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 第45章

作者:顾青姿 标签: 天作之合 正剧 古代言情

  杜从宜气疯了,也说不上来为什么这么生气,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个人怎么这样?

  赵诚见她开始喝茶,介绍她的老师:“他是诚甫的老师,昭文馆学士,擅长山水画,厉害的是他夫人,擅长工笔。”

  杜从宜听着怪异,山水和工笔的说法从他嘴里说出来。

  “那我去准备礼物。”

  “都准备好了,你明天只管跟着我去就是了。”

  “我总要了解一番,起码见一见他的书画,要不然明日去了一问三不知,怎么办?”

  赵诚只是说:“你明日带着你的画,就好了。”

  拌嘴后,一盏茶的功夫两人又和好了。

  反正小年轻,尤其是杜从宜这样的性格,就特别好哄,她不跋扈,赵诚也愿意哄一哄。

  进了八月,天气就逐渐转凉,暑热褪去。

  赵诚带着人登门拜访,章奎跟着一起去的。

  汪伯言并不是个健谈的人,看了杜从宜的画,也收了赵诚带的拜师礼。

  只是和章奎说:“诚甫的书画,少了天赋。你师妹倒是多有天赋,只是画的路数反而有些……”

  杜从宜在求学方面一直都是个乖学生,老先生问什么答什么。

  老先生也不为难她,她是学过中西绘画艺术的人,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既然潜心想认真学,态度就要端正。

  汪伯言原本没想收她,都知道他夫人擅长工笔,这个女学生是替夫人收的,只是没想到杜从宜的山水画气势很足,不像是一个小娘子的风格。才起了爱才之心。

  心里对她的要求,反而比章奎这个学生还严格。

第045章 后院的女人

  杜从宜简直苦不堪言,尤其是不擅长的大幅山水,在汪伯言的三言两语中,现场开始练习,几次画的不好,就被批评了,汪伯言想看看她的基本功,连着几次训斥了她的习惯,她不敢造次,只是懦懦听着,丝毫不敢反驳,因为知道自己和真正的名家是不一样的。

  汪伯言严格则是因为,真的欣赏她的技艺,小小年纪,有这等技艺,是下过功夫好好学过的。

  赵诚和章奎只管喝茶,不问那两个师徒的事情。

  她回家眼可见的也不快乐了,很久没有体验被老师支配的恐惧了,感觉还是这么熟悉,老师的存在,不论过几千年,依旧是熟悉的配方。

  在老师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模一样愚蠢的自己。

  幸亏拜师后的第三天,汪伯言要回乡祭祖,她终于被放假不用赶作业,因为王府里也要筹备过中秋节了。她一下就解赵诚每天都想躺在家里,不想出门的心情了。

  等想通后,又觉得,他们两真是没出息夫妇,一模一样。

  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个不能吃苦的人,喜忧参半。

  赵诚近日一直早出晚归,不知道在忙什么,杜从宜也没时间计较。

  因为邹氏给两个儿媳妇和杜从宜派了任务,按照往年的礼单,让她们三个人准备中秋节的礼盒了。

  往年是陈氏和吴氏妯娌两个做,吴氏不爱管这些,一心沉迷自己的事情,大都是陈氏自己做,陈氏又擅长做这些,和杜从宜讲的头头是道,杜从宜只管听话,陈氏怎么安排她就怎么做。

  但这些要和公中统一好,总不能大房送出去的礼比二房的重,这成什么了。

  这就会出乱子的。

  所以陈氏去正院,和二房的人商量,杜从宜则是在院子里和惠安领着人做月饼。

  她不爱二房的人打交道,况且二房还有个对赵诚虎视眈眈的弟媳,搞不好她家里的墙会塌方的。

  惠安见杜从宜仿佛什么都懂,光月饼馅料她就指挥人准备了七八样。

  惠安一边做一边嘟囔:“你可真是出奇爱乱想,谁家月饼做成这样?偏你想一出是一出,要是做坏了,平白糟蹋好东西。”

  杜从宜威胁她:“你再多嘴,做好了也不给你吃。”

  惠安嘟囔:“你少说话吧。”

  厨房里的人不少,这几日来宝送进来六个女婢,听说是北方南下逃难的。

  六个最大的才十四,最小的十岁。

  杜从宜就让惠安领着她们在院子里熟悉熟悉,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有两个居然带着手艺,一个会做菜,一个会针线。会做针线的做了银屏的徒弟,会做菜的那个进了厨房。

  厨房里原本的银朱,因为二房之前忙碌,各房都打发人去干活,银朱去了后就没回来,说是被二房留下了。

  来安气恨了几天,嫌她给赵诚和杜从宜丢人,忍了几日,才和杜从宜说了。

  杜从宜根本没当回事,因为总共也没见过几次。

  她只关心厨房的人手够不够,做的菜怎么样,比如水煮鱼能不能把去腥做好,烤鱼能不能入味。

  其他的事情,她不怎么上心。她也不爱管人,做领导是要有信念感,但是现在环境这些人已经很听话了,她更没有兴趣管了。

  今天所有人都在厨房里忙碌。

  这会儿厨房里都是人,第一盘的咸蛋黄月饼烤出来了,惠安急性子等不及,先尝了一个,烫嘴的很。

  她吃完,还回味了片刻,想不明白,杜从宜这个人,万事不管,什么都不会做的人,脑袋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思妙想的想法。

  指望她做菜,她刀都提不起,却将厨房的人指挥的团团转,但做出来的菜确实好吃。

  做针线更别提了,但能教银屏做最漂亮的绒花。

  这会儿,还能做月饼,她虽然只尝了一种,可已经相信了她真的会做十几种月饼。

  就因为好吃,她才对杜从宜这个人充满了不解。

  天生有这么聪明的人?

