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撩乱 第147章

作者:海青拿天鹅 标签: 穿越重生

  在这边,大长公主看不上她。

  他们两个算是扯平了。

  之前在大长公主府里,萧寰和王熙一前一后帮虞嫣打着掩护,虞嫣以为顺利过关。现在看来,并没有这么简单。萧寰说得对,沁阳大长公主不是华阳县主,并非她三言两语可以糊弄过去。

  虞嫣也不打算再把圈子绕下去,望着沁阳大长公主,微微一笑。

  “这些,妾自然也知晓。”虞嫣道,“不过有一事,妾不明白,还请公主指教。”

  “何事?”

  “公主说殿下只可在高门贵胄中娶妃,不知是因为这是规矩,还是为了殿下和天下着想?”

  “自是为了殿下和天下着想。”沁阳大长公主答道。

  “那妾便不明白了,”虞嫣道,“先帝的皇后滕氏,今上的皇后袁氏,皆出身高门,可公主对她们颇有微词,更是出手助今上推翻了滕氏,不知又是为何?”

  沁阳大长公主看着她,目光一动。

  她笑了一声:“你莫非是想说,若殿下娶了高门,那高门便会重蹈滕氏和袁氏的覆辙?”

  虞嫣并不掩饰,答道:“正是。”

  “糊涂。”沁阳大长公主不紧不慢道,“天下官吏,做得越大,越与门阀脱不开干系。门阀侍奉皇家,而皇家施恩门阀,此乃天经地义。”

  “如此说来,妾又更不明白了。”虞嫣道,“据妾所知,这些门阀每当掌权,定然要染指君权,引发一场大乱。高门虽受恩于皇家,却总是做出些忘恩负义的事来,莫非这也是天经地义?门阀垄断官场,敛财无度,上把控朝政,下搜刮百姓,公主若真为皇家的天下着想,难道不是应该想着如何革除这弊政,而非一味屈从?”

  沁阳大长公主听得这些话,面色倏而一变。

  “安得口出狂言。”她沉下脸,训斥道。

  虞嫣看着她,并不觉得意外。

  这些话,并不是她想出来的,而是萧寰平日跟她聊天时说的读书心得。

  虞嫣给他买的那些史书,并没有白买,每一本,萧寰都精读过。

  ——“既然这些朝代的事大部分跟你那边也没有关系,你还看来做什么?”虞嫣曾经这么问过他。

  “谁说无关。”萧寰道,“隋朝的杨氏、唐朝的李氏,在那边也是一方大族,历来朝政动荡,从来少不得门阀掺和。”

  虞嫣看着他,愣了愣。

  “那你打算怎么办?”她问,“杀掉他们?”

  “杀是杀不尽的。这书中的历朝历代杀得还少么,一家倒了,另一家便会起来,与我那边一模一样。”萧寰淡淡道,神色却是玩味,“倒是这李唐有些办法,开了科举,便断了门阀的路。”

  虞嫣不以为然地说,可唐朝也倒了。但萧寰却说,李唐倒了,是因为李唐又自己的问题。然后,他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地跟虞嫣说起了自己的各种读书心得。

  “这些想法,你打算在那边实施么?”虞嫣问萧寰。

  萧寰沉默片刻,道:“若要实施,非一场大乱不可。就算只是说出铲除门阀之意,只怕也会让许多人惊骇惶恐,生出乱事。”

  这话,如今在沁阳大长公主这里得到了印证。

  虞嫣心里只觉欷歔。

  沁阳大长公主算得萧寰的至亲之人,但只怕就算是她,也不会同意萧寰的理想。这也难怪萧寰并不愿意继位,因为他知道,那是一条何等艰巨的路。

  不过,虞嫣并不打算屈服。

  “妾说得不对么?”她与沁阳大长公主直直地对视,道,“以高门为外戚,无论是对殿下而言还是对天下而言,皆弊大于利。公主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殿下和天下好,却只想着保全祸根,在妾看来,更为糊涂。”

第161章 悬云台(上)

