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万岁 第45章

作者:舟不归 标签: 豪门世家 婚恋 甜文 古代言情

  只是手里依旧还没有停下,还在垂首弄着漆木盘里的的那些彩色丝线。

  他踱步去北壁,找了个东西,然后走到女子身后。

  谢宝因不明所以的抬头往后面看:“郎君?”

  林业绥屈膝在席上坐下,手掌轻捏了下她的脖颈,只道:“转过去。”

  短短三个字,让谢宝因楞了一下,然后顺着男子的心意,手里面也不再去编织绳缕,一动不动的望着前面,偶尔眨几下眼睛。

  男子旋开圆肚药盒,把浑白的药膏细细抹在女子因闷热而变红的肌肤上面,直到膏体被抹匀,融入肌骨才停手。

  后颈感觉到丝丝的凉意,谢宝因眉眼松开,大概是她的顽症又出来了,每年一到夏日,她都需要日浴三回,不然一定会生出疿子,应该是昨天夜里的那阵热,所以后颈出现了前兆。

  林业绥抹好药膏后,看见红肤的症状渐消,旋紧盒盖,放在旁边几案上。

  两物碰撞出略微的响动。

  谢宝因回过神来,稍微动动长久跪坐的身子,然后直起身体,换了方向,面对着男子而坐,等男子用湿帕把指腹擦干净后,才伸出手去,拉过他的左手,把一条五色绳缕缠绕在他的手腕上。

  她边系结,边诚心开口,琅琅道:“今天是端阳节,我送郎君长寿缕,祝郎君长命万岁。”

  林业绥看着这长寿缕,被女子编得十分长,足足在他手上缠了三圈才好,就好像是虽然长命万岁,但是寿数还是有尽头。

  他坦荡笑起来。

  端阳佳节,家中的奴仆们早就已经开始布置,把前天采买来的艾草和胡蒜一起编成人形挂在门口,菖蒲叶则倒插在门边,又佩以石榴花,还有绕成一股的五色缕垂落旁边,风吹飘扬。

  仆妇也都在每处屋舍洒扫着,以防蚊虫滋孽,这种日子洒的自然也是雄黄酒。

  只是西边屋舍比较特殊,今年洒的是用艾草熬煮而成的水。

  玉藻看见家主刚才已经离家,她屋舍、庭院的每一处都洒过艾草水后,端着漆木盘进了内室,把五色丝缕绕在卧榻上面。

  原本坐在几案旁的谢宝因看见有人进来,把手里的铜钥递过去:“把神锦衾拿出来晒晒,然后拿进内室。”

  神锦衾是大轸国进贡而来的,皆是用冰蚕丝所织成,方二丈,厚一寸,去年出嫁的时候,天子添做她的嫁奁,不知道是对她愧疚,还是真的把她当成要是活着就会嫁进林氏的五公主,所以才会这么给她所有最好的。

  玉藻把五色缕弄好后,拿着铜钥离开屋舍,她知道女子夏天里最畏热,别人觉得还不算热的时候,女子早就已经红了皮肤。

  两刻后,她便拿了回来,走到几案旁,双手把铜钥放在几案上,弯腰的时候,突然看着女子翻阅竹简的手不动,遮腕的宽袖被微微牵扯上去,露出皓腕。

  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今天是端阳佳节,为什么家主不给女君系长寿缕。

  听到铜钥落在几案上的声音,谢宝因推开竹简,腰背坐的笔直,认认真真的跽坐着,发现身旁还站着人,她抬头看着,然后又顺着这个侍女的视线落在自己的右腕上,浅笑着没说话。

  庭院里起风,廊柱间的竹帘微动。

  谢宝因继续不动声色的看着竹片上面的那一个个字,被压在臀股下面的双腿,其实还藏着一个秘密。

  那时候她刚刚帮男子系好长寿缕,撑着凭几想要起来的时候,膝盖刚站直,右足就突然被一只温热的掌心给捉去,足腕也被那只大手所轻握。

  一根长寿缕被男子的长指从漆木盘里拿出,然后指腹轻轻压着缕头,缠绕几圈后,将其松松系在自己足腕上。

  对面的男子抬眼瞧她,嗓音低沉,似是殿中佛像在向众生施福。

  他则只向一人施。

  他说:“长命万岁。”

  但是对于林业绥来说,五色丝线与女子肌骨晶莹的足腕配起来,就像是吐蕃逻娑宫在雪日里悬挂起来的祈福彩幡。

  女子低垂双眸,一只足落在自己掌中,另一只足跪在坐席上,这就是吐蕃人常说的卓玛拉。

  他的卓玛拉。

  想到这里的时候,住在东边屋舍的两位娘子也趁着端阳来了这里,姊妹两个走进屋舍里面后,遵礼作揖:“长嫂。”

