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金屋记 第24章

作者:御井烹香 标签: 古代言情

  刘彻悻悻然,“除了韩嫣有这个胆子,谁敢赢我?”

  见阿娇眼神流转,他又加了一句,“娇娇虽然敢,可你又如何能赢得了我。”

  帝后便同时轻笑,陈娇补了一句,“那是天子不知道让着我。”

  这才漫不经心地将眼神投向了阶下等待许久的贾家人。

  大长公主出身富贵,多年来眼力倒是练出来了。贾姬的父母落在陈娇眼中,也就是“乡下农者”这四字考语。纵使已经衣锦绔绣,但不论是神态还是肤质,又或者是那双酱褐色骨节粗大的手,依然是透露了他们的出身。

  倒是贾姬的妹妹,看着倒的确是气质清灵,虽然肤色微黑,但眉清目秀之余,体态也很有贾姬的窈窕。腰臀间曲线乍放还收,就是陈娇的眼神落到上头,都不由得要顿一顿,好像被什么东西黏住了一样,迟上一刻,才滑得开。

  她待这一家人倒是很和气的,并不打算因为他们的出身而有所轻视。陌间百姓一朝得势,没准就能翻上云头,这故事在汉室后宫中,的确也屡见不鲜。

  “也有多年没见到贾姬了吧?”陈娇甚至还很好心地给了贾女一个露脸的机会。才问了几句话,就说。“长者们口音太重了,说话含糊听不清楚,贾女来回话吧。”

  刘彻一路保持沉默,在边上似笑非笑,看得出来,对贾姬这一家人,并没往心里去。

  也对,承恩过的女人,如今少说也有几十个了,要是个个的家人过来,他都给官给爵的,后宫岂不早就乱得不可开交?

  陈娇心内微凛,不免和那声音感慨了一句,“毕竟是天子,看着撒手不管,其实对未央宫里的事,心里也都有数。”

  贾女便抬起头来,大胆地迎着陈娇的目光回话。“自从姐姐入宫,五年来没能见到姐姐一面,全家人都思念得很。谢陛下、娘娘隆恩,准小民全家入觐。”

  谈吐倒颇为文雅,从她的言行举止看来,对入觐时必须换上的这一套礼服,她也并不生疏,不如双亲鸡手鸭脚,将深衣坐得中线都歪了。贾女身上这一袭深衣,非但强调出了她窈窕的身形,更是周周整整,连双手并拢时候,两袖的团花都对得严丝合缝,看得出来,她必定经过一番调.教。

  看来,母亲对卫女偶然得幸,还是有几分耿耿于怀,却不是因为卫女,多少是有些和平阳长公主争风头的意思。

  豆蔻少女嘛,也并不少见,卫女就算再出色,难道还能艳冠群芳不成?

  “嗯,你姐姐在永巷殿里住着,本来要过来服侍相见的,不过,她身体沉重,就不让她出来了。你们入永巷殿时,固然不要拘束,但也要留心不要喧哗,免得贾美人情绪激动,不利于肚子里的龙种。”陈娇又随意嘱咐了几句,就笑着望刘彻。“陛下,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刘彻早就摆出了一脸的不在意、不耐烦。当着陈娇的面,已经心不在焉,走神到了天边。得了陈娇一问,才回过神来,唯唯诺诺,“你嘱咐几句也就够了,我还有什么话好说?”

  明摆着是被打扰了和陈娇的取乐,心绪不佳。

  贾家人只好回过身去,恭敬地退出了椒房殿。贾女当然要等父母先走——

  陈娇瞥了刘彻一眼,见他的眼神,不免还是落到了贾女腰臀之间,就笑着打趣他,“还以为你要不高兴到什么时候呢,还不是看上了贾女?要喜欢,让她也进宫来,姐妹共侍,也让我们陛下享一享人间艳福。”

  姐妹共侍一夫,在汉室也不算新闻了,刘彻自己就有四个兄弟,和他又是兄弟,又是姨表亲。贾姬如今怎么也算是当红,想要拉扯妹妹,算是题中应有之义,陈娇又这样肯成全,她想刘彻就算对贾女没有太多兴致,总不至于会把这一份送到口边,略带辛辣的茱萸小点,给推到一边去。

  不想刘彻居然还真的露出不快,“多看几眼而已,要是每一个流连关注过的少女,都要收入后宫。未央宫迟早人满为患。”

  难道居然不是如此?陈娇吃惊地看了刘彻一眼,这一眼就又让刘彻心虚起来,虽然她没有说话,但少年天子想了半日,还是气鼓鼓地道,“你看我们几次一起出去,在长陵那一带,可也不是没有农家女给我眼风。”

  不过无论如何,他在美色上,也实在难说克己两字。

  陈娇忍俊不禁,不和刘彻争这种事,她低下头拾掇棋子,“好好好,还下不下棋?”

