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65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刚好,他也准备了。

  穿上薄袄,赵槿取来两件黑色的披风,一个给她,一个自己穿上,等他们出门,府里静悄悄的,丫鬟护卫人都上街了。

  东街在建,社火和杂耍摊子都在南街和北街,定制的花灯五颜六色从北往南,道路两旁人山人海热闹的像是白天。

  绕进披风,赵槿突然牵住她的左手。

  俞荷红着脸惊讶的回头,靠近他,小声说:“小王爷?”

  “嗯。”他一副高冷的轻慢。

  腰背笔挺。

  走着走着,俞荷发现他更用力的握着她的手了,才意识到他的意思,顿时心跳如鼓,手心一片痒意。

  “想玩什么?”终于挤到十字路口的开阔地,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摊主的叫卖吆喝,应该是每个热闹都想看的,却都不及他。

  “想和你这样走到地老天荒。”俞荷不看他,轻笑着说。

  “好。”赵槿回头,嘴角掀起一个好看的弧度,看着她的眼睛,郑重道。

  他们没赶着看什么,就这样走着,在每个摊位驻足,什么都不买,又走向下一个摊位,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听见父母哄着自己的孩子,买这个,不买那个。

  到家时已经过了子时,俞荷在床上睡,赵槿在旁边的软榻上看书。

  两个人都有点睡不着。

  她明天要去永平谈收购珍珠的事,接着安排养猪种地,还要回万县卖米收茶叶,下半年去延州看看定边的客栈经营的如何,北地的粮食店也需要人维护。

  张全知可以相信,宋大河他们未必可靠,不行就将延州城外的客栈和庄子卖了!

  “俞荷?”

  “槿,快睡吧,很晚了。”俞荷抱着被子,往床里挪了挪位置。

  赵槿沉默了一会儿,熄了灯上床。

  守夜的常远常青早早去睡了。

  俞荷醒来,看到旁边的赵槿还在睡,打了个哈欠闭上眼睛。

  中午时候,他们才起,吃过饭,俞荷向赵槿辞行,说要去买珍珠。

  “我让常瑞去万县等你,船的事都有他。你不用管。”

  “好。”

  俞荷抱抱他,转身就带着行礼走了。

  先去粮食店叫上小谭,杜泽端带着妻子张香豆也要回永平府,正好一路。

  杜泽端驾车,俞荷和张香豆坐马车,小谭背着一把剑,手里握着弓箭,不时看向树林里的飞鸟,路边的毛老鼠。

  “小东家,张叔说他要看着北方的生意,得过几年才能来。”

  杜泽端一口大白牙,笑容灿烂的说:“我买了地也买了铺面,北善村都是从延州搬来的百姓,大家很团结,我认识了几个想跟着我做活的年轻人。”

  “挺好。北地的人手够吗?”

  “够呢,都是跟着我们走马帮的旧人,有的单打独斗混不下去又回来,踏实的经营着粮食店。年轻人喜欢冒险,张叔就派他们去幽州送货,一来一回也就成熟了。”

  这两年,大家都知道,跟着张叔走马帮开粮食店能得到丰厚酬劳,延州报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小东家,张叔手下最不缺的就是人。”

  “这次我去永平,是准备找几个当地人帮忙收海珠运到盛京或北地去卖高价。准备请这几个人……你暗中帮我盯着,过几年你们在这边混熟,也可以帮忙。”

  杜泽端把这三个人的身份牢牢记住,要不是他们夫妻着急要孩子,这生意他就接了,不过,只要小东家看重,以后有的是机会。

  到了永平府,俞荷直接找上闲赋在家的周水根,请他帮忙收珍珠。

  “俞荷呀,我一把老骨头,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纪了,你让我去海边风吹日晒折腾!”

  “根据珠子的大小,给你提一成利润,即便没有生意一个月也有三百钱可领。”

  “俞荷,那好的海珠,一颗就值几十两,十来颗就能换一条船!你真舍得吗?”周水根有些急了,他三个儿子都在海边经营,知道多大的珍珠能卖多少钱。

  “舍得。我有船,能将珍珠卖到盛京贵人府里。”

  “行。你给我多少本钱?”

  “先给你一千两,不过得跟我签契书。”

  周水根觉得没问题。

  俞荷又找了胡狗娃。让帮忙收相对便宜一点的小珍珠以及鲍鱼海参等干货,也签了契书。

  “小姐,你放心,我保证给你收到好货,只是收的多了,送到哪里?”胡狗娃准备叫家里亲戚一起收货,他代卖。

  “送到象郡南街的陆家平价粮食店,交给娄丹慧掌柜。”

  “好的,没问题。”听名字又是个女掌柜,这小东家不知是何方神圣!

  这样的女人,虎女应该会喜欢。

  “小东家,你下次来,多多的带点绒花金银首饰来,卖给虎女,她喜欢这些,花楼有五十多个女人,都要打扮,她们都有钱呢!”

  “多谢。你这消息对我很有用。”用绒花打通虎女的关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俞荷已经想到把这生意给谁。

  签好契约,俞荷连夜回到象郡,给丹慧说了一声,住在城外三里的庄子里。

  大姑父准了连生连鱼留下帮忙养猪,现在养猪场有一百八十头陆续买来的小猪,卖大宗的火腿,还要再扩建猪圈。

  “表哥,这五十亩地,干脆种洋芋和猪草,还有什么能喂猪的粮食好养活的?”