  谢宝因暂时搁下在看的竹简,从眼前的漆木盘上拿出两条长寿缕,系在她们各自的手腕上。

  她直到前天都还孕吐十分厉害,昨天才稍微好转,本来是不想再亲自编织长寿缕的,但是被热醒后,没有事情可以做,所以还是编了几条。

  跽坐在几案旁边的林却意看着腕间的绳缕,五色缠绕犹如飞龙冲天,各不相让,她突然极其自己做了,然后兴奋的拿出来:“长嫂,快把手伸过来。”

  谢宝因笑着递了只手过去,很快右腕便多出两条彩缕。

  林妙意的长寿缕做得很精致,林却意刚学做,但是五种颜色都有。

  长嫂还没有说话,林却意自己就已经嫌弃起来,赶紧要去解:“长嫂还是戴阿姊的吧,要是戴我的出去,要被那些世家夫人娘子取笑死。”

  林妙意开始唬人:“这长寿缕要是戴上了,今天都不能再解下来的,不然会伤寿。”

  这两个月来,林却意已经彻底摸清阿姊的脾性,不再像从前那样沉闷,开朗不知道多少,最重要的是比起从前,更加会逗她:“我可再也不敢相信阿姊你的话了,前几天你还说不吃癞瓜会变丑呢。”

  癞瓜清热解毒,夏天里吃就是最好的东西,特别是还在调养身体的林却意,但是因为太苦,仆妇们都劝不动她吃,长嫂又在害喜,所以她过去六娘的屋舍里说了两句。

  林妙意伸手去捏六娘带肉的脸:“那盘癞瓜酿肉还不是你吃得最欢。”

  林却意撇过视线,因颊肉被人捏着,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不...不是...不是我。”

  两姊妹开始互相拌起嘴来。

  谢宝因唇畔浅笑着,没有再去管她们,低头继续看竹简,耳畔是欢笑声,她开始想起十娘来,手足情,是最可贵的东西。

  旁边的两个娘子都说累了以后,林却意扬起眉毛:“我以后都只听长嫂的。”

  “听我的?”谢宝因看过去,故意叹出口气,幽幽的说出句,“寿是不会伤的,就是我会伤心。”

  林却意在寺庙里面待的太久,心里还存着孩童童真,就好像是山间的燕雀,谁也不知道她下个去处在哪里。

  比如现在她就直起身体,膝行过去挨着女子,撒起来娇来:“那长嫂觉得我和阿姊做的,谁更好些。”

  “那当然是你的要好。”谢宝因看了眼林妙意,两人会心一笑后,她继续说着,“你的不像其他人一样那么精致,所以才更显得你精心构思。”

  林却意开心的笑倒在长嫂身上。

  谢宝因留着两位娘子在自己这里用完早食后,又送了些锦囊、香草和人胜给她们。

  这对姊妹刚离开屋舍,后面王氏就来了:“不知道有没有我的份。”

  听见庭院里面的声音,跽坐的谢宝因不再管面前几案上被摊开的竹简,一只手撑着几案,另一只手撑着凭几,想要起身行礼。

  妇人进内室看见,赶紧过去,然后顺势在南面的席上坐好:“你有身孕,而且我们是什么关系,这些累人的礼数都不用再谨守。”

  “叔母的话,我什么时候不听了。”谢宝因笑了一声,然后重新坐好,把身体都保护在凭几里面,再伸手从几案的漆木盘上拿出长寿缕,“我怎么可能忘了叔母的,还有叔父的也有。”

  林勤特别热衷于城市布局、建筑之上,入仕后也如愿去了工部,虽然刚开始是八品官,但是在几次擢升之后,现在担任的是从六品下的将作丞,掌判监事。

  今年正月底,他被外派去各地巡防工事。

  “你叔父还不知道什么能回来。”王氏看着这些端阳压胜的佩物,因为被孝顺了,所以嘴角一直咧着,“今天是地腊,趁着现在还不算是太热,我们要不要去一趟玄都观”

  谢宝因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当即就应下来:“刚好早去早回。”

  道教有三元五腊,五月初五便是地腊,重要的蘸斋之日,《赤松子章历》中说,这日五帝会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