  刘彻也就放开这个话题,和陈娇商量,“贾姬入宫五年,不得见家人一面。这还算好的了,听母后说,未央宫中有些老宫人,入宫十多二十年,也见不到父母。今年赶不及了,我看明年开春,可以采选一批新人进来,老人们放一点出去。”

  难得关注未央宫里的事,其实还是因为宫人们多半都是文景年间留下的老人,游目四顾,新鲜容颜除了陈娇特地提拔到椒房殿里的那些,还有长信殿中的一群少女外,也实在不多。刘彻贵为天子,有时候想要临幸些新美人,还要去织室浣所里找。

  陈娇睫毛微微一颤,落子的手也禁不住一顿,她按下心底那声音所发出的一声短叹,安静地说,“也好,等过了新年,就可以着手来办了。”

  #

  过了几天,贾姬罕见地出来椒房殿,向陈娇问好。

  暮春三月摸出来的身孕,现在正好是“七月流火”,秋老虎雄风不减,她是特地等太阳下了山,天气转凉,才扶着宫人的手进了椒房殿。

  才四个月工夫,肚子就已经浑圆□,衣裳还薄,看得出来贾姬的肚子更像是时漏,顶部透了尖。陈娇头回见她就看出来了,现在再看更明显,她比贾姬都高兴,“都说肚子尖好生儿子,看来这一胎是个小皇子呢。”

  贾姬气喘吁吁地在陈娇下首坐下,虽然入夜了,但一路过来,额前鼻尖还是沁出了密密的汗珠,“谢娘娘吉言!”

  毕竟有了身孕,虽然看得出来,已经处处小心,但言行举止,是要比从前都放肆得多了。

  陈娇不动声色,也真的不以为忤,她和气地责怪贾姬,“身子沉重,出来就应该和我说一声,借辇车一用。从永巷殿走过来,路途远着呢。”

  贾姬面露赧色,“小女身份低微,哪配得上在宫中用辇呢?娘娘虽然宽大,但小女也不敢忘记本分。”

  就又和陈娇说了几句琐事,谢过了她时时送来的赏赐,绕来绕去,绕得陈娇都困起来,才不好意思地道出来意。“家中就有一个兄弟,如今也有十七岁了,还没有正经营生,父母日夜都不放心……”

  贾家人进宫,原来是想说这件事——这是为兄弟要官来了。

  陈娇扬起眉来,又看了贾姬身边几个老公认一眼:这都是太后的心腹。

  脑海中那声音就笑着说,“你看,后宫女人,几个不贱?孩子都没生,就把自己当个夫人了。这还好刘彻连眼尾都懒得看她,要是再给了三分颜色,岂恐怕她都要在宫里开起染坊了。”

  陈娇心不在焉地想,“不读书不识字,能有多少见识?知道谨慎做人,都算她聪明了。我就是不懂……母后怎么一声不出。”

  虽然也划拨了几个老宫人送到永巷殿里去,但也是为了避嫌,也是因为她和贾姬的关系,还用不着下人来提醒维护,陈娇可没有在贾姬身边安插什么心腹。送过去的宫人偶然会和楚服咬咬耳朵,也就是偶尔而已。倒是王太后更看重贾姬很多,加派了三四个经过事情的老宫人,把贾姬居住的小宫殿,护得风雨不透。

  听说贾姬一向也很尊重这几个老宫人,有了什么事情,很多时候都会问过老人的意见。虽然对椒房殿也是言听计从,但她想走两头讨好的路线,却是毋庸置疑。

  陈娇最不明白就是这点:孩子没落地就来为兄弟要官,贾家人不明白宫中规矩,也就罢了,贾姬出身低微不懂规矩,也就罢了。怎么太后身边的老宫人却不肯出言点醒呢?

  如果诞育了皇长子,能够平安养到一岁两岁,贾姬是肯定要封夫人的,到那时候,按照规矩,不必一句说话,她兄弟至少一个太中大夫的虚衔跑不掉。现在就来要封,就是陈娇开口,刘彻也给了,等到贾姬封夫人的时候,官位也不能再往上升了。那还不如索性等一等,事情办得还更漂亮。

  都是婆媳,一句话说一声,贾姬也就不来自讨没趣了。看来,在自己和平阳长公主的龃龉上,王太后嘴里不说,心里却还是天然体恤起了女儿。

  母女之情,的确不能小觑。

  陈娇微微一笑,也就答应了下来。“封官的事,那是陛下在操心,我可以帮你说上几句,但答应不答应,还要看阿彻的意思。”

  贾姬顿时感激涕零,作势要拜——身子一动,又被老宫人们扶住,她也便顺势抬起了身子。

  陈娇当看一场好戏,笑眯眯地欣赏贾姬的肚子,还是越看越爱。要不是刘彻留在清凉殿今晚并不过来,她差点要让刘彻一起来摸一摸贾姬的肚子。

  第二天早上起来,穷极无聊之下,便命人,“把卫女叫来,给我唱一支曲子吧。”

36、请出

  卫女自然不可能有任何怠慢,不到一炷香时间,便低着头踏着小碎步,一摇一摆地进了椒房殿。

  七月的秋日依然还算是炎热,陈娇在廊下见她,陈年坚硬的松木回廊上铺了厚厚的锦毯,皇后才起身没有多久,尚未梳妆打扮。她的长发随意地披泄在身侧,素纱襌衣好像一团淡黄色的雾,隐隐约约,有艳丽的花朵从雾里探出一点颜色来。裙摆层层叠叠,辗转地露出了玉一样洁白的脚面,身边有三数个衣着妍丽妆容清美的侍女,低眉顺眼环绕在侧。可即管陈娇未施脂粉,却依然稳稳压了这群打扮得尽善尽美的宫人一头。

