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 第130章

作者:顾青姿 标签: 天作之合 正剧 古代言情

  再说了,他又不是真孙子,也不怕人,还有点没脸没皮的。

  陪老喷子聊了会儿,他眼睛又睁开了,小眼睛咔吧咔吧看着赵诚,也不搭腔,就那么静静听着。

  赵诚给他讲北方的山川,河流,这个时节城外田野的麦田,黄河渡口上讨生活的民夫,南北来往的商队……

  老喷子从头到尾都静静听着,一句都不问,直到其他人来了,老头子才说:“呱噪,滚吧。”

  赵诚站起身笑起来:“嘿,您说您这个脾气呀。算了,您睡吧。”

  说完好脾气给老头盖上被子,才出门去了。

  邹氏乍一见他,还有些意外,他回头看了眼屋里才说;“祖父睡了,这几日我让匠人进来给他收拾一下后面的院子。这屋子不行,太冷了。”

  老头子现在住在前面的前厅东厢房,后面院子更宽敞。

  邹氏解释:“府里去年冬天都翻修了,你祖父不让动。”

  赵诚憨笑:“没事,我明日就扒了后面的屋子,大不了让他把我骂一顿,问题不大。他又不能起来打我。”

  邹氏听的愕然,然后才笑起来,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半天才看着他远去的背影。

  怪不得。

  杜从宜知道他去了正院,也不着急,已经中午了,午饭准备好,就等着他。

  赵诚进门就喊:“饭好了吗?我快饿死了。”

  来安一边疾走一边哭,见赵诚这副样子心疼死了。

  杜从宜见他瘦了,黑了。在外吃苦是肯定的。

  两个人一个人站在台阶上,一个站在院子里,赵诚歪着头笑,几个月没见,夫妻两挺有意思的。

  他挑眉问:“怎么,我的鱼缸没搬回去?”

  来安赶紧说:“这几日天气暖和了,才搬出来,大娘子说,要去黄河边上掏几条鲤鱼养着。”

  赵诚听见了就笑,使劲笑。

  杜从宜瞪他:“进来洗脸了,看你都成什么样子了!”

  他泡澡泡一半就睡着了。

  太累的人,其实睡不踏实,他一下午都在忙,傍晚在外面,让来宝去通知工匠明日开始翻修老头的院子。

  晚间一家人见了一面,互相寒暄几句,至于北方的事情,赵恒已经讲过了,不需要他在赘言。

  第二天一早进宫要述职,当初是防止奔丧回来,属于宗室的特权,老头熬过去了,接下来也要进宫述职。

  赵策几个月没见他,见人站在下首,问:“河北安定了?”

  赵诚垂首:“暂且沧州以南安定,东西军主帅等灭辽灭金军,一并收复燕城,至于继续向北、向东,等官家的旨意。”

  赵策:“你觉得呢?”

  赵诚这次不再多嘴,只答:“自然一切以官家的意思为准。”

  赵策挑眉,看他一眼,才问:“你祖父如何了?”

  “不太好。”

  赵策低头看着奏折,抬眼看他一眼,最后垂眼:“那就在家尽孝吧。”

  赵诚谢了恩出宫直奔归家。

  这几个月确实累,精神压力也大,他归家除了老头院子里监工就是睡觉,老头果然生气十足,听说他将后院屋顶都揭了,终于开始破口大骂,明镜堂里鸡飞狗跳,赵敬见了他第一句话就是:“你可真是,无法无天。”

  赵恒见他那个眼神,真是内容多的,他都不想和赵恒对视。

  赵宗荣和赵宗回兄弟两每日晚上都来父亲面前尽孝,老头早就烦了,人都不见,可怜了赵敬这个老实人,晨昏定省,赵诚看了眼后院的土暖和土炕,和西墙砖砌的壁炉,二十几号匠人两三天的功夫,做的妥妥当当,他特意让烧热了,才哄老头去后面正房去住,前面厢房实在逼仄,赵敬偶尔守夜都没地方睡。

  后面的通铺大炕,儿子孙子加起来陪睡都不成问题。

  他的恶趣味很大。

  结果老头不肯去,身体也经不起折腾,赵诚多孝顺,就忽悠赵敬,兄弟两抬着老头,直接送到后院大炕上,屋子里从老太太屋里讨来几颗绿树,壁炉火的旺,屋子宽敞,还不冷,总之怎么都好。

  但老头不开心。

  这样一来,别说儿孙,就是端王府的小辈们都来,屋子里都能装得下。

  前后厅,用碧纱橱的窗棂隔断隔开,赵诚见他黑着脸,还邀功:“您瞧着怎么样?汴京城顶好的匠人了,这是上好的梨花木,您不就喜欢这些奢华玩意儿吗?这不,南面的磁器、背面的皮子、金银玉器,只要您要的,可都给您凑齐了,还缺什么,和我说一声就好。”

  “滚!”

  赵诚落了个没趣,赵恒笑疯了。

  出了门就问:“你跟谁学的?官家身边学来这些本事?”

