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染
那侍卫应了一声,将已经被堵住口的一老一小捆好,拖进一间没窗的柴房,
袁流带人奔上二楼,闯进房间里,入眼只见女子半躺在木床上,拖着双腿正急切的想坐起来,手臂上素色衣裳被划破,露出轻微血痕。
拖腿撑起来的动作,比寻常还要迟缓些。
嗬嗬的呼吸声,血腥味浓重,袁流奔上前,查看红绫伤势,血红已经流了一地,她似想说话,说不出,连手指也动不了,正用仅能活动的眼珠不住往床上那女子看去。
伤在腹部,看样子是活不了了。
三名侍卫奔去被撞开,还晃荡的窗户,“逃走了。”
“袁流把医师叫来,给红绫看伤。”
袁流奔至窗边,探手推了推窗户,环顾四周,疑心有调虎离山计,并不派人去追,只是吩咐道,“去问问外头什么情况,随时来报。”
一人应是,从窗户翻出去,很快没了踪迹,袁流这才走回榻边,红绫已没了生息,他拱手见了礼,“红绫已经不行了,此处不安全,恐怕是新帝的人追查来了,需得立刻起程,药属下已让人包好带上,女君见谅。”
那女子手臂被划伤,渗着血,大约也中了一些迷药,意识有些混沌,看着红绫,好一会儿才收回目光,朝他道,“你在外面等一会儿,我更衣。”
袁流应是,带着人退出门外,关上了房门,此女对他的态度算不得尊敬,但她对将军都不会多说一句话,也就没什么意外的。
他立在房门外,看向远处,从这里能看见渭县哨塔,来日将军北伐李氏,攻入京城,这一处狼烟,必定会烧起熊熊烈火!
武丁在楼下比划了旗语,示意外头一切正常,袁流松口气,又皱眉,那新帝这些年是收拢了不少人,有这样身手,可做到来去无踪的,不知有多少。
里面女子声音清雅,让他们进去。
袁流应了声是,带人进了房间,屋里女子已换上了一身这素净灰衣,乌发笼成一束,束在脑后,只哪怕眼下清瘦得厉害,一脸病容,也难掩明亮艳丽的容色。
此时垂着腿坐在床沿,双手撑在两侧,有些呼吸不平,显然便是穿衣和鞋袜,已耗费了她所有力气。
一名侍卫快速收拾了药方药材,连同一些需要用到的衣裳笔墨,匆匆下楼去了。
袁流上前见礼,“待安稳了,会另外寻两名灵巧的婢女照料女君,眼下路途奔波,还请女君担待。”
红绫身侧的血液晕出一片血泊,血腥味浓重,宋怜扫了眼外头,温声道,“来不及寻女子,情势紧急,也顾不得男女有别,你二人搀架着我,劳烦二位将我送进马车了。”
“冒犯了。”
两人上前,一人架着她一边臂膀,将她从榻上带起,为迁就她的高度,两人身体都不得不弓着些,往前倾,好叫她的腿不至于悬空。
袁流只觉得梅香扑鼻,似乎比寻常还有浓烈些,他有片刻恍神,很快又恢复清明,秉着呼吸只专注脚下,待有丝质衣袖边角扫过颈侧,正觉有些异样,要偏头去看,却也来不及了!
利器刺入皮肉,鲜血喷溅,他骤然松开手,捂住脖颈,踉跄着往后,“是你——红绫——”
她左手竟和右手一样,只不过扎进随令脖颈的,是一截断箭,扎进他脖颈的,是一枚银簪,她半边脸沾着鲜血,
立在他二人面前,平静地听着他二人挣扎的呼吸,仿佛鬼魅。
袁流捂着脖颈想下楼去找医师,鲜血却从指缝喷出,他意识模糊,控制不住栽在地上,死死盯着这女子,嗬嗬喘气,“你哪里来的迷药——”
话未问完,已是断了气,睁着的双眼里依旧满是恶毒和不敢置信。
楼上迟迟不下去人,必定会有侍卫再上来询问查看,宋怜先从红绫背上取下长弓和箭筒,又取了袁流腰侧悬挂的匕首,快步走至窗边,看了一圈楼下院子里的情形,便不打算等人上来了。
从曾府出来,这一路南下的护卫,连上红绫一共有八人。
宋怜抽了一根箭矢,往矢尖裹上小块丝帛,沾过灯油,箭矢射出,不过顷刻间,远处哨塔炸开燃起火焰,守塔信兵燃起狼烟。
街道上哗然声起,乍然纷乱起来,奔跑的,躲藏的,急急忙忙归家的。
楼下侍卫家将急急奔出院子,相互询问。
武丁问,“方才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统领怎么还不下来——”
话没说完,箭矢入喉,连有三箭,没入三名侍卫脖颈。
还有两人不知道踪迹,宋怜也不耽搁,扔了弓和箭筒,出了房间,绕过东侧回廊,进了另一间北向的房间,褥布栓好,她挽在手上,从二楼轻轻滑落,便落在了不起眼的巷子里,地上泥土灰尘抹了脸,埋头出了巷子,跟着两个匆匆跑过的妇人,混进人群里。
