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55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俞重带着一家男丁将人送到大路。

  俞有钱放起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夹着几个咚咚咚的大炮响声震天。

  这么响的炮,俞重家真的出秀才公了!连带着附近的村民都知道俞家村出了大喜事。

  “恭喜有地,考中秀才!”被冷落多时的族长俞耿带着村里的族老从祠堂赶来。

  “大伯,爷、伯叔们,快进屋里坐。”俞有地一身短打,拱手,请大家屋里坐。

  “恭喜恭喜!”俞耿几个应势进屋,他们都想看看秀才的喜报和文书。

  俞有钱给男丁上茶,马三面请大门外看热闹的女眷,院子里坐,每人端给一杯糖茶。

  “三面,你和重子,总算是熬出头了!”张氏比自己亲儿子考中还高兴,笑着说。

  “多谢嫂子帮衬,多谢大家在俞重小时候给吃,给穿,我们两口子才有今天。”马三面心直口快感谢道。

  “哪里!”

  “哪里!”

  俞存山的婆娘都不再提她给俞老头端了一碗饭的事情,她知道,俞有地成了秀才,可以轻徭役,可领20亩免税田,见县太爷不跪。

  只这后头两点,连周围乡绅富户都不敢轻易得罪他,更别说她们这些平头百姓。

  “有地娘,你们准备什么时候摆酒席庆祝,定个时间,我们大家都来帮忙!”张氏再次开口说道。

  马三面笑着说:“就等老爷们儿几个定时间。”

  张氏心里不悦,大家已经七嘴八舌说起摆酒席的事。

  有人说现成的大厨赵芳元就在,又说到猪肉,说到顾大安街上的新铺面,说到不是要盖房子,现在天气渐渐不热应该开始了,絮絮叨叨说了半个下午,每人喝了碗面条,才回去。

  马三面擀面做臊子厨房累得直不起腰,李二娘唐大丫也累,因为心里高兴,忙完了才发现。

  “老大老二家的,你们去休息,让俞梅俞荷来收拾厨房,晚上熬一锅粥,凑合吃一顿。”马三面坐下捶背,都要沾喜气。

  俞有丽姚寡妇一听俞有地考中秀才,趁着官差正屋喝茶的空隙,抓着王有才就上了牛车,头也不回一路往王家村跑。

  “遭瘟的俞有地,怎么就让他考上了呢!”姚寡妇一边给儿子擦脸,一边小声骂道:“这个俞有丽,怎么放下人,又带着孩子回娘家了。”

  “她心里还有没有你!”

  “心里到底,有没有你!”姚寡妇恨得给了王有才一巴掌,王有才迷迷瞪瞪才醒来。

  “娘,你在说什么?什么俞有地中了?”王有才一骨碌床上爬起来,问道。

  他已经想到了,但不愿意承认,想听他娘说俞有地没考中。

  “俞有地考中秀才,考了第十八名,名次非常靠前,官差说,县太爷八月初一,要宴请全县的秀才公。他们今年这一批肯定会大出风头!”知子莫若母,姚寡妇铿锵有力的打碎儿子的白日梦。

  “你,明天赶紧去赵家村和赵德海说,你有事要出门,没空在村学里教书。省的被人打脸。”

  俞有地有了秀才身份,这个事不能拖,姚寡妇说完就走。

  王有才恨得砸了屋里的桌椅板凳,甚至连书箱都砸了!

  心里就一个念头,他完了,他送女儿的事,俞家这辈子都不会原谅!

  该怎么办?

  送走赵芳元顾大安夫妻还有俞有丽,晚饭后一家人说起摆酒席的事,俞荷跑的飞快窝在爷爷怀里听。

  办酒席,要先请总管,厨师,执事和支客,到时候席上所有的事都交给他们管。

  “有地,什么日子摆酒?”马三面笑问道,恨不得明后天就办酒席,自从他读书,家里盼望了十来年的大喜事总算如愿。

  “八月初五。”俞有地选在一个月之后摆酒,让大家讨论的热情骤减。

  “好。那就先修院墙。”马三面觉得这时间选的好,儿子沉得住气,能耐得住性子,比什么都好,她被村里人一下午的吹捧,人都跟着飘了。

  “有钱,你把地买了吗?”

  “没有。有点贵,他地里还有东西。”

  “那你去看看码头有没有铺面,我们家买一个大点的,够老二卖热米皮,你卖烧鸡烤鸭,铺子算家里的,你们每年给租金。”

  俞荷一笑,阿奶好盘算,那她得再好好想想买什么!

  “好。我明天就去找李管事打听。”俞有钱答应下来。

  太好了,又能摆摊!

  村里都知道俞有钱的话好探,等遇到他就问什么时候办酒席。

  “大哥说,八月初五。”

  “那还有一个多月呢!”

  “就是就是。”

  “有我大哥拿主意。我个老小,别看我一天忙的很,干的都跑腿的活。”

  大家一听这话里有话,就问,“你大哥让你干什么去呢?”

  还真有个事。

  “我们家要盖后院和院墙,男工一天20文,女工18文,大家伙谁愿意来,都来,管中午一顿饭。土砖也继续收。”

  大家说要考虑一下商量一下,俞有钱顺利的上了大路。

  先去王家粮食店找人说是在码头看货,俞有钱把自家办酒席的事给顾大安来说一声,就见两口子带着四个孩子,蒙着面正打扫猪圈。

  “姐夫,怎么这时候掏猪圈?”

