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梨
傅瑶唇边笑意早已淡去,不复方才温婉情状:“派人知会傅川,着他探清玉芙家中底细,尽快回禀本宫。”
傅川正是皇后堂兄,理国公为数不多的子侄之一。
丹珠颔首,恭敬应道:“是,奴婢这就去办。”
-
尚盈盈得了赏赐,心中却并无半分喜悦,反倒愁容满面。只觉得这赏银像块烫手山芋,拿也不是,丢也不是。
正当忧心忡忡之际,尚盈盈忽觉有人跟上来,轻轻在她臂弯上碰了碰。
“玉芙妹妹?”
尚盈盈陡然抽身回神,抬头见是杏书,连忙扯出一抹笑容,唤道:“杏书姐姐。”
杏书挽着她的手臂,将她拉到廊角,关切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方才一路走来,竟魂不守舍的,又在琢磨什么呢?”
皇后赏赐她的事情还没传开,尚盈盈正思忖如何回答,忽然瞧见海棠漏花窗下,晃过两道鬼鬼祟祟的人影儿。
尚盈盈脊背紧绷,无声按下杏书的手,蹑足靠上前去。哪知这时,花墙洞后的俩人恰巧散了,其中一人拐进廊子来。
定睛一看,竟是莺时。
莺时撞见尚盈盈和杏书,活像遇着鬼似的。她强装镇定,却掩不住眼底慌乱,一看便是做了亏心事。
尚盈盈盯着莺时,冷冷问道:“你方才在同谁说话?”
不知尚盈盈偷听了多久,莺时脸蛋儿涨得像紫茄子,心虚地拔高音调:“叫喊什么?你这时候儿倒把自己摘得干净,前一阵不也和文妃宫里的人见面来着?”
俗话说听话听音儿,尚盈盈闻言立马明白,莺时在和某位宫妃的婢女暗中通气。
“你忘了刚来乾明宫那日,金总管是怎么给咱们立的规矩?”
尚盈盈眉心紧锁,一把拉过莺时手腕,低声警告她:
“胆敢往外头递信儿,你是活腻歪了?”
莺时却扭腕躲开尚盈盈,厉声辩解:“我才没有!你少血口喷人!”
说完这话,莺时拨开杏书,匆匆往下房里逃去。
尚盈盈还欲张口叫住她,杏书却上前阻拦,努嘴道:“好言劝不了该死的鬼,你瞧她领你的情儿么?要依我说,就多余管她。”
且叫莺时再蹦哒两天,等日后犯到万岁爷手里,便叫她蛤丨蟆跳进老蟒蛇嘴里,全都完蛋得了。
第14章 兰花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傅皇后亲自来乾明宫走了一遭,转日御前便传出旨意,将大皇子交由文妃抚养。与此同时,柳妃则被晋封为贵妃。
明眼人都看得出,文妃抚养皇子之事,多半是皇后一力促成。这两道旨意,先成全文妃,再抬举柳妃,又暗暗替皇后做脸。皇帝将后宫这碗水端得再平不过,其中制衡之意,可见一斑。
却说文妃接走大皇子那日,正巧赶上朝中休沐。生恐贵太妃会膝下寂寞,晏绪礼顾不得自己多歇息,一大清早儿便又起身更衣,起驾往寿安宫请安去了。
而清晨的乾明宫里,照旧是一片紧锣密鼓。当差的宫人们纷纷似鸟出笼,于宫中各处大忙特忙起来。
尚盈盈站在门口玉阶上,眼风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洒扫庭除的宫女素蕊身上。
素蕊年纪尚小,此时抱着个半人来高的竹笤帚,更显得身形瘦弱,稚气未脱。
自打那日撞破莺时与人递信儿的事,尚盈盈便一直放心不下,思来想去,还是该探探清楚才是。
此刻见素蕊落单,尚盈盈便朝她招招手,声音不高,却透着姑姑的威严:
“素蕊,你进来。”
素蕊闻声一愣,连忙放下长竹笤帚,在衣角上蹭了蹭手,惴惴不安地跟在尚盈盈身后进殿。
“玉芙姑姑安好。”素蕊垂眼站在尚盈盈跟前,细声细气地请安。
尚盈盈摆手让擦抹陈设的小丫头先出去,这才看向素蕊,眼中盛着赞许,语气也和缓下来:
“这阵子你在外头当散差,我和你杏书姑姑皆留意观察过,发觉你手脚勤快,洒扫也用心。打今儿起,你便不用在外头扫游廊了。我提你进殿来伺候,只管擦干净祥云堂前那块儿金砖地便是。”
素蕊平日在莺时那里受足了委屈,此时忽然听到姑姑们夸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要知道此时天儿还暖和,在院子里洒扫并不觉得如何。可等到了寒冬腊月里,顶着漫天风雪当差,恐怕手上都要生满冻疮。于姑娘家而言,干这种粗活儿,更是苦不堪言。
不曾想还有逃出生天的机缘,素蕊心中万分感激,忍不住抬起双朦胧泪眼,随即又低下头去,连声道谢:
“奴婢谢玉芙姑姑提拔,也多谢杏书姑姑……奴婢往后一定尽心当差,不叫姑姑们失望。”
见小丫头哭得可怜,尚盈盈心里也颇不是滋味,伸手替她揩去眼泪时,又状似随意地问道:“我瞧你平日总跟在莺时身边,想来她要做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听闻莺时近来跟外头的人往来甚密,可真有这回事儿?”
