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插柳成荫
“明天在家吃。”
“好呀。”
马三面收拾厨房到中院,成文三个已经在做绒花,一人一个小椅子排排坐,剪线的,烫花的,往木簪上装的,忙的很。
李二娘唐大丫赵娟三个在正屋的方桌上铺摆开,也很忙。
“娘,你坐,爹和有钱山上砍竹子去了,说也要做些便宜的竹簪。”赵娟让出一点位置,低头继续做玉芙蓉,这花色浅浅的粉粉的越要有耐心。
“杏花和桃花也要很多吗?”马三面看唐大丫做了一大盒花瓣。
“阿娘,这样做省料。”唐大丫让她看自己做好的两朵花。
“你们这绒条搭配好,还能出好几种花样。要是有珠子可以做花蕊。”看了半天,眼睛疼,马三面放下两支花去烧水。
成文三个交流起心得,天色渐暗,他们就收了,互相监督着背书。
俞老头俞有钱在前院加夜做竹簪。
转天,俞成文带孟世昌来吃饭,正是李二娘赵娟忙的时候。
今天有红烧排骨,麻辣豆腐,葱烧鸭蛋,送的青菜汤。
“阿娘,这是我同窗,你给打两个素菜,三文钱对吧!”
“对!”李二娘心里咯噔一下,面上笑着说:“你让你同学先坐,我马上给你们打饭。”
李二娘没打红烧排骨,饭打的多,菜只打了麻辣豆腐和葱烧鸭蛋也多,鸭蛋用生姜和大葱炒出来没有腥味又便宜,吃的人没嫌。
成文端着两碗饭回来,把有排骨的自己吃。
“快尝尝我阿娘的厨艺。辣椒酱是我妹妹去年做的,吃到麻辣豆腐,算你有口福。”
见孟世昌只看不吃,俞成文夹了一块排骨细嚼慢咽,道:“豆腐一斤2文,鸭蛋三个一文,饭算一文。大家都一样的,你快吃!”
孟世昌看看左右船工纤夫管事手里的大碗,确实分量十足,他没有被特殊照顾。
“以后中午好好吃一顿饭,晚上再吃馒头。”
“好。”孟世昌拿起筷子,每天吃不可能,三天吃一顿还可以。
龙龙和俞荷端着碗悄悄咬耳朵。
俞梅也好奇来看,大哥的同窗,瘦高个儿,五官端正,长衫洗的干净,穿一双半新不旧的布鞋,大哥说话他只听着,吃相斯文,浑身带着读书人的清贵。
“孟师兄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甲班的学生都要考科举。”龙龙边说边吃,俞荷只听。
等他说完,俞荷笑着说:“你好好读书,将来考个状元。虽然你学过三百千也要认真练字,字是一个人的门面。”
“好。”龙龙乖巧的答应,会好好练字。
吃过饭,成文几个走了,又来了一拨客人,俞荷俞梅忙着收碗筷,唐大丫俞有粮帮忙洗碗。
有几个人进了杂货铺,俞有地招呼他们买到要买的东西。
“哎呀,你们这里也有玉米把件?多少钱一穗。”一个胖财主带着两个小厮门里进来。
“阿叔,像这种精品二两银子,这种的500文一穗。”俞荷从他们身边挤进来,阿爹哪里知道价钱,玉米把件早过时了。
“拿二两银子的这个。”顾掌柜笑着说,小厮奉上银子。
“谢谢惠顾,阿叔还要点什么,我们还有洋芋棉花,自制的辣椒酱。”
“辣椒酱就是你们做麻辣豆腐的辣椒油?”顾掌柜问道。
“对啊,我们的麻辣豆腐每天都做,很受欢迎的。”
“豆腐热了好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顾掌柜笑着说:“你们家每天中午吃饭的人
多,就是地方小了点,也没有雅间,船上的贵客来的少。”
“地方有限,小本经营。”俞荷陪着他,把架子上的货都介绍了一遍,将人送出店,才想,这个阿叔有点怪。
俞有地给她介绍,这人是镇上顾家酒楼的大掌柜。
“他是专门来打探敌情的?”俞荷一个机灵,有情况!
“他不是说麻辣豆腐吗?”
“嘿嘿,这么说,是我们家的麻辣豆腐,卖出名了。”俞荷得意的笑,后知后觉她刚刚正好有介绍辣椒酱。
“阿爹,我们今年多栽点辣椒,秋天多做几缸辣椒酱卖。”
俞有地笑了,这孩子又想买地。
“我们房子旁边,王地主还有两亩地,我们都买了。”
“谢谢阿爹!”俞荷鞠躬到底,噢耶,妥了,蹦蹦跳跳去找阿娘报喜。
晚上俞有钱顺利买到两亩地,俞荷泡种,第二天傍晚赶忙背着小背篓跟着阿奶去种辣椒。
大家一起去帮忙挖沟,撒肥料,浇水,埋种,肥料下的很厚。
“这两亩地,一亩种辣椒,一亩种棉花,辣椒做辣椒酱,棉花纺线做被子。”
“种,都种。”赵娟也听说了顾家酒楼来人的事,笑着说。
二十四,总算翻土就能看见辣椒发芽,俞荷兴奋的跳起来。
“俞荷,明天跟我进山,挖你要的茜草!”邓郎中和邓虎从路上下来,两个人这是采药才回来。
“好。邓爷爷,走我们家里喝杯茶去!”俞荷地边跳下来。
“阿爹买了这两亩地,我们准备种辣椒和棉花。邓爷爷你知道吗?赵村的桑树怎么到现在还没种?我都等了好几个月了。”
“种桑树是朝廷的政策,也有人反对,就慢一点。”邓郎中笑着说:“你想养蚕?”
