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插柳成荫
第二天,码头摊子摆开,俞有钱就去街上找李掌柜买石灰。
“俞老弟,一事不劳二主,我给你再介绍个会刷墙的师傅。”
“多谢,多谢你呐!”
李掌柜介绍的师傅叫李新茂,父子侄儿一共五个人,每人一天50文的工钱,自带和泥的秘方。
双方见了面,商量好明天开工,俞有钱回家准备梯子和登脚的木板和竹架。
马三面和俞老头旁边麦地里拔草,两亩坡地种了玉米洋芋黄豆杂粮,草也开始长了。
“俞荷要种棉花,水田怕不行吧!”
“水田不行。今年都种水稻,等秋天收了稻,我们也种两亩油菜榨油。”
“山坡上种点,地里再种点保种。”
拔了一个多时辰的草,两个人回来休息了一会,俞老头又开始做木簪,马三面旁边打下手。
“中午想吃什么?”
“你随便做点就行了。”俞老头笑着说。
“怎么能凑合,中午我们擀面条。”
“阿娘,给我也做上,再炒个肉菜。”俞有钱拖着一捆藤条和竹子回来。
“你怎么回来这么早?”
“明天匠人来刷白灰,正房五间也一起刷了,你们和大哥想住就住。匠人一天要管三顿饭,我让李师傅赶工,他们要住在家里。”
“要住哪间,让他们自己选,来几个人啊?”
“五个人。”
“那我能忙得过来,中午饭我给做。”中午就他们两个,加上五个匠人,七个人的饭菜容易。
“我有空,可以在家打下手。”俞有钱屋里端了碗开水,厨房门口坐下歇气。
“要不要把我们这前院的房间也刷一遍,大门什么时候做?”大门从去年说到今年,还是以前的老栅栏。
“等农忙过了,就请人。”
俞有钱坐了一会儿,用锯子改桃木,照样子画线,一个个截好木头块。
马三面看了一阵儿父子俩干活,起身去厨房先和面。
“阿爹,空了你多做点木簪,俞荷说冬天绒花生意更好做。我们先备货。甭管陆家卖给谁,我们先把我们该挣的挣。”
俞有钱担心万一真向卖,到时候赶工,能赶出来几件!
点漆木簪也能卖。
“好。”俞老头乐呵呵道,本来吸引俞梅注意力的绒花,没想到家里越做越精细,做成了买卖。
——
“阿姐,我们休息一下,今天三叔不在,我们去帮忙洗碗。”俞荷放下笔,看着旁边做绒花的俞梅说。
“哦,好。”俞梅小声应道,开始收拾剪刀绒条和丝线。
俞有地也放下手里的笔,起来活动。
这时吴大汉和媳妇开船来送鸡,李二娘出来和他们搭话。
俞荷父女三个也跟着出来看。
“俞秀才在家呢!我们可托了你们的福。”吴大婶看到俞有地,福了福,笑道。
“今天送了五十只鸡,去年村里人听当家的说要收,我们村都养了几只。等秋天一批鸭子也要出栏。”吴大婶和李二娘说。
俞有地请吴大汉杂货店坐。
人坐下,吴大汉眼睛不知道哪里放,俞有钱不在,他也不知道和这秀才公说什么。
“阿叔,你们村养鸡的人多吗?”俞荷看出吴大汉的不自在,问道。
“都养,一家能卖的也就几只,多了养不住。鸡和鸭子不一样费粮食的很。”
“我们村宋老太收鸭蛋,不过夏天收的便宜,三个一文钱。”
“那等我下次来,收些鸭蛋。”吴大汉笑着说,“鸡蛋你们要吗?”