素蕊闻言,原本红扑扑的小脸竟“唰”地一下白了,纠结半晌,终是微微点了点头。
尚盈盈见素蕊果然知情,立马又追问道:“那你可知与莺时见面之人,是哪位娘娘宫里的?”
捱不住心头对莺时的惧意,素蕊用苍瘦指尖紧攥着衣角,嘴唇翕动了几下,却没说出话来。
“是柳贵妃?”尚盈盈盯着素蕊的眼睛,再次试探,“还是虞嫔?”
此事其实一点儿都不难猜,宫里统共就那么四五位主子,尚盈盈依着自己对宫妃们的印象,捡了两个最有可能之人发问。
素蕊眼神忽然慌乱起来,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奴婢不清楚……姑姑放过奴婢吧,奴婢真的不知道……”
她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声音里还带着颤巍巍的哭腔。
素蕊一向胆子小,即便真知道什么,想来也不敢出卖莺时。
自心底轻叹一声后,尚盈盈不再继续逼问,只体贴宽慰她:“罢了罢了,瞧把你吓的。今后你便只管好好当差,方才的事儿就烂在肚子里,一个字儿都别往外说,知道吗?”
素蕊没颔首应声,只愧疚地望着玉芙。刹那间,她又像是下了很大决心,抖着嗓子说道:“玉芙姑姑平日里待奴婢好,奴婢都记在心里。往后、往后奴婢会替姑姑多留意的!”
听素蕊如此说,倒真是意外之喜。尚盈盈替素蕊焐着冰凉的手,柔声勉励道:
“好孩子,你也不必逞强,凡事尽力去办便好。”
素蕊垂下眼睫,指尖轻搓衣摆,红着脸呐呐应是。
-
即便晏绪礼今日不去请安,寿安宫中也并不冷清,原是皇后有心,特地带了几道滋补茶点,来陪贵太妃用膳。
皇帝既认乌贵太妃为母,皇后在贵太妃面前,便也以儿媳自居。说到底,贵太妃一应
用度均比照皇太后之例,只是差个正经名头罢了。
膳后饮罢枣茶,乌贵太妃便携帝后去堂中闲坐。贵太妃本欲将软榻留给帝后二人,未料晏绪礼先扶着她一同落座,倒把皇后独独留在对榻上。
见晏绪礼神情自然,乌贵太妃并未深想,只噙笑问道:
“方才听皇后说,她前几日已将画像送去了乾明宫。你自个儿看过一遍,可觉得有中意的?”
