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医妃有点毒 第1622章

作者:我吃元宝 标签: 古代言情

  炒茶是个辛苦活,讲究技术。

  刘诏那破技术,浪费了好几锅茶叶,也没能炒出一两能冲水泡茶的茶叶。

  倒是烜哥儿悟性不错,跟着师傅学了几天,学得有模有样。

  后来在大师傅的指导下,他炒了一锅明前茶,孝敬顾玖刘诏二人。

  “没吃上儿子孝敬的茶叶,倒是先吃上孙子孝敬的茶叶。”刘诏顺嘴吐槽两句。

  顾玖抿唇一笑,“烜哥儿,别听你祖父胡说八道。”

  烜哥儿低头一笑,亲自烧水冲泡茶叶。

  “请皇祖父皇祖母品茶!”

  “烜哥儿茶道学得不错,很到位。这一点比你父亲强。”刘诏夸了一句。

  顾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嗯!”

  她赞许地点点头。

  虽说比不上大师傅炒茶手艺,比起一般的炒茶师傅还要略胜一筹。

  只学了一个月,就能炒出上等茶叶,烜哥儿果然悟性极佳。

  难怪大师傅对他倾囊相授,半点不藏私。

  顾玖悄悄对刘诏说道:“烜哥儿的悟性,在老大之上。”

  “竟然比他老子还聪明?”

  乾明帝刘御已经是少有的聪明人,从启蒙开始,就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天分。

  没想到嫡长孙烜哥儿,竟然能青出于蓝胜于蓝。

  顾玖说道:“皇后家学渊源,学识见识皆不俗。烜哥儿是她的孩子,这么好的悟性,能理解。”

  “你的意思是,皇后比你还厉害三分?”

  “论学问,我的确不如皇后。孙家家学渊源,可不是一句虚言。”

  顾玖很坦然地承认,学问方面,她不如儿媳妇孙七娘。

  但是其他方面,她能甩孙七娘十条街。

  烜哥儿遗传了父母的优势基因,青出于蓝不稀奇。

第1157章 大结局(八)

  他有点懵。

  是他炒的茶叶不够好吗?

  还是祖父母对他有所不满。

  他忧思数日,愁眉不展。

  白仲领命,出面提点他,“太上皇和太后娘娘给你布置加倍的功课,不是罚你,而是看重你。你若是没有那个能力,太上皇和太后娘娘也不会废心思布置功课。”

  得了提点,烜哥儿果然眉头舒展,干劲十足。

  顾玖和刘诏三天两头出门游山玩水。烜哥儿则埋首功课,或是带人深入村落探查民情,他是一日不得闲。

  过了谷雨,夫妻二人改道前往江陵府。

  江陵府水资源丰富,大江大湖环绕。

  刘诏一到江陵府,就想吃河鲜。

  顾玖提醒他,“可别敞开了胃口吃,先适应适应这边的气候再说。”

  刘诏从善如流。

  二人乘坐楼船,前往大湖游览,顺便听船娘讲那湖边渔民的故事,唱着古老的小曲。

  顾玖觉着小曲挺有趣,于是命人找来乐师记录曲谱。

  “将各地小曲山歌收集成册,将来可以出版一本古乐谱,肯定很多人收藏。”

  对顾玖的决定,刘诏向来都是无条件支持。

  自此,游山玩水的队伍中,就多了两位乐师。

  刘诏偶尔来了兴趣,跟着乐师一起唱喝,好不快活。

  顾玖发散思维,一路行来,不光可以记载小曲山歌曲谱,还可以命人将各地风俗习惯,饮食气候等等记录下来。

  路上遇到的奇人奇事,也都一一记载。

  将来说不定可以出版一本《地方奇人怪谈》,供后人参考,也能开拓人们的眼界。

  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出远门。了解外界,只能通过书本。

  真能出版一本《地方奇人怪谈》,也算是给大家的生活添了一抹色彩。

  随着想法诞生,队伍里面又对了两位书办,两位画师。

  画师负责画出沿途山川地貌,风情民俗,人物形象。

  将来集结成册,做成书籍插画,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不做井底之蛙。

  夫妻二人在江陵府,一住就是一年。

  品特色美食,赏当地美景。

  这一年烜哥儿又长高了一截,脱去孩童稚气,多了少年青涩。

  烜哥儿是学什么都学得快,学得好。

  在江陵府,他学会了划船,学会了抓鱼,学会了游泳,学会了辨别草药,跟着画师学画画,跟着乐师学谱曲,跟着武师傅学武艺,甚至还学了一点粗浅的木工活……

  这悟性,就连刘诏都说生平仅见。

  “就怕他慧极必伤。”

