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登科 第22章

作者:小圆镜 标签: 欢喜冤家 甜文 科举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江蓠在路过的第一条大河上把母亲的骨灰洒了下去。秋末冬初,一钩月如狼牙,照着滚滚东逝的河水,千里白浪翻涌不休,直要卷到天边去,水下仿佛有万马奔腾,涛声隆隆。

  “我娘说,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游历天下,可她四岁就被抄家入了教坊,后来长大了,就期盼能找个男人带她离开烟花之地。她离开了,但日子还是难过,到了永州,再也没有去过别的地方。”

  江蓠把装骨灰的罐子也丢进了河里,哽咽道:“她说水里好,哪里都能去,世间也到处都是,我们看到水,就是看到她了……”

  楚青崖抬起手臂,试着轻轻环住她的肩。月光下,她的面容皎洁如雪,眉端滴着泪,似是一尊触手即碎的玉像。

  她没有拒绝他,在船头驻足良久,转头认真地对他说:“天底下的规矩太多,有一些规矩,是专门束缚女人的。我娘性子柔弱,怕世人议论,所以四十几年活得循规蹈矩,嫁人后受尽欺凌。江家断了我们的生计,她拉不下脸去江府闹,只有忍气吞声;我爹偶尔来看她一次,她早就厌倦了,却不敢推拒,于是就有了我妹妹。她若是个男子,凭着会读写,至少能在集市上做个替人写信的先生,每天赚几个铜板,但她是个女子,就算能把四书五经从头背到尾,也不过是我爹的女人里识字最多的一个。”

  江蓠直视他的眼睛,嗓音有些无奈,“楚大人,我算计了你,让你突然被迫和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成婚,的确是我不对。但这是我唯一能走的路,我要是同你没有关系,你查到我,定要叫我全家流放,就算只问罪我一人,我娘和阿芷也没法过活。我若是个男人,你九月初一出贡院,我必定跪在贡院门口求你收我做幕僚,把桂堂的罪行都供出来,无论是学识,还是资质,我自问比那些考到四十岁还不能中举的秀才胜出一筹,有把握说动你饶我一命。但古往今来,何曾有女子给封疆大吏、殿阁学士当幕僚的?要是这层关系能行得通,我自然不用嫁给一个只见过一面的人。我嫁给你,就是为了在你面前能说上几句话,让你正眼看我,如此而已。”

  她吸了口气,嘴角扯出一个笑,“我七岁的时候,我娘病得快死了。我在翰林府上学,小孩子们吵闹,先生一生气,就让我们背韩非的《五蠹》。那文章有多长,你是知道的,整个私塾只有我一人背下来,可先生看我是个女孩儿,只摇摇头,说可惜了。我不服,在江府的大门口扯着嗓子背,想让爹听到,奖励我些银子,给娘买药。可是背到傍晚门关了,我爹也没出来。我就在想,书读得好,到底有什么用啊?”

  楚青崖站得离她近了点,颀长的身形挡住夜风,双眸凝视着她的脸。

  “我这么想着,突然有人问我:你想不想靠背书赚点钱?那是桂堂的秋堂主,他正好从翰林府路过。他和我说了半个时辰的话,晚上回家,我就告诉我娘,我决定以后要去考试赚钱。过了五天,我替一个员外家里的儿子去了院试,考了秀才,拿着酬金给我娘买到了药,把她从鬼门关救回来了,那是我第一次代笔。后来我发现自己好像天生就适合做这行,每次考都能中,却偏偏不能替自己中。”

  江蓠自嘲地道:“我最听不得有人说我考不好,因为我十一年来,就靠这个在桂堂立足,是‘甲首’这个名号,让我受器重和尊敬。我除了这一项,别的都糟糕得很,但桂堂不会在意,它只看名次。堂主不会因为我是女人,就认为我考不好,只要我出场,就能分到三成酬金。我十五岁的时候,身边认识的女孩儿都一个个嫁出去了,读书明理,对她们来说反倒成了痛苦。城里也有读完了书,去给闺阁小姐当傅姆的,不是被学生的兄弟长辈轻薄,就是熬到一把年纪,随便找个老实人嫁了,总之过得不顺心。我真的想不到除了桂堂,世间还有哪个地方,可以让我通过读书挣到这么多钱,每年辛苦几个月,平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她顿了顿,语气郑重:“楚大人,我们认识一个月了,我从小就在外奔波,见过的人并不少。我愿意明明白白地跟你说这些,是因为我知道你不是迂腐之辈,你娘也是教坊司出身的,她知道女子谋生有多难,把你教得很通达,我说的你会懂。”

