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第31章

作者:笑佳人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爽文 轻松 日常 古代言情

他是真的赏识孟极,所以愿意结亲君臣两家共富贵,所以让他把两个儿子都带去辽州,以示信重。

第30章

兴武帝给二皇子的赐婚旨意下在端午之前, 既然成了亲家,亲家母才去世, 今年端午宫里就没有宴请群臣,只安排了一场简单的家宴。

雍王一家三口、永康一家四口以及年方十七就被赐了婚事的二皇子秦炳都进宫了。

离晌午还早,一大家子先来御花园赏景。

秦炳受够了婶母与大姐的调侃,拉着秦仁、庆阳去了水榭另一头,小声赌气道:“父皇就会乱点鸳鸯谱,孟瑶凶巴巴的,谁娶她谁倒霉。”

秦仁有些疑惑:“你不喜欢孟姑娘?以前她进宫,你们俩不是玩得挺好的?”

秦炳:“那我们也经常吵架啊。”

庆阳扫眼远处婶母、大姐姐那边,问:“父皇赐婚的时候二哥就不高兴了,还是因为刚刚王婶她们笑你你才不高兴的?”

秦炳愣了愣。

秦仁见了, 明白过来,提醒兄长道:“这就是二哥的不对了,你不高兴王婶她们笑你, 那你该直接跟她们说, 怎么能迁怒父皇跟孟姑娘?”

秦炳无法反驳, 又不肯承认自己有错,伸手就去戳秦仁的脑袋:“你懂个屁,居然教起我来了!”

被戳疼的秦仁赶紧换了个地方坐。

庆阳瞪二哥:“三哥明明是好心,二哥再欺负三哥, 我们回去了, 你自己在这边待着吧。”

秦炳哄妹妹:“我跟他闹着玩呢。”

庆阳:“那你说,你到底喜不喜欢孟瑶?”

秦炳摸了摸鼻子,小声哼哼道:“还行吧,只要她别凶我,我也不介意娶她。”

他根本还没想过成亲的事, 父皇突然赐婚,孟瑶是个熟人又长得好看,秦炳其实也没多抗拒。

庆阳:“既然二哥并不反对娶孟瑶,那她就是你未过门的妻子,二哥怎么能胡乱说自己妻子的坏话?万一这话传到孟瑶耳中,她该多伤心啊,她母亲刚刚去世,二哥该多对她好才是。”

秦炳的脑袋里就冒出了孟瑶穿着孝服抽抽搭搭哭的模样,确实挺叫人难受的。

“行了行了,以后我再也不说她坏话了,别人也不许说,谁敢说我打谁!”

庆阳:“……”

说完悄悄话,兄妹三个回了长辈们身边。

雍王坐在兴武帝下首,兄弟俩聊着外面的事,一直没插嘴女眷与孩子们的调侃。

雍王妃瞅瞅唇红齿白的秦仁,笑道:“太子与二皇子都订了婚事,媳妇也是京城一等一的贵女,不知咱们三皇子将来会娶哪家的贵女呢。”

丽妃偷瞄兴武帝,她算是看出来了,皇上太霸道!纯孝皇后不在了皇上独揽了永康姐弟的婚事,贵妃活得好好的且端庄贤淑,皇上竟然也没有提前跟贵妃商量,那么将来老三、女儿的婚事她肯定也是插不上一丁点的手。

兴武帝扫眼老三,漫不经心地道:“他才多大,以后再说,倒是秦梁,今年也二十了,你们有人选了没?”

正在喝茶的雍王呛了一下,放下茶碗,难以置信地看向兄长:“皇上竟然问我,亏我还等着皇上也帮梁哥儿赐门好婚,想当初我的婚事就是皇上帮我定的,这方面皇上看人肯定比我准啊。”

雍王妃轻轻地嗔了丈夫一眼。

兴武帝笑道:“贵妃她们住在深宫,对外面的贵女们不够了解,你们不一样,朕还以为你们自己都定下来了。”

雍王妃恭声道:“是有些媒人登门说亲,只是我们也拿不定主意,催了王爷好几次让他请您帮忙选选,他总是给忘了。”

兴武帝来了兴趣:“都有哪家?”

雍王妃示意丈夫说,雍王语气不耐:“我哪记得住这个,你说吧。”

雍王妃这才列举了几家,全是些中品阶官员家的姑娘。

兴武帝皱眉:“梁哥儿文武双全,又是朕的侄子,难道就没有勋贵高官看上他做女婿?”

