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31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门面要四两银子,里面还有一间住房一个月八十文,不是自己的房子就这点不好。柴火米面都是家里送,要不然这店子我也开不起。你问这做什么?”老张反应过来,笑问道。

  “阿叔,旁边这门面也是四两银子一年吗?”这个门面要大一点。

  “这间大,一年要六两,前一个租客去县里开羊肉泡馍店,还没人租。”

  张阿三还以为小孩子被家里人打发来问,刚要问你们家准备做什么买卖,他好提前有个心里准备。

  小孩子就挥着手要走了。

  “阿叔,你忙呐!”

  “嗯,好!”张阿三看着她到了顾大安的肉摊前,自拍脑门,看他这记性,这不是顾大安岳家最小的孙女俞荷么。

  顾大安的馒头都是跟他买的。

  俞家今年码头摆摊又来西街卖烧鸡,可是羡慕坏了四邻八村的乡邻们,镇上也有人打听他们家。村里一只鸭子收来三十文,做成烤鸭,敢卖一百五十文摆摊的在白水镇也就俞记一家。

  四个月少能赚好几十两。可有些事,羡慕不来。

  俞荷回来和成武说租店铺要六两银子,成武连连摇头。

  “妹,我们先摆个小摊,我跟着三叔先学,一步步慢慢的来。”

  “二哥,你看就在斜对面不远,站门口都能看见大姑父的肉摊。”俞荷故意逗他。

  她也舍不得六两银子,还要配置锅碗瓢盆,一个店开门得花十几两,她没钱。

  “不开店,先试试看。”成武坚决的说,一张口被俞荷喂了一块烧饼。

  “二哥,这烧饼好吃吗?”俞荷笑问。

  “好吃,包了花生碎芝麻,面里有盐和花椒叶磨得粉。”

  “二哥,你再吃一口我们把烧饼手艺也学了,大叔说他白面里加了米面和……”

  腊月二十八,马三面俞有地带着成文几个去卖对联,李二娘去赶集,俞有钱和俞荷吃过早饭正屋里开始算账。

  冬月的十来天,一天约有六七百文,腊月的账就有点复杂。

  “除过肉钱,我们有三十二两多,你十一我十一,再给家里十两。”

  俞有钱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往年冬天他都在家猫冬,零活也找不到,一点进项都没有,天天两顿饭都是稀粥,他一个大男人喝了一泡尿就又饿了。

  大哥吃的好点,也只不过多个杂粮馒头。不像现在家里吃上三顿饭,顿顿都能吃饱,比王大富差的就是顿顿白面大米了。

  想到此,俞有钱恨不得过年不歇气,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明年初五我们就开始卖烧鸡,卤肉生意给连生,一天十只也有五百文。”

  “嗯,挺好。元宵节吃汤圆,我们也可以做汤圆去摆摊。”

  “摆。我现在镇上去买点糯米,买点红豆做豆沙馅儿,再看看有没有蜂蜜和红糖。做就做到最好吃的人多。”俞有钱说着飞快的收拾账本算盘,拿上钱直奔白水镇。

  俞荷抱着自己沉甸甸的钱箱子回屋,太好了,有了钱,她就可以雇人种地。

  开心。

第39章

  “俞荷?”

  嘭嘭嘭有人敲门,俞荷一听是她姐,立刻爬上床装睡。

  “这是头小猪吧!