  楚青崖心头一震,沉默很久,道:“我懂。但我要保你,只是因为我娶了你,我们是拜过天地的夫妻,并非想让你为我做什么,或是看你才能卓众,死在牢里可惜。你真当凭我自己查不出桂堂的来龙去脉,非要用你的口供么?”

  江蓠锁起眉,难以置信地望着他。

  他道:“我不喜欢把私情和公事混为一谈。我说的你也懂。”

  夜里的涛声像野兽在咆哮,江蓠又想起宝相寺的怒目金刚,好像她的孽债一辈子也还不清似的。

  月色在他的眉眼上铺了一层霜,看起来却不冷,流淌着洁净的华光。他的神情还是淡淡的,瞳仁还是初见时那么深黑,要把人影吸进漩涡里。

  江蓠垂下头,又被他捧起脸,仔仔细细地看着,好像想从她五官的每一根线条里挖出点缱绻温柔的神态来,越看心口就越胀痛,直到最后败下阵来,忍不住狼狈地背过身去。

  “风大了,上车吧。”

  “楚大人,我们回京城,首先要做的是查舞弊,从桂堂找到和齐王勾结的证据,然后师出有名,在他起兵之前先下手为强,我这么理解对吗?”她跟在后面问。

  “……嗯。”

  “给我娘下毒的,跟腰斩了侍卫的是一伙人,所以我会尽全力帮你扳倒齐王。”江蓠道,“桌上那两只玉瓷杯,是我家最值钱的一套瓷器,我从来没看我娘拿出来招待客人,她也没有熟人朋友可以招待,不知道她最后是见到谁了。我们迟早会弄清楚的。”

  楚青崖不想听她说这个,却想再听她说会儿话,于是又“嗯”了一下。

  结果走了几步,身后没动静,回头一看,她扶着木辕登上车,半个身子都已经进去了。

  江蓠看他折回来,眨眨眼睛,“还有事吗?”

  楚青崖暗自琢磨一阵,斟酌道:“你决心要帮我,对我自然更好,回京后我白日都在宫中或刑部官署,你不便跟着,只有晚上可与我商量。”

  她露出些失望的神色,他立刻改口:“白日也不是不行,只是我忙起来没空跟人说话,你还要照顾小妹。等我下值回府,你便可和我一起用饭休息……”

  她眯起眼,表情变得狐疑,楚青崖索性摊牌了:“你要和我在一起,当我的夫人,才能和我说上话。这可是你自己说的。”

  江蓠一下子缩回了车里。

  楚青崖敲了敲车门,锲而不舍:“你不当我的夫人,就是钦犯,我保不住你。”

  里面没有回应,他继续敲,真真如同半夜鬼敲门,江蓠捂着耳朵,过了好一会儿,探了个脑袋出来,压低嗓门:“阿芷睡觉了!”

  “夫人,是否成交?”

  江蓠受不了他:“你知不知道世上有和离书、休书这两种东西?你没给我,我上哪儿跟你一刀两断去?”

  他执着地说:“那我不给你,你不能想办法自己弄。”

  “我怎么自己弄?我能逼着你盖章画押?”

