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金盏 第147章

作者:玖拾陆 标签: HE 女强 爽文 古代言情

  二十九年的科举是一次尝试,积攒经验,说到底还是为了岑睦开路。”

  方向对了,思路一下子清晰极了。

  穆呈卿激动地道:“考前就能生事,水土不服、醉酒无状等等弄下一批,考场上再弄掉几个,魏思远或许就是那个例子,再有漏网之鱼,准备殿试的时候再努努力,等进宫了,还有御前失仪,想收拾人,办法多得很!”

第113章 成昭郡王他属狗的吗?(五千大章)

  让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金榜题名,太难了。

  想方设法地泄题,也太难了。

  为此,在之前的几个月里,沈临毓和穆呈卿甚至查阅了那年春试保留下来的案卷,将考生的墨卷、朱卷一一对应,防的就是有人买通了誊抄官。

  誊抄官认出了字迹或是其他记号,在誊抄墨卷时,改掉错误的答案,最后送到考官手中的朱卷就成了正确的了。

  可他们愣是没有在这两套卷子上发现问题。

  “真谨慎啊!”穆呈卿感叹道,“舞弊的时候,愣是没有动墨卷朱卷。要是动过,哪怕我们此前想反了,看到那好好的墨卷被抄成乱七八糟的朱卷,我们也就想转过来了,而不是那么久都徒劳无功。”

  沈临毓道:“确实称得上谨慎。案卷保留下来就是铁证如山,就算岑太保有这个胆子,底下的誊抄官可不会背这等危险。

  想让考官们合作,只能是最不起眼的行方便,大家安安全全把事情做了,没有后患,才会应承下来。”

  穆呈卿颔首,又道:“既然有个方向,现在怎么查?”

  沈临毓坐下来。

  慢慢饮了一盏茶,沉思许久。

  穆呈卿见状也不催他,只等他整理思绪。

  良久,沈临毓一条条往下列。

  “从考前入手查,人数太多,反而累赘,我们反着来,从殿试倒查。”

  “有没有谁御前失仪,有谁在会试和殿试上成绩相差极大,有没有本该参加殿试但因故没有来的。”

  “会试三场,像魏思远这样考到一半不能再考的有多少?”

  “会试考场分房,主考高老大人当时身体状况一般,只担个名头、除了开考那日在主房坐了会儿,其余日子都不曾过去,而副考官按理不怎么巡视其余房舍。”

  “各房由各自的同考官负责,让人去打听、回忆,副考有没有心血来潮去哪几房巡查,同考官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还是来来回回在号舍间走动,尤其是突然往哪位考生跟前一站的。”

  穆呈卿听得嘴角一抽。

  他太懂那滋味了。

  小时候背书背不顺,正想东摸摸西擦擦的时候,一扭头,祖父在窗户外头板着脸、鹰一般的眼睛盯着他。

  那一刻,脑袋空白一片。

  考生也是一样,若是个容易紧张的,叫考官这么一盯,怕是手都抖了。

  “不是我叫苦,”穆呈卿摆手道,“前头说的好查,后头这两条,现在是永庆三十六年起始,你让人回忆二十九年哪位考官爱转悠,谁能想得起来?”

  “先问,问到了最好,问不到也没辙,”沈临毓亦清楚其中困难,并不一味勉强,“但考到一半出各种状况的考生,总能有个数。

  再查查水土不服等等缘由下连考场都没有进的考生,尤其是在此前的秋试上成绩出色的。

  所有这些没有上榜的考生,再查他们有没有参加三十年、三十三的春闱,成绩如何,有考卷的全去调出来。

  把在这两科里金榜题名的名单列了,弄清楚各自在二十九年如何倒霉。”

  “我看可行,只是,”穆呈卿顿了顿,正色与沈临毓商量,“这般细查就不可能像之前那样不露风声了,许是会打草惊蛇。”

  沈临毓敛眉,很是认真:“春闱在即,若是我们言中了,那岑太保差不多要动手为岑睦扫清障碍了。

  我们打草惊蛇,他还不知悔改、罪加一等,他要是缩回去、不敢动手,我们也算是给被他盯上的有才学的考生一个公平的机会。

  魏思远可是一路耽搁到了现在,整整七年。”

  考生有几个七年可以浪费?

  诚然,即便当年他考中了,遇着血亲离世,他也得丁忧,但进士和举人天差地别。

  每月得官家多少补助,能减多少赋税,便是为了生计办个私塾,收的束脩都不一样。

  魏思远的家底让他撑到了七年后再赴考,但其他许许多多的“魏思远”或许就倒在了银钱困境上。

  沈临毓出身矜贵,但他一样清楚,普通百姓之家要供出一个举人甚至进士要费多大的力气、多少的银钱。

  “此前迟迟找不到方向,险些让他再祸害人,现在也算得上柳暗花明,船到桥头自然直了,”沈临毓想了想,又道,“打草惊蛇是难免了,我先与圣上交个底,听他如何吩咐。”

  毕竟,他们打蛇,但圣上才是那个要收蛇胆蛇肉的买主。

  沈临毓说完就进了宫。

  永庆帝思量再三,让镇抚司只管去做。

  镇抚司上下忙得脚不沾地,穆呈卿恨不得问三司衙门再借人手,更别说沈临毓了。

  郡王爷夜里都只在衙门里打个盹,睁开眼睛就是查案卷、看证词。

  元敬见状,只得抽空去广客来买些可口饭菜,顺便与余姑娘说些能说的“进展”。

  “是,王爷四天没回府了,清早小的把换洗衣裳送回去、又收拾了些干净的送衙门里。”