想起案头堆的那摞画像,晏绪礼只觉头疼劲儿又要上来,好言推脱道:“母妃,儿子身边并不缺人伺候。如今漠北战事刚刚平息,宥儿身子又不好,儿子实在无暇顾及……”
“得了。”
听出皇帝又欲推拒,贵太妃顿时无奈打断,而后耐心相劝:“皇上胸怀社稷,不贪恋儿女情长固然是好,可却不能将心思全然抛去前朝,后宫也得绵延子嗣才是。”
“是。”晏绪礼微微低首,“连累母妃劳神,是儿子不孝。”
乌贵太妃轻叹一声,知道晏绪礼不过面上答应得痛快,实则压根儿没往心里去。
“旁人也就罢了。只是嘉毅王府的卫真县主,皇上总不该推脱了吧?”乌贵太妃试探着发问。
晏绪礼闻言,登时微微皱眉,诧道:“卫真县主尚要唤儿子一声‘表叔’,选聘她进宫,恐怕多有不妥。”
说起这嘉毅王,其实并非皇室宗亲,而是以军功封爵的异姓王。自从上代老王爷迎娶宗室郡主为妻,才叫子孙后代搭上了晏氏血脉。
乌贵太妃本欲张口说些什么,却碍于皇后在此,陡然沉默下来。
察觉自己被有意无意地隔绝在外,傅瑶脸上几乎撑不住笑,识趣站起身:“启禀皇上、母妃,臣妾忽而记起宫中还有些账册要看,便先告退了。”
晏绪礼淡应一句后,便不再作声,反倒是乌贵太妃补上几句体面话,略安慰了一下皇后。
待屋内再无旁人,乌贵太妃这才轻声解释:“卫真县主参选之事,原是嘉毅太妃亲自进宫来说的,也去到太皇太后跟前禀过。”
这位嘉毅太妃,便是当初嫁与老王爷的康乐郡主。论起亲戚辈分来,她应是皇帝的堂姑母。
见晏绪礼没吭声,乌贵太妃只当他心里有顾虑,便又劝道:“左右你们都出了五服,早就算不得什么实在亲戚。卫真县主转过年都是十九的大姑娘了,不过是因她祖母的缘故,这才成了你表侄女。单论岁数,你们可远够不上两辈人。”
晏绪礼垂目沉思,好半晌,才默默开口:“儿子记得县主是个闲不住的性子,进宫反倒拘束了人家。”
“此事早就问过县主的意思,她自己是愿意的。身为顾氏之女,明事理、识大体,这便很好。日后你若同她相处得来,那自无二话;倘若你仍不喜欢,便只拿她当个小辈养在宫中。”
乌贵太妃顿了顿,又隐晦地提起:“皇帝跟嘉毅王府续上姻亲,大家伙儿才能把心搁回肚子里。”
当年先帝子嗣众多,其中不乏母族强劲之辈。晏绪礼生母无靠,养母族中又只出文臣。开府次年,他便铤而走险,远赴漠北边陲,凭军功挣得还朝夺嫡的资格。
而漠北之地,正是嘉毅王驻兵镇守。
嘉毅王府素来不涉党争,但令一位成年皇子从战场上活着回来,似乎本身就代表一种微妙的拥立。
无论是从前,还是如今和往后,顾氏手中的兵权,皇帝都须紧紧笼络住。
晏绪礼听了半晌话,眉骨泛酸得厉害,不由撑额敛目,徐徐叹道:
“那便依您和老祖宗的。”
“反正您二老都跟姑母商量定了,既是两厢情愿的事儿,儿子还能说什么?”晏绪礼扯了下唇角,语似轻松。
“趁这当口只咱娘儿俩在,母妃就说两句不大中听的。”
大致能猜出晏绪礼不喜纳妃的缘由,乌贵太妃握来他掌心,温声开解道:
“如今你那后宫里头,除却贵妃成日跟个朝天椒似的,余下几个都是蔼和和儿的笑面佛。可眼看五六年过去,你膝下竟只存了大皇子这一根独苗。可见后宫里人少,也未必就能消停到哪儿去,品性好才是最要紧的。”
“母妃说得是。”晏绪礼颔首,“外头素来将后宫比作小朝廷,儿子也深以为然。若论起治国之道,无外乎上梁正则下梁立,水活清则鱼鸟欢。外朝贤臣良将辈出,内廷里却总无人堪用,实在叫人头疼。”
她这养子心思深,讲起话来也爱绕弯儿。乌贵太妃仔细琢磨一番,这才弄明白晏绪礼言下之意,似乎是觉得后宫里上梁不正?
乌贵太妃忽然间想通什么,不禁低声问道:“方才瞧你待皇后的态度,就有些不冷不热似的,你俩之间是有疙瘩了?”
“母妃慧眼如炬,儿子也不瞒您。”
晏绪礼眸中晦暗,有些话不必多言,只需点到为止:“年初勤妃难产之事来得突然,儿子着人暗中探查过,里头果然藏着许多蹊跷。”
“如今再见皇后,总觉不复从前那般凭信,禁不住要疏远似的。”说到此处,晏绪礼语调忽而有些低沉。
连结发妻子都不可信任,皇帝倒真成了孤家寡人。
乌贵太妃心觉亏欠,眼眶里便涌起热意,竭力宽慰道:“后宫里尔虞我诈,无人能独善其身,这你也是清楚的。夫妻间有时便要装聋作哑,互相担待。帝后和睦,才能叫朝中安定……”
说着说着,乌贵太妃便有些劝不下去,忍不住偏身拭去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