  楚青崖不说话了,依旧望着她。

  江蓠一鼓作气,艰难地道:“那夫君早点歇息。”

  他嘴角勾起一丝笑,“夫人以后每日都要同我说这句。”

  这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江蓠骂了句“狗官”,躺回垫子上。

  “姐姐,你到底喜不喜欢姐夫呀?”阿芷忽然睁开眼睛。

  江蓠拍了下她的脑袋,“睡你的觉。”

  --------------------

  是谁啊,婚前说不想娶,婚后一个月汪汪叫~

  封建社会小女孩想靠读书独立,太难了,女主的易容术是公司秘技,她身份信息押那儿,学会了也不能脱离公司,而且拖家带口的。女主是干了十一年缺德事,但这是社会问题,要是女生能参加考试,她根本用不着做这行,叫她去当小妾艺伎赚钱,她娘死也不会同意。

第23章 归帝京

  有道是:

  紫气冲牛斗,宫阙半入云。

  参差十万户,来承太平音。

  这四句古语说得并非是大燕国的帝都盛京,而是干江行省金平府的梧州锦城。作为前朝旧都,此地滨临东海,土地肥沃,曾经也是四衢八街、商旅云集,然而一场大地震震断了地脉,使得干江改道,民不聊生,经过两百多年休养生息,才恢复了原先六成繁华。几十年来萧姓宗室互相倾轧,此处因笃信道法,历代藩王无为而治,反倒成为一处清平富庶之地。

  如今,这首乐府诗正挂在锦城郊外的伏牛观中,用斗大的正楷写就,铁画银钩,野心勃勃。

  来客坐在蒲团上,细细端详着这幅字,夸赞道:“王爷的书法比数年前更精进了,定下了不少功夫练字。”

  这间丹房十分轩敞,乍一看与其他道士的住所布局相同,细瞧却是富丽堂皇。雕龙刻凤的丹炉,玉柄银丝的拂尘,小叶紫檀的书案,还有满架金灿灿的法器、龙鳞装的孤本,无一不彰显著面前这位“道长”的身份。

  “秋堂主,本王宣你进来,不是为了听你奉承的,你开门见山罢,一会儿本王还要去做晚课。”齐王萧铭披着青黑.道袍,懒懒地靠在榻上。

  他刚过完四十大寿,天生方颐广额,长眉凤目,加之平日保养得宜,面容白净,蓄着一把三寸胡须,委实是个仙风道骨的美髯公。而他房中这远道而来的客人,正是桂堂主秋兴满,其人五十多岁,青衫落拓,风度儒雅,一张脸平平无奇,除了左太阳穴生了颗小痣外,毫无特点。

  秋兴满道:“是。小人前些日子去了趟京城,用钱财打点了几位大人,都是从前和桂堂做了生意,中举后官至五品以上的。王爷或许听说,楚阁老秘密去了豫昌省,明面上是严查舞弊,实际上是在寻桂堂和您的关联,找到证据后便要在朝中除去您的手臂,而后举兵削藩。”

  “那小子如何知道桂堂和本王有关?”齐王坐起身,拿起茶杯抿了一口。

  “说起来,也是小人行事太急惹出的祸。主子去年对小人说,您在招募府兵,叫小人多弄些钱来,小人便多做了几笔生意。今年春天的殿试,就多了十几个花钱买功名的学生,虽说他们肚里有点墨水,但当庭答几位阁老出的考题,不免丢人现眼。后来楚阁老找了两个干江省籍贯的进士入刑部观政,小人猜,他就是从这两人嘴里撬出是在桂堂找的代笔。”

  齐王头痛地问:“然后呢?他把桂堂连锅端了?”

  秋兴满露出迟疑之色,齐王挥手道:“直说无妨。”

  “小人也没想到楚阁老的手段这么严厉,他派了个细作进来,趁小人离开永州,散播消息说要开霜降大会,把总堂的人骗到一块儿抓起来了。不过王爷勿忧,小人自有办法让这些人供不出王爷,包括那些不在堂里的代笔,也叫人灭口了。”

  齐王惊讶:“这是你们主子的意思?”

  “主子以前吩咐过,万不可泄露出王爷来,小人只好忍痛下手。”

  “代笔一个没留?”

  “都死了。”

  “秋堂主,你对自己人都这么狠,本王甘拜下风。”齐王摇头,“罢了,桂堂也不是我建的,虽说你帮我做事,但毕竟不是我的人,招募府兵的最后一笔钱我已拿到手,再责怪你,就是忘恩负义了。你主子真能忍下这口气?”