她得回京城,去明华殿,去寻来福,把下落不明的几人找出来。
早在新帝入主京城前,云府的家业已经在京城经营了许多年,只是为了不惹人注意,明面上这些产业同蜀中、同云府,不沾半点边,新帝入京后,也只几个天子近臣知晓。
蜀中斥候营有自己的营舍,只是自从福华福禄几人枉死,余下的人被新帝提拔的提拔,封赏的封赏,再不是他心里的蜀中斥候营,他冷眼看着人心易变,渐渐也就不愿意去了。
从平津侯那里知道女君必定还活着,连月紧绷着的神经松下来,他大病一场,连吃了一月药,不见好,好在尚有福寿周慧云秀在撑着,平津侯每日也会差人送来消息。
知道女君只是被元颀掳掠,那元颀有图谋称霸的心思,他一时竟不知当不当盼着女君回来。
不回京城,直接辅佐元颀,手里有兵,悉心经营,以女君的才智,将来未必没有扳倒新帝掌权的机会。
回了京城,面对令人作呕的新帝,面对高楼倾塌的形势,不知会是什么模样。
知道清莲清荷,福华福禄的情况,又怎样灼心烧神呢。
他免于那一场大火,幸存活了,可不能叫女君瞧见这副病歪歪的样子。
来福端起药碗,一口喝了,指望自己尽快好起来,喊看台上的云秀继续说,“你说云水山的事,把女君的谋划都说出来,讲清楚。”
云秀知道来福的意思,也知道把那些已经沉进谷底的功绩都照事实说出来,肯定会惹来杀身之祸,可她不怕。
就算是死,她也想让世人知道女君都做过什么,新帝如何阴毒伪善,恩将仇报。
这几日她和来福聚在这里编写书册,她会在五日后大朝会时,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击鼓鸣冤,揭开新帝英明圣主的面具,纵是一开口,就死在殿前,她也不后悔。
就是面前的伙伴,短短几个月,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云秀担心道,“清莲清荷,福华福禄几人惨死,女君身边没人了,只剩下你了,你得保重,待女君回来……”
来福是打定主意自己去拦路大朝会文武大臣,只是争辩没用,就点头应下了,想了想又忍不住道,“等见了女君,不如就说她们只是被定北王关起来了,那人待女君有一些情意,想来也愿意配合我们,这样女君不至于太伤怀。”
云秀重重点头,她极聪慧,怎听不出来福是要自己去,知道他介时必定要困住她,心里也暗暗警醒着,她的命是女君救的,没有女君就没有她,论做生意的能力,她远远不及来福,应当留下来,将来再辅佐女君。
那新皇帝是什么玩意,叫她看来,比先前的李泽还要昏聩无能,怎能做皇帝。
能为她做一点事,她很高兴,但就像来福说的,去信一封给定北王,那男子想必愿意配合。
茶肆楼下正说着新帝抄没贪官家财,将米粮一路送至边关,襄助北疆抵抗外敌的义举,人群里时不时爆发出喝彩声,称赞新帝贤明,同仇敌忾,激愤昂扬。
“来福你好好养病,剩下的事我同周慧操心也是一样的。”
来福点头,“你也是,凡事不要自作主张,待商议过后再有动作,否则恐怕坏了女君大事。”
云秀点头,她带上幕离,出了房门,路过旁侧雅间,只觉鼻尖一阵梅香,一时脚步却停了,她周围分明没有人用这样的香,她竟隐隐约约觉得有些熟悉。
云秀侧头往雅间里扫过一眼,梨花隔屏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这一层从一层看,看似是二楼,可要上二楼,只有从一层最右侧房间密道才能上来,怎会有人知晓。
云秀在心里摇摇头,抱着书册进去,将雅间整理一番,方才离去了。
第159章 微凉深想。
夏秋之交,已是过了狂风暴雨的时节,天际一片安宁,林圩却觉压闷得很,他抬头看了眼宫舍,绵延千里,次第不绝,矗立皇城里,庄严巍峨。
那一丝丝沉在心底的压闷,也随之消散了。
他快步迈进昭阳殿,新帝继位时间不算久,后宫里纳了两名妃子,也没怎么临幸过,常夙兴夜寐,下朝以后,不是继续招文武大臣商议治军练兵之策,便是在御书房批阅文书奏疏。
极为勤政。
他到昭阳殿时,新上任的孙内侍正守在殿门外,见了他驱步上前来行礼,往紧闭的殿门看了一眼,轻声道,“陛下正自个对弈呢,一日里也就这会儿时间空闲,统领要没有急事,不防等一等。”
林圩道,“还算急务。”
当年还在潜邸时,凡云氏在广汉,每日戌时,必同陛下对弈,名为对弈,实则是授课,不拘内务外务,久而久之,便是云氏不在,新帝也养成了对弈的习惯。