  “叫了半天,俞梅抱着绣花绷子自己去厨房做饭。

  俞荷躺在床上不愿意起来,她最近过得可太焦心了,必须得好好缓一缓,休息一下。

  阿爹要教书,阿爷和二叔种自家的地都忙不过,三叔一门心思摆摊,大哥们也忙,要不去县里买一个会种地的老头回来帮她种地?不急,这事还得和家里商量好。

  想着想着俞荷睡着了。

  下午大家都回来,明天得准备过年的吃食,要做发糕和点心,马三面叫俞老头帮忙磨米浆。

  “俞荷从上午睡到现在,小猪一样叫不起,午饭都还没吃。”俞梅和李二娘抱怨,又小声问:“阿娘,我看见三叔和俞荷早上分钱了。俞荷抱了她的钱箱子很压手。阿娘,你说三叔给俞荷能分多少钱?五百只烧鸡,都有五十两呢。”

  李二娘不由得看大女儿一眼,孩子读书就是好,最起码看一眼就会算账。

  老三把分钱的事给他们两口子说了,俞荷分得三成有十一两,公婆觉得这事不易张扬。

  她爹也说孩子笨笨的平安长大最重要,他们要保护好俞荷。

  “当初说好,俞荷和你三叔合伙,我和你爹都不知道。”李二娘先回答了俞梅的问题。

  接着说:“俞荷太小,有钱怕守不住,她赚了钱的事你不要说出去,谁问就说是家里的生意。今天听你奶说你三叔给她一半的利钱作家用,除过本钱,俞荷能分到的也不多。”

  “啊!这样啊,那小妹儿天天忙的和陀螺一样,还欠了邓郎中好多人情。分的也太少了,她不是要自己种地嘛,等我把绣品卖了给她钱。”

  李二娘一笑,夸道:“梅姐儿真是个好姐姐。现在过年你好好玩几天,正月忌针,二月你好好绣,赵夫子早上教的课你一定要好好学,争取比妹妹写的字更好看。”

  “阿娘!”阿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李二娘拍拍大女儿的小脊背,笑着说:“我去叫俞荷起来,你去厨房帮你奶奶学磨米浆。”

  “好。”

  见大女儿抱着绷子回房,李二娘来敲俞荷的门,“俞荷,快起来吃晚饭了!”

  “马上,马上起!”俞荷一骨碌被子里怕起来,“阿娘,我睡着了。”

  “嗯。快起来活动活动。”俞荷开门李二娘跟着进来。

  看到小床旁边空间被东西占满了,有装米的大麻袋,木头的置物架,大笸箩,小晒斗,成捆的菜干,几个大小不一样的菜坛子和缸。

  “怎么突然多了这么多东西?”

  “阿娘,三麻袋是陈米二叔房间放不下,大笸箩有用,坛子里都是腌菜。”俞荷骄傲的给阿娘一一介绍。

  “等你爹闲下来,给你做个衣柜和矮柜箱子,再做一个书桌。”李二娘给俞荷比划东西做好放在什么位置。

  “我跟你阿奶说,后院建房给你一间仓库,你把自己的东西到时候都放在仓库里,再买两把锁锁起来。”

  俞荷给阿娘比划她分了多少钱。

  李二娘点点头,回屋就给她一把锁,还催促看书的俞有地给俞荷先买个装三百斤粮食的矮柜,把钱箱子锁在矮柜里。

  “现在都过年呢,我哪有时间做木工活,我去找赵师傅给俞荷买一个矮柜。等秋天,我闲暇再给她做衣柜和箱子。”

  俞有地在今天买来的书里把给俞荷的《齐民要术》挑出来,“这是我给俞荷买的农书,花了五两银子。你不要告诉她。我赶正月抄书把钱挣回来。”

  晚上吃过饭,大家正屋看成文几个算对联分红。

  俞有地当大家的面把书给俞荷,认真道:“俞荷,这是一本农书,有怎么种稻谷麦子粮食作物高产的详细记录,也有织布养蚕染布的方法,酿酱油醋酿酒做酱的法子也有。关于种地,你不会的,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书里。希望你好好学,把地种好。”

  “谢谢阿爹!”俞荷接了书,眼眶泛红,跪下给俞有地磕了个头,脆生生道:“俞荷给阿爹拜个早年,祝阿爹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

  “好孩子,快起来!”俞有地眼睛一酸,笑着把俞荷扶起来,这小家伙可真聪明。怎么就不是个男娃,以后围着灶台转可惜了。

  俞荷起来,对着几个大人拜拜,笑着道:“谢谢阿奶,阿爷……对俞荷的爱护,祝大家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怎么给长辈都拜了年,不给我们拜?”成文开玩笑说。

  俞荷伸出小手,理直气壮:“大哥,过年好,压岁钱拿来!”