  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玄祖。

  世家望族都会去道观里为先人和生人打理法事,但是她现在怀有身孕,不能再去缈山上面的去台观,好在建邺城内还有另外一座皇家道观。

  这座寺观还是前朝的开国皇帝主持亲自修建的,听闻当初选址建邺城时,此地地势平阔为最好,但却有六条土岗横贯于这儿,正合了《易经》的六爻。

  于是建邺城的宫殿、官署以及寺观多建在这六爻之上,唯有第五条土岗,为天下最尊最贵,有着帝王之气,常人所不能居也。

  前朝开国皇帝便听从将作大匠的建议,在这条土岗的正中位置修建道观,取名通道观,以此来压制。

  到了本国高祖朝,则被改名为玄都观。

  虽然也是皇室道观,但还是不如太.祖女儿羽化居所的天台观繁盛,应该是为了彰显对那位三公主的重视,所以才刻意打压此观。

  毕竟公主当年是为了太.祖而入道祈福,但是说到底,真正重视的又哪里真的是这位三公主,重视的是太.祖。

  嘱咐奴仆去备下行进较安稳的牛车后,谢宝因就和王氏一道启程去了崇业坊。

  玄都观建在此坊,并隔着朱雀大街与东边靖善坊内的大兴善寺遥遥相望,一观一寺,改变了建邺城的风水占位。

  观内今日来往善信众多,大多世家夫人身边都没有带着仆妇,独自入观的,从观门到祖师殿,虽然也需要走台阶,但是只建在土岗上,不怎么累。

  两人沿着石阶,缓步而上。

  有后来的世家夫人带着自己女郎来这里做法事,抬头朝上面看去,忽然就急着想要赶紧越过这些阶梯。

  身旁女郎看见,赶紧伸手扯住她,她知道这种事情,自己从来都说不上话,但心里还是想要顾及自己的脸面,小声劝起来:“母亲,等我们做完法事再去也不迟。”

  女郎的话让妇人冷静下来,有些自责的点头:“你说得也是。”

  百来级的石阶,半刻就走完。

  刚抬脚走了几步,便听刻意压低的呵斥声传来,眼尖的王氏先发现了站在银杏树下面的两个人。

  谢宝因也跟着看过去,有两个妇人在那里,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是夫人,哪个是奴仆。

  不知道那个仆妇说了什么,隐约只听到“法事”两个字,惹得妇人大怒,直到跪下才让妇人消气,最后摆手让她去敬香。

  王氏笑起来:“这郑御史的夫人还真是有几分意思,容不下侍奉自己的侍女,但是却能容得下这个侧室。”

  御史大夫郑戎,昭国郑氏嫡宗二房最小的儿郎,郑彧就是他的堂兄。

  谢宝因蹙眉沉思,她记得这个郑戎曾经婚配过公主,但是后面公主逝去,所以才又再续弦了范阳卢氏嫡宗三房的长女。

  听说前不久卢氏回去探病,不过才几天的时间,等她再回来的时候,竟然撞见郑戎和家中侍女在媾和,她脾性本来就不怎么好,悲愤交加下,当场就吩咐奴仆割下了那名侍女的耳朵和鼻子,还把头发也全部被剃了。

  侍女是卢氏自己从家中带来的,不管怎么做,其他人都不能说什么,但是郑氏族老却说得。

  他们第二日就找到卢氏,告诫她为人妇不能善妒,还得事事都顺着丈夫,特别是关乎子嗣的事情,更加不能凭喜恶阻挡。

  卢氏也是个有气量的人,她恭敬奉茶:“我要是善妒,家里就不会有三四个侧室,我要是阻挡他有子嗣,那些侧室更是连半个孩子都生不下来,但是现在家里的六个郎君就有五位是侧室生的,我是哪样不让他去做了?”

  “家里有侧室,他为什么偏偏要做偷偷摸摸的事情,还偷摸到我身边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诗难道没有听过,而且家风事关一族荣衰,我身为郑氏的宗妇,当然要正家风。”卢氏说出来的话氏半点过错都挑不出来,大约是见族老都被自己说得支支吾吾,她也开始得意起来,所以才敢说出后面的话来,“我可不是那李家的公主,受不得他这种气。”

  这些本来是传不出来的,但是重点就在后半句。

  “那个侧室本来是安福公主身边的宫侍,自从公主逝后,就变成了郑戎的妾室,说是在公主病重的时候,两人开始的。”王氏看见那个仆妇敬香出来,继续说着别家秘闻,“被公主发现后,两个人就一起合伙生生把公主给打死了,后来她还给郑戎生了个儿子。”

  安福公主是突然暴毙的,死的前面一天还进宫去看望身体不好的文帝,并且还告诉为她们夫妻吵架而担忧的文帝皇后,她与郑戎已经和好,再不会闹了。

  谁知道第二天就死了,还浑身都是伤。

  听到卢氏说得那句话,世家夫人心里也都大概有了自己的猜测,基本都和王氏说的是差不多的。

  仆妇感激涕零地再给妇人跪下:“多谢夫人。”

  卢氏讥了句“公主怕是不愿意领你的情”,然后由近旁的侧阶离开。

  看来是这个侧室想要给公主办场法事,卢氏不同意,后面看到她可怜的样子,才勉强同意她去敬香。

  谢宝因留了些心,看着那仆妇手掌撑地站起来,低头拍去尘埃后,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腿脚好像也不怎么便利。

  这事已经不算什么趣闻。

上一篇:匪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