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雪时 第137章

作者:南川了了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古代言情

  只唯有一回,便是不久前,容娡替谢玹挡剑,中毒昏迷不醒之际,静昙见到了谢玹从未有过的失态。

  那时候,风雪交加,静昙带兵赶到明月台下。

  飞雪漫天,周遭的城墙与地面被雪花淹没,放眼望去,皆是清一色死气沉沉的白。苍凉的白雪无边无际地延伸向远方。

  谢玹颓然跪坐于雪地中,身形清隽,肩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几乎被裹成了一个雪人,遍身清冷,宛若冰雪铸就。

  待走近了,方见他的手上与袖口沾满鲜血。

  静昙瞧得心惊肉跳,忍不住担忧的唤:“君上……”

  谢玹一动不动,睫羽上落满碎雪,像一尊毫无生气的冰冷石像。

  他像是被什么无形而庞大的东西击垮一般,惯来淡然的神色,流露出几分无措的仓皇,整个人失去了端庄沉静的气度。

  他死死地拥着昏迷的容娡,鼻息沉乱的不成样子,双目赤红,眸中情绪决堤,眼尾隐有泪光。

  静昙仔细想了想,能令谢玹悲恸到几近落泪的,确实只有那一回。

  他又仔细回想一番,而后愕然发现,自家君上为数不多的失态,皆是与容娘子息息相关。

  譬如谢玹为她破了杀戒,因她动了心念,染上俗世的红尘,做出诸多违背他清风朗月的行事准则之事。

  曾有一段时间,静昙也如魏学益、迦夜等人一般,不怎么赞同谢玹将容娡留在身边。他也认为,自家君上是被情爱冲昏了头脑,才做出如此不清醒的举动。

  只是他将想法藏在心中,并未表露出半分。

  然而一路走来,静昙看着他们历经波折,至今虽仍不大赞成谢玹某些不顾性命的举动,却也不得不感慨一句,他们二人,实乃天生一对,天作之合。

  这万丈红尘,这情路坎坷,携手踏遍之后,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容娘子愿意为君上挡剑,君上愿意为她以身涉险。

  不会再有比他们更适合彼此的人了。

  往事浮现在眼前,静昙不免有些唏嘘,心里沉甸甸的,一时说不上来是何种感受。

  诸多滋味,最终化作无边无际的怅然。

  稍稍平复了情绪,他叹息一声,回过神来,正欲将手里拿着的信放好,门外却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静昙侧目扫过去,未见其人,先听到一道甜润的声线:“静昙,你怎么在这儿?你手里拿的什么呀?”

  话音才落,与此同时,容娡那张秾丽明艳的小脸,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春晖和煦温暖,容娡褪去厚重的冬装,换上轻便的春裙,眼下身上正穿着一件修身的妃色曲裾。

  她身姿窈窕,体态轻盈,裙裾随着步履,翩翩摇漾,宛若一朵含苞待放的木芙蓉。

  方一进门,容娡的目光,便被静昙手里的信笺吸引。

  “你们君上正忙,我闲来无事,不想打搅他处理政务,便过来随意逛逛。”她的视线仿佛沾在了信笺上,眼眸亮晶晶的,折射着明灿的春光,走进门后,笑着又问了一遍,“静昙,你手里拿的信哪里来的?是写给谁的信呀?”

  静昙心知躲不过,暗暗叹息一声,无暇去想谢玹是否愿意让容娡看到这封信,权衡一瞬,一咬牙,心一横,索性将这信笺递给容娡。

  他心道,给了容娘子总不会出错,哪怕日后君上追究起来,也不好挑他的错处。

  “这信笺是属下整理书案时,无意间翻出,应当是君上写给娘子的。”

  容娡伸手接过信,瞧见信封上书写着的“与吾妻书”这几个清峻的字,目光微顿,微微挑了挑眉。

  她一眨不眨地凝视着这几个字,不知想到什么,眉眼间展露出笑意,神情很是愉悦。

  然而,待她轻手轻脚的拆开信,展开信纸,目光落在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看清楚信中所写,眼睫忽地颤了颤。

