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 第93章

作者:晨晓茉莉 标签: 布衣生活 市井生活 古代言情

  许婶子手里拿着一张纯白色,没有一丝杂毛的兔皮啧啧称赞,“摸上去也很软和,若是做成衣裳一定很好看。”

  柳二丫也是这般觉得,“许婶子,你把这种纯白的都挑出来,夹着灰色的也不要紧,我看能不能做件好的。”

  一件兔皮袄子能卖六两,若是做成衣裳,那得往十两上算,但那些都是灰色的。若是这种纯白色,就和雪一样的颜色,柳二丫觉得卖五十两怕是都有人要。

  她之前听婆婆说起过,以前的唐家大姑娘就有一件白色的斗篷,狐狸皮做的,白得一点杂毛都没有,就这样一件斗篷要一百两银子呢。

  自己若是能做出一样的来,那卖五十两银子应该不费事。

  五十两啊。

  虽然自己现在一个月能挣差不多五十两银子,全幅家当也有五百多两,但谁也不会嫌弃钱多不是。

  等她有了更多的银子,她不但可以买县城的宅子,就连郡城的也可以想一想。这事放在两年前,那是想也不敢想的。

  高兴着的柳二丫将兔子皮都分好,然后又找了一些会做绣活的妇人来家里帮忙把这些兔子皮做成了皮袄子、衣裳或者斗篷等等。剩下的零碎也没有扔,而是做成了一条条的兔皮条子,有些人买不起袄子,就喜欢买一些皮条子缝在衣裳上。

  这些东西做好,天也开始冷了。

  然后柳二丫将它们都放在阙氏新开的绸缎铺里寄卖,皮毛制成的衣裳,在石县还是一个新奇的东西。在柳二丫、丁氏和阙氏以及温氏穿着赴了知县家的宴席之后,没两个月那些衣裳便都卖光了。

  其中那家纯白色的斗篷被胡知县家的姑娘买了去,在她生辰那天穿出来惊艳众人之后,许多人就在私底下跟柳二丫说明年给她们留一件。

  柳二丫美滋滋地在屋子里数钱。

  现在陶家的钱,已经不用箱子装了,那样费事。柳二丫在家里留了一百多两银子和一些铜板应急,然后剩下的便都兑换成了银票。

  一共有一千一百多两。

  “我们有超过一千两的银子了,”见陶砚回来,柳二丫便高兴地和他提起,“这么多的银子,你说做些什么好?”

  陶砚吓了一跳,探过头来看,“这么多吗?”

  他还记得当初和二丫成亲的时候,聘礼付了二十两,然后二丫自己再添了点,换成了码头那一处的房子。

  那个时候他们两个人的现银加起来,怕还不到十两,如今不过是短短的三个年头,居然从差不多三十两变成了一千多两!

  “二丫,你可真能挣钱。”

  陶砚这话说得真心实意,他知道自己没挣什么钱,以前还是捕快的时候,不管是俸禄还是孝敬,都是同僚里面最低的。

  而升了典史之后,虽然涨了些,但每年不过一百五十两左右。而这其中,他自己要花去一部分,毕竟身份不一样了。

  给上官送礼,给同僚们送礼,每送一次都要花钱。而他们家人口简单,所以送出去容易,但能收回来的却不多。

  他自己估算着,每年能剩大概五十两银给二丫。五十两和一千多两比起来,说句杯水车薪都不为过。

  一时间,他竟有些泄气。

  不过,他很快就振奋起来,“对了,二丫,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胡知县任期将满,很快就要走了,而他这一走,以后估计都不会回来。所以胡家这一两个月,可能要把一些家当卖出去。”

  柳二丫眼睛一亮,“家当?是铺子还是田地,亦或者是宅子?”

  她仔细想了想,“我觉得铺子不错,租出去我们每个月收一些租子就很好,其他的都不用管。田地也很好,我们买下的那些田地,请了长工种着每年给他们一些粮食,其他的就都是我们的了。”

  “宅子的话就算了吧。”

  柳二丫想起了自己买的几个宅子,码头那一处好的时候一个月能给自己挣十几两,差的时候也有五六两。

  但第二次买的就不行了,因为自带的铺子太小,月租只有八百文。八百文还不够他们一家一天的嚼用,所以她觉得还是买大的铺子或者是田地划算。

  但陶砚只是猜测到胡家要卖家当,好方便搬家,但具体是什么却是不知道的。

  “这我就不知了,要不我明天去问一问?”