“邓爷爷,蚕好养吗?”
“好养也不好养。学学就会了。”邓郎中婉拒了俞荷的邀请,和邓虎背着背篓回去了,看他们走远了,俞荷慢悠悠进了大门。
家里大人都在准备明天卖的烧鸡,烤鸭也做,吴大汉带着一家五口人来帮忙,三叔又叫了龙龙两个舅舅舅母,王大爷一家,忙得过来。
三月二十五,天蒙蒙亮,俞老头驾车送大家去东街摆摊,俞荷早早背着自己的小背篓,在路边等邓郎中。
“俞荷,你好早啊,这是我阿奶给你准备的干粮。”邓虎看到俞荷,小跑着过来,递给她一个布包。
“谢谢。我也拿了干粮。”俞荷把自己的小背篓给他看。
邓郎中扛着撅头,追上来了。
“邓爷爷,我们今天去哪里挖?”
“东林山沟边有茜草,它喜欢长在阴湿地边。”邓郎中听着俞荷脆生生欢快的声音,笑道。
这孩子好有活力!
第85章
“茜草,性苦寒,入肝经。生用专于凉散,炒炭行中有止……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关于茜草的功效,邓郎中给两个人从《本经》讲到《本草纲目》,又用了几个实践例子说明用量。
“俞荷,快看,这个就是茜草。”邓虎眼睛一直看着河边的草丛,终于发现一个才长出来的新芽,刺藤上还有干枯的草藤和果实。
俞荷连忙跑过去,哎呀,是个面熟的呢——“这就是茜草啊,我们灰土梁的地边树林里也有,这个茎秆和叶子割手,利的很。”
“对,我们小心点。”邓虎拿出镰刀,割断藤,顺着找到根子,再拿锄头深挖。
俞荷也旁边找到一个小心的拉开秧子,开挖。
两个人挖,邓郎中旁边看着,等挖出这颗,三个人一路顺着河道往东林山方向走,路上碰到朝山的人,有的已经回来,有的才赶路上山。
边挖边走,到中午走到东林山脚,又沿着小溪沟边找,两边都是农田,沟里地边上偶尔有一苗,俞荷和邓虎热的一头汗,又累又饿。
“俞荷,休息一下,吃口饭。”邓郎中坐在核桃树下的大石上,笑着说。
“好。”俞荷正顺着地边往山上找,听到邓郎中喊她一边答应一边抡锄头,这边明显要比前头挖的根大,掰开根断面是红的。
挖到一个拇指粗的大根,俞荷高兴的回来,坐在邓郎中身边歇气。
邓郎中看她蹲坐着,头发汗出的都粘在头上,手背刺拉了红痕,脸蛋红扑扑,葡萄眼亮晶晶,不知累。
再看,邓虎瘫在石头上,坐没坐相。
休息好,俞荷拿出竹筒和水杯,吨吨吨的喝了半杯水,才拿出自己带的辣椒夹馍。
“邓爷爷,你试试我家的咸菜。”俞荷拿出一个小瓦罐,把筷子递给邓郎中,“是酸的。”
邓郎中吃了一口差点把自己的牙酸掉了,邓虎却喜欢,连着夹了两筷子。
“好吃。”
吃过饭,再休息一会儿,邓郎中带着他们继续往沟里走,下午未时,三个人才原路返回。
俞荷觉得自己今天走了有二三十里路,回到家,马三面吆喝着先让她泡脚再吃饭,自己拿了切刀案板帮忙整理草药。
山谷里狗膝根和种的一样茂盛,他们割了一些回来。
“阿奶,邓爷爷说狗膝根可以凉拌当菜吃,治风热咳嗽。”俞荷厨房门口小凳子上坐着,小口喝着青菜鸡蛋疙瘩汤,心里期待着这些茜草根,能染出红色。
马三面屋里找个盆把鱼腥草放好。
“吃了饭,先不要睡觉,和我一起切药。”马三面看着一背篓的草根,不知道说什么好,夸孩子能干,她下次还来,看她累的,精神又好,一目衷心想着染出红色呢。
“嗯。”
俞荷刷锅洗碗,坐在小板凳上把案板和菜刀放在靠背椅子上,背篓里放药,一手拿一手切,切好拨到地上的筛子里。
今年做米皮烧鸡都在中院,前院干干净净,现在只有她们祖孙两个人干活。
“俞荷,你回来了,挖了这么多草药啊!”俞老头牵着牛车大门里进来。
“阿爷,今天生意怎么样?”
“生意很好,烧鸡烤鸭一百只都卖完了,米皮我都送了三回,晚上有夜戏,还得准备一二百只。戏场人扎堆堆,连树上都是看戏的,今年比去年人还多呢。”俞老头说着去厨房给牛提了一桶水。
“俞荷,明天去看戏吗?”
“去的。”
马三面给老头端了一碗疙瘩汤,俞老头坐下喝了,去中院拿米皮和烧鸡,赵家两个舅舅帮忙抬出来。
上一篇: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