  一旁的静昙眼观鼻鼻观心,不知谢玹在信中写了什么,大气不敢出一下。

  容娡盯着谢玹的字迹,脸上的笑容渐渐变淡、乃至消失,神情也变得渐渐凝重,眼眶悄无声息的变红了。

  ……

  谢玹在这封《与吾妻书》中写道:

  姣姣,见字如晤。

  快雪时晴,春寒料峭,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自吾与卿别,已三日又三日。

  山寺阒寂,长夜霜冷,明月照彻孤影,风抚檐铃,奏音泠泠,如见卿卿。吾甚是思念,辗转不能眠,遂成此书。

  今毒性入骨,解药无觅处,吾虽不舍卿卿,但身染沉疴,终不能长伴身侧。

  窗下新雪初霁,月影浮流银,吾见之,则忆卿卿甚爱雪,欲与卿于明岁雪时,共赏新雪,然时日无多,寿数将尽,恐不得见。

  思及此,忽难以继书移,数次搁笔。

  待明月雪时,姣姣展信之际,吾盖已赴黄泉、入阴司,往生归寂,不复再见姣姣笑靥。思卿不得相见,此乃吾生之一大憾事也。

  吾常念冀州某日,是夜微雨,卿卿枕我膝,笑语不知憩。及寐,东风卷挟桃花,渐暴雨如注,檐上若有飞泉,窗外疏枝乱舞。卿为之惊扰,于梦中呓,声声唤我名姓。吾观你睡容,心遽生欢喜,竟忘时之流转。

  少顷,倏闻莺啼,昏昏晨起。棂外雾正浓,金乌渲红映,清露滚落英。

  卿卿未足觉,呼吾阖窗牗,而后卧于吾怀。吾拥卿卿眠,卧仍不寝,于心中暗思,若能恒与卿同,则甚为美哉。

  吾生于霜华十月,为洛阳人士,曾姓贺兰,名瑄,出身皇族一脉。而后死里逃生,更名换姓,如今姓谢,名玹,字云玠,今岁二十有二。

  夫贺兰者,宗室之族也。

  吾幼年则钦为太子,得以为皇嗣,食馔奢靡,衣冕饶溢,处尊居显,听从傅训,学为政,学守礼,学百家,学典籍,学经文,学六艺,学焚香,学品茗,学兵书,学抚琴,学对弈,兼以学太上之忘情,修身养性,超脱六欲。

  其后社稷倾覆,我固当为一孤魂野鬼矣,然阴差阳误,冒为谢氏者,受谢氏规训,冠谢氏名姓,为谢氏行事。言行举止,视为一表。

  然趋行学之半生,虽超然物外,处尊居显,达官显赫,昼锦之荣,却是随波逐流,未尝有一事从于己心,皆庸庸而度。

  唯思慕卿卿一事,是为吾之心意,方得入红尘,尝情爱滋味,乃知我谓何求,何谓生而为人。

  吾知汝好权势,好钱财,好繁华,好美衣,爱之遥胜于爱吾。然吾孰审之,吾甚爱汝,爱之胜于吾之性命。

  吾常记汝言,恨不能同吾生同衾、死同穴,若吾身死,汝当不得独活。

  然历经情爱,生死攸关之际,吾却惟愿卿卿善生于世。

  情蛊一事,乃吾慨然赴死。玹不敢为鳏寡,不能视卿卿玉殒离世,故宁为己死。日后若卿卿知之,当宜不以挂心。

  提笔至此,概以言讫。然,又思及卿卿或忘我、及别嫁他人,心存不甘。

  吾但以姣姣为唯一之妻,生亦当唯爱姣姣一人。然吾妻之慕者,多于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无玹在身侧,更有他人可择焉。