  赵诚扭头警告他:“等到时候论功行赏的时候,给我把功劳看住了,别让别人沾染。”

  赵恒立刻说:“你看好吧,你身边那个麻二是个人物,这次他也能混个校尉。”

  “那再好不过了。”

  身边的人能有前程,他高兴都来不及。

  赵敬要伺候老头,见赵诚该做的都做了,又被祖父骂了,还要替弟弟说好话:“若甫就是,性格有些跳脱,对您再孝顺不过,这花草是从祖母那里讨要的,瓷器听说是宫中的,金银玉器是他自己讨要的,这画是汪伯言汪相公的,这屋子里的东西,都是他自己准备的。说来我十分惭愧,虽为长兄,但万不及他……”

  老头其实心情不错,只是嘴毒,恨声恨气:“惭愧什么?不如他主意大?不如他能捅篓子?不如他……”

  和他那个没良心的老子?

  赵士义恨恨,官家什么心思,别以为他不知道。

  大宗正什么意思,他也清楚。他赵士义的孙子,不可能给旁人,尤其是赵德明。

  赵敬无端被喷了一顿,也老实了。

  长辈不能乱顶撞,所以他只是不吭声,见妾室端着药进来,赶紧起身接了药给祖父喂药。

  要说翻修明镜堂,最感谢赵诚的,必然是老头的两个妾室了。

  因为后院子里地龙、壁炉、火炕,能取暖的地方全都取暖了。

  两个妾室的日子好过很多。

  赵诚也不是上赶着,年纪大的人,别说病着,本身都很脆弱,这个取暖条件,真的冬天冻死都不为过,那点暖炉真不够用。

  能让大家都过得舒坦,尤其是伺候老头的人舒坦了,老头才能舒坦,大家都舒坦,何乐不为。

  老夫人是知道的,赵宗荣就和母亲抱怨了一嘴赵诚的放肆行径。

  老夫人只字未提,只说:“若甫有孝心,你父亲也同意,你有什么不满意的?”

  赵宗荣被母亲说的哑口无言,只是气闷:“父亲,因为三弟的事情,一直都怨我,是不是?”

  老夫人:“你怎么会这么想?你是长子,你三弟是幼子,何来你父亲怨你一说。”

  赵宗荣摇头:“那为何,母亲后来都不肯见父亲?”

  老夫人摇头:“那和你没关系。他是你父亲,也为你做了良多,当初你卷党争中,要不是他挡在你前面,你能全身而退?他替你背了骂名。”

  赵宗荣有些羞愧:“所以,我远不如三弟聪慧……”

  老夫人看着资质一般,也已经不年少的儿子,叹气:“为何,非要和你三弟较劲?”

  赵宗荣否认:“不是,我只是……”

  父亲有没有偏心,他不知道吗?他心知肚明。可偏偏样样聪明,样样拔尖的三弟死了。尤其他们兄弟关系其实很好,三弟向来敬重他。可三弟当初北上,是他偷偷替他瞒着父亲。

  这辈子,他都梗在心里,他连为自己辩解的话都没办法说出来。

  父亲对三弟的儿子,都是不同的。

  他本就喝了酒,这会儿回过神了,站起身笑笑:“我喝多了,让母亲见笑了。”

  听得老夫人心里一酸。

  “儿啊,我只盼着你们能一辈子平平安安。”

  赵宗荣几欲落泪:“儿子不孝,让母亲担心了。”

  老夫人起身拉着他坐在罗汉床上,伸手摸摸他的脸:“操心是真的,不孝倒是谈不上。咱们府里和和气气,就再好不过了。”

  赵宗荣当晚就住在老夫人院子里。

第131章 鸳鸯配

  赵诚在府里闹出来的动静很大,但是他又不打扰人,只管自己做自己的。

  杜从宜从头到尾都不过问,他回来穿的那身旧衣服,看着真可怜,又脏又破,她从头到脚给他换了一身,这几天给他洗头发,给他裁春衣,明明之前特别讲究的一个人,出了趟门,粗糙的都快不能看了。

  她从前不能解那些花非常多心思打扮老公的人,可能亲密的具象化,就变成他躺在那里,等着她给他刮胡子。

  杜从宜威胁他:“你就不怕,你给你划一脸血吗?”

  赵诚:“就说我夫人手艺不精,这有什么?”

  “这又不是咱们……你要敢出去胡说,我饶不了你。”

  她威胁人都没有力度,赵诚闭着眼躺在她怀里,一边问;“三月要不要出门?”

  杜从宜伸手一边他的头发,一边说:“不用,我正在编撰的书才到了目录,等我忙完再说吧。”

  赵诚:“不去北方看看?”

  杜从宜强制拨开他的眼睛问:“你以后常驻北方了?”

  赵诚闭着眼睛笑,他觉得够呛。

  老王爷刚搬到后院,身体好转了,从卧床到能起身了,赵诚日日去看他,总归是因为老头,他才能回汴京城休假。

  结果三月十八,老头突然病重,三月十九晚上人就没了。

  而且他看着满堂儿孙,一句话都没有留。

  端王府全府带孝,赵诚陆续收到来复和麻二的消息。

  三月十五日,吴阶、吕顺攻入燕城,辽亡,吕顺命吕本中、吕本骏

  吕本康等人向东,一路追击金军,直至辽东。

  进入燕城,就要开始论功行赏。

上一篇:误落尘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