  不论做什么事,她就出一张嘴,什么都不管。

  院子里管事还是来安,她根本管不到院子里的事。但姑爷对她依旧百依百顺。

  这可能就是天生的富贵命。

  惠安心里总结。

  现烤的鲜肉月饼出来,肉香四溢,陈氏就是这时候来的。

  进了院子就闻到了混在一起的油香味,她还诧异问:“你们院子里做什么呢?”

  云雀吃的嘴上都是月饼皮,笑嘻嘻答:“我家大娘子正在厨房里做月饼。”

  陈氏一听就说:“那我可要尝尝。”

  云雀领着人进了厨房,惠安正在吃,见她来了,赶紧说:“大娘子快尝尝。”

  陈氏:“好呀,我忙得脚不沾地,你在这里偷吃呢。”

  杜从宜:“我试了几种馅,尝尝这种馅料,看看哪种好吃。”

  陈氏尝了口鲜肉的,又尝了肉松的,总之哪一种都好吃。

  “这两种我都要!”

  陈氏是一点不客气。

  杜从宜:“这两盘趁热,给各房分了。”

  她领着陈氏回房间,陈氏;“弟妹的月饼做的精致,让母亲和祖母尝尝,要不然今年咱们府里就送这个。我们自己烤吧?每年订做,都要排队,排不上还气人。”

  其实就是人家可着权贵的人家先做,端王府每年都排不到前面去,才会气闷。

  陈氏去年就被人嘲笑过。

  杜从宜;“这是家里做了自己吃的,再说都到日子了也来不及,总不能真等中秋节当天去送礼。”

  杜从宜有学业,有自己的生意,确实忙不过来,也不想揽这种活儿。

  陈氏却想把事情做的精益求精。尤其是自己能做,就不用去外面订做,快到中秋了,都是订做月饼的,那些排得上名号的点心店,早就没空闲时间做了。

  “这不用你劳烦,只管交给我就是了。”

  杜从宜:“先等大伯母和祖母尝过后再说。”

  陈氏拉着她直接就去了正院,去了后老太太屋里的人居然还有很多,二房的婆媳三人居然都在。

  陈氏见老太太正在吃月饼,就说:“我想着用五弟妹院子里烤的月饼用来送礼,求个独一份,祖母觉得如何?”

  老太太尝了后笑说:“味道很不一样,确实比外面的好吃,你们也尝尝。”

  刘氏不以为意,她这几年过的富庶,什么吃的没见过,刘婉月也不屑,虽然刘家出事,但富贵是真的富贵,根本看不上。

  刘婉月就很不买账:“自己做的,到底不如荣宝斋的点心的样式多,荣宝斋的点心,宫中的贵人都喜欢。也不会显得寒酸。”

  杜从宜听她说小话,脸上不显眼,心里骂这个绿茶,可显着你了……

  陈氏一点不惯着她:“荣宝斋好是好,但样式这些年都没什么变化,大家都吃腻了。再说了,荣宝斋现在架子大了。六弟妹出身显赫,必然是吃过比这些好吃的,但我觉得这是咱们府里烤出来的,印上咱们府里的字样,必然比外面的要好。不过这是五弟妹一个人的方子。也不是我想用就能用的。”

  刘氏已经尝了一口咸蛋黄莲蓉的,她吃了后,确实没办法昧着良心说不好吃,就夸了句:“确实好吃,这是什么馅的?”

  杜从宜懒得说话,低头看着手里的帕子,你别说,惠安的针线有长进,绣的鸟都有了鸟样子了……

  身后的来安:“夫人尝的这是莲蓉蛋黄的,还加了肉松,味道咸甜适中,大家都喜欢这个口味。”

  刘氏又尝了另外的,鲜肉的、豆沙的,味道都不错。

  她还诧异杜从宜哪来的手艺。

  邹氏尝了后,夸了句:“味道真不错。”

  刘婉月见杜从宜根本不在意在场的人的反应,好像夸的不是她。

  她恨的瞪了眼杜从宜,她相公赵辉也不丑,人也机灵,对她可以说百依百顺。

  婆母即便是刘家出事,也不敢惹她。

  她在二房有自己的傲气,但是她心里的意难平,还是过不去。母亲一再和她说了,嫁给赵辉的好处,分析利弊,她也都认同。

  但没得到过的,始终是最好的。

  赵辉是不错,但和赵诚比就逊色很多。赵辉不丑,只是也没有多俊朗,身材不矮,但也不够伟岸。

  赵诚在府里时间很少,她这段时间日日往老太太这里跑,一次都没遇见,唯一一次是在大房院子里遇见。

  他和从前又不一样,身上有股说不上来的感觉,看什么都率性,不恭维人,也不接受别人的跪拜,头永远仰着,不知道在看什么。

  她眼神里的痴迷是挡不住的。

上一篇:误落尘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