雍王尴尬道:“有倒是有,只是我跟王妃都是小户出身,没学过什么大户人家的规矩,刚刚皇上还嫌我说话糙来着,真娶了名门淑女过来,言行谈吐样样胜过我们,我们岂不是还要被儿媳妇笑话?不如干脆娶个普通些的,我们还能摆摆公公婆婆的谱。”

兴武帝:“……你们糙,梁哥儿这一身皇族贵气娶哪个都压得住,可惜袁家的那丫头跟左相家的真真都太小了,朕见过的小姑娘们里没有完全合适的。那就定朱进思的女儿吧,朱家是京城的书香世家,朱进思风度翩翩,他女儿的模样应该也差不了。”

朱进思现任正五品的礼部郎中,也是雍王妃刚刚提到的一个备选亲家。

雍王妃飞快与丈夫对个眼色,然后便叫上世子秦梁一同向兴武帝谢恩。

家宴结束,永康随太子弟弟去了重元宫,屏退左右单独说话。

永康挺高兴的:“这些年秦梁明着暗着一直跟你较劲儿,好像他比你多厉害似的,父皇嘴上夸他,现在还不是随便给他指了一门婚事,可见父皇还是更器重你。”

秦弘并不在意秦梁娶谁,对姐姐的话题也不感兴趣。

永康:“你啊,就是对什么都不上心,不过秦梁确实不值得咱们多在意,倒是二弟,父皇竟然让他跟威远侯结亲!别看威远侯只是侯爷,爵位、战功都不如成国公,可他正当壮年,成国公却老了,你岳父吕璋虽然也跟着父皇他们一路打天下,功劳却不显……”

秦弘终于掀起眼皮,低声道:“大姐想哪里去了,父皇给二弟赐这门婚,是希望威远侯继续对咱们家忠心耿耿,二弟还小,从来都没有跟我争的意思,你别老往歪了琢磨。”

永康:“以前他是小,所以没惦记跟你争,现在他都十七了,当个皇子一年才领三千两爵禄,再看看你做太子大哥的能领一万两,单这实打实的银子差距就能让他生出不平来,更何况是继承皇位的诱惑?”

“我跟你说,百姓家这种手足相争的事多了去了,小时候只知道傻玩,几兄弟亲得能穿一条裤子,长大后娶了媳妇有了自己的小家心就散了,都只盯着爹娘分给自己的是多是少,谁还在乎兄弟不兄弟的。”

“父皇跟王叔就是眼前的例子,一个高坐龙椅,一个天天下跪行礼,王叔敬重父皇是因为父皇本事比他大,二弟那样的,小时候就不怕你,以后他能服你?都有个当左相的外祖父了,父皇还给他安排一个带兵的岳父,真不知道在想什么。”

一句反驳换来姐姐这么一长串的秦弘:“……”

永康瞅瞅只管耷拉着脑袋不说话的弟弟,走过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亲家不亲家的,终究都是外力,还是要靠你自己多争气才行,你已经是太子了,只要你在父皇面前立起来,让父皇多看看你的好,那位置肯定还是你的。”

秦弘看着姐姐绣着金边的袖口,嗯了声。

永康:“还有,既然参与朝政了,你也得慢慢扶植一批忠心你的臣子才行,遇到难题可以让他们为你分忧,出了差错也能让他们替你分担责任,户部郎中不是出了个空缺吗,前阵子有个姓方的户部主事找我……”

秦弘震惊地抬起头:“大姐收了对方的贿赂?”

永康一巴掌轻拍在弟弟的脑顶:“什么贿赂,难听死了,方大人是有真才实学的,看其他主事都在四处打点,他怕因为不争错失机会,才找上我,让我帮忙跟你举荐他。”

秦弘离开姐姐几步,愁眉紧锁:“跟我举荐有什么用,官员调动归吏部管,我只是在吏部行走,并没有实权。”

永康:“你没实权,吏部尚书有实权啊,你堂堂太子跟他打声招呼,他会不给你面子?”

秦弘还要反对,永康板起脸道:“反正我已经收了他的孝敬,你不帮我,就是让我失信于人,让我丢脸,我这都是为了谁啊,还不是因为你畏畏缩缩总惹父皇生气,你若有二弟一半的胆量让父皇高看你,我何苦操这份心替你找帮手,劳神费力的,在你这儿还落不到好处!”

说完,永康趴在桌子上呜呜哭了起来。

秦弘想去安慰姐姐,又过不了心里这一关,犹犹豫豫好一阵,最终还是走了过去,艰难道:“好,这次我答应姐姐,但姐姐也要答应我,以后再也别干这种事了,次数多了,被父皇知道,你我都得挨骂。”

永康假意用帕子擦擦眼睛,软声道:“放心,姐姐心里有数,不会乱塞人给你的。”

.

庆阳随母妃回了咸福宫。

丽妃亲自帮女儿擦脸擦手,看着女儿渐渐要长成的美人脸蛋,忧心忡忡:“我们麟儿长大会得个什么样的驸马啊。”

老三好说,娶哪家的贵女堂堂王爷都不会被王妃欺负了,女儿不一样,身份再尊贵,力气不如驸马啊,万一遇到个敢跟公主动手耍混的,就算事后有皇上为女儿撑腰,女儿不该吃的苦都吃了!

