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万岁 第24章

作者:舟不归 标签: 豪门世家 婚恋 甜文 古代言情

  室内苦味还浓,谢宝因用金扁舀了两勺与其不相冲的香粉,轻轻放入莲花炉:“六娘你年少离家,在那尼寺待着也终不是长久之计,我与你长兄商议着,要是你身体好转,又愿意留下,日后东边那边你所住的屋舍也不必再常年关着。”

  林却意起初还有些迷瞪,可听到后面,眼睛立马圆溜起来,她以为日后都只能待在那尼寺,要待一辈子,两三载或是五六载才能归家一叙,每天只有念经的比丘尼作陪,呆坐一天去数来往飞鸟。

  一人形影相吊。

  她露出一截手腕,急忙递过去。

  沈子苓也明白该给谁把脉,瞧这小娘子配合的伸出手来,和蔼相笑,手指并拢去探,边探边言道:“娘子倒是曾有过厉害症候,不过早已祛除,如今贵体算是大康,但隐有气血不足之症,恐是在尼寺常年茹素,娘子又自小被送去那儿,正值长成之际,却不得食荤腥,才造成此种症候。”

  谢宝因瞧着身量只与谢珍果差不多的林却意,一个才九岁,一个已十二岁,又岂是简单的气血不足,那日在净梵山见到她时,亦是面带菜色。

  探完脉,沈子苓写下一张养气血的药方,便由侍女送出门去。

  见长嫂眉间困乏,林妙意也拉上林却意匆匆行礼告别,回了东边。

  两位娘子走后,热闹与笑语顿时消散,室内冷清下来,又不知是不是吃了补汤的缘故,谢宝因精气神也一下就萎靡起来,她只觉得眼睛再也睁不开,到日昳的时候,便让玉藻扶着去坐床睡下。

  眠到不知时日几何,只听屋舍外面朦朦胧胧有谈话声。

  玉藻瞧见女子已经醒来,便开口禀道:“女君,王侧庶来了。”

  她在外头被王侧庶求了一番,不好再说什么话,只能先答应下来帮她进来看看女君醒没醒,若是没醒,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谢宝因吐出口浑睡的浊气,点点头。

  侍女也进来上前侍奉着她整理衣妆。

  去到内室外面时,王侧庶已经进到屋舍来,梳着中规中矩的发髻,只簪了几支浅色的珠钗,她平日只待在自己的屋舍里绣花弄草,能在林氏相安无事多年,也因逢人便是笑,眼睛虽是笑眯眯的,却仍可见那明亮的眼珠,又是享福的相貌。

  瞧见女子出来,她立马便起身行礼,声音也是听着就知道这人心里是个敞亮的:“女君管着这么大个家,年节必定是十分劳累,好不容易能睡下,今日却又被我不得已来打搅。”

  “这又是说得什么话,我既管着家里的事情,那有什么事尽可来这里找。”谢宝因命侍女将胡床过来,让王侧庶坐下,又嘱咐仆妇去端来酸奶酪子,闻言笑着宽慰道,“今日前来,可是缺了些什么?或是侍女仆妇做了什么不顺心的事?”

  王侧庶连连摇头,面带纠结的深吸了口气,她这个侧室非主非仆的,又有什么资格来非议主家的事情,可好歹是她肚子里掉下来的肉,又从了她不争不抢的性子,整日在林氏,若无人提一嘴,都能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二郎在。

  “我是想与女君说说二郎的事。”决心既下,她也咬咬牙,一鼓作气道,“夫人在家里时,为家主的婚事忙碌操劳,家主身为嫡长与大宗,理应如此,这也是古礼。如今家主与女君和如琴瑟,我心里也替夫人感到高兴,心思就南面就开始焦虑起来,想着要是二郎也能有个新妇在身边,他那不爱说话的性子许能改改。”

  说完前头那些,王侧庶舀了匙酸奶酪抿进嘴里:“自然不敢求门第高贵的,便是小门第家的女郎都是心满意足。”

  林卫铆十六岁入仕著作局修史,世家贵族子弟初入仕皆以此官为始,可快要及冠的林卫铆至今无任何升迁,仍还是从六品的著作佐郎。

  谢宝因沉吟不语。

  【?作者有话说】

  八珍散的方子来自元朝的《瑞竹堂经验方》。

  人参养荣汤出自南宋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第30章 无从宣泄

  裴爽奉命带着副参事及几名识字的小吏, 数日都奔波于万年郡,将其下辖的十三县及其乡里的所有百姓居民逐一询问,并将他们所言一字不差的记录在册。

  今日已是第十八天。

  日入时分, 夜幕西沉, 车檐坠有铃铛的车驾,在几个骑马穿官服的小吏前后护送下,快速驶入光德坊,停在东南隅的京兆府官署门前。

  裴爽跳下马车后,迅速往内史堂赶去, 却只见烛火闪烁,不见要找的男子。

  他急忙喊住巡值过这里的小吏:“林内史去哪里了?”

