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插柳成荫
第一年她炒高香米价格造势,第二年她知道商人逐利,又强势出头高价收低价卖,一番操作下来竟没有出事,这就是她的能力手段……天下为官者众,爷奶得圣上敕封,固然是父亲做的好,也有她一份功劳。”
俞成文每次想起俞荷,就能把所有的烦心事放下。
“以前觉得俞荷有些特立独行,现在看来,她拜师,经商都是对的。女子的路本来就窄,不能科举,就得自某出路,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一时间成文感慨不已,都是自己这几年经历挫折之后才有的感悟。
“说实话,要不是俞荷这些年的经营,家里只靠爹和我的俸禄,能办的起这一场场酒席吗?”只怕连读书都吃力。
大哥是个明白人,这就已经很好,成城不想再听他絮叨,心疼俞荷。
“大哥,翰林院一天忙吗?”
成文一笑,弟弟还是向着俞荷,笑着说:“不忙,但是心累,再过一两年就要迁都北方。几年前宫殿就盖起了。”
牵扯到朝廷机密,成城一般都是过耳即忘。
二月初一,俞梅的出阁宴在成文成城的张罗下顺利完成。
晚上要送亲的俞有花连明,连辉,俞有丽元娘都没有回家,俞梅给弟弟妹妹和村里凑热闹的同辈都发了姊妹钱,大方的还给成城多一份让带给俞荷。
俞成文单独将俞梅叫出来,给她一张五十两的银票。
“大哥,我有钱。”俞梅哽咽道。
“这钱,你好好收着。就当是爹娘大哥会永远陪着你一样。”
俞梅一晚上没睡着,寅时起来由全福老人梳妆打扮,凤冠霞帔都是她和李二娘亲手绣的,一穿上就震惊了帮忙梳妆的妇女们。
“俞梅,你这婚服真好看,方圆百里独一份,百里挑一!”
“绸缎光泽就是好,乡里比不了。”
大家都捡好话说,卯时一到,赵家的迎亲队已经进门。
由俞成文背着俞梅出门,赵家的媒婆口里念念叨叨惹人不喜。
……
“这赵家也太着急了,算的什么日子,这么早,生怕俞梅这样好的姑娘飞了!”俞存山的婆娘追着新娘的花轿跑,嘴里念叨着,孩子们跟着捡新娘撒的糖和花生。
成文成城龙龙小兰花几个去送亲,马三面俞老头李二娘赵娟唐大丫在家里。
看着这一地的纸屑,心里五味杂陈,俞梅嫁人,下来就是成义,俞荷,龙龙了。
“时间过得真快。”马三面忍不住感叹道,“大家随便把地先扫一扫,随便吃口饭,先好好的去睡一觉吧!”
二月二晚上,唐大丫发动,很快生了一个六斤的女婴,起名俞桃桃。
第二天,俞成文马不停蹄赶回盛京,坐船又换车,路上走了大半个月。
李二娘带着成城也坐陆家的船回万县,马三面一下觉得家里又空闹闹了。
三月初五,赵娟也生了一个女儿,两口子取名俞丹。
三月二十,新婚的俞梅带着赵明镜来看俞丹,顺便辞行,他们要动身去灵丘县。
“俞梅,有事就给家里写信。地里的产出每年我们会给你们送去,别亏待自己。”马三面看着胖了一圈的俞梅,
笑呵呵的说着掏心窝子的真心话。
“阿奶,放心,明镜哥待我很好,公婆也很好说话。我一切都好。”俞梅大方笑着,一双杏眼闪着新嫁娘的娇媚和欢喜。
“好。这我就放心了。”大孙女真是个实心棒槌,要是现在对你不好,阿奶还不得捶死他们。
马三面眼不见心不烦,打发他们早点回去收拾行李。
赵明镜俞家大门出来,就拉下脸,一遍遍的追问俞梅,“是不是阿奶不喜欢我这个孙女婿!”
