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插柳成荫
“三姐姐,快请坐。”
邓钰细看了一眼王妃娘娘的气色还不错。
“这就是你和姐夫收的小徒弟吗?”
这声音温柔似水的好听,俞荷也不敢抬头看一眼。
“臣妇邓钰,携小徒俞荷,给王妃娘娘请安!”邓三婶跪下叩首,俞荷跟着行跪拜大礼。
“三姐姐免礼,晴灵,还不快请三姑奶奶起来!”听着一下就生气了,声音冷嗖嗖夹着寒意。
“是。三姑奶奶快请入座。”晴灵是笑着说的,旁边也有人给俞荷准备了适合她坐的椅子。
等两人坐定,晴灵领着屋里伺候的七八个丫鬟下去了。
“三姐,这小姑娘长得真俊。”
俞荷闻到一抹香香的冷香,规矩放在膝盖上的手被来人握住。
“抬起头来,让小姨看看!”
俞荷抬头,一下撞进美人的眼睛。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顾盼生辉。’曹植的《洛神赋》诚不欺我。
“小娃娃,看傻了?”
见俞荷乖乖点头,惹得邓欢捂着腰哈哈大笑。
在俞荷看来,美人又添了一股属于西北女儿的豪爽洒脱,就像那一望无际自由的旷野和风。
这样的绝世美人,才能生出鲲鹏小王爷那样俊俏的小郎君。
羡慕不来,羡慕不来的。
“小娃娃,我听说你买了庄子,组建马帮,这天天挑粪,是为何呀?”邓欢回到尊位,淡问道。
俞荷听得几分真心,连忙跪下答道:“回王妃娘娘的话,民女要种辣椒。
这辣椒是朝廷推广的外来物种,味道辛辣。师父说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食的功效。主治胃寒气滞,风湿痹痛,冻疮等。北地冬天寒冷,百姓食之可御寒……不可过食。”
“三姐,这孩子小小年纪也学得——”酸儒那套。
“俞荷家做的辣椒酱极香,要不,让她今天给你露一手?”邓钰出声阻止,建议道。
“来人,领这小娃娃到本宫的小厨房一考厨艺,所有食材随她取用,做得好有赏。”
“是。”
俞荷被六个漂亮的大丫鬟带到旁边摆满各样食材的宽敞大屋。
第123章
俞荷用自带的辣椒酱炒了青蒜回锅肉,刚做好豆腐。
听人通传周王要在王妃这里用膳。
师娘拉着她就跑了。
怀里这一盒沉甸甸的赏赐还是晴灵姑姑追出来说王妃娘娘很高兴,这是给她的见面礼。
这个不起眼的木盒里装的是什么呢?反正不会是银子。
要是银子就好了,缺钱。
出了周王府,快到易家的时候,邓三婶摸摸俞荷的小脑袋,笑着说:“我让人送你回去。礼物记得没人的时候再看。”
“是,师娘。”俞荷不懂,也不问。
回到宋家庄,一下马车俞荷就往房间里跑,迫不及待的打开木盒。
居然是银票,还是五两十两五十两的可以使用银票!
银票下面放着一个不起眼的玉佩和一排五两的金银元宝。
王妃娘娘愿意买股,真是太好了。
“王妃,今天很高兴?”周王也知道她见了谁,本来也好奇能让鲲鹏动容的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王爷,这豆腐好吃吗?”
“辣的过瘾。”
“这是我姐那小徒弟带来的什么辣椒做的麻辣豆腐,说是要种辣椒。”
“古人云,豆腐有和德,是菜中君子。”
“王妃很喜欢这个孩子?”周王放下筷子,淡问道。
王妃只笑着摇了摇头。
——
俞荷数了数银票连银子一共一千二百两,月月红,好寓意。
“小姐,你回来了?”小谭背着树叶经过,看到俞荷关门出来。
“晚上吃什么?”
“吃饺子和汤圆。做蒜苗鸡蛋馅儿的饺子。芝麻馅儿的汤圆。”顾嬷嬷厨房里出来。
杜婆子背着大背篼大门进来。
“喜梅说,河边的这些树也是我们家的。我们去扫树叶,砍点树条回来编筐。”丹慧抱着树条领着两个孩子最后进门。
傍晚,张全知拿着账本来和俞荷说,他们定的货超了。
顾嬷嬷端给两人一人一盘饺子,把正屋让出来让他们说话,带着小谭在厨房吃饭。
俞荷一边看账本,一边算,嘴不停,“他们愿意让我们欠六成?”