  “玉米猪后期吃了能育肥,两个月能涨一百斤左右。”连生想了想说,“还有一种来自蜀地的甜菜和牛皮菜,阿爹也种了喂猪 。人也能吃。”

  “那就带信买玉米甜菜牛皮菜种子。五十亩先翻一遍,等过段时间再种。建猪圈再抓两三百头猪的事,就有劳两位表哥。我要回去一趟,有什么给大姑父姑姑带的吗?”

  连生连鱼把准备好的海产干货带给俞荷,家里开着卤肉店,海带用量大也向卖。

  俞荷给张全知写信,又给杜泽端写信,让他收些海带鱼虾干货,下一趟走船就带些海货。

  俞荷回到南镇,常瑞带着五十个手下等在码头,去年为了迎接邓家的大船,南镇也挖深了河道,俞荷的十万斤稻谷就存在这里。

  晚上大船停靠在米粉作坊外,毛永利打着哈欠,看着蚂蚁一样的船工上上下下进进出出装货。

  二小姐议亲,这么大的船一出手就是九艘,不愧是未来的郡王妃。

  他得抱紧这个大腿。

  大船由常瑞控制,连夜从码头出发一路北上,一身贫民打扮的俞荷带着小谭挤一间船房。

  五日后。大船在白水镇停靠,俞荷带着礼物去看了顾大安和俞有花,从他们这里听说了俞梅的事,又将给家里带的东西,让码头开店的成武拉回去。

  休息一天,九艘大船继续北上,七天后停靠在达州码头。

  张全知带着六路人马在达州已经徘徊了十来天,等得焦心。

  “张大哥,邓家的船终于到了!”张豪存兴奋的敲开张全知的房门。

  张全知见了俞荷,激动道:“东家,正好有一批药材要运到盛京。”

  这些药材本来要卖给陆家的,现在东家有船,买卖自然就由自家人做了。

  卸货装货用了三天,张全知跟着货物北上,俞荷一面想去幽州,一面又想去盛京看看。

  顾大安跑了一趟永明,买到俞荷要的甜菜和牛皮菜种子回来,俞有花就拉着他的手叨叨说个不停。

  “大安,都是邓家的船,怎么现在就把船给俞荷了!”

  “我怎么就这么不敢相信,我们俞荷,怎么有这么大的运道!”

  顾大安笑着听媳妇语无伦次说话,一转头,他们就跟皇家沾上了关系,他也没想到!

  “一船两万斤,九条船足有十万多斤粮食,还有茶叶米粉和藕粉,一趟得挣多少钱?这些钱,小王爷大方,俞荷说都归她。”

  俞有花只大概算了下,手舞足蹈拉着顾大安回俞家给马三面报喜。

第163章

  “阿娘,九条船,一斤粮食赚八文,十万斤都有八百多两,砖茶,俞荷说一块要卖三百文,她拉了五万斤,这就又是一万多两了。”俞有花一惊一乍的和马三面屋里说话。

  顾大安陪着俞老头一起喝茶。

  “俞荷在象郡养了三百头猪,还买了二百亩地,在象郡和永平府都买了铺面。我听连生说不止这些,南镇还有地,米粉作坊和莲塘。”

  “阿娘,你养出来一个身价不菲的好孙女,能挣这么多的钱,哈哈……”俞有花说着说着忍不住笑出来。

  有这样一个侄女,她半夜做梦都能笑醒。

  马三面看着真心高兴的大女儿,俞荷一向恩怨分明,有花和大安对她好,她也惦记着他们。

  高兴是高兴,可人小王爷一出手就是九条船,俞荷出嫁,家里该怎么陪嫁呢?

  “……我们连生连鱼,他爹同意留在象郡,也买了几亩地在俞荷庄子旁边修房盖猪圈,孩子也就会这些。有空,我们带你和阿爹坐船去万县。”

  马三面听得有点意动,在家看孩子的赵娟把俞有钱从米粉作坊叫回来,一起听俞有花夸俞荷。

  俞有钱动心了,晚上就和赵娟商量,将龙龙和小兰花丹丹搬去万县。

  “成文让龙龙出去游学,过几年再回来考科举。我们一家都去万县。永宁书院来回坐船,龙龙读书也方便。在家里,和老二成武忙活半年,还没有俞荷一次收入高。”

  家里就那么点东西,现在村里都开了米粉和洋芋粉作坊,价格已经和前两年不一样。与其死守着这点东西,不如去象郡投奔俞荷。

  夫妻俩辗转一夜,俞有钱又去找赵芳元商量,回来和马三面说了一声,开始打包行李,只等陆家的船一到,就去万县,十万火急。

  县里读书的成义也一起回来,接手了俞有钱的米粉作坊,马三面俞老头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成义有秀才功名,族长俞耿见他回来,特意请他到俞家村学堂教书。

  马三面俞老头劝着,成义勉强答应了,心里害怕坠了大伯在乡里的好名声,每天矜矜业业。

  俞荷最终没去北地,也没去盛京,就在达州,一路打听高报酬聘请了十五个金银匠人师徒,准备将首饰作坊开在永平府。

  一个月后,张全知从北方驮着药材回来,常瑞带着船也来接俞荷。

  “东家,北地能动的银钱我都带来了。”张全知给俞荷指了指地上的箱子,“一共两万两。”

  “靖边有些异动,左贤王可能要在边境用兵。”张全知小声的说,“除了仁和留守定边客栈,我准备把家搬到幽州去。”

  幽州毕竟是未来的国都,安全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