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 第117章

作者:道玄 标签: 宫斗 天之骄子 情有独钟 宫廷侯爵 古代言情

  董灵鹫这样见惯世俗,居然一时被他这句话定住,心似被一团火攀着急急地烧了上来。

  就这一刻,这电光石火、捉摸不到的一刹那,她竟然荒唐地后悔不能晚生二十年。

  “傻话……”董灵鹫低声道。

  郑玉衡不反驳,只紧紧地拉着她的手。

  两人汇入人流。

  京中的上元节花灯会可比宫里热闹多了,不仅人多,各色各样的吃的玩的也数不胜数,不时便能见到妙龄女子在家中婢女小厮的跟随之下,从马车上下来露面。

  郑玉衡一概不认识,董灵鹫便指给他看,一个个地讲道:“这是定安伯爵府的马车,领着两个小娘子、坐在阁楼上的那个是定安伯爵夫人。”

  “她年轻的时候才这么高,没想到嫁了人还能再长。十二岁的时候来我家上书塾,我跟她玩射覆,她十局赢不了一次,哭着要打我,从东府追过来……”

  “这个是学台编修侍读庆越之的夫人,是续弦,比你大两岁。庆越之快七十的人了,因为娶这个续弦,先帝曾经还作诗讽刺过他。旁边的是她家嫡幼女,婉柔跟我说过,仿佛已经定了亲……”

  董灵鹫语气怀念,时而多说几句,时而却一言不发,保持沉默。两人行过灯会上满眼的彩色花灯,经过聚起来猜谜的人,走到一处高台边时,忽然抛下来不知道什么东西,红彤彤地一片。

  郑玉衡下意识地接住,发现是一个红盖头,他转过头,见高台上的聚集着众人,大多都是老少爷们,见到是这样一位俊俏的公子接了,都哈哈大笑,为首之人道:“好彩头啊公子,不知公子娶亲了没有?我们这么多人等着沾沾员外的喜气,倒是让你沾到了,我给你道喜了!”

  “是啊!员外家可是结了一门好姻亲,接到这个盖头,家中必有喜事,想必公子很快也能喜结连理了。”

  郑玉衡转身行礼,先谢过他们,而后道:“承各位吉言,在下已有中馈,正是一位如花美眷,神仙娘子。”

  对面笑得更欢,有大声玩笑的,有说他怎么不带夫人出来游玩的,还有怂恿着讨赏的。郑玉衡也不吝啬,慷慨地给了赏钱。

  两人离开高台后,董灵鹫才低低地笑了一声,说:“江湖骗子,专来骗你的。”

  这是市井里的老手段了,每逢年节,弄个什么手绢、盖头、年画,专门挑着人扔过去,编个事儿,然后说上点吉祥话,就能讨赏了,如果没有赏钱,一时半会儿是离不开那里的。

  郑玉衡意外道:“你也知道?”

  董灵鹫道:“二十年前就是这一出戏码了。我爹也信,看来冤大头不止你一个。但明知道上当,还要上当,那就只剩你一个了。”

  郑玉衡道:“大过年的……你又给了我压岁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

  董灵鹫敲了敲他的手背:“这词是这么用的吗?笨蛋。”

  “檀娘这么聪明,不也眼睁睁地看着我上当么。再说……他们说得话也挺好的。我娘子就是这么好,世上独一无二。”

  董灵鹫道:“原来是说到你心里去了,怪不得吃亏还笑。”

  “我心里……”

  他说到一半,忽然顿了顿,连脚步也停下了。

  两人走过灯会喧闹处,来到河水下游。比起上游的繁华,此处可以说是寂寥无人。是灯火不照的僻静之地。

  半融的冰在河面上流下,远远地随着波澜流下来一批水上花灯,如湖中火莲般盘旋着靠近。

  郑玉衡的后半句就在潺潺流水声中停住了。

  董灵鹫能听见他轰鸣鼓噪的心跳声,凉丝丝的风吹过她耳畔的碎发。而后,脸上的面具上似乎被触碰了,他的指腹抵在傩戏面具的脸颊上。

  他慢慢地抚摸着光滑的面具,和上面涂饰的夸张彩色纹路,这点轻盈不堪形容的重量落在上面,却仿佛不是隔着一层物,而是在真切地抚摸着她的脸。

  他的手从脸颊上下滑,带着一股很轻、而又令人心颤的力气,抚向面具上的唇,触摸着它坚硬又冰冷的质地。

  他一个字都没有说,但董灵鹫感觉到他沉默之下沸腾如岩浆的炽热,像是一股几乎承载不了的沉浓情感,在这一刻不断地挤压、不断地浓缩。

  然后,他的手轻微地颤抖了一下,紧张到几乎有些拘谨地捧起那个针脚并不细致的红盖头。

  郑玉衡用双手把盖头盖了上去,然后解下她脑后的绳结,将傩戏面具松了下来。在面具卸去,红绸未落之际,他仓促地见到了她的脸庞、她幽深又温柔的眼。

  这一切,幻觉般地跟十几年前在太子府成亲的一刻交叠在一起。她记起出嫁时盖上的盖头,上面勾勒着最精细、最华贵的图样,绣着尊贵的凤凰,而不是现在眼前的这个,连鸳鸯图案都歪歪扭扭,是市井商贩用来讨赏钱的圈套。