“没有。我阿奶就是那么一个严肃的人。她对谁都一样。刀子嘴豆腐心。最喜欢我了。”
过了两天,马三面高兴的拿着俞荷的信,让成武赵德芸看。
“俞荷说,她的院子,暂时给芸芸养蚕。等她回来再说。”
唐大丫俞有粮跟着高兴,大儿媳一手养蚕的好技巧,又有陪嫁的二十亩桑园,他们正准备给新盖蚕房,时间上有点来不及了。
“谢谢阿奶,谢谢俞荷妹妹想着我们。阿奶,我们也不让您为难,只借今年这一年,明年我在桑树地里盖蚕房。”赵德芸笑着保证道。
“好。这话我爱听。”马三面笑着说,“我们芸芸这个孙媳妇是娶对了。老二,老二家的,你们可别亏待孩子。”
“阿娘说哪里话,有你看着呢。再说看桃桃一个小人我都累,他们的事,我们不管。”唐大丫干脆把女儿给俞有粮这个汉子抱。
马三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不愿意管他们的闲事。
俞荷桃园种了洋芋,桃花开了一些,今年桃树应该结些桃子。
三月二十五,去东林寺拜佛的人经过桃林都要驻足休息,吴桂花做主在路口搭了凉亭,免费提供开水,赢得一众人的好评。
“你们这是谁家?”
“俞家村,文林郎家孙二小姐。”
“真是个善良的姑娘。”大家跟着夸道。
吴桂花听的顺耳极了。
晚上回来,比夸自己都高兴,絮絮叨叨给三个孩子说,“俞荷不缺钱,不缺粮,现在就图个好名声将来嫁个好姑爷。”
“是娘,我们都支持你。”新伟笑着说。
米粉作坊由俞有钱管,他们只需出力,村里族长爷组织大家开办了米粉作坊,每天都有活干,忙着挣钱,说长道短,闲话家常的婶子婆婆们几岁的孩童都忙到起飞。
俞有钱将县里的两家店请人看着,回来旁边两亩地带人做米粉,又把俞荷码头的杂货铺开开,村里做好的米粉和洋芋粉放在杂货店卖。
成武的小吃店生意红火,做热米皮,羊肉米粉,冬天准备开羊肉锅子和炒菜,店里有吴越夫妻看着,小夫妻俩忙着养蚕。
酱园由俞有粮俞有才管理,今年又买了五十亩地请人种了辣椒。
春暖花开,看着俞荷家各人穿戴一新,大家才反应过来,马三面俞重有诰命在身,是村里,乃至整个白水镇最尊贵的老人家。
“老太君,你这一身靛青色绸缎衣裳,真气派啊。”张杏来和马三面说事,打趣道。
“哪里,你还是叫我的名字,莫不是沾了儿子的光得了恩典,我就不是我了吗?”马三面说完,两个人哈哈大笑。
第153章
“俞家得了敕封,眼下俞梅出嫁,该轮到俞荷说亲了吧!”邓欢看着坐下的邓钰和被她打发人从前院特意叫过来的邓郎中,淡问道。
“娘娘的意思是?”邓钰实在捉摸不透自己这个王妃堂妹的心思。
“我的意思,还不够明显吗?我邓家掌家玉佩,何时变得如此不值钱了?”
邓钰一愣,那玉佩是她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和银票一起给的?她一个隔房女儿,什么时候见过象征家主身份的玉佩!
王妃娘娘笑着说:“我就觉得俞荷比谁都聪明。那玉佩起先是张全知戴着去达州开拓生意。
怎么?你们觉得,就他一个百姓随便一问就有作坊接收他送来的羊毛?达州盘踞了几代人的买卖,人就这样轻易拱手相让?”