  沁阳大长公主大约从不曾想到虞嫣竟然敢当面说出这样的话,看着她,神色惊诧而震怒,竟一时结舌。

  就在这时,园中的乐声忽而大作,虞嫣望去,却见许多人拥着皇帝从殿上走了出来,但不见萧寰。

  “公主!”这时,沁阳大长公主身边的内侍也赶来,向她一礼,道,“圣上出来了,请公主到悬云台上入席。”

  沁阳大长公主“嗯”一声,眼睛却仍盯着虞嫣,目光仍带着怒气,神色复杂。

  “你方才所言,确都是心中所想?”她问。

  虞嫣自然知道自己刚才顶撞了那么一番之后,大长公主对自己的好感必然已经消散殆尽。不过既然话都说了,她不打算收回。

  “禀公主,正是。”虞嫣道。

  沁阳大长公主的声音冷淡:“你好自为之。”

  说罢,她不多言语,让内侍搀扶着离去。

  虞嫣低头行礼相送,少顷,看着她远去的身影,这才感觉到心在砰砰跳着。她正想找个什么地方冷静冷静,突然,手臂被拉住。

  “你怎在此处?”萧寰看着她,问道。

  见他蓦地出现,虞嫣松一口气,随即却又踌躇起来。

  “寰寰,”她望着他,嗫嚅道,“我刚才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

  “何事?”萧寰问。

  虞嫣于是一五一十地将她和大长公主的谈话说了一遍。

  “我也不想顶撞她,就是忍不住。”虞嫣有些愧疚,“我其实就是想好好跟她讲一讲道理,说明我不是配不上你……寰寰,她会不会跟你父皇说些什么?”

  萧寰听着,沉默片刻,道:“我也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

  虞嫣讶然,忙问:“什么事?”

  萧寰却不解释,道:“随我来便是。”

  说罢,他牵起虞嫣的手,也往众人聚集的方向而去。

  颐乐宫中,最佳的观景之处,是一座高台。

  这高台并非寻常的规整样式,而是用巨大的湖石堆砌在外墙,做成传说中仙山的模样,层峦叠嶂。

  而台上,建有各式精巧华丽的殿阁,在峰峦之间层层叠叠,珍奇花卉点缀其间,犹如画中的天上宫阙。

  坐在那些殿阁之上,颐乐宫中的所有景致都可尽收眼底,如仙人观赏世间。故而这高台也以天上悬圃的典故,取名为悬云台。

  每逢皇帝在此举办宫筵,便会带着皇亲国戚重臣贵眷,坐在悬云台之上。故而能得皇帝赐座,陪同他坐在悬云台上共宴,俯视芸芸众生,才是得到了圣眷的铁证。

  而台下,上千案席铺陈在各处水榭楼台和花丛之间,整个颐乐宫无处不热闹。

  宫中的乐师和歌伎在正中的方台上席地而坐,奏乐歌唱。皇帝则端坐到悬云台正中的金阁之上,赏景听曲,接受众人轮流上前朝贺。

  杨氏带着赵茹,来到台下的一处长轩之中。温氏和一众相善的贵妇们正坐在里面闲聊着,见杨氏和赵茹过来,纷纷见礼。正说着话,忽然,听得周围人发出一阵哗然。

  转头看去,却见萧寰带着虞嫣,正登着石阶,朝皇帝跟前而去。

  “广陵王莫非要带着那虞女史一道入席?”温氏对杨氏讶道。

  杨氏并不意外,望着那边,冷笑:“这悬云台上可不曾有什么女史的位子,嫂嫂放心好了,这等荒唐之事,就算圣上应许,大长公主也不会愿意。”

  说出这话,杨氏可谓底气十足。

  因为刚才过来的路上,她特地去见了沁阳大长公主。那时,大长公主沉着脸,面色不虞。

  “妾方才见公主带着虞女史到花园里去了,”杨氏见礼之后,道,“怎不见虞女史陪在公主身边?”