  她想,郑玉衡,你真是一个圈套。

  郑玉衡伸出手,捧着她盖头下的脸庞。他终于抚摸到了她的脸,她不能在宫外现身与他相会,她的脸不该出现在这种京眷云集的场合,她的终生是这个王朝的柱石,是史书上记载的一笔,也是几乎所有人心目中、不可具备私情的出世云烟。

  郑玉衡触碰到了她脸上微湿的泪痕,他有点慌了神,道:“檀娘……”

  隔着一层浅浅的薄布,他的呼吸近在咫尺。

  董灵鹫道:“……没事。”

  “我惹你伤心了?”郑玉衡手足无措地问,他慌张着急得浑身出汗,下意识地撩起盖头钻了进去,就在这薄薄的一层红布之下,董灵鹫陡然封住了他的唇。

  郑玉衡浑身僵硬地绷紧,然后又松懈下来,缓缓地放松。

  这里不是宫中,她也不是娘娘……这里也没有人,就算有人看到又怎么样?他们只不过是一对在上元节幽会的恋人,是这世上可以飞到任何一处的鸟,可以吹到任何一处的风。

  花灯随着水流荡过两人身前,火苗在风中摇动,身后快开尽了的腊梅吹落满地,乱红纷纷。

  红尘亦纷纷。

  作者有话说:

  尘网久病,催得痴人情浓。

第135章

  上元节一过, 调任郑玉衡的旨意下达朝中,只留一月时间交接事务, 随后便正式进入户部。

  像他这么频繁升调、年纪轻轻便经历丰富的人, 就是从本朝开辟以来数到今日,也实在数不出几个。当此番上任之后,他的两个身份也合二为一,有孟诚亲自“泄露”, 将他的身份回归正统、有切实可查的族谱根基做底, 这也是合了上次调查郑玉衡的结果, 让他更为合乎礼法。

  太医院明面上是销去了这个医官的名字, 但此时此刻, 他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医官身份做遮掩,就像是一副牌推倒在了桌面上,再也不是摸牌拼凑的时候, 算得上是其势已成。

  北风歇去,春意已露。

  董灵鹫亲自送慕雪华出京, 连同孟慎夫妇及小世子,麒麟卫分并两列,送王府之人出京、回返封地。

  慕雪华临走之时, 跟太后长谈了数日,然而到了今日回转之时, 还是不禁泪沾襟袖, 依依回首,长叹说:“别后不知何时见,请您保重。”

  董灵鹫凝望着她, 轻轻道:“去吧……你也保重。”

  慕雪华忍泪转身。

  车列如蚁远去, 董灵鹫望着马蹄踏起的尘烟, 抬手揉了揉指节,似乎也感觉到初春的冷意。

  赵清给她拢了拢披风,换了手炉递去。

  董灵鹫道:“这两年……过得仿佛一年快过一年了。”

  赵清的手一顿。

  “清儿,宣靖云已去请皇帝了么?”

  “都知已经过去了。”赵清回道,“娘娘,我们也回去吧。”

  等到董灵鹫回慈宁宫时,孟诚已经在宫内等候,见到她的身影,连忙快步迎上来,道:“儿臣给母后请安。”

  说罢便将董灵鹫迎进去,亲手卸去了她身上沾着冷意的披风。

  两人在暖炉棋枰边对坐,这局残棋是董灵鹫昨夜跟郑玉衡下的。孟诚一坐下,便有知情识趣的女使上前扯下棋盘,呈上两盏热茶。

  不及喝茶,孟诚便问:“母后寻儿臣是何事?”

  董灵鹫觉得他心中已有成算,八成猜到了一些,才问得这么急:“此前已跟你说过了。”

  “母后……”

  “我想暂时去行宫住。”她道,“散散心。”

  孟诚明显有些不安——因为她嘴上说暂时去行宫,实际上这个暂时的时间却不确定,就如同朝中大人们所担忧的那样,有“弃朝隐世”之疑,即便不如此,起码有一段时间,他不管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决定了。

  行宫虽不远,但要每日在紫微宫、行宫之间折返,那也有些痴人说梦。就算孟诚此刻已经长进,也难免有些心下不定之意。

  但董灵鹫这么说,便不是在商讨,只是告诉他一声。

  与其说是散心,不如说,这也是给孟诚的一种考验。

  “你不必劝我,”她一句话将孟诚刚打好的腹稿拦在肚子里,随后又顿了顿,道,“这件事我已考虑好了,若只是通知你,不必找你面议。但有件事……哀家不得不寻皇帝面议。”

