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洋芋丸子
《公主的局》作者:洋芋丸子
皇帝夜半惊梦,梦见自己有一女流落民间,于是许下重赏,寻找公主下落。
人人都说陛下情意深重。
可我却知道,这其中另有缘由。
京城一年无雨,国师玄秀向皇帝进言,欲解旱灾,唯有以公主沉江祭神。
皇帝只有一女,为皇后所出,视为掌上明珠。
于是他终于想起他十六年前流落民间时,还曾有过一个女儿。
他重赏寻女,是为了让那个女儿替他的明珠公主。
去死。
第1章
我是水匪的女儿,父亲叫陈三狗,母亲叫张小翠,兄长叫陈大虎。
我叫陈念微。
皇帝张榜寻女的那日,我辞别父亲,带着母亲的骨灰踏上了归乡之路。
四年前,民间爆发过一场大疫,母亲作为寨内的大夫,为了病人们四处奔波。
她治好了别人,自己却不幸染疫。
最后的时间里,她将自己关在屋内,隔着门与我们交代遗言。
她说她早年做了一件错事。
她救了不该救的人,最终招来灾祸,害了全村。
她想回家,向那些因她而死的人,道个歉。
我隔着房门向母亲磕头,应下了此事。
那一年,我十二岁,时机未至,我还太小。
母亲死后,为了防止疫症传染,我们烧了她的尸身。
我装了一捧骨灰,存入陶罐中,从此陶罐不离身。
今年,我十六岁,豆蔻风华。
无论是杀人放火,还是搅风弄雨。
都时机正好。
该去为母亲还愿了。
第2章
母亲曾经的村子,十几年无人居住,已经变成了一座荒村。
我找到了母亲的旧居,清扫过后,就此住下。
母亲是我的母亲。
她的债,自有我替她来还。
当年村落被屠,母亲带着孩子逃离,再未归家,这些枉死之人再无人记得,就此消弭于世。
既然我回来了,至少该为他们建座坟茔,让他们有香火可受。
我不清楚村里都有哪些人。
便数房子。
一共三十二户。
三十二户,这里曾经一个超过百人的村落。
就那么都死光了。
官方的说法是,流寇劫掠屠了村。
我去了镇上的棺材铺,订了三十二件寿衣,三十二口无字碑。
对方叫我三日后取货。
我在回去的路上遇上了县衙的人张贴告示。
县令家的大小姐身生恶疮,日渐虚弱,为此寻医。
县令姓沈,侥幸成了大族柳氏的姻亲,却没得到柳氏提拔。
已在这处小县城任职了二十多年。
告示一贴,就有不少人围拢上来。
我本不欲理会。
却听周围一个老头连声感叹。
「可惜了,若是田神医还在,必然手到擒来。」
「在青石镇生活的老一辈,哪个没受过田神医的恩惠。」
「你们不知道,十六年前,县令夫人也曾身生恶疮,当时田神医已经怀胎九月,临盆将近,县令本不欲烦扰,结果请了不知多少大夫,都治不好夫人,只能再去请田神医上门。」
「田神医去了,你猜怎么着,人家只用了三日,药到病除。」
「可惜啊,田神医前脚刚回家,后脚村子便被流寇屠了,田神医再没出现过,想来是也遇难喽。」
他后面再说什么,我已无心听了。
只抓住说话的老头问:「老人家,您可知田神医,全名叫什么吗?」
老头记得很深,脱口而出:「田思安。」
我向老人道谢,挤进围拢了一圈的人群,于众目睽睽之下,去揭告示。
县兵好心劝我:「小姑娘,你会治病吗?愚弄朝廷命官,是要杀头的。」
我用力一撕,告示入怀。
对着围拢过来的县兵伸出三根手指。
「我要三日。」
第3章
三日后,县令夫人亲自送我出府。
她说我让她想起了一位故人。
直到分别,她还在竭力劝我。
她悯我孤身一人,无依无靠,想将我留在县令府,享受富贵。
我拒绝了。
我是孤身一人,但我并非无依无靠。
我自己便是自己的依靠。
水匪的女儿,当然也是匪徒。
比起救人,我其实更擅长杀人。
我也不需要富贵。
我想要的东西,我会自己抢。
就如现在,县令夫人和小姐时隔十六年得了同一种病,却又都被医女三日治愈。
如此美谈,自会传到有心人耳中。
我只需要按部就班,继续做我该做的事。
从县令府出来,我去了棺材铺,取上我订的寿衣和石碑,一并归家。
即便我偷工减料,只立三十二座坟,也并非一日之功。
好在我一向不骄不躁,最有耐心。
我开始每日挖坑、葬衣、立碑。
在第三日,我的家迎来了第一个不速之客。
京城三大世家之一柳家的公子柳云初。
他问我:「姑娘可知自己是何身份?」
我回他:「知道,我叫陈念微,乡野女子,是和公子这般人物扯不上半点关系的身份。」
他摇头,尽显世家风流。
「姑娘不姓陈,而姓李。」
「你也不是什么乡野女子,而是陛下遗落在民间的公主。」
「我此来,是来接公主回宫认祖归宗。」
我指向不远处一片新立起的坟给柳云初看。
他有些不明所以。
「我在给故去之人立坟,一共三十二座,如今才立了七座,还剩二十五座,在立完之前,我哪也不去。」
柳云初劝慰:「陛下思女心切,日夜难寐,岂可让陛下久候。」
他周遭侍从接收到暗示迅速围拢过来,只要柳云初一声令下,便可将我强拉上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