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 第26章

作者:顾青姿 标签: 天作之合 正剧 古代言情

  果然和他这种小镇青年不一样啊。

第025章 回门

  赵诚喝了酒,靠坐在床上,还在打量着房间里的摆件,问:“你那个铺子想好做什么了?”

  杜从宜回头看他一眼,问:“我见你看账簿,你有什么生意?”

  赵诚:“我?木材生意,你要做吗?”

  她皱眉:“木材?你哪来的木材?怎么想起做木材生意?”

  赵诚笑起来:“自然是山里寻来的木材了。”

  他原本的身家并不多,只是城外有个庄子,田亩也不算大,有山地种些瓜果而已。去年底开的铺子做家具,也是机缘巧合,来复管着铺子,遇上有个益州木材商,因为家族中家产分不均,想卖了这边的生意,以保家中的其他产业。来复觉得是个好机会,就做主买了木材商的产业,包括雇佣木材商做管事,黔南益州等地山中木材照样运来,加上他的关系,木材生意已经源源不断。

  再者他管着宋门和旁边的卞河水门进出也方便,漕运都是经卞河进城,这与他做生意更方便。

  杜从宜“那我能做什么生意?”

  赵诚试探:“你想做什么生意?”

  杜从宜了解画廊运营,但是目前来说,不具备这个条件。

  她只能说:“我没什么可做的,只会一些小道,比如书画。”

  还比如,做生意、工业元件,家里从事这些行业,她多少懂一点点。

  在这里,都是没什么实际用处的东西。

  赵诚见过她的本事,但不是很信任她的聪明。因为做生意和聪明是两回事。会做生意的人一定很聪明,但聪明的人不一定会做生意。

  所以就给她建议:“若是你想容易些,就做点寻常赚钱的买卖。若是想赚一些轻松一些的钱,那就专营你擅长的。”

  杜从宜盯着他的眼睛,总有种怪异感,他不该是迂腐的吗?

  怎么会这么懂别人的心思?还变得通情达了?

  她的警惕心顿时生出来了。

  她看着赵诚拿起一张书签,就过去站他身边说:“寻常买卖,我不懂。那我就做我懂的。”

  赵诚笑起来,转身伸手轻轻触了下她的眉毛,她有一对极为好看的眉毛,杜从宜错愕看他,根本没想到他会这样。

  赵诚才笑说:“你给自己取一个名号,过几日我带你去拜一位师傅,将来你的画要有自己的名字。对你的生意有好处。”

  杜从宜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

  赵诚放下书签,只管躺床上说:“对,你好好学,将来名扬天下,什么生意做不得?”

  杜从宜真心觉得怪异,房间里沉默很久,她才试探问:“你……就没有其他想和我说的?”

  赵诚见她一脸纠结,闭着眼睛笑着问;“娘子可否陪我小睡一会儿?昨晚实在孟浪了……”

  新婚夫妻,虽然不熟悉,但躺一个被窝里,年轻活力,剧情难免就多。

  杜从宜瞪他一眼,再不怀疑,就是个好色之徒而已。

  不过她确实承认,想和这些在世的名家们较量一番。

  她胜在年轻,才十八岁的年纪,在钻研十几年,未必不能自成一派。

  她的不足之处,还有她的优势,和这个时代流行的画风,书法的笔度,她都要系统学习。

  但赵诚躺在床上,她反而没地方去了,这和惠安不一样。

  她只好过去说:“你让一点。”

  赵诚也不睁开眼睛,准确就能抓住她的手腕,将人拉着一起躺在床上。

  杜从宜还问:“你的意思,是我可以随意出门?家里不管吗?”

  赵诚好笑:“大嫂、二嫂也是整日出门,不是去赴宴,就是流连矾楼或者城外的景致,这有什么?我送我娘子去学艺,如何就不成了?”

  杜从宜也觉得好笑,事情被他说的仿佛不值一提,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女眷出门还是避讳很多,她闭着眼不答话了。

  赵诚又说:“二伯娘有钱,以后遇见了不用太管她。”

  杜从宜顺势问:“那咱们三房的财产,都是府里管着?”

  赵诚听的好笑,也不傻,知道要钱。

  “来安不是把账簿都交给你了?”

  “那是内宅的账簿,我问的是,你身上的爵位,三房的资产都在府里管着吗?”

  赵诚睁开眼看着她问:“你想管?”

  杜从宜:“我就是问问。”

  “不在我手里。”

  其实有一半在他手里,就是三房置的产业,和当初的赏赐。至于他身上的爵位食邑本就很虚,归府里公中管了。

  杜从宜点头。

  赵诚问:“听大姐夫说,你来杜府的时候已经十岁了?”

