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插柳成荫
又喂了水,两个人还没醒,最焦心的是后面这两个一动不动的大人,要是她们有个什么,两孩子就成了孤儿。
邓虎来找俞荷,“阿爷叫你!”
俞荷跟着邓虎上了师父师娘的马车,车上一暖和,俞荷才觉得冷。
“这两个孩子饥寒交迫是饿晕的,遇到这样的病人就像今天一样处置……俞荷,催吐也做的好,第一次这样已经很好了。等前面药房再给两个大人配药。”
红泥小火炉上煮的姜茶开了,邓三婶给三人一人一杯。
“喝点开水暖暖胃,别一忙起来就不知道时辰。俞荷,你看着你师父按时吃饭。”
“是,师娘。师父不听我的话,我回来就和你告状。”俞荷接过姜茶,微微抿了一口。
“前面就是清凉山,山下有医馆,到时候给他们配药。”
喝了茶,俞荷邓虎很有眼色的回来自己的马车。
小谭和顾嬷嬷守着这一家四口,喂水,擦汗,男孩突然睁开一双明锐的大眼睛。
“你是谁?”
“我们是路过的人,救了你和你妹。”顾嬷嬷笑着说。
男孩急了,一下爬起来,“我阿奶和我娘还在家里——”
“你回头看看。”俞荷抓住他,指着车厢里头,“她们中毒了,要送到前面的镇上医治。”
男孩看到亲人,喜极而泣,跪下朝俞荷磕头,“多谢恩人,救命之恩。”
“好好看着你妹妹,守好你奶和你娘,我去给我师父说一声。”
“是,恩人。”小男孩连忙往后面爬去,偷偷的试了试阿娘的呼吸,她还活着。
俞荷回来,过了一会儿,妹妹也醒了,顾嬷嬷用自己的水给两个孩子泡馍吃。
到了镇上的医馆,坐堂的大夫看了土碗里的蘑菇渣,还真知道这毒怎么解。
“劳烦先生配药!”邓郎中笑着说,俞荷跟着高兴。
“稍等。”大夫写了处方,交给药房。
“吃完这三副药大概就差不多了。后面汤汤水水好好养养,积劳成疾又经历大悲一时缓不过来。”大夫把药递给俞荷,又叮嘱了一大堆。
“小孩,这是你奶奶和你娘剩下的解药,跟我们回家,你和你妹妹自己看着煎药,你奶奶和你娘的病好的更快。”
俞荷见男孩赶忙接了,问道:“现在告诉我,你们叫什么名字?”
“回恩人的话。我叫杜朝云,我妹妹叫杜朝念,我爹叫杜泽林,他是个猎户……呜呜呜……”说着说着,男孩像小兽一样难过的哭了。
俞荷就见极有原则的顾嬷嬷和粗心的小谭也跟着要哭。
“小云,别哭了,叫叫你奶和你娘,看她们什么时候醒。”
晚上在客栈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出发的时候年轻的妇人醒了。
“本来是我先吃的,我婆婆抢着和我试毒,没想到都——多谢恩人的救命之恩。”娄丹慧泣不成声,小云和小念惊喜的跟着娘亲跪下磕头。
“举手之劳。我身边正缺人你们一家四口就留下养伤,不要有心里负担,等身体养好,是帮忙做工,还是回去,都可以。”俞荷把娘仨扶起来,让小谭给娄丹慧拿吃的。
傍晚,杜婆子也醒了,一家四口抱头痛哭,又惊又喜的来和俞荷谢恩。
俞荷带她们给邓郎中和邓三婶见礼,说了自己的想法。
“我俞荷长大了,都按照你的意思行事。”邓钰笑着说。
邓郎中跟着点头,现在这一家四口回家,日子也难熬,俞荷既然有心,留着无妨。
杜婆子和娄丹慧带着两个孩子给邓郎中夫妻磕头致谢。
俞荷领着她们回来,安置在自己的马车里,她带着小谭小旋风去挤张老头的驴车。
邓婆子要说什么,丹慧没让说,两个人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坐暖和的被窝里发愣。
顾嬷嬷笑着开口道:“我们小姐是邓郎中的徒弟,准备在延州城置办产业,老姐姐如果不嫌弃,就跟着我们。小姐心善,不会亏待你们。将来两个孩子也有个靠山。”
“多谢大姐提点。”杜婆子连忙说,“跟着小姐是我们天大的福气,只是我们孤儿寡母,害怕拖累了小姐。”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老嫂子别担心,先把身体养好,活过这个冬天,开春再做计划也不迟。”顾嬷嬷觉得自己多嘴了。
“多谢小姐。”
救了她们纯粹是拖累,只是眼下要活命,她们毫无办法,只得厚脸皮跟着小姐。
“别想太多。既然醒了,剩下一副药你们自己熬,前头那两副一副是医馆代煎,一副是你两个孙儿自己熬的。”顾嬷嬷说完闭上了眼睛。
腊月二十五,进了延州城,龙威镖局和各家派来的管事婆子交接,邓郎中带着俞荷回城东的易府。
得了信,和府的人都在大门口等着,迎接邓郎中夫妻。
邓郎中的三儿子易方,领着众人给邓郎中夫妻行礼。
“大家请起!”邓郎中受了大礼,亲自扶起易方和
两个孙子孙女。
“俞荷,来,给你师兄,见礼。”邓郎中叫躲在行礼旁边的俞荷。
众人打量挑剔的目光,全落在走上前来的俞荷身上,心里猜测着这小女娃,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只见,小姑娘长得一张圆盘小脸,一双杏仁含情目,眉眼带笑,非常漂亮,穿一身臃肿的羊皮袄,头上扎着两个小发髻,大步而来。
“俞荷见过师兄。”俞荷行了一个插手礼。
“不必多礼。”易方冷淡道。
“爹娘,儿子准备好了房间,你们舟车劳顿,还请早早歇息。”
“好,你有心了。”邓郎中带着邓三婶俞荷一起进门,其余随从行礼跟着走侧门。
俞荷被安排在易府西院,一个偏僻的小院里,顾嬷嬷小谭邓家四口一起住。
“这院里有小厨房,各位贵人要是想单独开火,可以自行购买粮食菜蔬,大厨房的早膳是卯时之前,午膳……旁边院子是老太爷的药房,闲杂人等不可随意进出,还请各位务必注意。”
“有劳贵嬷嬷。”俞荷让顾嬷嬷打赏。
顾嬷嬷送对方出门,派给她一个装满铜钱的香色荷包。
“有劳贵嬷嬷!”