  她转头向赵清看了一眼,赵女使立即会意,退后几步,将皇帝身边的近侍、慈宁宫值守的女使们全部带了出去,珠帘动荡声停歇,眼前四遭,就只剩下她跟孟诚两人。

  小皇帝不知是何事,见此情态,颇有些紧张。

  “待我百年之后……”她斟酌着道,“你让郑钧之去守皇陵。”

  孟诚顿时怔住。

  他虽然不够聪明,但也能品得出母后培养郑钧之的意思,这不就是给他用的吗?何况此人虽然常常令人生气,但确实是忠诚不疑之臣,孟诚的芥蒂几乎已经完全消除,按照正常情况下,那时候正是郑钧之在朝中成为宰辅相公、一人之下的时候,母后又怎么舍得断送他的大好前程呢?

  孟诚目露不解,思索着道:“母后,这是不是有些……”

  “是哀家错估了他,”董灵鹫喝了口茶,垂眸道,“若不如此,恐怕你就要见到你的爱臣去偷偷挖皇陵,钻进我跟你爹的墓中了。”

  孟诚瞠目结舌、更加茫然。

  “哀家玩笑的。”董灵鹫道,“但你要听母后所言,我会提前写一道遗旨,交到你的手中,到时你亲自给他看……或可无恙。”

  孟诚一时竟然不知道她说得是真是假,这玩笑也开得太离奇了,他反应了片刻,才颔首应道:“儿臣明白了。”

  “还有……”董灵鹫支着下颔,似乎一边思索,一边跟他道,“只让他一个人守灵就够了,除了祭祀大典外,你平常不要去探望、也不必祭拜,让他自己安安静静的。”

  孟诚道:“这是不是……太残忍冷酷了。”

  董灵鹫笑了笑,道:“残忍冷酷?”然后又自言自语,喃喃着重复,“谁让我就是这样一个残忍冷酷之人呢。”

  而后她又说:“你不明白,钧之乃是外甜内苦之心,不这样做,他更会自苦的。”

  孟诚听得略感玄奇,想到郑玉衡面对自己时的鲜活和言辞犀利,虽不能领悟,但也一一记下来了。

  董灵鹫复又问了通海定税之事,将朝中诸多内务一一考较一遍,随后才放小皇帝回去,并且定下了去坤宁行宫小住的日子。

  出了正月,皇太后懿驾出宫,到国寺祈福上香,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后于坤宁行宫小住。

  孟诚都不能及时求问,那就代表着擅长翻墙爬床的小郑大人也不能日日跑来,而是被朝务拖住了。但他却明白董灵鹫是真的来讨清净自在的,来修身养性的。比起他的思念来说,要是檀娘能够因此敞开心胸,豁达了悟,那这就是离开深宫囚笼的好处,是无数汤药难以达到的。

  正是因为郑玉衡对她有这种别样理解,所以才觉得她能够下定决心出宫,能够放下一切换一处天地别居,是极为罕见的幸事。所以他表现得倒跟小皇帝想得不一样——没作没闹、也没有魂不守舍,反而工作效率提升了大半,从早到晚好像都不觉得忙似的,明明都脚不沾地了,还能在深夜得空把孟诚薅起来——问苍生之计。

  孟诚头昏脑涨,想起上次把他薅起来的事情,深觉这真是一种报复。但对方督促自己勤于国政,这又不是坏事,只得被迫开始了他继位以来最忙碌的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当中,没有母后安抚……或者说失去了压制的郑玉衡,那股工作狂和强迫症的劲头,不仅让孟诚受不了,朝臣百官也刮目相待、另眼相看,连原本想为难为难这位新上司的户部群臣,也跟着头皮发麻,目瞪口呆,彻底像个鹌鹑似的缩头装死了。

  连郑钧之的上司、荣升户部尚书的温皓兰,也总觉得背后凉飕飕的,心想怪不得两年三升迁,他不会惦记着自己这还没坐热的尚书之位,要当二十岁的宰执吧?

  这虽然纯属是温皓兰多虑,但也足以见得孟诚近来的受苦程度——娘亲出宫养性,背后没有人指点不说,郑钧之还不怕死地督促他,小皇帝几次想叫紫微卫把他拉出去,让朕睡觉,都看在母后的面上忍了,靠他这份儿“好脾气”,爬起来做个贤君明帝。

  正因如此,董灵鹫离宫一个月后,朝中居然没有人在太后不在的情况下有任何异动,连半分差错也没出。本想趁此机会松松筋骨、捞点油水的官员,全都在这个情形下绝了这个心思。

  二月末,杨柳风依依,春夜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