  他这话说得犹犹豫豫,因为胡知县是他上官的上官,并且两人年岁上也有差别,所以要问对方家里是不是要卖田地或者是铺子,他有些开不了口。毕竟一开口,显得他怀疑对方是不是没有钱了一样。

  柳二丫也知道他的顾虑,所以她道:“还是我去问吧,上回我把那件纯白色的斗篷卖给了胡夫人的女儿,她们母女两个很是高兴呢。”

  “我让许婶子递个帖子过去,改天过去问一问,若是能买到田地就好了,我们家现在只有三十亩的地,还是有些少。”

  “干爹干娘家里,有近一百亩呢。”

  陶砚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胡家的事情恐怕胡夫人知道得更清楚,即便她做不了主,也会去问胡知县。

  所以他去问和二丫去问,效果是一样的。

  “那就你去问一问吧,我记得胡家是有一些田地的,除了朝廷给的职田之外,他们家自己也买了一些。若是能买到,那我们就买下来。”

  于是过了几天,胡夫人就和胡知县笑道:“夫君,我们家要走的事,估计大半个县衙都知道了。”

  “今天就连陶娘子,也问起我们家在城外的地呢。知道我们家大的那一块已经说定给魏太太了,她就想买小的那一块。”

  胡知县哦了一声,“陶砚家里的?”

  “我记得他以前就是一个小捕快,要不是接连立功,还真的考中了秀才,又有蒲大人的面子在,我也不会将他提拔上来。”

  想到这里,他有些疑惑,“他家里是只有一个寡母吧,妻族也是寻常人家,我们家小的那一块地也有八十多亩,他家里有这么多银子?”

  若做半年的典史,能让陶砚攒下这样的家底,那他就得好好的琢磨琢磨了。毕竟几个月前因为查出了前任知县屈打成招的事,自己和蒲知府联名参了他一本,对方现在正焦头烂额上折子辩解呢。

  但不管他怎么辩解,往后三年是没有希望升迁的了。

  有前车之鉴在此,胡知县可不希望自己步他后尘,毕竟这一次自己十有八九是要升官的,若是到时候升官不成反被贬,丢脸事小,影响官途事大。

  “夫君,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胡夫人道:“这个陶娘子,是个持家有道的。她刚和陶砚成亲不久,就在码头那一处开了一个供人租住的小客栈。”

  “每个月也能挣个几两银子。”

  “然后前两个月,她突然拿出来好多兔子皮,做成了一件件兔皮衣裳往外头卖。夫君你不是说我们女儿生辰那一日穿的那件白色斗篷很好看吗,那件斗篷就是跟陶娘子买的,花了五十两银子。”

  “先头大家都以为她是从哪儿收来的,也想掺和一脚呢,但是后来才发现,她从三年前便开始养兔子了。”

  胡夫人说起这事的时候,带着几分赞叹,“怪不得县城这一两年,有些酒楼总有兔子肉卖,原来都是陶娘子家里养的。她养的兔子,肉往外头卖了,然后把兔子皮攒了起来,这一两个月,怕是卖了有几百两银子。”

  “以前瞧不起她是从乡下来的那些人,现在哪一个不夸她能干?”

  “好笑的是,有些人家也想从乡下娶儿媳妇呢,希望自己家里也娶回来一个陶娘子。一个这么会持家的儿媳妇,出身也就无所谓了,更别说她成亲之后,还学会了读书写字,现在再看她,那是一点都看不出是乡下出身。”

  胡知县这才了然,“既然如此,那就把那块地卖给他们家吧。”

第101章 回柳家村

  柳二丫花了一千两银子买下了胡知县家里的一块地, 那块地一共有田地八十五亩,八成以上都是上好的良田。

  并且旁边还有一条河,用水也方便。

  这块地离县城不远, 走路大概一个时辰左右,买之前他们全家都去看了, 还见过了正在地里劳作的佃户们。这些佃户们听说东家要把地卖了,顿时诚惶诚恐, 期期艾艾地上前来询问以后还能不能继续把地租给他们。

  还再三保证一定会按时交租子。

  陶家买地并不是为了耕种的,租生不如租熟,既然这些佃户们有意, 那他们也就不用另外找人了。

  于是柳二丫便说等买下来之后, 就会通知他们重新签契约。但她也说了, 只有勤劳肯干的人才会收, 若是那些好吃懒做, 手脚不干净的,统统都不要。

  佃户们喜出望外。

  一千两银子花了出去,换回了薄薄的一张地契, 家里剩下的银子就只有一百多两了。近两年来柳二丫手里的银子还从来没这么少过, 顿时就是一阵不自在。

  于是她想把银子赚回来。

  想来想去,她的目光还是放在了兔子身上。现在柳家村一共有三家人在替她养兔子,一家是最早的柳盼儿也就是她大伯家, 一家是后来的柳三伯娘家,柳三伯娘以前帮了二丫挺多忙, 所以一想到要找人养兔子,柳二丫就想起了她。

