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东宫 第74章

作者:闫桔 标签: 古代言情

  王氏皱眉,“大郎瞒着也不是个事儿, 既然传了出来,他们迟早会知道,还不如敞开了说清楚, 好拿出个主意来。”

  崔文靖沉默。

  王氏劝道:“现下二老都在府里,大郎用过饭便去同他们商量这事,要不要把元娘叫回来问清楚, 总得做决断。”

  崔文靖重重地叹了口气, 发牢骚道:“今年崔家也不知怎么了, 处处不顺遂。”

  王氏安抚道:“说不准明年就顺了。”

  于是在她的劝说下,夫妻用过晚饭,待到稍晚些才去了金氏的如意堂。

  当时崔平英也在那里,夫妻二人正叙着家常,忽听婢女来报,说王氏过来有事相商。

  金氏颇觉诧异,看向崔平英道:“这大晚上的要商量什么事?”

  崔平英:“见见就知道了。”

  片刻后崔文靖夫妻进厢房来跟他们见礼,瞧着二人神情肃穆,金氏皱眉道:“你二人怎么了,这般一本正经?”

  夫妻二人相视一眼,崔文靖遣退闲杂人等,正色道:“儿有一件事想同二老说。”

  见他严肃,崔平英皱眉道:“何事?”

  崔文靖坐到凳子上,迟疑了好半晌,才把崔文熙跟太子的传闻细细说了,听得金氏坐不住了,只觉得血气从脚底板飙升到了脑门,脱口道:“不可能!元娘怎么可能会干出这样的事来?!”

  王氏赶忙安抚道:“阿娘勿恼,这只是传闻。”

  金氏神色激动道:“事关太子,一国储君,岂会空穴来风?”

  王氏闭嘴不语。

  崔平英的脸色也不好看,他努力克制着恐慌,镇定问:“你是从哪儿听来的?”

  崔文靖答道:“同僚口中,应该错不了。”

  崔平英抽了抽嘴角,整个人彻底懵了。

  金氏心急火燎道:“元娘安分守己,打小就持重,怎么可能会干出这等鲁莽之事?”

  王氏也道:“这中间定有隐情,我们也拿不出个主意来,故才过来找爹娘相商,总得弄个清楚明白才能安心。”

  崔平英一直黑着脸,不知是什么心情。

  崔文靖头痛道:“儿以为,这事倘若属实,爹又打算如何应对,总不能放任元娘在外不管。”

  崔平英咬牙道:“我不信。”又道,“我打小器重她,那太子可是庆王的侄儿,她虽说与庆王和离了,好歹也是前婶婶,这婶婶怎么会,会跟侄儿搅合上了?”

  崔文靖闭嘴不语。

  崔平英简直难以置信,自言自语道:“我不信,元娘素来行事稳重,在京中世家贵族里是公认的端方持重,断不会干出这等有辱门楣的丑事。”

  金氏也道:“是啊,招惹谁不好,偏生是太子,她哪来的豹子胆敢去跟太子扯上关系,这不是自毁前程吗?”

  王氏突发奇想,“万一是太子去招惹她呢?”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看向她,纷纷露出见鬼的表情来。

  崔文靖立马否认道:“这怎么可能,太子师出陈平,知礼守节,从未做过出格之事。满朝文武谁不知他品性高洁,且洁身自好,东宫甚至连一个侍妾都没有,更从未传出过任何风流事迹,这般君子品格的人怎么可能会惦记上了他的皇婶?”

  崔平英也道:“此话不假,太子确实从未做过出格之事,此举不像他的行事作风。”

  王氏发出灵魂拷问:“那两人是如何搅合到一块儿的?”

  众人:“……”

  金氏毛躁道:“我反正不信元娘会主动去招惹太子,她应不至于这般愚蠢,若说她未出阁,那攀附上太子还有前程可言,崔家好歹有世家背景,她自身也不差。可如今她成了二嫁妇,且无生育,跟太子还曾是婶侄关系,用这样的身家去招惹太子,有何益处?”

  崔平英赞同道:“正是这个理,几个孩子里头,谁我都不放心,唯独元娘行事我是放心的,她自幼聪慧,头脑清醒,当初既然能狠下心来跟庆王和离,自然该知道东宫意味着什么。”

  王氏道:“爹说得是,当务之急还是得把元娘找回来问清楚。”又道,“这事若被中宫知道,不知得闹出多大的阵仗来。”

  这话说得众人发愁,因为确实荒唐。

  金氏眼皮子狂跳,说道:“明日便把元娘找回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崔文靖严肃道:“爹可曾想过,这事要如何收场?”

  崔平英:“……”

  他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崔文靖又继续道:“倘若被庆王知晓,多半会找上门来,那才叫难堪。”

  崔平英:“……”

  王氏不痛快道:“庆王有什么资格来闹?当初是他为着外室要和离的,现下他跟元娘没有任何干系,凭什么来找前妻闹?”

  崔文靖:“话虽如此,可太子跟他到底有那么一层关系,他心里头肯定是不痛快的。”

  金氏冷不防道:“难不成是元娘故意报复他,才和太子给他难堪?”

