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第30章

作者:笑佳人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爽文 轻松 日常 古代言情

张肃迅速完成了一次抬眸与垂眸,以前小公主也看过他练武,但此时小公主的眼神似乎有些奇怪。

秦仁也觉得妹妹好像在挑剔张肃什么,疑惑地来回打量二人。

武先生终于喊了停。

秦仁一跃而起,恭恭敬敬地与张肃一起向武先生行礼。

武先生瞪他一眼,再朝小公主拱拱手,转身走了。

庆阳让三哥去穿外袍,又不许解玉跟着,单独带着张肃走到北面的观武台前。不想绕过去走台阶,庆阳张开双臂道:“你抱我上去。”

张肃便掐着小公主的腋窝将人举了上去。

庆阳指指积了一层灰土的台面,看着张肃道:“太脏了,把你的外袍铺上来,我要坐着跟你说话。”

张肃沉默片刻,背过去解开外袍,按照小公主的吩咐铺好,随即退后五步。

庆阳坐了下去,抬头时正好能直视张肃的脖颈,不知道为什么,二哥汗流浃背的样子会让她很嫌弃,张肃里衣紧紧贴着胸口的样子就还挺好看的,大概与她知道张肃平时很干净有关?

没想太多,庆阳先说了卫国公因为她的话要前往辽州戍边的事:“你会怪我吗?”

张肃:“能为皇上效力,是家父的荣耀,微臣还要替家父感谢殿下举荐。”

庆阳笑了:“我就知道你不是那种人。”

尽管张肃垂着眼,身高在那,他还是能看见小公主垂下来调皮晃动的两只脚。

然后,他就听小公主提起了一件出乎他预料的事:“我听说,像你们这个年纪的官家子弟,长辈会安排通房伺候你们了,你有通房吗?”

她从母妃那里偷听来的,二哥搬进他的府邸后,贵妃送了两个通房宫女给二哥。

去年二哥十六岁,只比眼前的张肃大一岁而已。

张肃耳根微热,道:“张家有男子不得贪色的家规,所以家中长辈并不会给小辈安排通房,微臣两位兄长没有,微臣也没有。”

庆阳:“那你想要吗?”

张肃摇头。

小公主满意了,警告他道:“你敢养通房,我就再也不要理你了。”

解玉劝过她不能把要张肃当驸马的话挂在嘴边,庆阳知道利害,但在她心里,张肃一直都是她的驸马。

张肃:“……”

庆阳:“好了,抱我下去吧。”

第29章

拒绝了一身汗气的三哥的晚饭邀约, 庆阳去乾元殿找父皇吃晚饭了,明日有早朝, 所以今晚庆阳会睡在父皇专门留给她的后殿耳房,免得明早还得从九华宫穿过一道宫门赶过来。

目送妹妹走远,秦仁问重新穿好外袍的张肃:“妹妹跟你说什么了?”

张肃只提了威远侯夫人的病情、父亲要前往辽州接替威远侯一事,换来三皇子一声长长的叹息。

回承明宫取了皇子伴读的腰牌,张肃这就出宫了。

卫国公府,国公爷张玠还没回来,长子张坚三年前被兴武帝调去冀州边军历练,徐氏让大儿媳也跟去了,留下长孙她帮忙带。次子张恒年方二十一,在北营当差, 三月初刚娶进门的妻子童心未泯,带了侄子去花园玩耍。

所以,张肃单独在厅堂里见到了母亲。

徐氏这才从儿子口中知晓丈夫即将远行的事, 不舍归不舍, 想到卧病在床的威远侯夫人, 徐氏就觉得丈夫跑这一趟也挺好的,立志报国的将门子弟,又何尝喜欢长年守在京城只能练兵?

待暮色四合,张玠、张恒都回来了, 一家人共聚一堂吃晚饭。

张恒:“父亲能不能跟皇上说说, 让我也随您去辽州?”

坐在婆母身边的二太太睫毛一颤。

张玠:“为官者,听君命尽臣责,皇上让你在京营任职,你便只需做好份内之事,岂可擅自讨要差事?”