天真。
邓欢理了理衣角,笑着说:“还是后来,圣上赏了玉佩,俞荷又把我的玉佩收起来了。自然,有心人看到御赐之物,震慑力更大。”
这孩子利用人心起来,像是朝堂里经年的老手,不显山水,不露声色,游刃有余。
“我也不是随心所欲。是她通过了我的考验。加上俞荷本性纯良,又机敏过人,长相俊美,我鲲鹏也喜欢,今天才找你们来商量。”
王妃真是由心自转,信口开河,小王爷惯常铁面无情,冷眼待人,对俞荷从来一般无二,何来的喜欢?邓钰不相信心里嘀咕。
“王妃娘娘,俞荷虽说是我的徒弟,她父亲刚刚擢升为六品知县,可到底出生门第配不上小王爷嫡妻的位份!”邓郎中实话实说。
这事王爷,圣上,知道吗?
邓郎中一面为小徒弟高兴,俞荷天天想着要做小王爷的幕僚,这下如愿了,一面对她将来的处境担忧,到底两个人的身份悬殊,俞荷后面的路恐怕难走。
“姐夫确实是好师父。三姐还以为我要俞荷做妾,上次问了一句配不配,到今天都躲着我。”邓欢捂着嘴笑道。
“我和王爷更看中儿媳的能力,我鲲鹏生来就是享福的,有一个能干的妻子主持中馈,也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鲲鹏一出生,府上的人就巴不得他病死,现在更甚,王爷的两个儿子天天盯着王世子尊位,两方人马斗得跟乌鸡眼似的,王爷也巴不得鲲鹏置身事外,可他也不想想,他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她就舍得。
“明人不说暗话,今年上元节,鲲鹏去万县问过俞荷了。”
邓郎中和邓三婶互看一眼,这么大的事,俞荷肯定会和他们说,她没说,就说明王妃娘娘的话有夸大成分。
“王爷的意思呢?”邓郎中还是不肯松口,问道。
“晴灵,你去前院让王爷来一趟,说我有事相商!”邓欢直接道。
“是。”晴灵立刻出去了。
邓欢让丫鬟给邓郎中换茶,吩咐将王爷喜欢的茶水点心准备好。
周王一身常服笑吟吟进门,邓郎中夫妻行礼,忙道:“邓先生,夫人,快请坐。”
周王在王妃娘娘左手尊位坐定,笑着说:“我为鲲鹏请封郡王的折子,不日就会收到父皇的回信。
邓王妃只这一个宝贝疙瘩,也是先生捧在手心养大的,他的婚事,由王妃说了算。”
是王妃和王爷做了让步吧?鲲鹏不争世子,婚事由自己做主。
邓郎中邓三婶如此想着,忍不住打量了两人一眼,点了点头。
“俞家虽然门第不显,但父兄还算得力,将来小夫妻成亲,有邓家辅佐,也能把日子过好。我鲲鹏聪颖过人,他看上的,必是佳人。”
王妃娇哼一声,周王转头笑看着她,语气温和,“王妃娘娘,这下该放心
了吧。”
王妃娘娘留着邓三婶说话,邓郎中和周王一起去前院。
“邓王妃千辛万苦才替本王生下鲲鹏,本王是父亲,岂是那不近人情之人。还望邓郎中以后多帮衬些。”周王边走边笑着和邓郎中说。
“王爷放心,我也是为人父的,能理解您的高瞻远瞩。”邓郎中点头。
周王看了眼一本正经的邓郎中,这老匹夫,装的挺像,要是他这个父亲对不起鲲鹏,看他怎么急眼,又卖起关子。
“鲲鹏得封郡王,又深得父皇喜爱,有邓家开路,他的路不止眼下。”
“王爷一片拳拳爱子之心,日月可鉴。”别和他说了,由天上的日月见证去吧。
“王爷王妃抬举微臣,臣必当竭尽所能守护小王爷健康长寿。”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周王看了眼跪下的邓郎中,笑着将人扶起来。
王妃院里,邓欢给邓钰换了一杯好茶,又送了新鲜的点心,两个人坐下商量。
上一篇: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