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撩乱 第146章

作者:海青拿天鹅 标签: 穿越重生

  萧寰向汝阳王一礼:“侄儿无恙,谢皇叔关照。”

  这是,沁阳大长公主看着虞嫣,微笑:“林女史也来了。”

  虞嫣站在萧寰身后,正不知该如何表现,听得这话,即刻上前下拜行礼,按着萧寰教的套话,说了一长串的祝寿词。

  皇帝看着虞嫣,没有许多表示,只微微颔首,让她起身。

  “那位,便是那传说中的虞氏?”一个贵妇人轻声道,“她身上那宫装,可是少府做的?”

  “应该是。”旁人道,“妾听闻,广陵王前阵子曾经将少府的工匠召到王府去。”

  “啧,少府的工匠也是,上次妾也让他们做了一身这般样式的,却不曾见这般用心,看那腰身,全无累赘……”

  “还有她头上那宫花,看着也像是少府的,可妾怎从未见过……”

  贵妇人们嘀嘀咕咕,对虞嫣一番评头论足。

  袁皇后原本正与身旁的寿阳侯府人纪氏说着话,看着虞嫣,面色冷下。

  因前阵的事,袁广一直在家闭门思过,不曾到千秋节来。而袁氏也因此大失脸面,袁皇后几乎在皇帝面前抬不起头来。

  而这一切,在袁皇后看来,起因都在萧寰和那虞氏。

  看到他们,袁皇后便气不打一出来。

  “一个小小的女史,竟然也敢到圣前来,”一个贵妇人在纪氏耳边嘀咕,“好没规矩。”

  周贵人坐在不远处,也看着堂上,却神色平和,不紧不慢地喝着茶。

  没多久,内侍张茂上殿来,向皇帝禀报,说园中的宴乐已经备好,请皇帝到园中去。

  皇帝颔首,却吩咐萧寰陪他到内殿里去更衣。

  萧寰应下,低声对虞嫣道:“我去去就来。”

  虞嫣轻轻应一声。

  萧寰随即跟着皇帝离去。

  众人纷纷行礼相送,内侍和宫人们拥着二人,消失在殿后。

  这是,虞嫣忽而发现,在留下的人之中,自己成了最受瞩目的那个。几乎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将目光瞥来。

  虞嫣并不躲闪,大方地回视过去。

  这时,沁阳大长公主从榻上起身来,对旁边的一众宗室大臣道:“这殿上坐久了,身上着实僵硬,还是到园中走一走才是。”

  众人连忙答应,向她行礼。

  沁阳大长公主道:“老妇腿脚不便,还烦女史搀扶搀扶。”

  虞嫣知道她是在为自己解围,连忙应一声,上前搀扶着她,朝殿外而去。

  天气很好,阳光温暖,风凉而不寒。

  颐乐宫的园子十分宽阔,入宫的宾客足有千余人,三五成群,在园中观赏春景,很是热闹。

  沁阳大长公主的身份不同凡响,无论贵胄大臣,还是打扮得珠光宝气的女眷们,见到她,无不恭敬行礼。

  而当瞥见大长公主身旁的虞嫣,不少人的脸上闪过讶色。

  虞嫣陪着大长公主在花丛中缓缓走着,一路都能感觉到身后盯着的目光。

  观赏着一丛牡丹的时候,大长公主将身边伺候的人摒退,看向虞嫣:“女史可知,老妇为何定要子昭将你带来?”

  虞嫣忙答道:“公主此举,乃是为妾考虑。”

  “怎讲?”

  “殿下与妾之事,京中已是人人知晓。”虞嫣道,“公主让殿下将妾带来,可在圣上和众人前博得好感,以澄清误解。”

  沁阳大长公主闻言,淡淡一笑。

  “子昭是老妇看着长大,老妇最操心的,除了少钧,便是他。”她缓缓道,“既然子昭也喜欢你,老妇自不会阻挠,圣上亦是此想。”

  说罢,她却话锋一转:“不过若子昭要娶你为妃,老妇不会应允。”

  虞嫣怔了怔。

  她没想到,沁阳大长公主会一改先前的和善,在这里对自己说这些话。

  “公主之意,妾有所不明。”虞嫣道,“妾与殿下之事,公主先前并未反对。”

  “老妇确不反对你留在殿下身边。可他若要立你为王妃,则不可。”沁阳大长公主道,“你可知,子昭对这天下而言,是何等重要?”

  “妾知晓,”虞嫣回答道,“殿下是国之栋梁。”

  “不止如此,殿下还是储君的最佳人选。”沁阳大长公主却道,“殿下的王妃,将来便是皇后。本朝皇后,无不出身名门贵胄,此事,你也当知晓。”

  这话当真直白得很,沁阳大长公主看着虞嫣,神色仍温和,仿佛在跟她一起赏花,目光却矍铄而锐利。

第160章 颐乐宫(下)

  内殿里,萧寰为皇帝宽下外袍,而后,将一件深衣内侍的手上接过,为皇帝穿上。

  皇帝将其余人摒退,只留下萧寰。

  “今日,你可觉满意了?”皇帝道,“汝阳王前些日子打算将侍中辞去,返回封国,朕将他拦住了。”

  萧寰向皇帝一礼:“父皇圣明。”

  皇帝不置可否,道:“将那虞氏带到此处,是你的主意?”