本想提点一句就够了, 见孙子大郎睁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看着自己,张玠又道:“皇上看重我,那是皇上给臣子的恩宠,我若仗着这份恩宠请求皇上格外关照张家的子孙,便成了恃功自傲得寸进尺,纵观史书,恃功自傲的臣子从来都不得善终,你们一定要引以为戒,杜绝任何僭越之祸根。”

张恒顿时面露惭色,与三弟同时表态定会将父亲的教导铭记在心。

三岁半的大郎便也学二叔、三叔点点头。

徐氏默默地给儿媳妇夹菜。

饭后,张玠把两个儿子叫到书房,嘱咐一番让儿子们专心当差、孝敬母亲、照顾妻侄儿的话,窗外天黑透了,父子三个才分开。

两位兄长都已成家,十五岁的张肃早不再去兄长们的屋子里睡了,独自回了自己的院子。

因为六岁就常住在宫里与家人聚少离多,对于父亲这次的远行,张肃并没有太多不舍,父亲凭一身才学与开国之功加封国公,张肃也不是很担心父亲到了辽州的安危。真说起来,今日给他最大震撼的其实是小公主的那两句话。

为何要在意他有没有通房?

难道小公主还记得她三岁时所说的选他当驸马的孩子话?

.

早朝于卯时开始,臣子们基本会提前一刻钟到齐,只有比较懒散的官员才会踩着点赶到乾元殿前。

像张玠这种就住在皇城附近的,寅时四刻起完全来得及,一刻钟洗漱,一刻钟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一刻钟骑马赶路,有的臣子干脆不吃东西或是边赶路边吃,如此还能多睡上一会儿。

但张玠从来都是寅时三刻起。

今早他也没有例外,张肃更是提前一步在大门前等候父亲了。

庆阳是在寅时六刻起来的,只比平时晨读早起了两刻钟,倒也不觉得多困,毕竟昨晚也会提前睡下。

收拾整齐,庆阳来到御书房时,兴武帝已经吃过早点在看折子了,旁边的小桌上给女儿留了一份早点。

垫肚子而已,份量不多,小公主细嚼慢咽吃得很是从容。

兴武帝看看神采奕奕的女儿,摇头道:“真不知道你小小年纪为何喜欢听那些繁琐国事。”

一个时辰的朝会,涉及到的国事有大有小,有的事情紧急牵动人心,如天灾战事凶案,有的按部就班枯燥无趣,如不太重要的官员调动与政绩汇报。兴武帝有时候都是硬撑着精神在听官员们絮絮叨叨,女儿竟然宁肯起大早也要跟过来。

庆阳:“父皇说的,整个天下都是咱们家的,那我就想知道我看不见的地方都出了什么事,我也喜欢听父皇训斥那些大臣们,特别威风。”

兴武帝:“……朕也没有回回都训他们,他们做的好,朕也经常夸他们啊。”

庆阳:“反正我就是喜欢听父皇处理政事,父皇上朝的时候好像都比平时更英武。”

兴武帝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出发前还特意理了理身上的龙袍。

庆阳笑着走在父皇身边,何元敬与赵才走在后头,何元敬是伺候皇帝的,乾元殿二等太监赵才手里提着等会儿要铺给小公主用的软垫,而解玉将止步于前殿之外,简言之,只有小公主才被兴武帝破例允许躲在御道里旁听政事。

兴武帝入座龙椅时,庆阳也坐在了软垫上,背靠殿墙,再从赵才手里接过她带来的书,边翻看边听大殿上的动静,如果所议内容不值得注意,小公主便把心思放在书上,弥补今早缺掉的晨读。

.

近日朝堂没什么大事,庆阳就比较关心孟瑶母亲的病以及威远侯孟极何时能抵京的事。

她去父皇那里看过舆图,从京城到辽州城足足有三千里,就算张玠不辞辛苦每日快马加鞭赶路两百里,张玠也要四月中旬才到辽州城,两位统帅正式交接后孟极才能回京。

中间庆阳又去探望了一次威远侯夫人,上次还能说上长长一段话的人,如今却连说完整的句子都费力了。

庆阳不忍再去探望。

四月二十二的下午,庆阳从户部出来准备去兵部逛逛的时候,忽然看见樊钟陪着一个身形高大却消瘦的布衣男人疾步走在宫道上,那人五官应该是好看的,却面色发黄,嘴唇上面、下巴处胡子拉碴,离得近了,庆阳发现这人眼睛都是红的。

这时,樊钟开口了,手掌指向宫道一侧的小公主,介绍道:“这是庆阳公主。”

威远侯孟极匆匆停下脚步,声音嘶哑地行礼:“臣孟极拜见公主。”

庆阳惊讶道:“侯爷怎么回来得这么快?”

