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89章

作者:妙鱼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励志人生 甜文 朝堂之上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礼部黑白忙活了大半个月,总算差不多了,还没等松口气,皇帝又出了幺蛾子,他决定出宫去亲迎皇后。

  皇后尊贵,于九五至尊的皇帝面前也为卑,历朝历代就没有皇帝大婚时亲迎的。

  且仪仗经过时,沿路都是围观的人,若是有人借着人群的掩护对皇帝不利,真的是防不胜防。

  几位阁老和各部重臣轮番苦劝,说别的还罢了,提到遇到危险,皇帝摸出几个棋子在手里翻转着,记起他棋子在地上打出坑洞的威力,都住了嘴。

  这位皇帝可不是以往能比的,别的怕来袭击刺杀的,这位不但不会怕,反而会给来袭的都给打出窟窿。

  只有他伤人的份儿,任谁也难动他分毫。

  何况还有暗麟卫,图谋不轨的人只要冒个头,估计就被暗麟卫劫杀了,根本也劳动不了皇帝。

  只得依了皇帝的意思。

  迎亲正副使选定的敬王和郑阁老,两人还跟着演练了两日,现在皇帝要亲自去迎皇后,又得重新布排。

  皇帝这会儿又很好说话了,让正副使都跟着,到时随机行事就可。

  古尚书一想也是,那老些仪程要走,皇帝哪肯讲那么多,还得正副使跟着才行。

  忙了个通宵,宫中一切都布置就绪。

  卯初,皇帝着红色冕服,于延华殿明间接受文武百官的叩拜,随后率领迎亲正副使,媒人等,以及礼部的一应官员,带着全副仪仗,出奉天门、端门,往城西崔府去了。

  因为东侧门摆不开仪仗,且皇后出嫁也不好走偏门,崔家两房商量后,将举行仪式的大厅设在了二房那边的正厅。

  大门至正厅一路铺的红毯,大门、仪门、厅堂、以及沿路的游廊均用红绸装饰了,檐下和路边的

  树木上悬挂着大红灯笼,里里外外都透着喜庆。

  崔兰愔回家住后,各家女眷就开始过来送添妆礼。

  姜氏和崔兰芝依着崔兰愔的意思,只收了敬王府、安王府、端王府、永嘉公主、申阁老家、古尚书家、姚家等有数的几家,别的一概都推了。

  崔兰愔出宫前,徐太后、淑太妃、如太妃、婉太嫔等也都给她拿了添妆礼。

  崔冕想到大房的家底儿,就算拿了半年点心铺子和酒楼的分红也远远不够置办像样的嫁妆。

  太宗的曹皇后、高宗的陈皇后进宫时都是一百二十八抬的嫁妆,那会儿两人还只是太子妃,崔兰愔做为本朝第一个以皇后身份出嫁的,她的嫁妆如果太寒酸了,还不得被那些命妇们说道一辈子。

  为这个,崔冕找崔晟和崔昘商量,想着倾三家之力给崔兰愔凑出一份儿能看得过眼的嫁妆来。

  崔晟领了两人的好意,告诉崔兰愔的嫁妆不用家里操心,她那里都有安排。

  崔冕看着崔晟愁得直叹气,“皇后娘娘没经过的,哪知道嫁妆关乎女人一辈子的颜面,陛下是男子就更不知道了,你得问分明了,是真的有齐备的嫁妆,还是没当回事?”

  崔晟却道,“愔姐儿掌家这么些年,哪有她不知道的,她说的必就是妥帖的。”

  洪佶也道,“皇后娘娘站得比咱们高,比咱们远,家里能做的就是听她的吩咐行事,不给她额外添枝加叶。”

  显然翁婿俩都商量好了,崔昘一向站崔晟那头,崔冕只得作罢。

  等崔兰愔归家了,各家的添妆都送来了,她的嫁妆影子都不见,崔冕又急得团团转。

  知道说服不了崔晟和姜氏这样直肚肠的,崔冕就找了姜氏的兄长姜从安,却忘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姜从安也是个不变通的,一句,“既皇后娘娘有口谕,安心等着就是。”给崔冕打发了。