  “内史去了府狱审讯犯人。”今夜当值的府吏行了个作揖礼, “特地吩咐若裴司法回来,便让您在这里等他。”

  裴爽暗自琢磨许久:“要审什么犯人?”

  府狱所关押的犯人,多是小民小吏,便是有身份较贵重的, 亦也是政治失势之人,早被天子或是郑王谢几人定罪,所犯国法多如毫毛, 有谁是能惊动京兆府内史去亲自审问的。

  那个犯人是这位府吏亲手所关押, 听到裴爽如此问,亦也对答如流:“孙家送来的一个奴仆, 听闻是试图染指主家的爱妾,本是要直接打死的, 被孙老夫人给喊住, 说是孙给事的他父亲刚走, 三载孝期未满, 不好见血。”

  想到从孙府奴仆那儿听来的秘闻, 也忍不住说道:“那位爱妾还因此不满而哭闹,孙给事哄了好久才好。”

  事情明白过来后,裴爽挥手遣走府吏,忍不住思索,孙酆担任官职便是给事中,竟是他的爱妾,可为何敢送来京兆府。

  林内史去年便是被他寻人打伤。

  正绞尽脑汁苦思不得之际,几声轻微的咳嗽传来,裴爽连忙迎上去,行揖礼,扑鼻的血腥气呛得人浑身不适。

  男子身边跟了名捧油灯的小吏,借此火光能看见他手上的鲜血。

  礼毕后,裴爽放下手:“林内史这是...?”

  林业绥闻言,乜一眼过去,声音融在冷寒的夜里,自也带了几分的寒气:“他大抵是觉得我会记恨,可又无法奈他如何,自然只能对他的奴仆泄愤。”又笑道,“我又怎能让孙给事失望。”

  裴爽不必再多问,也知道那人定是死了,自己掌管刑罚断狱,亦能根据这些鲜血,大约推断出那个奴仆是死于何种刑罚。

  这种刑罚说不上是最重的,因狱中从不缺最残忍的刑罚,却也非常人所能用。

  “林内史....”

  林业绥往庭院走去,弓腰在冷水中濯手,水纹泛起,鲜血被一点点洗净:“你此刻所怜悯的,不过就是只借主家的势来欺压万民的刍狗,试问谁又愿来悲悯你所要护的万民?”

  水被浇起,又再落入水中的泠泠声,带着迫人的清冽。

  男子冷笑道:“孙酆?”

  这些奴仆在高门世家里侍奉久了,便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常干些恶奴的事,其他世家或还有所管教约束,孙氏活是个恶奴窝。

  想到这些后,裴爽拱手作揖,不再说话。

  回到内史堂,司法副参事及小吏已将竹简帛书搬至公案之上。

  裴爽回禀道:“今日已将万年郡全部走访完,这些皆是由百姓所亲口说出的案子,不论大小,全已记录成案册。”

  林业绥瞥了眼,拿起干帕子,擦拭着手上水迹:“明日去长安郡。”

  京畿道管辖的二十二郡中,万年、长安、新丰三郡所领辖土地最大,世家子弟也多在这三地买山地和庄子。

  每至岁末,上报京兆府的案件也多从这三郡出。

  裴爽点头称是,随即又悲愤激言:“此次走访,探到赵家已无一活口,说是幼子和老夫人没能熬过寒冬,可赵家偏屋却还有小半堆的炭火。”

  他不用想便知是孙酆作案,因本朝律法所定,牵涉财产而死伤之类的案件,需有相关亲属前来报案,近邻等远亲所报,视作同犯,赵氏家主正因田地财产死亡。

  京兆府会在初七开官署,正式上值处理公务。

  孙酆在新岁之前动手,为的就是钻此漏洞。

  在孙家送来奴仆时,林业绥便已料到有此结果,他抬眼看去,语气稀松平常:“赵氏的户版上,写明有两女一子,何为无活口?”