  提到虞嫣,大长公主的面色变得更难看。

  “不必提她。”大长公主道。

  杨氏诧异道:“可是出了何事?公主有甚话,与妾说一说,莫憋在心中才是。”

  沁阳大长公主神色不豫,少顷,将方才虞嫣对她说的话说了一遍。

  杨氏听着,脸上的神色愈发不可置信。

  “那虞女史,竟敢如此顶撞公主,还说出这般大逆不道之言?”杨氏皱眉道,手在案上轻轻拍了一下,“妾看她平日在人前恭恭敬敬,还以为真是良善之人,不想竟然连公主也不放在眼里。”

  沁阳大长公主沉着脸,道:“老妇本想与她好好讲一番道理,不想才开口,她便好一副尖牙利齿,滔滔不绝,老妇一句话也插不得。”

  “公主便由着她这般欺侮?”杨氏道,“此事,公主当禀报圣上才是,殿下堂堂皇子,又是国之肱股,威震四海,让这等妖妇留在身边蛊惑还得了?她当下都敢顶撞公主,将来若真让她当上了王妃,岂非连圣上都不放在眼里。”

  沁阳大长公主的目光动了动,少顷,道:“此事,老妇自有计较,不必多言。”

  杨氏看着她的神色,忙温声宽慰了几句,心中却是满意。

  对于沁阳大长公主的心思,杨氏摸得很透。当年先帝宠爱滕后,以至于滕氏乱政,沁阳大长公主斗了半辈子,对此可谓痛心疾首,记忆犹新。她对广陵王的期望 ,不亚于当年对先帝的期望,必不会容许广陵王似先帝一般,娶一个滕后那样心怀奸佞兴风作浪的妇人。

  杨氏原本为了让大长公主厌恶那虞女史,还费心想了许多话语,旁敲侧击地暗示她来路不明行为不端,可不想她竟如此愚蠢,当面顶撞大长公主。

  这一切,可谓正中杨氏下怀。

  她知道自己不必再多说,沁阳大长公主也必然已经对那虞氏全无好感。大长公主是少有的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人,广陵王带着虞氏到皇帝跟前来,本身于礼法不合。就算皇帝想容许,大长公主也定然会劝谏,那场面,落在谁头上都是自取其辱。

  而大长公主是宗室中的分量,比任何一个宗室王都大,一个被她和皇帝当众看不上的人想要攀上广陵王妃的位子,无异痴人说梦。

  赵茹坐在一旁,看了看母亲,并不觉得意外。

  这两日,杨氏频频到大长公主府里去。说是为她送去些亲手熬制的滋补汤羹,赵茹却知道,必是与虞女史有关。

  而今日,果不其然,沁阳大长公主当面刁难了虞女史。

  但让赵茹震惊的是,虞嫣竟然在沁阳大长公主面前也无所畏惧,出言顶撞。

  ——“别人对殿下有什么算盘,我自是管不着。不过我的男人,别人休想抢走。”

  蓦地,她又想起了在朔方时,虞嫣对她说过的话。

  赵茹望着金阁之前,手心里莫名地起了一层汗腻。

  而另一边上的殿阁里,袁皇后、周贵人等一众嫔妃和命妇也看到了萧寰和虞嫣,登时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之声。

  “广陵王殿下这是做甚?”袁皇后身旁,一名贵妇望着那边,颇是惊诧,“殿下莫非要带着那虞女史一道入席?”

  “这像什么话。”另一人道,“陈王妃和梁王妃,那都是堂堂正正进门的王妃,与两位殿下同坐同出,拜见圣上,自是无可厚非。那虞女史不过一个小小的女史,怎敢与王妃一般,跟随殿下来觐见?”

  “话也不能这么说。”安平侯夫人唐氏淡笑,不冷不热道,“虞女史既是女史,便也算得王府中的幕僚,广陵王殿下将一个幕僚带在身旁,又碍着谁了?”

  唐氏是周贵人的长嫂,近来风头颇盛。见她这般说,议论的那两位贵妇人讪讪,气氛一下变得微妙。

  “夫人这话亦是有趣。”这时,寿阳侯夫人纪氏不紧不慢道,“说是女史,可谁不知晓那虞氏是广陵王什么人,也就有心人装装眼盲耳聋罢了。”

  纪氏是袁皇后的弟媳,与唐氏一向不对付。她说出这番话来,方才开口的那位贵妇和周围的几人随即得了底气,纷纷颔首称是。

  周贵人听着这些话,从案上的漆盒里拈起一枚蜜枣,一边放入口中,一片瞥向袁皇后。

  袁皇后喝着茶,只看着皇帝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