“老姐姐有事吩咐一声便是。”
贵嬷嬷转过头就打开了荷包,见是铜钱,现在回去也无事,索性边走边数。
“嬷嬷,俞荷小姐好相处吗?”小丫头好奇来问,府里的主子们听说老太爷收了新徒弟,可不高兴了。
老太爷出门多年,只愿意带着大爷的嫡幼子,三老爷可嫉妒的很。
今年正月破天荒传回来消息,说老太爷收了一个小徒弟,还是个女娃,家里炸锅了。
周小郎君回来,又说这小女娃脾气大,性子倔,非常不好相处。
贵嬷嬷看了眼小丫头眼底的羡慕,笑道:“是个精明通透人,做得好,有赏。”
把八十八文钱装回荷包,贵嬷嬷漫不经心的说:“小红,看在我和你娘相识一场,你可别去触霉头,这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老太爷和老夫人,这么多年漂泊在外,总有缘由。
第118章
顾嬷嬷看了屋里,正屋分里外两间俞荷住里面,她和小谭在外间守夜,两间东厢房让杜婆子一家四口暂住。
俞荷给顾嬷嬷和小谭分工,说她们的饮食起居自己出钱。
俞荷和小谭屋里打扫卫生,铺床,顾嬷嬷出来和杜婆子说话。
“杜婆子,厨房有水有炭,先把你屋里的火生起来,再烧点水洗漱。晚上我烧一锅粥,大家凑合一顿,明天早上我去街上买米和柴火。”
“好。我马上就去。”娄丹慧抢着去厨房生火烧水,顾嬷嬷回屋帮忙收拾行礼。
路上用过的被褥得拆洗,衣服得换,现在天气冷,洗了又不容易干。
俞荷带的两床被子,一套给了杜家,一套归了张玉林,三个人只有两套被褥,衣服带的宽裕还算有的换。
俞荷洗了澡,睡了一觉,易家通知正院用晚饭。
正院现在易方住,邓郎中回来他要让,邓郎中拒绝了,现在夫妻俩住在东院。
“俞荷,喜欢吃什么,让顾嬷嬷给你夹菜。”邓钰无视三儿子夫妻的冷脸,笑着对俞荷说。
“谢谢师父,师娘。”俞荷起来,又坐下,等主位上的邓郎中动筷,优雅的夹着自己喜欢吃的菜。
碗里的米饭不见下去,菜吃了半饱,俞荷才开始菜配饭。
桌上的菜以羊牛肉为主,也有鸡鸭鱼肉,醋熘白菜非常好吃,但和邓家以前的伙食没法比,可比普通人家的伙食好千万倍。
俞荷差不多吃饱,当着大家的面和邓郎中说:“师父师娘,我找人打听城外的庄子,准备过几天就搬出去住。等开春,师父师娘也去和我住。”
这话,让从头至尾气咻咻的易方夫妻彻底破防,两个孙子更藏不住情绪。
“行。”邓郎中笑着说,“等开年我去看你。”
本来他们打算这几天带着俞荷去给王妃请安,但俞荷有自己想做的事,不宜太高调。
“谢谢师父师娘。”俞荷笑眯眯的夹起好吃的醋熘白菜。
“易方,你这道蜂蜜苹果做的有进步。”邓郎中笑着对三儿子说。
易方一下红了眼眶。
“这次回来,得一段时间再走。听说,今年冬天大旱,就怕倒春寒。”
“父亲,王爷让属下各地打了水井,人用的和饮牲口的水够用。”
自古以来,靠天吃饭。
庄稼好不好,人力实在难为。
晚饭结束,俞荷回来,顾嬷嬷和小谭大厨房领了饭和邓婆子四个正吃。
水煮白菜和稠饭,一人差不多两碗,都能吃饱。
俞荷看了一眼,就进屋了,这饭,她五岁以后就没吃过。
第二天清晨,俞荷带顾嬷嬷和小谭去北市,这里摆摊的人都是城外的百姓,她们买到了萝卜胡萝卜白菜豆腐和一块肥瘦相间五花肉,又买了两捆干柴十文。
上一篇: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