辈,除了赵彬,没有人做到四品以上。

  为了避免家族没落,父亲和母亲可谓不遗余力,她和广陵王的婚事,也在他们的计议之中。

  “为了这长远之计,姊姊过得如何,母亲也不管么?”少顷,她幽幽地问道。

  “谁说我不管,她上次闹翻了回家,我难道不曾收留她?”杨氏说罢,啼笑皆非地看着赵茹,“你这是怎么了?莫非觉得殿下也会像荀郎待你姊姊一般待你?”

  赵茹抿抿唇:“不是……”

  “当然不是,”杨氏胸有成竹,“无论地位、人品还是前途,殿下都比那荀笙好上百倍,你莫总想着你姊姊,多想想自己才是。”

  赵茹转开头去,没再说话。

  朝廷虽然时而有些政局动荡,但天下大抵安定。尤其是萧寰几年前平定了边患之后,人心安定,朝廷的财政也年年好转。

  熙晖园位于京城东郊,山明水秀,宫室延绵成片。

  据萧寰说,这是皇帝最喜欢的园子,为了准备他的六十大寿,两年前就开始翻修,还扩建了一部分。

  虞嫣仍与萧寰同车,她将窗子打开一条缝,往外面看,只见山林湖泽之中,各种各样的宫室建筑错落点缀,确实气派。入园之后,马车又走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来到皇帝举行宴会的颐乐宫前。

  宫门处,车马熙熙攘攘,各家贵胄高门的男男女女来到,相互见礼寒暄,很是热闹。

  萧寰的马车来到时,众人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前番,萧寰虽然也回过京城,但大多来去匆匆,就算曾经参加过东巡和一些宫中的聚宴,能看到萧寰的人其实也并不多。

  所以,这不但是他当年出走朔方之后,头一回驾临熙晖园来过千秋节,也是头一回在这么多人面前露面。

  车驾还未停稳,很快就有人看到了杨氏母女的车马,有熟识的人已经惊讶地说道:“广陵王殿下与赵府女眷一道过来么?”

  京城中的官僚贵胄都是善于见微知著的人精,见得这般排场,不由地议论纷纷,交换起心照不宣的眼神来。

  跟广陵王最亲近的高门,除了王氏之外,便是赵氏。若往实在了说,赵氏比王氏还高出了一截。赵彬夫妇膝下如今还有一位闺秀不曾嫁出去,据说求亲的人早已经排起了长队,但夫妇二人就是婉言推脱。

  如今看着杨氏母女在广陵王的车驾后面下来,众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过不久,王府的侍从将萧寰马车的车门开启,萧寰从里面下来。

  灿灿的日光下,他峨冠广袖,俊美的面容如玉雕琢,征战沙场带来的杀伐之气,为原本的俊雅平添了一股不怒自威之气,众人望见,无不称赞。

  他走下马车之后,周围已经有好些人围上前,意欲见礼寒暄。

  可接着,却见一个女子跟着萧寰走出马车来。

  萧寰转身,扶着她的手,让她从车上下来。

  气氛一下变得有些不可言喻。

  许多人都愣住。

  杨氏刚带着赵茹从马车上下来,正要上前与萧寰行礼,不想竟见虞嫣跟着他同车下来,面色不由僵住。

  原先还在猜测萧寰与赵氏关系的人,此时已经打消了念头,目光全都在萧寰旁边的那个女子身上。

  不用问,众人也知道她是谁。

  这些日子,有关广陵王和他身边那位虞女史的事,在京中已经是传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无论士庶贵胄,茶余饭后,都喜欢聊上两句。

  但即便如此,众人仍然因为萧寰从前高洁不食烟火的形象,对他存着一线希望,觉得他不至于枉顾规矩,将这私情拿到人前招摇。

  不料,直到现在,他们才发现自己想错了。

  萧寰竟然光明正大将这女子带到皇帝的寿宴上来,并且同车而出,比正经的夫妻还亲昵。

  不过跟这个比起来,许多人更好奇那女子的长相,自她露面开始,各种各样的目光就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将这传闻中的虞女史仔细打量。