孟极沉默。

樊钟替他解释道:“侯爷在各处驿站连续换马,按照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路,殿下若无事,臣陪侯爷先去见皇上了,见完皇上侯爷才好回府。”

庆阳立即让他们快去。

两个武将脚步如飞地继续往前了。

庆阳忍不住目送两人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了才往兵部那边走,可她又牵挂着这事,停在兵部外面等着,大概一刻钟后,宫道上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跑着的,每一步都很重,随即,孟极朝南奔驰的身影便在前后两座官署中间未曾遮挡住的宫道上一闪而过。

庆阳愣愣地站在原地,耳边响起了父皇的话。

父皇说,骑兵胜在速度,但骑兵急行军的速度最多也就是一日两百里,再远马跑不动了,骑兵的腰腿臀也会受不了,像跑八百里加急的传讯兵,时常会出现累伤累死的例子,所幸需要八百里加急的紧急情况并不多。

威远侯竟然一路跑回来了。

震惊过后,庆阳希望孟瑶的母亲会因为与丈夫团聚而有所好转。

然而才过三天,威远侯府便传出了丧讯。

庆阳跟着贵妃、母妃去威远侯府祭奠,看见孟瑶跪在灵堂前哭肿眼睛的样子,庆阳也哭了。

威远侯孟极一身白衣,人还是那么瘦,无论谁来他都只是低头还礼,直到二妃上前代兴武帝出言抚慰,孟极才双膝跪地深深地磕头。

贵妃让他免礼。

孟极保持跪姿,抬头时才看到了红着眼圈牵着丽妃手的小公主。

想到妻子对小公主的感激之言,孟极眼里终于多了一丝活人才有的光,微微朝小公主点点头。

小公主眼里含着泪,视线模糊,并未瞧见那难以察觉的小动作。

.

知悉威远侯夫人病情的官员们都明白,孟极这次回京就是奔丧来的,那么丧事结束,他一个边将也该回去了。

孟极也不敢因为家事耽误了国事,妻子下葬三日后,孟极主动面圣请归。

兴武帝叹道:“你走了,家里的孩子们怎么办?长川刚二十一,还没成亲,他在东营当差早出晚归,长河在武学读书倒不需要你操心,瑶瑶呢,今年刚十三吧?”

孟极垂着眼道:“不瞒皇上,臣想带瑶瑶同去辽州,早晚都能陪陪她。”

兴武帝:“那怎么行,辽州冬日苦寒,将士们守在那里还行,瑶瑶一个小姑娘哪里受得了那份苦,你舍得朕都不舍得。这样吧,朕早就想跟你做亲家了,把瑶瑶许配给二皇子,原想等你明年回京述职瑶瑶也大些的时候再提,现在出了这事,你同意的话,朕现在就赐婚给他们,然后把瑶瑶接进宫里由贵妃抚养,省得你在外面不放心。”

孟极闻言,跪下道:“皇上隆恩,臣感激涕零,只是臣女从小被我们娇惯坏了,从不知温柔体贴……”

兴武帝笑道:“瑶瑶也是朕看着长大的,朕还不清楚她的脾气?”

说着,他亲手扶起孟极,道:“你放心,朕赐婚也都是按照孩子们的性子来的,温容柔静,正适合文静的太子,瑶瑶胆大活泼,也只有她能管住冲动好武的二皇子,等他们俩成亲了,朕与贵妃都会站在瑶瑶这边,不可能让二皇子欺负了瑶瑶。”

孟极听懂了,这门婚事根本没有他反对的余地。

“臣替小女叩谢皇上厚爱!”

兴武帝拦住他的大礼,拍拍孟极的肩膀道:“孩子们刚刚丧母,你多陪陪他们,过完年再走吧,到时候把长川、长河也带上,好好教他们本事。”

上一篇:困春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