小公主心虚地避开了母妃的视线,越大就越懂事,庆阳担心今日她跟母妃说她看上张肃了,明日母妃父皇就会因为怀疑张肃勾引她而逐张肃出宫。

“母妃,王叔有妾室吗?”庆阳转移话题道。

丽妃:“……有啊,怎么突然问这个?”

庆阳:“父皇有我们五个孩子,王叔只有一个,今天聚在一起差距特别明显,我就想到了。”

丽妃神色微变,含糊道:“都是些身份低微的妾室,没资格替你王叔生孩子吧。”

庆阳不懂:“大人睡在一起就有孩子了,需要什么资格?”

丽妃:“……王叔不想让她们生,就能喂她们喝不能生的药。”

雍王妃可是定国公邓冲的妹妹,凭着邓冲与皇上一起玩到大的交情,连雍王都得让她三分!

第31章

端午假一过, 官员们又开始当差了。

户部掌管整个大齐朝的田地户籍、赋税俸禄、军需粮饷等财政事,里面的大小官职都是香饽饽, 多少官员挤破脑袋也要往里面挤,自打四月中旬有位正五品的户部郎中病重辞官后,京城乃至地方一些官员便都动起了心思与手段。

现任吏部尚书杨执敏也是一位开国功臣,当年六七岁的兴武帝家贫交不起束脩又天天翻墙溜进私塾偷学,因为怜惜他好学而免了他束脩的老先生便是杨执敏的祖父。

杨执敏自幼聪慧,乃是附近一带有名的才子,十八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一岁准备进京考春闱时恰逢朝廷生乱废了当年的科举,杨执敏只好留在家中继续苦读, 等了一年没等到朝廷太平,反而等到了秦家兄弟、邓冲、吕瓒带着一帮武夫打进了县衙衙门,杨执敏看着这一帮意气风发的异姓兄弟们, 书卷一扔, 毅然加入其中。

兴武帝等人擅长打地盘, 但打完地盘还需要文官治理百姓以及负责筹银筹粮等军需,杨执敏便把他读书期间结识的一帮可用文人书生都拉了过来,后来兴武帝每计划攻占一地,也都是杨执敏负责打探敌方消息, 包括招揽严锡正、张玠等文臣名将, 都是杨执敏去游说的。

在治国大策上,杨执敏略逊严锡正、戴纶一筹,所以兴武帝登基后他主动劝说兴武帝封严、戴二人为相,但兴武帝也知道杨执敏举荐人才的本事,遂授了杨执敏几乎仅次于二相的吏部尚书一职。

杨执敏比二相年轻了十来岁, 总有封相的一日。

吏部尚书与两位侍郎共用一间公房,太子来吏部做行走后,杨执敏让人在公房里给太子加了一套桌椅。

初七没有朝会,官员们的当值时间是辰正到申末。

杨执敏的资历摆在那,无需来太早,踩着辰正的点到的。

他一进来,两位侍郎都起身行礼,年轻的太子秦弘也站了起来,他立太子后,二相与杨执敏、御使大夫聂鏊都曾给他上过一段时间的课,有师生之礼。

杨执敏还了一礼,对三人道:“同在吏部做事,朝夕相处,诸位不必如此客气。”

公务繁忙,互相见礼后几人就各自落座了。

秦弘面前摆着一份地方官员的政绩文书,但他的心思并不在这上头,不时就朝杨执敏看上一眼。

不知第多少眼后,杨执敏抬头,迎上了太子的眼神。

秦弘立即低了下去,神色局促。

杨执敏:“……”

待到晌午,两位侍郎去膳堂用饭了,杨执敏看看依然坐在书桌后似乎在认真看文书的太子,主动走了过来,低声关心道:“臣观殿下这一上午都有些心神不宁,可是有什么顾虑?”

秦弘慢慢涨红了脸,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该徇私,偏偏又答应了姐姐。

杨执敏显然是清楚太子的脾气的,鼓励道:“这里没有外人,殿下但说无妨。”

秦弘按了按文书一角,硬着头皮道:“户部青州清吏司缺的一个郎中,大人可有人选了?”

杨执敏有了,但他明白太子的意思:“还没定好,殿下可有人才举荐?”

话已经开了头,太子慢慢镇定下来,看向一侧道:“也是青州清吏司的主事方济,他在青州清吏司任职已有六年,熟悉青州的田地户籍等事务,为官勤恳端勉,升上去直接就能接手郎中的职责。”

除京师外,大齐还有十三州,户部也就分了十三个清吏司分管各州田赋等事,每个清吏司又分别设了两个正五品的郎中、两个正六品的主事。

上一篇:困春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