  二十六日,当齐安带着车队来送陈老太后给崔兰愔准备的嫁装时,整整齐齐一百二十八抬,比当初陈家给陈老太后陪送的一百二十八抬强不知多少。

  一百二十八抬嫁妆之外,还有二万两压箱银票。

  这样的嫁妆,走哪里都是上上份儿,里子面子都有了。

  崔晟和姜氏还是将点心铺子和酒楼这些个月的分红,二千五百两银子都拿了出来,洪佶和崔兰芝拿出了五百两,一起换成三千两的银票给崔兰愔做了压箱银子。

  崔兰愔知道她要不拿,家里这些心里一直会下不去,就先收了,想着以后再找个说法拿回来。

  姜从安和顾氏也拿出一千两的银票,姜家并不比原来的崔家大房宽裕,崔兰愔待要推辞不接,对上两人因着拿出的银子少而窘迫的眼神,她诚心谢过舅舅舅母后接了。

  皇帝的意思,是要留姜从安在应城的,那样以后带着姜家一起把日子过起来就是。

  崔冕和崔昘也各送了一千两银子过来,一门里叔伯,这点要不收就不好了,崔晟都收了交给了崔兰愔。

  因着要将家具床被这些布置到新房里,女方的嫁妆都是提前一日送到男方家。

  皇后嫁到宫里,一应都是内造之物,家具床被这些都用不上,也是时候紧凑,礼部来商量了,定下嫁妆随着皇后的仪仗一同进宫。

  二十八日,崔兰愔也是天不亮就起了,由夏姑姑带着几个女官给她梳妆穿戴。

  皇后的大婚礼服繁复而华美,妆花织金的宽袖大襟红色礼服,配上九龙四凤冠,再披上霞帔,崔兰愔全副装扮起来后,气势高华夺人,周围的人不由自主就敛气息声,不敢有多余的动作。

  紧张忙碌中,眼看就临近吉时。

  忽听得外头鼓乐大作,皇帝来迎亲了。

  二房的女眷和顾氏都没见过皇帝,想到关于皇帝的那些传闻,心里难免好奇,今日正可光明正大的看了。

  洪大夫人跟在崔兰芝身边,堆着笑一直缠着她没话找话,顾氏见了,怕她丢脸丢到外人那里,过来拉住洪大夫人,不让她往前凑。

  崔兰芝才得以脱身,陪在崔兰愔身边。

  崔谡和崔戬很想向别人家那样,于出嫁时背着送崔兰愔出门。

  现在崔兰愔成了皇后,一切都要严格遵循婚仪,那些想头只得放下了。

  只还是遗憾,私下里同崔兰愔念叨了几句。

  皇帝一直教她不要被礼法拘束住了,崔兰愔就想,这是她的婚礼,一辈子就这一次,礼法之外也该尊重些她的想法,而她想让家人有个美好念想。

  她就将想法写了,用耿大有手里的飞鸽给皇帝传了信。

  皇帝如她所想,回信告诉她还有什么想法都可提出来,他们俩的婚礼,自然要他们俩喜欢顺意了才行。

  就这样,必不可少的仪式外,崔家这边的仪程都是按着民间的习俗来的。

  兄弟俩商量了,由崔谡背着崔兰愔送上辇车,崔戬背着崔兰愔从闺房过去举行仪式的正厅。

  这会儿崔戬站过来,“二姐,我来背你。”

  再寻常不过的一句话,姐弟俩个都红了眼眶,边上崔兰芝和崔谡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由女官在前引导,簇拥着崔兰愔姐弟去了正厅。

  皇帝同来迎的朝臣们已等候在那里,红色冕服衬得他俊美如天人,威仪慑人。

  常氏等只敢眼角悄悄瞄着,意外于皇帝的英俊和年轻,左看右看也不像二十有六的。

  帝后两人站一起,虽能看出来皇帝比皇后大些,但还是很般配,如一对璧人。

  待到需皇后跪受金册金宝的仪式时,皇帝伸手拉住皇后,“无需跪。”他从敬王和郑阁老手里接过金册和金宝亲自授给崔兰愔。

  一应的仪式过后,请崔晟和姜氏入坐,皇帝携手崔兰愔深揖拜别两人。

  皇帝一再的破例,一众观礼的亲眷都很动容,皇帝这是打心里当自己是崔家的女婿了,竟是一点不肯摆皇帝的架子。

  只到了崔谡想背起崔兰愔送上辇车时,皇帝拦了下来,将大袖挽上去,手扶到皇后腰上,竟是想自己抱了皇后上辇车。

  崔谡也没了国舅爷样子,垮脸道,“陛下,就这一回,让我送二姐出门吧?”