  只见她身上披着一袭洁白的狐裘,头上青丝堕堕,发间点缀着素雅的花朵和首饰,与娇美的面容相映,教人不由为之瞩目。

  “生得倒是不差。”

  杨氏听到不远处有人道,目光阴晴不定。

  幸而这时,她长嫂沐阳侯夫人温氏和几名相熟的贵妇人走过来唤她。

  “怎来的这般迟,”温氏笑盈盈道,“妾等方才还在说,你可是不打算来了。”

  杨氏也露出笑意,道:“沁阳大长公主见妾丈夫不在,恐路上不便,便吩咐殿下将妾母女一道接来,故而等了些时辰。”

  “原来如此。”一位贵妇瞥了瞥萧寰那边,微笑,“妾等见夫人车驾跟着殿下一道而来,方才正议论着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沁阳大长公主的吩咐。”

  这话明里暗里透着些揶揄。赵茹听着,抬眼瞥向不远处,果然,几个闺秀正瞥着她小声说话,不掩脸上的讥笑之色。

  心中一阵不自在。

  母亲的打算,在京中的这些贵妇们之中不是秘密。趋炎附势勾心斗角一向是这圈中的传统,杨氏性情高傲要强,人缘一般,赵茹知道,许多人等着看她们家的笑话。

  “大长公主待阿茹一向视同己出,”杨氏毫无愠色,扬眉看着那贵妇,“便是这么些路,也不放心得很,故而定要殿下相送。”

  温氏见状,岔话道:“大长公主就在殿上陪圣上说话,你二人路上颠簸了一番,也必是累了,且到园中坐一坐如何。”

  杨氏颔首:“如此甚好。”说罢,她看了看犹自朝萧寰那边张望的赵茹,将她的袖子拉了拉,带着她往宫中走去。

  “与广陵王同车的那女子,便是这些日子京中传得沸沸扬扬的虞女史?”走在路上,温氏拉着杨氏的手,压低声音问道。

  “正是。”杨氏道。

  温氏道:“这些日子,贵眷们整日都在议论广陵王殿下的婚事,说是广陵王决意要娶她?”

  “这是哪里话。”杨氏道,“嫂嫂莫听她们胡言乱语。”

  温氏叹口气:“我这不也是为阿茹操心。先前沁阳大长公主不是十分喜欢阿茹,有意将她许配给广陵王殿下么?如今你看广陵王这架势,还将这虞氏带了来,只怕这风声又更紧了。”

  “由她们说去。”杨氏露出一抹冷笑,“广陵王将她带来也是好事,嫂嫂且看着便是。”

第159章 颐乐宫(上)

  被围观这种事,虞嫣早已经习惯了。

  自从跟着萧寰从马车上下来,她不但毫无怯色,反而神态自若,矜持而不拘谨。

  “殿下,”迎接的内侍对萧寰道,“圣上已在殿上,请殿下随小人入内。”

  萧寰颔首,带着虞嫣走入宫门。

  人群自动让出一条道来,照面的人纷纷向萧寰行礼。

  萧寰一路颔首答礼,而虞嫣跟在他身后,从容地面对着前方投来的各种各样的目光,优雅地提着裙裾,走上石阶。

  熙晖园中的所有宫室都并不似京城的皇宫中那样,力求高屋大堂,彰显威仪。此处的营造更注重休憩和游乐,所有宫室都做得精巧舒适,颇有闲情逸致。

  颐乐宫作为皇帝的行宫,则更是如此。

  走进宫门之后,只见迎面而来的并非是宽阔空旷的前庭,而是一片竹林花树。那些花树开得繁茂而灿烂,桃花梨花杏花玉兰等等,相见相错,互为映照。石径穿插其间,地上落着一层粉白相间的花瓣,煞是好看。

