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73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他翘起了大拇指。

  严太太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道:“你还有心情说笑话!”

  严老爷连连告饶,找了个借口把吴老爷等人留给了儿子招待,自己驾着骡车,连夜赶去了婺源。

  他抵达熊府的时候,熊老爷正借酒消愁。

  “我们家和宋家的亲事怕是不成了!”他和陪着他的熊太太道,“到底还是差了点缘分。”

  熊太太不以为然,道:“宋家出了个巡抚姑爷,现在凑过去的不是有所图,就是脑子不清楚的,宋老板如果像你说的那么好,肯定能分辨得出来。谁说我们家就一定没机会了?说不定人家宋老板觉得人心不古,反而是我们家最诚心呢?”

  她没见过宋积云,说完又给熊老爷斟了杯酒,小声道:“宋家的小姐真像你说的那么漂亮?”

  漂亮的人儿谁不喜欢。

  熊老板点头,道:“宋老板自不必说,我第一次见到吓了一大跳,就是宋太太,在景德镇也是出了名的花容月貌,据说当年宋老板为了娶这个太太,可没少在岳父面前献殷勤。”

  夫妻两人听说严老爷来了,两人都非常的惊讶,茫然地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才一个去门口迎人,一个赶紧去安排席面和住宿的地方。

  等严老爷和熊老爷酒过三巡,严老爷说明了来意,并感慨道:“宋家不想瞒着你,特意让我来给你们家说清楚,免得大家有什么误会。”

  不要说熊老爷了,就是躲在屏风后面偷听的熊太太也一时间张口结舌,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严老爷看着神色一黯。

  谁家不想更上一层楼,熊家失望也是常理。

  他端起酒盅幽幽地呷了一口,却听见耳边“啪”地一声,熊老板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震得碗碟“叮叮当当”作响。

  严老爷吓了一大跳,抬头看见熊老爷两只眼睛像铜铃似地,炯炯有神地盯着他,道:“你是说,元大人是应宋老板所求,才决定帮宋老板的?”

  “嗯!”严老爷道,“宋太太亲口告诉我们家那口子的!”

  “好!”熊老爷来了个满堂彩,然后恭恭敬敬地给严老爷倒满了酒,真诚地恳求道,“你是做哥哥的,你可无论如何也要帮小弟这个忙,促成熊宋两家能结秦晋之好啊!”

  严老爷有点愣眼。

  熊老爷感叹道:“能让元大人这样的人物为她所用,宋老板是这个!”

  他也对宋积云翘起了大拇指,并继续道:“虽说有门好姻亲人人都求之不得,可说到底,还是得靠自己。能娶到宋家这样的女郎,我们三代都不愁了。这才是发家的根本。更何况宋家能在这风口浪尖的时候坦坦荡荡地特意让你来告诉我们家一声,品行,风骨,那都是一等一的。

  “长姐如母,有这样的姐姐,何愁妹妹的品行?

  “你帮我给宋家带句话,熊家初心没变,只要她们家不嫌弃我们家的儿子顽劣,三个儿子随他们挑选。”

  “仗义!”严老爷听得激动起来,端起酒盅和熊老爷碰了一个,道,“世人都知钱财好,却不知无人万贯家财转念空。你放心,这门亲事我一定竭尽全力,决不让你失望。”

  “多谢!”熊老爷激动地站起来给严老爷敬酒。

  (本章完)

第248章

  严老爷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非常的高兴。两人喝酒喝到三更天,严老爷在熊家歇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才带着熊老爷强行塞给他的大包小包回了景德镇。

  他没有回严家,而是先去了宋积云那里。

  “熊老爷说,他初心不改。”严老爷当中间人,给宋家传话,“他们家三个孩子随你们家挑,但若是能和他们家长子结亲,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此时不管是在朝堂还是民间,都是长子继承制。分家的时候,长房会代替族人掌管祭田和义庄等,能分得一大笔财产。

  熊老爷为长子求亲,非常的有诚意。

  君子论迹不论心。

  宋积云和钱氏不免对熊家另眼相看,而宋家和熊家长子年纪相当的只有宋积玉。

  “那就麻烦严老爷再去趟婺源了!”钱氏笑道,“婚事成了,我让孩子给您做鞋穿。”

  “好说,好说!”严老爷对这样的结果也非常的满意,又兴高采烈的驾着骡车去了婺源。

  宋积云和钱氏则请了宋家十一太爷的妻子过来说话。

  “从前族里也有这样的事,不知道是怎么个章程?”三个人在春光明媚的花院凉亭喝着茶,吃着点心,看着小丫鬟们摘着刚刚绽露花蕊的迎春花,“我们都没有经历过这种事,只怕还得麻烦您老人家出面!”

  宋十一太爷家的有些意外。

  熊家在婺源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族,景德镇上烧窑的多在他们家进松柴,熊家的家资也好,家风也好,那都是让人挑不出错来的。宋积玉能嫁到熊家去,虽然比不上宋积云,那也是人人艳羡的一门好亲事。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这日子是越过越旺。

  钱氏有了这两个女婿,以后谁还敢瞧不起她。

  宋十一太爷家的忙道:“太太和大小姐也太客气了,你们能找了我来说这件事,那是瞧得起我,谈何麻烦。”

  然后她说起了往常的惯例:“和寻常的婚事都一样,也是先对八字,然后拿了算命先生批得八字供奉到祖宗牌位前,若是三天之内没什么痛没什么灾的,就把媒人请了,交换庚贴。只是正式商议立婚书,聘礼赔嫁之类的,那得等到除孝之后了。