  秋兴满道:“忍不下,所以派人把楚阁老的岳母家给屠了,顺便给您出气。若是他岳父还在世,也逃不过去。”

  “这个我已知道了,是不是还借了个伏牛卫,到楚青崖家里行刺啊?”

  “是,那人死了。”

  齐王摆摆手:“一个侍卫而已。秋堂主,你不做桂堂的生意了,以后准备怎么办?要不来我这儿颐养天年,我跟你主子说。”

  秋兴满笑道:“王爷好意,本不该推辞,可主子身边缺人,我来这一趟给您贺完寿,就要回京城了。”

  齐王点头,叹道:“不容易。你稍等。”

  丹房里还有个小门,通往一间连着的耳房,辟成了卧室,偶尔有人居。

  他赤足走到门边,喊了一声:“宝渝,出来见你秋伯伯。”

  一个小道童从房里跑出来,白嫩嫩的脸上生着一对漆黑的大眼睛,手中抱着一柄小玉剑,期盼地问道:“爹爹,娘来不来啊?”

  秋兴满朝他行礼:“见过小世子。”

  齐王把他抱起来,颇为感慨:“本王就这一根独苗,从小体弱多病,今年八岁了。我把他叫来在观里听课,你看看,生得像不像?”

  秋兴满知道这孩子,却是第一次见,打量半晌,笑道:“还是更像王爷。”

  齐王摘下儿子颈上一块玉,交给他,“你既忙,便回去吧,本王派人送你过江。这玉给你主子。”

  “多谢王爷。”

  秋兴满走后,齐王扭头一看,这孩子跑到丹炉边,伸手拿了金盘里一丸红色丹药,正塞入嘴里。

  他三两步走过去,“啪”地打掉儿子的手,把丹药抠出来,怒道:“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爹跟你说的都忘了不成,仙丹也是吃得的?连吃上一月,命都没了!”

  小世子扁了扁嘴。

  *

  入京城时,正赶上小雪节气。

  孟冬的盛京仍是天下最繁华的一座城,马车进了南门,便听得大街小巷的鼎沸人声。江蓠和阿芷拉开两侧车帷,一人趴在一边窗子看,只见近处风幡摇曳,商铺酒楼热闹非凡,穿着各色冬衣的男女老少在菜市上挑拣瓜果,还有牵着骆驼的胡商四处张望。一条南北贯通的开阳大街宽阔笔直,道上车水马龙,熙攘的行人连成一道线,通向天子脚下的禁中。

  此时夕阳西下,暮云映着霞光,照在远方的金阙玉宇之上,宏丽得像一幅盛世画卷。正欣赏着美景,一个侍卫策马过来,拱手道:

  “夫人身份尊贵,行车时请将帘子合上,京城人多眼杂。”

  “喔,多谢提醒。”江蓠心知这是怕有人躲在暗处放箭,把阿芷扯下来坐好,“别看了。”

  “姐姐你看,那是娘以前待过的白云居!”

  江蓠手里的帘子还没放下,听闻此言,不由多看了一眼,

  进了内城,多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的宅邸和游乐宴饮之处,马车左前方竖着一块界碑,后头是一座高大的漆彩欢门,旁设红杈子,鎏金牌匾正刻着“白云居”三字。主楼两侧连着数栋小楼,碧瓦飞甍,雕梁画栋,回廊吊桥处处挂着绛纱栀子灯,廊上红飞翠舞,欢声笑语,一片粉黛妖娆。

  “夫人……”

  江蓠手肘撑在窗沿上,托着腮,右手招了招,示意那侍卫凑近。

  “你们大人去过那儿吗?”

  那侍卫回头望望,尴尬住了,“这个,应该是没去过吧……”

  江蓠想吓吓他,脸色一沉,声音严厉了几分:“为什么吞吞吐吐的?若是骗我,就叫玄英统领卸了你的职。”

  “刑狱官不得去烟花之地享乐,御史们参大人的折子多了,好像确实没有因为这个弹劾的。”

  “我看他熟得很嘛。”她盯着侍卫,还想诈他套话,“便是查案,也没有么?”

上一篇:不做皇帝白月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