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6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现在新米下来,阿奶会暂时放松警惕,把粮食看得没那么重,万一米饭做多了一碗,她的机会不就来了。

  所以,现在先把甜酒曲制出来,而要做酒曲,糯米粉,麸皮,辣蓼花,三样必不可少。

  摘够了辣蓼花,俞荷又拔了一背篓野油菜,回去上蒸笼蒸一遍,再晒成菜干保存。

  龙龙吃过辣椒炒的菜干,很香很下饭,平时都帮忙晒。

  夕阳西下,两小只才赶鸭子后院围栏里上架,回来洗手,正好饭点。

  一碗香喷喷的洋芋控饭,怎么能少了灵魂坛子肉呢,俞荷把唯一的一片厚肉片留到最后吃。

  龙龙看着姐姐碗里的肉,再看自己碗里光秃秃的米饭,嘴巴里一下没了味儿。

  “儿子,快吃,大家都等你刷碗。”赵娟给他夹了一块子酸泡菜,笑着说:“大嫂,要不,后天你和大哥先去县里,我们和二嫂等你们回来,反正我们家就在镇上,就算走路也不远。”

  李二娘看了俞有地一眼,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后天去县里走亲戚。

  提起李二娘娘家,马三面立刻拉下脸来,老俞头小声劝她,俞荷也看到奶奶骤变的脸色,扫了一眼父母,低头继续吃饭,大人的事,她还是少掺和。

  “俞荷,俞梅,后天叫上成文,我们一家去县里走亲戚。”俞有地饭后和院子里跳方格的俞梅俞荷说。

  “阿爹,真的吗?我们都去,会不会不太好,让俞荷去吧,我留在家里。”

  俞梅今年过年跟着父母去过舅舅家,外公7年前去世,外婆健在,两个舅舅舅妈生了八个孩子,十三口人挤在一个四尺见方的四合院里,窄边的人屋里坐都没地方坐。

  两个舅妈口舌利害,外婆是个软性子见人就笑。两个舅妈当家做主,就差当面嘲笑阿娘找了个乡下人。

  俞梅坚决不去,相反,俞荷心里期盼着后天能快点到。

  李二娘厨艺很好,第二天早上就开始蒸方糕,米粉过筛,蒸熟,加水和好中间放上馅料,再次上锅蒸,出过就是米香浓郁的方糕,一出锅稍微放凉,赶紧给围着锅边的俞荷和龙龙,一人切了巴掌大块。

  “好吃的。”俞荷吃了一口,眉开眼笑。

  “要是有红糖,或红枣馅,猪油,做出来就更好吃了。”李二娘也给自己切了一小块,尝了尝味道,糖还是放的太少了,味道有点淡。

  “阿娘,已经很好吃。等我以后挣到钱,做红枣馅给你和阿奶吃。”

  马三面厨房门进来了。

  “今年的米怎么样?”

  “软糯甘甜。娘,你吃一块尝尝。”李二娘赶紧给婆婆切了一大块放在碟子里,知道她会拿去和公公分着吃。

  “等中午饭后,你们三个来正房拿钱,买点酒水和点心。”

  马三面端着碟子走了。

  俞荷的眼睛波灵波灵闪着光,脑子里都是钱钱钱,娘带她去走亲戚,外婆会不会给她红包?哪怕给个十文二十文也好。听说姨父在县里开私塾,会不会出手更阔绰一点呢。

  马三面给每个儿媳妇一百文钱,李二娘见俞荷看到钱就走不动路,等两个妯娌走了,给她3文,说是明天走亲戚她喜欢什么就可以买,乐得俞荷抱着阿娘的手连连讨乖。

  “个孙猴子,来,祖母也给你几个卖鸡蛋的钱。”马三面怀里掏出一个绣花蓝色锦缎的荷包,从里面数了五个钱递给俞荷。

  “谢谢阿奶,等我赚了钱,给你买银簪。”

  欧耶,八文钱能买四块豆腐,应该也能买到两三根大骨头。

  “阿娘,你给我做个小荷包。”俞荷央求着李二娘给她做荷包。

  马三面打发她们回去,她要午睡了。

第9章

  等晚上龙龙回来,马三面也给他五文钱,喜得小家伙笑成了眯缝眼。

  等他拿着钱宝贝的回屋,这钱就被赵娟收起来了,俞荷来找他借,迟了一步。

  白水县从白水镇往北走,只有陆路,大清早起来俞有地就给花脸牛再次添好草料,又用厚厚的稻草铺平架子车,吃过早饭,一家五口拿上走亲戚的礼,朝县城出发。

  俞梅本来不愿意去,临走了又要去,所以是一家五口没错。

  俞荷低头看看身上的蓝布白花小褂,蓝色的裤子,绣花鞋,摸摸两个包包头,抿嘴偷笑,她现在——名副其实一个五岁小村姑。

  再看姐姐俞梅,就不同了,她穿着一身粉色的斜襟上衣,搭配一个同色绣花罗裙和裤子,头上扎着两个顺耳的小辫,余下的头发顺着肩背披下来,长相甜美,坐姿优雅,妥妥的一枚小淑女。