  另外一家,就是柳二丫她大姐和大姐夫,柳大丫一家了。

  人贩子案后, 带路的石三郎不好再回去石家村了,于是在柳树根和金氏的建议下,他和柳大丫带着女儿搬到了柳家村。

  现在一家人暂住在柳家,给柳二丫养兔子,等明年柳树根和金氏就打算把家里的地收回来,租给他们种。柳大丫吃过这几年苦头长进了许多,最起码没说出‘怎么还要租子’这样的混账话来。

  不然柳二丫觉得爹娘怕就要赶他们出门了。

  “二丫,你来了。”

  听到门口的动静,柳盼儿挺着微凸的肚子出来开门。有道是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跟着柳二丫养了两年多的兔子,柳盼儿的变化非常的大。

  现在柳家大房有钱了。

  柳盼儿在屋后建了两个棚养兔子,时时打扫经常投喂,每个月都能拿出近百只去卖。因为柳盼儿养了很多,并且还能教导柳三伯娘和柳大丫的缘故,现在她养出来的兔子,卖肉得的钱两个人是五五分。

  姐妹两个一个养一个卖,柳盼儿借此攒下了一大笔银子。说句毫不客气的话,柳家这些家业,现在已经不在柳盼儿的眼里了。

  看到柳二丫下了轿子,柳盼儿让他爹招呼两位轿夫和许婶子进屋喝茶,然后就拉着柳二丫走到了后屋的兔子棚内。

  “二丫,你来看看,我现在把白色毛的兔子都放一块了,生出来的小兔子果然白的多灰的少,这样一来,明年就会有更多的白毛兔。”

  因为柳二丫允诺白色兔毛变多的话,以后卖兔子皮的钱也会给她一部分,所以现在柳盼儿是精神奕奕,就差直接住在兔棚里面了。

  “白毛兔生白毛兔,灰毛兔生灰毛兔。”

  柳二丫在两个兔棚里面转了一圈,感叹道:“城里的太太姑娘们,还是更喜欢白色的兔皮衣裳,越白越好。”

  “灰色兔皮的,多是给家里的男子买。”

  “灰色的兔皮很多,做出来的衣裳也多,男的一个人买一两件卖不上价。但白色的就不一样了,那些太太姑娘们,恨不得买个十件八件。只有一件也不要紧,只要换个里子,或者是换上不同的面,就是不同的衣裳。”

  看完了兔棚的柳二丫坐下来喝茶,“盼儿,趁着其他地方还没有这么多白色的兔子,我们要多攒一些,趁着今年多多的往外头卖。”

  “金子哥跟我说,有别的人也去鸿运酒楼卖兔子了。”

  “不过他没收。”

  “但以后就不一定了,毕竟酒楼也不是他开的,他在里面的面子也不是很大,若是有人能找上掌柜的或者是大师傅,那以后我们的兔子,就要收得少了。”

  鸿运酒楼是柳二丫最开始卖兔子的那家酒楼,也是柳三伯娘她儿子柳金做学徒的那家酒楼,这几年柳二丫的兔子大部分都是卖到了他们家。

  柳盼儿不管卖兔子的事,她只会养兔子,听到这话后她惊讶道:“那怎么办啊,鸿运酒楼如果不收我们的兔子,那要往哪儿卖?”

  “别的酒楼饭馆虽然收,但一天一两只就差不多了。现在人人都知道,要吃兔子肉,就得去鸿运酒楼。”

  “这个不急。”

  柳盼儿的顾虑,柳二丫也有。

  因为他们在鸿运酒楼的关系最硬,毕竟柳金就在那里呢,有他的帮忙才能顺顺利利的以低价把兔子皮收回来。

  换了别处,就没有这么方便了。

  但这个不急,鸿运酒楼不会突然不收他们家的兔子的。

  自从陶砚升了典史之后,城里的这些酒楼饭馆,还有绸缎铺、绣庄、杂货铺、点心铺甚至是码头的那些帮派,都会给她几分薄面。绸缎铺和点心铺的人,若是铺子里出了什么新花样,还会特地过来问问家里买不买。

  冬至那一日,她就吃到了‘酥和饴’掌柜送来,说是下个月才出的新点心。这种新点心是一块两个手指大的脆饼,一口一个,里头还裹着酸酸甜甜的馅料,特别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