  虞嫣仔细地将那些花树端详,发现居然是真的。

  这个时节,虽然天气回暖,树木发芽转青,但乍暖还寒,还没有到花朵盛放的季节,就连沁阳大长公主府里的树木也仍然用假花装饰着。而在这里,她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大片的花树,并且还开得这般繁盛。

  “此乃颐乐宫中独有的景致。”萧寰见她疑惑,道,“此处有温泉水,每到冬天,宫中匠人就将泉水引入园中,教树木不至于冻坏。而到了年节之后,此处也暖得比别处早,所有花木都比外面先一个月盛放。故而到了这般时节,先帝和父皇无论是宴饮还是寿辰,都喜欢在颐乐宫中设宴赏花。”

  虞嫣明白过来。

  经过那片花树林子,前方有流水和小桥,假山奇石堆砌着,远远可听到游园的人传来笑语声,却看不到人。

  而一路走去,各色珍奇花木装点着景致,也是满眼的花团锦簇。牡丹芍药大朵大朵地绽放在枝头。

  而再往前,景象又是一变。一座座宫殿和亭台楼阁错落分布。其间,淡淡的雾气缭绕,将各处殿阁和园景映得似幻似真,竟有几分仙境般的迷幻之感。

  虞嫣纵然见过许多人造景观,在这里看到这样的景致,也仍是有些意外。

  直到她跟着萧寰走近之后,才发现这里有许多蜿蜒而过的水渠。地底涌出的温泉水从水渠中淌过,时而似瀑布,时而似溪流,冒着白气,淙淙淌过。各处建筑分隔被温泉水分隔开来,以精致的小桥相连。而这些水渠的边上,栽种着许多花卉,一看就知道是南方过来的,北方的寒冷对它们似乎全无影响,恣意生长着,绿意盎然。

  虞嫣明白过来,这颐乐宫,其实是一座巨大的温室。这些植物,在她看来并没有什么稀奇,但对于这边的人来说,显然就算是京城的贵胄们也难得见到。许多人停下步子,在一些争奇斗艳的花卉面前品评观赏。

  不过萧寰和他身后的虞嫣显然比那些花卉更稀奇。

  跟前面一样,几乎每个看到萧寰的人,都露出眼前一亮的神色,然后,目光汇聚在虞嫣身上,目光变得意味莫测。

  萧寰没有停下步子,带着虞嫣,一路走到颐乐殿里。

  殿上温暖如春,笑语声声。

  正堂上,皇帝正坐在上首,与几位宗室大臣说着话。沁阳大长公主刚刚到,作为宗室中的长辈,皇帝将她赐座在身边。陈王和梁王也都已经来了,正陪在下首。

  两侧,则连着观景的花厅。其中的一侧垂着珠翠帘子,袁皇后、周贵人以及一众贵妇人们正在里面说着话,温声软语,梁王妃和陈王妃带来了儿女,稚嫩的童声让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皇帝听得内侍传报说广陵王来了,即刻吩咐将他传唤上殿。

  未几,萧寰入内。而当殿上众人看到他身后的虞嫣,一下变得安静。

  除了沁阳大长公主和皇帝,所有人都露出诧异之色,相互交换着眼神。而陈王的神色尤其难看,转过头去,仿若未见。

  宫人上前来,替二人将身上的裘衣解下。

  虞嫣脱下身上狐裘的时候,她能感觉到不远处的珠翠帘子后面变得更加安静。

  “子昭来了。”见礼过后,皇帝道,“朕方才正与汝阳王说起你。”

  汝阳王?

  虞嫣听到这个名字,不由朝皇帝身边看去。

  一个中年男子坐在下首,看上去身量高大,神采奕奕,身上的衣饰颇是不凡。

  听到皇帝开口,汝阳王露出微笑,对萧寰道:“子昭,上次你我见面,还是你去年得胜过来之时,未知别来无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