  阿娘也仔细打扮了,换了一身湘妃色罗裙,浓黑的头发梳起,在脑后挽一个髻,眉眼里透着说不出的愉悦。

  大哥俞成文一身月白的长衫,目不斜视,念念叨叨一上车就背书。

  阿爹,阿爹是他们的车把头,穿着灰布褂子和黑裤子,脚上是一双毛底新的布鞋,挥着鞭子,吆喝着牛儿,慢慢走。

  驾车的俞有地偶尔回头,看着娘四个神态各个不同,又极是相似的长相,眼睛里掩不住的笑,温柔的能把人融化了。

  两刻钟到了镇上,俞荷目不暇接,今天八月初十,正逢集,街上人头攒动,非常热闹。

  “俞荷,要不要下来走走?”俞有地看俞荷哪哪好奇,笑着说。

  李二娘立刻给了他一个白眼,道:“街上这样人多,你也不怕把孩子挤丢了。”

  俞荷转过头去,很想抛个白眼仁儿给阿爹。

  六月时候跟阿奶走水路来,来去匆匆,集市上的这热闹她还是第一次见,四辆马车同行宽阔的马路,两边是各色店铺,一路走过来,王家半条街的粮店,李家人满为患的客栈,五层阁楼庭院式高雅的顾家酒楼,最是让人印象深刻。

  “俞荷,你知道吗?你养的鸭子卖出去三十文,顾家酒楼一只烤鸭要半两银子。”走出白水镇,俞有地放松下来,终于有时间逗小孩。

  “那烤鸭秘制而成,鸭皮赤红,薄脆,鸭肉紧实一股子酱香,再卷一张薄饼,加上葱丝,吃上一口可真是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呀。”

  “嗯,等我攒钱。”俞荷配合的点点头,不自禁的咽口水。

  李二娘又给了俞有地一计刀子眼,道:“好好地,怎么又逗孩子,俞荷,快,问你阿爹要钱买烤鸭。”

  “嗯。好。”半两银子还是贵了,她爹没钱。

  俞成文,俞

  梅看着老老实实坐着,一副阿爹没钱的俞荷,相视一笑,看来妹妹也很聪明,知道银钱都在阿娘手里。

  俞荷突然想起个正经,问俞有地,说:“阿爹,我怎么没看见大姑父的肉摊?现在猪肉多少钱一斤呢?”

  “大姑父的肉摊在西街,赵秀才的私塾也在那边,回头大哥带你去私塾门口看看,大姑父热情的好,时不时叫我和二弟去他家吃中午饭,顿顿都要大姑做肉,去过两次,现在我们都躲着他,有时他会让表哥送肉馒头给我们吃。”俞成文说起顾大安总算像个孩子,滔滔不绝也把私塾给两个妹妹介绍了一遍。

  俞荷知道,他们分三个班,大哥在乙班,成义哥去年读了一年在启蒙班也就是丙班,甲班有十个人,都是十四五岁,一个叫赵维世的学生有望参加明年二月开考的童生试。

  说起童生试,俞成文又成了哑巴,还偷瞄自己的父亲。

  俞有地故作严肃的咳嗽,俞成文吓得正襟危坐,俞荷转过头去不看,知道阿爹故意吓人,十四五岁考过童生试又怎样,后面还有秀才,举人,进士等着考。

  阿爹性子豁达,才不计较。

  想起阿爹那一手馆阁体繁体毛笔字,俞荷呼吸一滞,她现在是个一字不识的小文盲。

  俞家五口人一头牛,从早上出发,到中午大太阳暴晒,再到下午,俞荷蔫了吧唧倒在稻草上痛苦不已,晚上五点多,终于看见了白水县的城门,才算解脱。

  “总算到了,夜路不好走。”俞有地喊着俞荷三个下地走走,给城门官三文钱的入城费。

  牛蹄哒哒哒踩着青石板路入了城,走过拱桥,过了护城河,闹市已毕,历史悠久的店铺里,客人零星,门口的幌子迎风招展,在灰红的灯光下清晰可见。

  “你们三个好好看着路,等你们大了自己到舅舅家来走亲戚。”

  俞有地牵着牛车径直往南走。

  俞荷看着路越来越偏,小巷子小院子越来越多,越来越低矮草棚的房子,心里一下醍醐灌顶。

  “你外公家就在前面。”俞有地停下,让他们整理下衣服,又走了一会儿才在门口有一棵凤凰树的大门前停下。

  “成文,去敲门。”

  俞成文去敲门,李二娘牵着两个女儿下了牛车,听着门里一声粗沙的男声问道,“谁呀?”