“是啊,去年大旱,到处都一样,他们要换粮食。”
俞荷放下筷子,“那就能收都收了,再多一点也无妨。马帮回来的时候拉粮食,用粮食和杂粮直接对账,我们又赚一份钱,岂不双赢?”
俞荷进屋拿钱,一千二百两都投,顺便把玉佩带出来给张全知。
“这玉佩,算是我们之间的一个信物,你务必要随身携带并且保管好。这钱,你直接拿着从达州买粮。”
“小东家,定不负所托。”
“祝你一路顺利,旗开得胜。”俞荷用饺子汤碗和张全知碰个杯,笑着说。
谈完正事,张全知回去准备。
俞荷洗漱后衣裳被顾嬷嬷收好,回屋抱着枕头就睡,总算能睡个好觉了。
杜婆子和丹慧合力打扫了后院的羊圈,把空地开垦成菜地,问顾嬷嬷羊圈能不能养鸡。
“养鸡好,一家人的鸡蛋有了,过年过节还有鸡肉吃呢。”俞荷先同意了。
杜婆子欢欢喜喜找喜梅去买鸡苗,等俞荷知道的时候她抓回来四十二只小鸡,一个三文,一共花了一百二十文。
小鸡先用碎米麸皮养,再大点,河边的野草长出来,就用草拌着麸皮喂。
三月初一,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俞荷准备在山地里起垄。
宋大河在一亩荒地种上小米高粱,在地边种上南瓜黄豆和小豆。
种好自己的菜地,佃户们盼着俞荷赶紧在二十亩地里下种。
矛盾来了。
“今年的山地全部种辣椒,做辣椒酱。”顾嬷嬷找他们说。
“可是我们没种过辣椒!”
“种辣椒不能当饭吃,你让我们到时候饿肚子吗?”杨二嫂叉着腰想指着小地主的鼻子骂,看了眼小谭手里的棍子,忍了。
顾嬷嬷拿出俞荷想好的办法,说:“种辣椒拿三成分红,不愿意种的干一天二十文工钱。你们自己选。”
大旺娘站出来,先选了,“我要干一天二十文工钱。但是那一亩菜地不能收回。”
李萍犹豫不决,见其他人要跟着种辣椒,心有不甘,“可不可以两样都选?”
“不行。没有甘蔗两头甜的道理。人的力气有限,只能二选一。”
这其实是个艰难的选择,种辣椒万一颗粒无收,要工钱还算有点保障。
“我家跟小东家种辣椒。顾嬷嬷,要怎么做你说了算。”宋大河表态,决定跟着赌一把,最差还有一亩地的粮食糊口。
“签字画押按手印,省的有人到时候抵赖!”顾嬷嬷硬气的拿出契书,印泥。
大旺娘不识字,请了宋家的族长来看契书,顾嬷嬷干脆出了一份酒水茶叶,请他当见证人签字。
“这个辣椒,前几年朝廷推广过,可惜我们这里太甘旱,地很宝贵,没人敢种,这东西
在南边好养活?“宋大劲笑问道。
“我们也是第一年种。到时候请族长来看。”顾嬷嬷收好契书,请大家屋里喝茶。
可谁有心情。
宋大河回去,愁的一个头两个大,没人种过,这就是说今年地放空炮了也有可能。
香老头跟着唉声叹气,这庄稼人离了种地,叫什么事?
“别愁了,要愁的是大旺娘,他们家三个大人,两个孩子,好好干活的就大旺一个人。一天二十文听上去很多,买这买那不花钱吗?等着看吧。”香婆子是个豁达性子。
“你们也不想想以小地主的聪明,她会做赔本的买卖吗?”
确实不会。
“可谁精明一下子买五千斤粪!”得花多少钱,一季庄稼才挣多少钱,香老头抱头想哭。
“所以本钱下的大,说明这东西它赚钱呀。真是榆木脑袋,想捶你!”
香婆子也是刚才想通,连忙去给桂英宋大河报信。
对啊,买粪不要钱吗?舍得花钱,不是更有盼头。
俞荷觉得天气还有点冷,先在后院杜婆子开的菜地下草木灰,勾了三行辣椒秧。没事就拿个小板凳坐在那里看。
“小姐,宋大河说崖上的小白花开了,是种玉米高粱的好时候了,迟了天旱,怕影响收成。”顾嬷嬷被宋大河几个大男人说动,来劝。
上一篇: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