凡有心情烦闷,无从应对的朝务时,他坐在棋盘面前的时间会更长,似乎那棋盘已成了一块清净地,在棋盘前坐一坐,事情也就能顺利很多。
他急匆匆从宫外来,身上连铠甲也没来得及卸下,要回禀的消息,也同云氏相关。
“劳烦内官通禀。”
孙内侍见他这样说,不敢怠慢,唱了个喏,立时去回禀了。
天子未着冕服,一身锦绣衣裳,哪怕做了帝王,秀雅的眉目间,也如同在广汉时一样带着温和可亲,因着待太后至孝,偶尔出宫微服,管些冤假错案,十分亲民,很得百姓称赞爱戴。
林圩却不敢似当初广汉时那般,将其当成朋友,他心存畏惧,每每入宫,皆不由自主打起十二分精神,“那元颀狡诈,佯装带着她回兴王府,实则只身去的,到阳川一带便折回了京城,将她养在曾府里,属下失职,被他瞒骗了过去。”
不算什么大事,但事关她,李珣也不得不警觉,为避免惹来福周慧、北疆斥候、江淮斥候注意,当初虽派了人手跟着元颀,却也不多,都是些能力一般的生面孔,且那夜递到她面前的酒里,第一杯里是迷药,第二杯里是毒,无色无味,症状也不会让人生疑,只当是忧思郁结,顶多三个月,也就命陨了。
纵然元颀用兵权和冶铁术做交换,只爱美人不爱权势,但她手把手将他从一个东躲西藏一无所有的萧琅,一步步将他推到了这里,他便不得不防,怎会当真养虎为患。
且她活着,一旦知道真相,怎会善罢甘休,必是要叫他似福华福禄几人,死在大火里。
她必须死,他也是被逼无奈。
李珣沉下心底翻覆的情绪,看了眼殿中东侧,那儿挂着她遮面的画像,只露出黛眉水眸,画像前摆放香案,檀香袅袅,将她眉目也遮掩得模糊,在他拿到冶铁术之后,她就应当死去了。
“人死了么?”
太后薨逝后,天子愧悔消沉不似作假,不过三月,竟没半点在意了,林圩垂头回禀,“……应当没有。”
殿中空气一时沉郁,林圩头埋得更低了些,“恐怕是有斥候查到了曾府,六日前忽然搬离了增府,路过渭县时……渭县狼烟被点燃,她趁乱逃走了。”
昭阳殿似凝固进了死水,事到如今,林圩猜那元颀恐怕也不小心着了云氏的道,无论是美貌,还是智谋,凡只要贪恋二者其中之一,势必要落进她的彀中,只要此女还活着,又怎能困得住她。
林圩心底畏惧,便也越加觉得,这样过于强大,却又无法被掌控的,还是早些毒发死了的好,想到那无解的毒,他心底的敬和畏惧消减了一些,“斥候打探得,那小楼中的女子病容消瘦,行走困难,离死毒发作的时限还有六日,想必是必死无疑,陛下不必忧心。”
元颀非但不蠢,反而粗中有细,拿住她以后,必定安排了这层层把手,她能在元颀眼皮子底下算计,如今逃出来了,怎能让人安心。
她逃出来,必定要来寻他复仇。
李珣撵着手腕上的佛珠子,好半天才道,“云府的势力被拆解得差不多,她与江淮北疆关系非同一般,北疆势盛,她恐怕会投靠北疆,增派人手盯住北疆的
斥候暗探。”
林圩应是,此事虽有些难,但有了帝王暗部的名头,他麾下也招得许多能人异士,盯北疆江淮的探子,比先前容易许多。
他另有迟疑的事,“北疆可会发兵?”
李珣方才亦慌了一会儿神,又很快镇定下来,“京城刚往北疆送了三百万石粮食,襄助高家军抵御外敌,北疆师出无名,纵然发兵,也是失道寡助,不得民心。”
他总记得她的教导,无论打江山,还是守江山,民心、兵权,这四字最为要紧,北疆眼下虽势盛,兵力精锐,但若贸然挑起战乱,欺凌同泽同袍,便是一时得胜,失了民心,胜势也绝不长久。
且这几个月蜀军锻造营正加紧锻造利器,再有三月,蜀中也有不输于北疆的神兵利器,北疆有边患难除,他李珣,未必没有与那高高在上的国公世子,定北王,一争之力。
将来一统山河,谁也不会再记得当初那个从东宫到徐府,受尽欺凌的太子太孙。
李珣压着心底升起来的热血,吩咐道,“那高邵综本就不好对付,再添上她的襄助,哪怕只是一时,一句话,对京城也不利,她必须死。”
他想了想,道,“你安排四路人,除江淮北疆两处,另外差人盯着来福,再遣一列精兵,去一趟翠华山,确认她断了气,将那墓园,连着翠华山,一把火烧干净便是。”
那墓园里住着那女君唯二的亲人,如今又葬了六名亲近的婢女侍卫,那女君无论去哪里,确实都有可能回翠华山。
林圩应是,这便去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