  故而,待吾身死后,吾愿吾妻姣姣,若待吾有半分情谊,当为我守节足年,方可再另嫁于他人。

  然,若吾妻展信过后,心有不悦,不能遂吾遗愿,吾亦当早已身死,为地府阴司一孤魂野鬼,无可奈何,莫能知晓也。

  言至此,吾但有一愿。如其可得,愿吾妻容娡,恒念谢玹于心。

  诸般身后事,吾皆以妥当安排。吾欲搁笔,却仍觉言之未尽,思及吾妻笑靥,无玹之余生,何以安身立命,总以为并未交托妥善。

  余下千言万语,不过希求吾妻善存于人世,长命百岁,岁岁平安。

  吾妻生于孟春肇岁,犹春于绿之际,长于江东,生性甚爱观雪。

  吾犹有一恨事,尚未与吾妻共度生辰。

  待百年之后,六道轮回,周而复始,逢明月雪时,吾当再与卿卿共赏之。

  愿卿安好,如是而已。

  甲辰年二月初七,夜阑秉烛,谢玹诀书。

  临别神驰,书不成字。

  若复重逢,相晤梦中,莫念云玠,伏惟珍重。

  ……

  容娡屏息凝神,所有的思绪皆被信上的字迹牵引。

  她逐字逐句地,默读着谢玹留给她的这封诀别书,心中的弦被用力拨动,眼尾不由得滚落一滴滴清泪。

  不知不觉间,待她将全信看完时,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二月初七。

  那大概是一月前,谢玹将断魂之毒引入体内之后不久。

  那时这人假借政务之由,消失在容娡身边,搬进云榕寺里养伤。

  容娡纤白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信纸上的笔迹,柔荑难以遏制的颤抖起来,带动着信纸窸窣发颤。

  她设身处地的思索一番,能在脑海中描摹出,谢玹提笔时神姿高砌的模样。

  却有些无法想象,长夜霜冷的山寺之夜,谢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封字字陈情的诀别信的。

  只稍微一想,她便心痛不已,心脏像是被什么用力挤压,压的她喘不上气来。

  然而痛心之余,却又有些庆幸的想,还好谢玹如今安然无恙。

  一时又哭又笑,泪珠落得更凶,喉间溢出似哭非哭的细小呜咽。

  听见哭声,静昙心中一咯噔,无法再若无其事的旁观下去,慌里慌张地看向容娡,张了张口,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女子,最后只局促不安地唤:“……娘子……”

  容娡哭声一顿,这才记起身旁有个静昙来。

  当着旁人的面失了仪态,她有些不大好意思,小心翼翼地收好信纸,背过身去,掏出帕子飞快拭净脸上的泪水。

  随后她收敛心绪,清清喉咙,缓声道:“我无事,你且退下罢。”

  静昙瞟向容娡手里的信纸,有些踟蹰,心下暗暗揣摩。

  也不知信里写了什么,竟能使容娡哭成这般模样。

  他满腹疑惑,但君主夫妻间的密信,岂是能由着他随意看的,便只好压下好奇,打消了这个念头,识趣地离开居室。

  离开之际,静昙眼角余光不经意瞥见,容娡再次垂眸看向手中的信纸,唇角带着一点似有若无的笑意。

  不知瞧见什么,她吸了吸鼻子,笑着笑着,再次落下眼泪。

  ——

  春和景明,满堂春风。

  粲然的日光,透过漏窗洒进明堂内,为堂中布设镀上一层明晃晃的金漆。

  前几日,巍军收复了叛军分布最多的一座城池,今日前来议事的官员格外的多。

  佛殿临时充作议事堂,文臣武将分列两侧,唇枪舌剑,各执己见,争执不下。

  谢玹一袭霜色宽衣博带,端坐于明堂的尊位之上,身形如鹤,面容雪净,神情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地听着臣下的争论。

上一篇:山河一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