  “阿娘说,大哥让我们把猪圈打扫干净。”俞有

  花放下手里的铁锨,要给俞有钱前院倒茶。

  “姐,我就是来给你们说一声,家里准备八月初五办酒席。娘让姐夫帮忙打听买一头羊,还有肉。我码头找李管事还有点事,就先走了。”

  俞有花把他大门里送出来,笑着说:“镇上的人都知道大哥考上了秀才,邻居都给我们道喜。姐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的熟人。”

  “都一样。你和姐夫压着点高兴。”俞有钱哈哈笑着走了。

  李管事也听说俞有地考上了秀才,俞有钱来跟他打听铺面,他给介绍了镇上的杜牙人,还带着俞有钱走了一趟。

  “俞小哥,也不要叫我一口一个李管事了。我本名李辉,年长你几岁,你以后叫一声李哥,怎么样?”

  “李哥,多谢您常常照顾生意。只要你不嫌弃我,我们就是一辈子的兄弟!”

  俞有钱是第一次感觉到身份带来的变化。以前李管事看人,眼皮是垂下来的,哪有今天这么随和热情好说话。

  跟着杜人牙镇上转了一个早上,见的人说话都客客气气,俞有钱回去的路上想,老大真还是有点作用!

  家里除了成文成义去上学,其他孩子都在,尤其俞荷一边给自己的辣椒酱和酱油缸晒太阳,一边看着大门口。

  “三叔,怎么样?有卖的吗?”俞荷一看到俞有钱进门,就问道。

  “没有!”俞有钱大步朝厨房走,边等着俞荷追上来,没听到声,回头一看,小丫头端着她的盆儿碗儿的换地方呢!

  马三面给小儿子倒了一杯白开水,刚才的话她也听见了。

  “阿娘,让大家到正屋,我们商量一下吧!”

  “这是有吗?”

  俞有钱点点头。

  不会儿俞老头成武成城俞梅后院回来,俞有地李二娘也一起回来,唐大丫俞有粮,村里去听闲话的赵娟也被龙龙叫回来。

  俞有钱开始说他打听到的情况。

  “码头仓库旁边中间的位置铺面一间要90两,位置还可以。只有一间卖,两边是借墙,没法再自己重修。

  二一个,码头上游,靠我们村边王地主有一块地要卖,有一分(66.7平方米)多一点,要10两,大家嫌贵,地还在。

  三一个,镇上出租的两间铺面,一年租金8两。另外,还看了两亩水田,一亩十两,两亩要二十两也在码头附近。”

  后面三个大家都很心动,但家里要盖房,不可能都买,最后商量把第二个一分地抢到,交税盖成小吃店。

  晚上俞有丽来说让俞有地去赵村教书,王有才受了风寒。

  第二天,马三面俞老头带着钱和俞有钱一起找杜人牙买地。

  拿到地契俞有钱去衙门交税办红契,马三面俞老头和俞荷跟着杜人牙的婆娘杜婆子来看地方。

  这一分地紧靠江岸,它后面的地已经盖成了房子和出租的仓库,从码头中心位置沿着岸边这条大路一直朝上走,走一刻钟就到。

  这条大路旁边靠水都修有低矮的堤坝,有栓绳子的地方,这完全还是在码头的好位置。

  “阿奶,这边修三个大台阶,做一米五的地基防潮,房子盖两层三间,开三个门面,彼此相邻又相互独立。”将来分家一人一间,公平合理。

  俞荷比划,马三面俞老头认真听着,杜婆子看看俞荷,再看看两个大人,就留了个心眼儿。

  “胡说,家里哪有钱!”马三面发觉不对,大声斥道。

  俞荷看到杜婆子还在,就知道自己刚刚差点露馅儿。

  “阿奶!”

  “杜娘子,小孩子跟她爹读了两天书,说话喜欢照搬照抄大人的话。我们家都习惯了。你见谅!”

  “孩子聪慧,见解独到,有自己的想法,我喜欢都来不及呢!”

  又问俞荷今年多大,几月生辰!想做媒。

  马三面马上表示要去看看那两亩水稻田,杜婆子立刻带着他们去看。

  自然没买,说要考虑考虑。

  晚上一家人商量,先把码头的三间房修好,马三面拍板就修三间二层,每间房都有自己的墙,只一间上下相通,左右各自开门。

  这样的话要用的土砖和木头就多。还要留出办酒席的钱,后院的房得延后再修。

  “明天开始,先请匠人码头建房子,村里人愿意去的都去。工价就照有钱说的给,中午管一顿饭。

  有粮有钱你们四个人看着码头建房准备伙食,老大家的就在家里给我们做饭。”

  俞荷给阿娘使眼色,阿奶的意思,阿娘现在是秀才娘子可不能轻易露面。

  “没有的事,你阿奶是觉得我做饭好吃。”李二娘摸着女儿的小脑袋笑着说:“我们庄户人家没有那些规矩,一切照旧。因为你爹考上秀才,我们和邻里更要保持好关系。一个人名声不好,一辈子都补救不回来。”

  “我知道了,阿娘!”俞荷想到王有才,在赵村他已经没什么好名声了,想到阿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