“三天能送100个吗?鸭蛋三个一文每天也收50文的。”
要是有,就做茶叶蛋,去码头卖,鸭蛋也可以炒了当一道菜。
吴大汉也不确定有没有,鸡蛋一个一文,拿到街上也能卖掉。
”
我回去找找看。”
“好。”
吴婶给别人帮忙带了醋和酱油二斤盐,吴大汉赶忙跑着去取罐子和口袋。
来了一群船工,俞荷俞梅都去帮忙,吴大婶眼里有活也没走,帮忙端饭收拾桌子,吴大汉躲在杂货铺里帮忙看店。
等忙完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李二娘留两口子吃了饭,他们才划着船回去。
到家吴大汉才说俞荷要鸡蛋的事。
“这事我看行。我去问问。”吴桂花先把自家的二十个拿出来挑选了一遍,又拿着篮子去村里问。
第84章
“俞成龙,你和甲班的俞成文是一家?”胡富贵又闻到俞成龙身上的饭菜香。
俞成龙看自己的同桌小胖娃一眼,他们同岁,今年才来都在丁班,阿爹说胡富贵是街上铺面一条街胡地主的小孙子。
“是啊,俞成文是我大堂哥,俞成义是三堂哥,俞成城是我四堂哥。”
哥哥们每天中午都等他一起去码头店里吃午饭,这小子眼睛还利。
“明天能不能带我去你家吃饭——我给钱。”胡富贵想起祖父桌子上每天都有的烧鸡,忍不住舔嘴,烧鸡腿又香又嫩,咬一口香而不柴,油而不腻,吸溜。
“不能。要吃饭让你家大人带你去。菜盖杂粮饭一碗五文。也不贵。今天是红烧肉,明天荤菜要么是猪肉丸就是红烧排骨,素菜有豆腐,豆芽和炒青菜,哦,我姐说明天还有葱炒鸭蛋。”
赵季安在两个孩子身后听了许久,故意咳嗽一声,走了。
吓得俞成龙胡富贵赶忙坐好。
先生走了,龙龙双手托腮想着大哥的话,大哥说家里开店学堂里好多人都知道,谁想吃自己去店里买,他们家凭本事开店也没有让人背后底能笑话的。
一会儿又伸长脖子往外面看,他们班只收二十个新生,在学《三字经》,三哥在乙班,四哥在丙班,班上人多一点有三十人。
大哥在甲班有四十人,这些人过两年要参加童生试,是赵先生亲授课。
赵家私塾很大,四个大教室,后院有食堂,有先生们住和办公的地方,也有学生宿舍。
路远的学生,可以拿粮食和菜在食堂吃饭,也不知道食堂的饭菜怎么样,反正他没吃过,这会儿好多同学还没来,离下午上课还有段时间。
上学好无聊呀!
吃饭回来的俞成文什么都没想,趴在桌子上睡了一会儿,起来活动,旁边孟世昌还在看书。
“世昌,明天中午跟我去我家吃饭。给你介绍我两个弟弟。”
“好。”孟世昌放下书,起身去后院,这会儿去食堂有杂粮馒头和免费的菜汤,花两文钱就能买两个馒头,晚上也够吃了。
杜登耀吃完家仆送来的四菜一汤回来,发现班里就俞成文一个人。
“俞兄,你们家的烧鸡真好吃,明儿我也一起去吃饭。”
“好啊。想吃自己花钱买。”
杜登耀家里有钱,为人豪爽,性格大而化之,很受班上同窗喜欢。
“你两个弟弟启蒙,加上成义,你们家就四个学生了,伯父真了不起!”每年束脩五两,四时八节送礼也要四两多,一年要三十六两多。
“明天中午,你就能如愿见到他。”俞成文笑着说,他们家每个人都很了不起。
“伯父不是在赵村教书吗?听我弟说,附近好多孩子都在赵村上村学。”
俞成文摇摇头,“我爹二月给自己放假了,现在每天看书,码头上看杂货店。”
“先生真舍得下他的学生?”
“应该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刚好,下午的课开始,赵先生拿着书进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俞成文孟世昌杜登耀三人,不敢有丝毫懈怠,跟着赵先生的思路听讲。
下午放学,龙龙第一个冲进店里,放下书包,赶紧洗手。
“阿娘,我爹呢?”
“回去了,明天匠人刷墙呢!下个月我们就住新房,儿子,高兴吗?”
“高兴。我要一个人住。”
“我和你爹给你专门隔一间,你自己住。”赵娟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发,这两天才习惯回来不找俞荷。
成文三个也到了。
李二娘杂货铺做绒花听着声音过来,俞梅俞荷也赶紧收东西,等吃过饭一起回家。
自家吃就做的白米饭,赵娟打下手,李二娘炒一个麻辣豆腐,五花肉炖洋芋块也熟了,烧一个青菜汤。
李二娘见孩子们吃的快,忙给他们添饭,俞有地俞梅俞荷吃一碗就饱了。
“阿娘,明天红烧排骨吗?”
李二娘觉得奇怪,笑道:“你想吃别的菜?”
“阿娘,我就问问。”
成文问完,帮忙收拾好碗筷桌子,李二娘两家店仔细检查了一遍,关门一起走路回去。
马三面晚上做的杂粮节节,见几个哥哥还吃,俞荷端着自己的碗喝了半碗酸菜汤。
“阿奶,你的干辣椒炒洋芋丝绝了!”俞荷又捡碟子里剩下的洋芋丝吃了一口,好吃。
上一篇: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