  记录各户人口的户版是百姓每隔十载到官府一登记,姓名、年龄、籍贯、相貌、收入、田籍均需如实申报。

  赵氏的幺女、幼子及其母亲皆死,却还有一个长女。

  裴爽这才猛然记起,在走访时,有人提及过赵氏的这位女郎,只是...见男子吹灭灯烛,往官署外面走去,他紧跟在身侧,如实将听来的说出:“赵氏长女于庚午年远嫁洞庭郡,十载过去,其籍户早已迁离赵氏,从乙亥年就未曾回过万年郡,似是曾与其父有过争执,如今便是派人去找,恐也难以找到。”

  “裴司法多虑。”林业绥停在京兆府门外的台阶之上,望了眼头顶的天,“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又岂会找不到。”

  言罢,拾阶而下。

  童官已将车驾牵出,见到他们家主出来,赶紧搬出车凳。

  裴爽则望着男子的身影惊诧不已,难道是赵氏的这位长女已回到建邺?

  林业绥踩着车登,伸手掀起车帷,弯身要入车舆时,瞥见裴爽还楞在原地,含笑说道:“裴司法也赶紧回家去吧。”

  内室的几案上,羊头顶盏铜灯里被鱼脂所浸的芯绒被点燃,散出微弱的火光,沐浴过后的女子,穿着藕粉中衣,凝眉翻阅坟典。

  本该侍奉她的玉藻正站在庭院里,将煎熬过两遍的药渣给倒掉,抬头瞧见男子走进来,急忙放下药罐要回内室去告诉还一直在等的女君。

  林业绥闻见自己满身的血腥气,嫌恶攒眉,何况屋内之人精神不爽,抬脚改去别处:“我先去沐浴。”

  童官点头应下,从速小跑过去跟女君的侍女说了声,顾及男女有别,自也不敢走太近。

  放下药罐的玉藻已经快要进去屋舍,停下听完家主身边这位奴仆的话后,才继续脚下的动作。

  听见有人进内室的声音,谢宝因从书中抬起眼,

  玉藻只站在外面说道:“家主先去湢室沐浴了。”

  谢宝因脑袋微微往下一动,玉藻也知道这里没有要侍奉的事,说完便转身告退,轻轻关上屋舍的门,回自己的住处去了。

  内室与湢室所相通的那扇门被打开时,已是两刻过去。

  林业绥进来去东壁寻擦发的巾帕,四处皆不在,只好抬脚过去坐床那边,刚想要询问女子,便瞥见粗布巾正在几案上躺着。

  谢宝因发觉黑色身影笼罩下来,抬头浅浅一笑。

  这些时日,两人早已相处出来默契。

  男子在坐床边坐下,谢宝因极为自然的拿起巾帕为他擦发。

  林业绥用脚将炭盆拨过来,瞧见几案的竹简,拾过粗略看着,才发觉是些记载野史的,倒也是有些趣味,其行文比之正史更有几分声色:“幼福这书是何处寻来的?”

  谢宝因歪头低看了眼,冁然而笑:“除夕那日在天台观,崔家四娘送与我的。”

  这本《新语野秩》便是当初谢晋渠与她争相去向郑七郎借阅的那本野史,当年发生太多事,久而久之也就忘记这回事。

  那时,自己也只与崔仪提过一回,却不曾想她记了好几载。

  林业绥顿时觉得这书失去趣味,将其放回原处,崔四娘如何能知道他们那日是要去天台观,又如何能肯定就会遇见,只怕是那人日日随身携带。

  比起久居家中的女郎,这样的野史古籍亦更像是云游四处之人才能寻到的。

  崔二。

  愈往深处去想,心口愈觉堵闷,却又无从宣泄。

  因为无人有错。

  谢宝因只当是男子瞧不来这类书,倒也未多想,将湿发擦干后,她坐到几案一侧,将白日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担忧说出口:“王侧庶来找我说卫铆的婚事,他将要弱冠,的确应该议婚了,只是我虽然管着家中的事情,但还是过于年轻,不敢轻易应下这事。”

  娶新妇,不论对个人还是家里来说,都是兹事体大,关乎两家日后在朝堂或是别处的利益。

  林业绥也明白女子所担忧的事,她与世家夫人还未相处清楚,其女郎如何也是未出嫁时,跟着母亲出去才知晓的。

  他沉吟片刻,道:“门第中下乘便好,但性情品德却是定要上乘的,幼福如若心中不定,可去找三叔母拿拿主意,她最喜欢与人来往,想必清楚这些,或是问问卫铆的想法也行,到底是他自己娶妻。”

  谢宝因寻思着点头,林氏如今的情况,是无法与上乘门第联姻的,男子既说出要求,这样她办事情也就有底,而王侧庶今日这一提,也让她记起另外一件事情:“还有三娘也该开始议婚事了。”

  林妙意只比她小了十个月,早便该议亲的。

  林业绥却皱眉:“你如何忙得过来两件?”

  谢宝因拿金挑拨了拨快要全浸在鱼脂里的灯绒,从容道:“我先替三娘网罗着,等卫铆的婚事定下,再来操办她的。”

上一篇:匪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