  “不过,相隔十里,乡风不同。这也得要和熊家商量,看看他们那边有没有什么讲究。”

  钱氏直点头。

  这里的媒人,是指证婚人,而不是为两家说和的媒婆。媒婆好说,八面玲珑的妇人就可以,但证婚人需要要请得高望重之人。

  钱氏觉得这得找宋积云定夺。

  十一太爷家的却道:“何不请大姑爷帮着请一个?大姑爷可是连布政使、按察都这样的大官认识的。到时候熊家来说亲,也能让熊家高二小姐一眼。要知道这夫妻过日子,那也和那刮风似的,不是东风压到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还道:“我们都是过来人,我不说你心里也有数。”

  从前他们称元允中为“元公子”,现在都改称“大姑爷”了。

  钱氏不悦。

  不要说元允中和宋积云是假未婚夫妻了,就算是真的,他们家也断然没有让姑父这样贴补娘家人的。

  “哪有姐夫给小姨子请媒人?我们宋家没人了吗?”她皱着眉道,“再说了,这夫妻各有各的相处之道,我们不拿出诚意来,先拿出打擂台的架式,这再好的姻缘怕也不会长久。”

  十一太爷家的讪讪然笑。

  她这不是宋家二小姐好吗?

  按理说让姑爷帮着请媒人的确不太好,可谁让你们家大姑爷是巡抚呢!

  这普通的姑父能和当巡抚姑爷相提并论吗?

  只是如今宋积云积威日重,她就算是钱氏的长辈,也不好惹了钱氏不高兴。

  她三言两语地把这件事给揭了这去:“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这算八字也是有讲究的。八仙庵的住持虽说颇有些薄名,可有总觉得还是报恩寺的道士们算得更准。就看你们有没有相熟的了。”

  钱氏自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两人开始讨论谁家的八字算得更灵。

  宋积云插不上嘴,和小丫鬟们用嫩黄的迎春花编起了花冠。

  *

  荫余堂时,元允中正带着宋积雪在试飞他从湖口买回来的风筝。

  他还告诉宋积雪:“什么事都有万一。你要是想不出丑,有些事,最好开始之前就检查检查,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宋积雪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

  元允中思忖了片刻,把手中线轴交给了宋积雪,温声道:“在想什么呢?”

  这已经是他们放的第五只风筝了,宋积雪已经能够熟悉地掌握放飞线了。

  她一松一紧地拽着放飞线,声音有些沉闷地道:“二姐要嫁去婺源了。等姐姐跟你走了之后,家里就只留下我和小四了陪着母亲了。我,我有点害怕。要是再有人来欺负我们,我打又打不过他们,骂也骂不过他们……”

  元允中失笑,刮了刮她的鼻子,道:“谁跟你说你二姐要嫁去婺源了?”

  “没有人跟我说。”宋积雪耸拉着肩膀,道,“我听到了。是严老爷做的媒,姐姐和娘还叫了宋十一太爷家的婶婆来说定亲的事。”

  “你个小机灵鬼!”元允中摸了摸她的头,道,“我要是和你姐姐走,肯定要带上你的。你忘了,我说了要给你找个师傅的。”

  “真的!”宋积云欢喜的跳了起来。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元允中淡淡地道。

  “那我们拉勾上吊。”宋积雪伸出小拇指,“还要带我娘和小四一起走。”

  “好啊!”元允中道,伸出了小拇指。

  宋积雪连蹦带跳地去放风筝去了。

  元允中顿时神色淡然。

  送走宋积雪,他去了宋积云那里。

  宋积云在账房看周正拿过来的账单。

  “还真被东家说中了,”周正满脸兴奋地站在宋积云的书案前道,“良玉窑厂这几天一个杯碗碟盘都没有卖出去。听说他们准备降价了。但我们第一炉龙窑也烧出来了,只等冷却下来就可以装箱了。到时候我们在他们的定价下再降一波,他们就算降价也没想拿到订单。”

  我不知道是感冒了还是中招了,脑子很糊,明天再捉虫虫……

第249章

  宋积云笑着放下了账单,道:“窑厂的生意挺好,就这样下去,今年的利润不会比往年差。”

  等上了新青花,生意会更好。

  周正真诚地道:“这都是东家的主意好!”

  “也是大家捧场。我一个人也没办法把这么大个窑厂做起来。“宋积云和他谦逊了几句,问起了洪家,“宋桃这样降价,他们家没说什么吗?”

  “听说洪老太爷不同意,两人在窑厂不欢而散。”周正笑着给宋积云续了杯茶,道,“如今大家都知道姑爷是巡抚,良玉窑厂从前一心一意跟着宋桃奔前程的人现在都很后悔,我们都不用去打听他们的消息,就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跑来告诉我们。”

  墙倒众人推,这世道就是如此。

  宋积云颔首,一抬头看见元允中站在门口。

  “你站在那里做什么?”她奇道,起身去迎他。

  周正忙上前给元允中行礼,找了个借口走了。

  元允中就问起和熊家的亲事来:“怎么想到把二小姐许配给熊家?之前半点风声都没有透露!”

  言语间隐隐流露出对这门亲事不太满意的意思。

  他这是在担心熊家别有用心吗?

  宋积云请元允中在账房的太师椅坐下,亲自给他沏了岩茶,笑着解释道:“也不是突然提起来的。去年我去南京之前,两家就有意结亲了。只是后来被万公公这么一搅和,家里的事一桩接着一桩,加上我们还都在守孝,就把这件事给放了下来。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