  “大舅舅,我是成文。我们来上熟。”

  “是二娘和妹夫啊,阿娘早就盼着大妹回来呢!”李世涛立刻开门,笑着说,“你们这大老远的来,也不先带个信,家里也没准备饭菜。”

  “妹夫,咱好久没聚聚了,今晚不醉不归。”李世涛笑着请大家进门,一边和俞有地打招呼,“呀,俞荷都这么大了,明儿二妹也要回来,成斌也一起来,你们好好团聚一下。”

  寒暄过后,牛绑在院中的拴马桩上,俞有地忙着倒水喂草。

  李二娘带着三个孩子,跟迎出来的李老太太李世涛和李世杰两人的妻子去李老太太独居的房间说话。

  一进屋,俞荷就闻到一股霉味儿,房间靠门开一个二尺的小窗,里面靠墙搭了一个床,立着一个小衣柜,靠床边长条凳上放着三个大木箱,床头上放着一个针线笸箩,里面有一个做到一半的绷子,几样颜色鲜亮的绣线,一双未完成的绣花鞋,一双白色做好边的鞋垫。

  “你们来的巧,明天三娘也回来,你们姐妹一年没见,好好说说话。”李老太太几度欲言又止,最后笑着说:“这是俞荷吧,这孩子你们养的真好,胖乎乎的,喜纳。”

  商量的语气说:“老大家的,现在天晚了,街上要宵禁,你随便熬一锅米粥,赶明儿整治一桌好菜,待客。”

  “好呐。娘,我现在就去做。”李世涛的妻子张氏笑着说,“大妹,今晚,你们娘仨和娘得挤一挤了。”

  李二娘笑着说好,要做饭,抢着去帮忙。

  俞梅拉着俞荷外婆屋里出来,看阿爹喂牛,小声的和俞荷说:“你看看,这就是外婆家,再还想着要来吗?睡都没地方睡,晚上娘要打地铺呢。”

  俞荷随意听着,一双眼睛打量着舅舅家,正屋三间房,很小,两间厢房,一间厨房,厨房边一块小菜地,一口水井,两间倒坐房好像是新建,整个院子有四五十平。

  县城真是寸土寸金。

  “大妹,你也晓得,你哥没本事,只能做点零散的活,又拉不下面子,还好酒。就不怕你笑话,今儿晚上就用你拿的米给你们熬菜粥了。”张氏一边布袋子里取米,一边心疼,这米可真好,云哥儿要少吃两三顿呢。

  “大哥不是支个摊子代写书信,现在不做了?”李二娘疑惑的问。

  “他早就不做了,嫌丢人,现在白家私塾打杂,一个月有二百文工钱。我给你说——”俞荷就听到张氏压低了声音,怎么也听不到她到底说了什么。

  俞梅给俞荷解惑。

  “白家就是二姨父家,二姨夫当初和阿爹一起跟外公读书,他比阿爹大两岁,二十岁成了秀才,开了一家私塾,听说对学生很严格口碑很好,他还在准备乡试——就是考举人,考上举人经过举荐就能当官。”

第10章

  俞荷没想到姐姐知道的这么多,就听见自己的肚子在咕咕叫。

  “俞荷,叫你爹厨房来吃饭。”不大会功夫,李二娘从厨房窗户探出头,喊道。

  俞有地哪里用叫,他是一点都在大舅子屋里待不下去,大舅哥开口就问家里收了多少稻谷,多少钱一斤,话不投机半句多,想白拿没有。立刻答应着说:“来了来了!”

  吃过饭,舍不得油灯,大家收拾一下早早的睡了。

  李二娘在李老太屋里领着俞荷俞梅打地铺,俞有地在云哥儿四兄弟屋里铺上稻草,和衣而躺,没一会儿功夫就睡着了。

  清晨起来,李家与昨晚不一样,李世涛正领着两个儿子杀十斤重的大草鱼,李世杰在拔大肥鸭的鸭毛,四个女儿凑在一起说话,手里的活不停,摘鲜嫩的青菜,洗白莲藕,捡大河虾。

  连老太太都亲自下厨,正在做一道糯米八宝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