  “给!”成文给她手里放了十文铜钱。

  “祝大哥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学有所成,身体棒棒吃嘛嘛香!”收了钱,俞荷连忙说起吉祥话。

  惹得一屋子的人哄堂大笑,这个活宝。

  “俞荷,这农书可不便宜,没有五两银子买不来的,你要好好学。”马三面笑着说:“你爹为了你种地的事,可要连着一个月给人抄书呢。”

  “谢谢阿奶,谢谢阿爹!我会好好学的。”俞荷抱着书躲在阿娘的怀里。

  “哈哈哈,俞荷你学会了也要教教阿爷!”俞老头大笑着说。

  “好。”俞荷连脸也藏在阿娘怀里。

  马三面就问成文,“你们算清楚了吗?每个人分到多少钱?”

  “阿爹写对联辛苦——”

  “我和你三叔都不要,你们七个孩子分!”俞有地打断长子的话,直接道。

  “八十副洒金对联卖了九百六十文,五文的对联后面卖三文,还有吃饭花过,一共剩了一千四百二十一,分七份,一人得二百零三。”

  成义成城帮忙先一人分了两串二百文,再要分二十一文。

  “剩下的二十一给我吧!”马三面笑着说,“我也沾沾我孙子的光。这是你们第一次自己赚钱。省着点花。笔墨纸砚不用你们买。就买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是。”

  成义和成城小声说,他要存起来。成武把钱攥的紧紧的,他要去买食材。

  “时间不早了,大家早一点休息。明天老大老二家的早起帮忙做米糕和点心,有钱你们几个把鸡鸭杀几只过年吃,走亲戚用。成武,阿奶交给你一个任务,和俞梅俞荷做一锅豆腐,今年我们就不买豆腐了。”

  大家都散了,俞荷回屋点着油灯,一翻开《齐民要术》就脑仁嗡嗡的疼,又是繁体字,她得一个字一个字的学,还要自己把内容翻译成白话,有些专业词语得请教经年的老把头。

  真是感谢阿爹的良苦用心!

  现在阿娘有做胡辣汤的手艺,二叔家有成武哥会做热米皮,三叔和自己合伙买烧鸡烤鸭,都能分到钱,都有进项。

  这两三年,她不能再拿出酿酒的方子,只能小打小闹,不然,惹出祸来,阿爹单薄的肩膀——扛不住。

  种地吧,先把地种好。

  腊月二十九,妇女们厨房忙碌,俞老头带着孙子们糊灯笼做蜡烛,俞有钱杀鸡宰鸭,俞有地正屋火桌子边小桌子上一边冻得发抖一边抄书。

  俞荷在自己房间看书。

  《齐民要术》还是她拥有的第一本书。

  等太阳出来,俞荷拿一大一小两个靠背椅,一个坐一个放书,院里抱着厚厚的书看,宋老太笑呵呵的来了。

  “俞荷,看书呢?你看不看得懂哦?”

  “宋阿奶,我看的懂呢,这是大农学家贾思勰贾太守编写的《齐民要术》,专门教怎么种田。等我学会了也教你。”俞荷说着话,把坐着的小椅子让给她。

  “哈哈哈,我吃的盐都比你吃的饭多,我教你还差不多。”宋老太一屁股坐下,倒要看看俞荷真

  会看书不会。

  “你给我读一读这段话吧!”宋老太拿起书,随便翻开一页,说道。

  俞荷看了眼,老太今天运气不错,这页是讲怎么做咸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