  众人:“……”

  不敢细想。

  崔平英心烦道:“别瞎猜了,明儿把她找回来再说。”

  鉴于明日崔文靖还得朝会,需早起,双方看天色不早便散了。

  待他们走后,金氏叹道:“元娘命苦,不知何时才是个头。”

  崔平英:“你莫要说了,好好想想怎么才能保住她,若是宫里头震怒,她多半要遭殃,不仅庆王会找茬,圣人也会干涉,这事毕竟不像话。”

  听他这一说,金氏急了,“可若是太子招惹,元娘岂不冤枉?”

  崔平英无奈道:“你是不是越活越回去了,这世道对女郎从来苛刻,就算她什么都没做,流言蜚语总会中伤她,而无人敢非议太子,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保住她,明白吗?”

  金氏露出窝心的神情,“也幸亏你这个做父亲的有把她放到心上。”

  崔平英皱眉道:“你这是说得什么话,我打小就偏疼她,见不得她受半点委屈,倘若连自己的亲闺女都没法护住,那我这个镇国公不做也罢。”

  金氏忙道:“你别急,待明日元娘回来我亲自问清楚再做打算,眼下说什么都没用。”

  崔平英出主意道:“跟她说话的时候委婉一点,莫要惹恼了她,省得她犯了倔。”又道,“这事我不好出面,最好是你们妇人试探,她应不会藏着掖着。”

  金氏应道:“我晓得。”

  好不容易熬过了这晚,翌日一早金氏就差人去长陵坊。

  得知自家老娘要见人,崔文熙一点都不意外,打发走崔家的仆人后,歪着头看着阴霾天空道:“来了。”

  芳凌小心翼翼问:“娘子怕不怕?”

  崔文熙斜睨她,“你说我怕不怕,闯了这般大的祸来,一旦宫里头震怒,我铁定完了。”

  芳凌心里头有点忐忑,“娘子还是不能把赌注全押到太子身上,万一他镇不住宫里的帝后,你岂不冤枉?”

  崔文熙:“替我收拾一番,先回娘家卖惨去。”

  芳凌哭笑不得,“娘子还有心思说笑。”

  崔文熙皱眉,“就算是打仗,也得笑着打,我崔氏岂能跪着求着哭着干仗?”

  芳凌:“……”

  崔文熙挺直腰板道:“当初庆王不曾令我折腰,太子仍旧不能。”停顿片刻,“庆王那个火坑我能爬出来,太子这个坑仍旧埋不了我。”

  见她这般沉着,芳凌稍稍安心,心下不禁有几分佩服,仿佛天塌下来了她都不会动摇分毫,身上压根就没有一般妇人的莽撞与慌张,永远都是无所畏惧的沉静。

  这份沉静从当初知晓庆王带外室回京却还惦记着做指甲时,就可窥见一斑。

  回厢房换上体面的衣裳后,芳凌取来狐裘披上。

  现下接近年关了,天气寒冷无比,隐隐有要下雪的趋势。

  崔文熙抱着暖炉,披着狐裘斗篷,由芳凌搀扶着上马车,缓缓朝国公府驶去。

  金氏吩咐小厨房备下自家闺女爱吃的菜肴,到了午时一刻,崔文熙才抵达国公府,家奴上前将主仆迎进如意堂。

  见她来了,金氏压下忧愁,欢喜道:“元娘有好些日没回来看我了。”

  崔文熙行礼道:“阿娘近日可安好?”

  金氏应道:“近日家中一切安好。”

  芳凌伺候崔文熙取下狐裘斗篷,厢房里烧了炭盆,暖烘烘的,崔文熙脱下外袍,金氏牵过她的手道:“今日备了你爱吃的酒酿鸭。”

  崔文熙笑盈盈道:“还是阿娘心疼女儿。”

  金氏朝婢女招手,“去把玉娘请来一块儿用。”

  婢女应声是,便去请王氏。

  不一会儿王氏过来,三人唠了会儿家常,谁都没提太子一事。

  今日崔文熙心情好,叫了惠泉春酒。

  三人坐在一起温酒吃菜,崔文熙喜食酒酿鸭,用了两块,又尝了半碗豆腐羹。

  金氏一直不知该从何开口,时不时看王氏。

  王氏也有些局促。

  二人正愁怎么找话题切入时,早就窥透她们心思的崔文熙默默地抿了一口酒,笑道:“阿娘和大嫂是不是有话要说?”

  婆媳对视一眼,最终还是王氏开了口,试探问:“不知元娘在近些日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崔文熙轻轻的“哦”了一声,不以为意道:“外头是不是在传我跟太子搅合上了?”

  见她的态度不痒不痛的,金氏露出奇怪的表情,“他们传太子夜宿崔宅,我不信。”

  崔文熙放下筷子,拿帕子轻轻拭了拭嘴角,看着自家老娘道:“有这回事。”

  此话一出,金氏的表情僵住了,虽然她早就知道,可亲耳听到自家闺女证实,还是有些受不了。

  金氏努力保持镇定道:“元娘,你可莫要唬我。”

  崔文熙沉默了阵儿,反问道:“阿娘可愿相信女儿?”

  金氏忙应道:“自然信你。”又道,“你打小就聪慧,头脑清醒,从未干过糊涂事,自然应该清楚招惹太子的弊端。”

  这话令崔文熙很是欣慰,“知女莫若母。”

  王氏困惑问:“你跟太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崔文熙想了想用词,拇指轻轻摩挲酒杯,一本正经道:“太子掌生杀大权,崔家的前程皆在他手上,无人敢与他抗衡,是不是这个理?”

  王氏皱着眉头与金氏对视。

上一篇:天欲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