  “遇着长公主了,长公主挂念着,但她从来不插手王爷的公务,只叫小的照顾好王爷吃穿,莫要把人先累倒了。”

  “难办得很,案上的文书堆得这般高,地上还有不比桌案矮的好几堆。”

  “镇抚司那么多人追着去各处问话,要不说还得是镇抚司呢,别人再烦、也得硬着头皮作答,换个别的衙门,或者指挥使不是王爷这等身份的,恐怕还不好问话。”

  “王爷的心思不在吃喝上,他巴不得就馒头蘸酱、几口咽下去填肚子了事,什么鱼啊虾啊,他嫌麻烦、浪费工夫。”

  “可总不能就那么吃吧?所以余姑娘您看着来,要方便好入口、吃起来不费劲的。”

  这对阿薇来说倒是不难。

  空口馒头不是个事儿,那就各色包子、夹馍。

  广客来本就有包子,而馒头也是现成的,灶上炖了什么肉,拿来手撕或切开,往馒头里夹了就是。

  每日厨房里也炖着汤,盛一盅,也不用管里头的料,大口喝了就是。

  这些不单是吃了不费劲,只要不是个漏嘴巴,能一手案卷一手包子,眼睛都不用从字上挪开。

  但从头至尾,阿薇只知道沈临毓那儿分身乏术、忙得很,却不晓得他忙的到底是什么,直到又过两日才从几个考生客人中听到了些风声。

  朝廷在查科举舞弊之事。

  查的好像是前些年的恩科,具体哪一科,他们就说不明白了。

  但岑太保却是真真切切知情的。

  官署里,他与其他两位老大人感慨道:“科举舞弊是要案,势必要查清楚,绝对不能放过!可是不是也要讲究一下时间?今儿初六了,今年初九考第一场,这不弄得考生们都人心惶惶的吗?”

  “我也是这意思,费大人他们这些考官都已经闭关了,等初九入考场,也要一头雾水,”萧太傅沉声道,“可我最担心的是考生们受影响,春闱本就是几千人选百人,而这几千人又是全朝万万学子中好不容易杀出来的,多希望能平平顺顺考下来。”

  岑太保摸着胡子,痛心道:“最好是能说动圣上,让镇抚司缓缓,怎么也得考完呐,可这事儿我不好去说,您二位也知道,我孙儿要下场,我去找圣上,这、这……”

  纪太师道:“我听说,御史们打算上折子,好像还说动了大理寺。”

  萧太傅一愣:“大理寺又管不了镇抚司。”

  “主要是说服圣上嘛,”纪太师叹道,“贡院忙着准备春闱,镇抚司的人追着去问旧案,这不添乱嘛。”

  岑太保垂着眼,没再说话。

  年前新宁伯府被抄,御史憋着一肚子气过年,年后也因为黄家罪行确凿而发不出来。

  现在有了个弹劾沈临毓的机会,八成不会错过,总得把那股火气发出来。

  但是,叫沈临毓暂缓动手,并不等于案子就过去了。

  案子会在之后再提,但他想为阿睦做的各种准备,眼看着是不可能了。

  风头如此之紧,贡院里哪个副考、同考官敢顶风作案?

  而提前弄下去几个,岑太保有心为之,但最多也只能弄掉七八个,再多就太招眼了。

  并非是他对阿睦的学问没有信心,而是谁不想多些保障?

  岑太保越想越气。

  镇抚司、成昭郡王他属狗的吗?

  年前突然对新宁伯府下手,还能说是阿妍在其中坏了事,可二十九年的科举……

  岑太保想不明白。

  朝会上,御史们你方唱罢我登场。

  永庆帝没有表态,只押后再议,退朝后就把沈临毓叫进了御书房。

  沈临毓呈上了这些日子的成果:“二十九年失手,在三十年、三十三年金榜题名的总共有二十七人,其中有您钦点的三十年的探花林大人。

  林大人当时一场文会后吃多了酒、跌了一跤伤了右手,他坚持考了,但左手写字太丑,那墨卷丑得我都看得云里雾里,誊抄官实在没法好好抄。

  前日我请林大人来看他那份墨卷,请他自己抄,他都抄得很艰难,但还是照着原来的答案写下来了,您看,就是这份。”

  沈临毓替圣上找出来,请他过目。

  永庆帝认真读完,叹了一声。

  若当年誊抄上来的是这样的春闱三场答卷,定然是杏榜提名,得殿试机会。

  “若只有一两人遇着巧了还说得过去,但整整二十七人,”沈临毓道,“三十年、三十三年总共也就上榜了二百三十八人,他们占一成多了。

  且还有因故错过两次、今年才又来的,那几人在此次考生中已然靠文会诗会得了名声,至于能不能中,考场见分晓。

  圣上,我清楚御史们的担忧,怕影响到此次春闱,因为他们不知内情,他们以为是孤案,只二十九年那一次。

  可我知道,二十九年是试水,今年才是他真正的目标。

  若我不查得各方都知晓,他就会依样画葫芦地害了这次的考生。”

  永庆帝深深看着沈临毓,道:“朕理解,所以他们早朝上说什么,朕都没有管。

  不过临毓,朕也要提醒你,你告诉过朕、背后十之八九是岑文渊,你现在急着查,也是照着岑文渊为主谋来布置的。

  但是,你现在给朕看到的这些证据,只能说明二十九年的科举确实出了问题,但这些问题还落不到岑文渊头上。

  要定他的罪,得要更确切、直接的证据。

上一篇:嫁表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