  皇帝还不想让,“你跟着就是。”

  崔谡一副牙疼的样子,“陛下,这哪是跟着的事儿?”

  皇帝还有这样的一面,朝臣们和亲眷们都看直了眼,所以,他私下同皇后在一起也不是一声不吭的吧?

  崔冕着急地对崔晟道,“赶紧让谡哥儿退下呀,哪能拦着陛下的路。”

  嫁女儿心情正不美着,崔晟哪还管那么多,“由他去,我巴不得多留愔姐儿一会儿。”

  边上姜氏不错眼看着皇后,一下下抹着眼泪,“就是。”

  郎舅相持不下,这场面无端就引人想笑,本来碍于皇帝在场不敢说笑的,这会儿都忍不住笑开来,气氛一下轻松欢乐起来。

  崔兰愔可不想让皇帝抱出去,那样她怕是多少年都是应城人嘴里的谈资。

  她伸手扒开皇帝扶在腰侧的手,“让谡哥儿来,他都练过了,不会将我的礼服弄皱,你不成。”

  皇后竟是和皇帝你我的称呼,皇帝也是

  神色如常,一点没觉着皇后失礼。这又是一个意想不到。

  且皇后这么说完了,皇帝就收了手,让崔谡背着皇后出了崔府,他先一步上了辇车,在车上接过了皇后,拉着皇后并坐在辇车里。

  拜送着帝后的辇车行出去,后面一抬抬嫁妆跟出去。

  虽之前晒嫁妆时都看过了,可那么些难寻难见的,珠宝首饰,绫罗绸缎,毛皮毡羽,古董字画等等,李家给李宜馨准备的也就是如此了吧?

  还是忍不住打眼细看,啧啧赞叹着。

  等到最后一抬,之前都知道有压箱银子二万六千两,高门贵女家里一般都会陪送二万两压箱银,眼前的两万六千两不多不少正合适。

  只是,压箱银子抬过时,报出来的却是十二万六千两,都以为报错了,好心提醒着报嫁妆单子的礼部官员。

  那礼部官员笑着说:“没错,是十二万六千两银子,是早年陛下在外赚的银子,一早儿都在皇后娘娘手里,如今都做了皇后娘娘的嫁妆。”

  这么说皇帝在潜邸时就将私房银子都交给了皇后了?那两人是什么时候好上的?真是很想知道呐!

  虽说皇帝和皇后都坐在辇车里,连影儿都瞧不见。

  应城的百姓们也觉着饱足了眼福,毕竟皇帝亲迎皇后的婚礼,不说前无来者,往后也很难再有,只这个就值了。

  待看到仪仗后头,皇后的一百二十八抬的嫁状,每一抬都让人目眩神迷,眼都不够看了。

  等听到最后一抬是十二万六千两的压箱银子时,直呼长了大见识,只觉这样一份儿嫁妆,多少年后也该没人能越过去。

  果然是能引来盛世的皇后娘娘,就该这样豪阔的嫁妆才配得上。

第98章 记账还是喊表叔吧

  皇帝要求将新房布置在延华殿正殿后的寝殿,想到空寂大师那番“盛世皇后”的说法,礼部就以为是婚礼新房也有讲究,就按着皇帝的要求将延华殿寝殿的东间布置成了新房。

  因着皇帝在本元殿时就从不往后殿去,都是在西阁起居,移到延华殿后,虽改成西阁理政,东阁起居,却仍是不往后殿去。

  皇帝身边的事,钱和把得很严,哪个也打听不出。

  还是前阵子,皇帝会于晨正和午间不避人就走福宁宫后门,往澹月居去用早膳和午膳,朝臣们才知他这一动向。

  崔二小姐正有孕呢,怀的又是皇帝的第一个孩子,皇帝重视些也没什么。

  孕期要分房,都是经历过的,朝臣们都没多想,当皇帝晚间是在延华殿东阁睡的。

  所以,礼部依着皇帝的意思将婚房布置在延华殿后殿,朝臣们仍是没多想,认为婚礼过了,皇后就会搬到凤仪宫住。

  钟鼓齐鸣中,迎亲车驾仪仗从端门,经承天门,到了延华殿。

上一篇:菩提修不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