  “不一定。”顾玖认为刘诏是杞人忧天,“烜哥儿跟着我们游遍山川湖海,接触三教九流,见识广博,心胸开阔。学得越多,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钻牛角尖。所谓慧极必伤,多是环境闭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见识到天下,却忧心天下。只见人性之恶,不见人性之善。”

  刘诏看着烜哥儿,果然是个爽朗好男儿,不是那种钻牛角尖的性格。

  烜哥儿这个年龄,以他的见识,同龄人中,无人能比。

  所学很杂,没有动摇心性,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三观。

  他们住在江陵府这段时间,江陵书院山长崔七经常提着一壶酒上门拜访。

  他见烜哥儿悟性极佳,起了爱才之心,于是建议道:“可否让皇长孙殿下前往书院读书,和同龄人相处一段时日,或有好处。”

  顾玖欣然答应。

  烜哥儿野了这么长时间,是该收收心,到书院接受熏陶。

  于是乎,烜哥儿结束了上山抓鸟,下河摸鱼的日子,进入书院读书。

  他的学习程度之深,所学之丰富,普通夫子根本教不了他。

  崔七给他开小灶,请名师大儒教导。

  在书院期间,烜哥儿又接触了道家,佛家,阴阳家,墨家,理工学派……

  全新的知识领域,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烜哥儿一头扎进了新的知识领域中,乐不思蜀。

  刘诏私下里嚷嚷道:“当心成了书呆子。”

  “放心吧,当不了书呆子。在书院还不忘每天上山抓鸟下河摸鱼。书院投诉了好几次,池塘里养的鱼,都快被他伙同一群学子给偷完了。经常半夜三更抓鱼烤着吃。”

  刘诏闻言,哈哈大笑,“有朕当年的风范,不错不错。比他老子还调皮三分。”

  “烜哥儿是要比老大更有野性。”

  散养的孩子和圈养的孩子,的确有所不同。

  野性十足的烜哥儿,适应力超强。

  江陵书院除了崔七无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就算这样,短短时间,他就在书院混出了名堂,手边围着一群学子,俨然老大风范。

  难免和其他几派学子发生冲突。

  他是阳谋阴谋齐上阵,三两下干翻对手,成了书院当之无愧的霸主。

  崔七再次提着酒拜访太上皇和太后娘娘。

  他抹了一把脸,不知道该怎么开头。

  最后决定实话实说。

  “皇长孙殿下,在书院混得风生水起,几个地头蛇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书院上下,奉他为头领,很有点山大王的气势。”

  刘诏闻言,放声大笑。

  笑过之后,他又说道:“区区山大王,算不得什么。要是有本事混个将军做做,倒也不错。”

  顾玖看出崔七还有未尽之言,于是问道:“烜哥儿是不是又闯祸了?”

  “太后娘娘多虑了,皇长孙殿下做事还是很有分寸。最近山里面闹匪患,娘娘也知道,江陵府周围山多地少,匪患不绝。当地官府剿匪不力,跟山匪熟悉地形狡兔三窟也有关系。皇长孙殿下得知这个情况,开始煽动学子,将各家护卫家丁小厮组织起来训练,说是要上山剿匪。”

  事关重大,崔七管不住皇长孙殿下,只能偷偷告状。

  “胡闹!”

  刘诏恼怒,“半大小子,学人剿匪,当心把性命交代。”

  顾玖却说道:“此事不宜强硬打压,应积极引导。你熟悉军事,此事你负责。”

  顾玖当甩手掌柜,将责任甩给刘诏。

  刘诏琢磨了一番,调来当地驻军负责剿匪。烜哥儿则带着他训练的人,作为后勤辅助。

  “先让这小子见见血,才知道打仗可不是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