  萧寰知道他定然会问起此事,答道:“禀父皇,正是。”

  “朕听大长公主说,你曾与她行过婚礼?”皇帝问。

  萧寰继续硬着头皮答道:“正是。”

  “你怎会做出这等荒唐之事。”皇帝淡淡道,“若不是袁广捅出来,你莫非打算一直瞒着朕?”

  萧寰神色不改:“儿臣无意欺瞒父皇,只是这些事已经过去许久,儿臣与虞女史亦决意抛却从前,重新开始。前事与当下无关,儿臣故不曾禀报。”

  “你已经想好了?”皇帝问,“非虞氏不娶?”

  “正是。”

  “她值得你做到这般,带到大庭广众之前,如王妃一般示人?”皇帝道,“可知那些贵胄朝臣,会如何看你?”

  萧寰道:“此事,自寿阳侯将女史无辜牵扯出来,便已经无可避免。”

  皇帝看着萧寰,道:“这婚事,朕若是不许呢?”

  萧寰怔了怔。

  只见皇帝并无开玩笑的意思。

  “未知父皇何有此念?”萧寰问道。

  “你可还记得临淄贤王?”皇帝反问。

  萧寰道:“儿臣记得。”

  “你如今所作所为,与他何其相似。”皇帝道。

  萧寰的目光微微动了动。

  临淄贤王,是萧寰曾祖父宣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

  他和萧寰一样,母家出身平凡,但因为能力出众,在朝中颇有威望。临淄贤王没有继位之心,他的父亲肃皇帝曾经打算给他娶一位出身高门的王妃,但临淄贤王却自己看中了一位小吏家的闺秀,向肃皇帝求娶。肃皇帝疼爱这个儿子,最终应许了。

  而后,肃皇帝去世,宣皇帝继位,临淄贤王兢兢业业辅佐兄长,却并未唤来宣皇帝的信任。在临淄贤王三十岁的时候,朝中出了一桩谋反大案,有人借机构陷临淄贤王,宣皇帝就将他下了狱,不久之后,在狱中暴毙。

  此事,就连宫中的密档也记叙得十分含糊,只说病死。后来真相大白,宣皇帝为这个弟弟平反昭雪,赐谥号为贤,又处死了诬陷者,将此事了结。但无论朝野,都对临淄贤王早逝感到可惜,并对他的死因众说纷纭。

  而皇帝的意思很明白。萧寰不愿继位,将来无论何人登基,他的处境都有可能与贤王一样,当下的风光便成了新君对他忌惮的理由。

  “未知父皇之意,此事与儿臣的婚事何干?”萧寰问道。

  皇帝道:“你可曾想过,若贤王所娶之人出身高门,临淄贤王会如何?他连入狱也不必,便可从这灾祸之中脱身。”

  萧寰不解:“未知父皇此言怎讲?”

  “高门之所以为高门,其意义并非在于出身,而在于其人望。无论何人称帝,朝中的门阀世家皆同气连枝,荣辱与共。反之,任何想独立于高门之外,却人望实权并重之人,皆为高门所不容。”皇帝道,“故而贤王自从推拒了高门的婚事,便已自断一臂。而宣皇帝猜疑他之时,为贤王劝谏者甚少。”

  说着,皇帝浮起些讽刺之色:“相较之下,可想寿阳侯。朕将他投入狱中,隔日之后,半个朝廷的人都来为他求情。何故?袁氏靠着联姻,笼络着半个朝廷,朕哪怕只是想动袁广,牵扯也甚大。这般道理,你当明白。”

  萧寰看着皇帝,一时没有言语。

  这大约是他重回京城以来,皇帝对他说过的最重的话。

  皇帝道:“你每每领兵征战,必先考虑后路,何以对待此事如此不智?”

  萧寰沉默了一会,却道:“若父皇反对这婚事,理由只在于虞女史出身,儿臣以为大可不必。”

  “哦?”皇帝道,“怎讲?”

  “将来无论何人称帝,所忌惮的,皆不过儿臣手中兵权。”萧寰道,“朔方兵权是朝廷的,儿臣自会交还,无所怨言。若新君仍不放心,儿臣也可让出王位,做一个乡野庶民。”

  皇帝看着萧寰,目光深沉。

  “你甘愿做这些,便是为了那女子?”他问。

  “并非全然是为她。”萧寰道,“父皇知晓儿臣心性,儿臣对朝政和富贵一向无意。”

  皇帝没有说话。

  片刻沉寂之后,他缓缓开口:“你还在想着你母亲当年的话,以为逃离了这宫中便可无忧无虑了,是么?”

  萧寰没想到他会突然提到母亲,略略一怔。

  “此事,与母亲无关。”萧寰道。

  皇帝露出淡淡的苦笑:“你母亲总在为你担忧,只想让你安安稳稳,殊不知对于宫中生长之人而言,安稳二字才最是奢侈。所求一事,便有一事的代价,就算朕想给你,亦不可免。”

  萧寰望着皇帝,有些不明所以。

  皇帝却没有再多说的意思,长叹一口气,摆摆手。

  “罢了,”他说,“你与虞氏之事,朕自会应允。莫让外面的人等急里,出去吧。”

  虞嫣心里叹口气。

  在那边,虞祥看不上萧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