  杜从宜好笑,杜大夫妻果真是一个被窝里出来的人,肚里一句话藏不住。

  其实当初定亲后杜良镛就说了,这个小女是继女,并不是她女儿,端王府若是不愿意,可以当没有结亲这回事。但老端王这个人都和正常人不一样,他比杜良镛还大方,直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名声他要,反正锅是赵诚背。

  所以这桩亲事,有惊无险,关于她身世的事情双方再谁也没提起,外人并不清楚,也不过笑话她小门小户出身而已。

  “是,我和张小娘逃难路上被父亲收留,因为我当时病重,后来就不怎么记得之前的事了。”

  赵诚好整以暇看着她,由着她胡说八道。她很可能就是那场病后来的,倒也是说得过去。

  他心态十分镇定,有种让你先跑四十九米,我一样能一刀追上你的感觉。

  杜从宜一概不知道。

  两人闲聊着,在暑热中也渐渐睡着了。

  等午后醒来,杜从宜见自己十分不客气的伸脚搭在赵诚身上,她自己起来,见他内衫丝绸衣带滑开,露出若隐若现的腹肌,到底欣赏了片刻,才起身。

  等她起身后,赵诚睁开眼笑着问:“泰山大人午后喝多了,怕是晚饭都起不来,你要不要去尝尝外面的菜?”

  杜从宜想起府里厨娘的手艺,就问:“是去上次那家吗?”

  “换一家吧。”

  杜从宜立刻说:“那傍晚时分出门,正好晚上回去。”

  小夫妻两正是热恋期,也没有矛盾。或者说,矛盾暂时都因为新鲜都藏起来了。

  惠安高兴坏了,从大婚那天开始,就生怕这个性情古怪的四姐和姑爷闹出什么事情来。赵诚在惠安眼里,那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姑爷。

  等傍晚杜良镛果然醉酒未醒来,天色还早,赵诚用‘家里老太太还等着’为由,带着杜从宜告辞,一行人出门直奔东角门,从相国寺往东,沿着州桥夜市一路走,惠安跟在后面四处张望,她对这里很熟,一边走,一边和杜从宜介绍:“你喜欢吃的那家鸭卤,就是桥头过去那个小店。”

  赵诚听着两人聊天,很有意思。

  她身边的惠安对她经常唠叨甚至大呼小叫,也没什么尊称,向来你你我我的。

  她丝毫不以为意。

  沿着州桥夜市,一路往东,穿过宋门,城外汴河两岸灯火璀璨,夜市商铺摊贩密密麻麻,夏日夜晚的悠闲,行人在河岸边自在游走。

  河上花船精美艳丽,传来丝竹悦耳之声,顺着汴河,飘进岸上行人耳中,仿佛飘渺的靡靡之音。

  杜从宜远远看着,甚至有几分心动,站在岸边瞧着不肯走。

  赵诚看的好笑问:“还有什么想吃的吗?”

  一行人已经买了一路,惠安和周全提着很多吃的,还有给家里的那几个人买的。

  惠安毫无做首席管事女使的自觉,听赵诚问也不会,只管怂恿杜从宜:“你看那边那艘最大的花船,有三层高呢,去年冬天我在这一带就见过好多次了,沿着河往外,就是汇集虹桥处,那里白日比夜晚热闹多了……”

  对,就是《清明上河图》里的繁花似锦的汴河两岸,和那座虹桥。

  还有桥下漕运船队,全景的八百多人物。

  杜从宜本来兴趣一般,但听着惠安介绍虹桥,立刻两眼放光,说实话她还不太能找到这里的具体位置,出门也只是内城街上行走,并没有出过城。

  赵诚听着两人毫无顾忌的言论,只好出言恐吓:“这会儿城外可什么都没有,只是些腌臜人的场所,你们两个可去不成。”

  杜从宜听的翻白眼,腌臜?

  就许你这个人上人出门,就不许我们出门?

  人家平头百姓腌臜,就你高贵?

  臭德行。

  杜从宜的弹幕吐槽了八百条,但面上丝毫看不出来。

  不过,她看着夜色,城外这会儿确实不是时候。

  也解他一个官宦子弟,说出这种话也正常。

  惠安被他恐吓了一句,终于有了自觉也不敢说了,催着说:“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几个人回去,来安正焦急等着,一边安排一边说:“碧云园的人来说,明日请娘子去做客。”

  杜从宜看了眼赵诚,似笑非笑问:“大嫂找我这么急?是有什么事啊?”

  赵诚:“能有什么事,怕你寂寞呗。”

  杜从宜很想呸他一声,迂腐脑瓜子。

  心想得亏你脸好看,身材也要,要不然……

  赵诚这会儿心思不在她身上,而是还在琢磨刚才城外汴河沿岸的货船。

  按说,每日点验的漕粮河漕运上的货船,明日一早放行,今日不该停在那里,除非这些船根本不入城,今夜卸货。

  他也只是多想而已,毕竟这些不归他管。

  惠安催着来安回房间,去分食她带回来的东西。

  赵诚和杜从宜则是洗漱后就睡了,新婚夫妻总是亲密,入了帷帐,赵诚只管交账,杜从宜是仔细点验,赵诚是倾囊相授。

  第二日一早,赵诚早早起来,在院子里锻炼,他锻炼的强度不小,天气暖和后就开始打拳、练枪,杜从宜起来的晚,就见他已经洗漱完了,脸上头发湿漉漉的他也不在意,她有点忍不住想替他一番,但又忍住了。

上一篇:误落尘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