  卫女不过偷眼看得一瞥,也就只是为了探明皇后的位置。紧接着便深深地跪下来,向陈娇行礼。“奴女参见皇后娘娘。”

  皇后却一时没有说话,她只能听到头顶不远处传来了杯盏碰撞的声音,紧接着便是徐徐地啜茶声,不过仅可以耳闻。又过了半晌,伴随着轻轻地一声磕碰,皇后慢慢地出了一口气,轻声道,“嗯,卫女来了,起来吧,头顶着地面,你怎么唱歌呢?”

  卫女便直起身子,由得皇后身侧那眉清目秀、颇有英气的大宫女指点,在廊下当院里得到了一块草席,作为她在石板地上的座位。

  皇后并未曾变换姿势,依然靠在枕上——即使是一双枕头,也都布满了昂贵的绣纹。而这样的绣纹,在当时尚属于天家特有的装饰,单单是一朵花,就已经需要一个经验老到的绣娘,全心全意地工作三到四天。

  而在椒房殿里,它不过是皇后散心时候,随手拿来倚靠的寻常物事而已。

  卫女只是盯着这双枕头不放,她能感觉得到皇后的视线在自己面上游移,刺刺的带了些麻痒,好像谁拿了一把小刀,在她面上反复地刮来刮去,提前为她净面开脸,只是手段过于粗鲁,令她很有几分不舒服。

  两个人一时都没有说话,椒房殿这一角就沉默了下来,还是皇后身边的大宫女主动问,“娘娘,清唱未免无趣,是不是传乐府的人过来?”

  又满是疑虑地望了卫女一眼,像是很不相信这个年纪的小姑娘,能唱得多好听。

  皇后便随意挥了挥葱白一样细腻的纤指,“算啦,大早上的,又是吹又是打,郑重其事,反而烦人。就让卫女清唱两首,权当解闷好啦。”

  又游离不定,“是听《上陵》好呢,还是听《有所思》好?”

  便问卫女,“那天听你唱得不错,你知道《有所思》说的是什么故事吗?”

  卫女便惊异地闪了皇后一眼。

  皇后虽然出身名门,自少得到天下至尊数人的万千宠爱,及至长大,又是万千宠爱,集于椒房。但除了饮食用度上,近乎铺张地奢靡之外,言行举止却一点都没有高门贵女的风范,就是和卫女说话,都好像在和谁商量什么事儿,语气和顺亲切,却又隔了一层疏远。纡尊降贵之意,是意在言外。

  这么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家中人,又怎么会有兴致和一个小小的歌伎说闲话?

  她一下战栗起来,唯恐偶然行差踏错,惹得贵人不快,自己便得了死罪,再也无法见到第二天的日出。一瞬思忖再三,百般无奈下,只好轻声道,“娘娘,我只会唱,故事才懂得一点点,教我的大娘也未曾解释给我听。”

  毕竟是才豆蔻年纪的小歌人,又怎么会懂得歌声里的故事?楚服微微一笑,不禁便望了皇后一眼,轻声道,“娘娘,或者还是请乐府——”

  陈娇却觉得卫女也实在是太无知了一点,《有所思》又不是什么艰深的曲子,民间传唱的歌谣而已,几乎就是大白话,这都听不懂,她是要有多笨?

  戏做得太过头,就透着假了。

  “行啦,”她白了楚服一眼,楚服顿时不敢吭声,“加一壶蜜浆来。”

  大宫女已经和陈娇培养出足够的默契,她带上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宫人,碎步快速地退出了回廊。

  院子这一角顿时就只剩下陈娇和卫女,一个廊上,一个廊下。一个侧卧屈膝,支颐偏首,长发流泻之间,尽显写意,一个规规矩矩屈膝跪坐,玉颜深垂,只敢看着别人身下的枕头发呆。

  却不知道自己一头丰润的青丝,正在秋日金黄的阳光里肆意地反着润泽的光彩,刺着陈娇的眼。

  陈娇一向也很自豪于自己的头发,可比起卫女这一头又黑又亮、望之有如一匹黑缎的秀发,她就算再自信,也不禁要在心底轻轻地哼一声。

  又习惯地走神了一瞬,等着那声音必然奉上的嘲讽,等了一刻,才想起来,为了躲开卫女,那声音早已经藏到了连她都找不到的地方。

  区区一个讴者而已,把个大汉的皇后,就能逼到那么狼狈的份上了?

  陈娇又打量了卫女一眼,她说,“坐近一点儿。”

  卫女只好站起身子,将自己的坐垫移到石质基台左近,又忐忑不安地跪坐得正了。

  陈娇也坐直了一点儿,她居高临下地望着卫子夫,想要让她抬起脸来,由自己看得清楚,却又懒得说话,更懒得动手。

  便索性伸出一只纤白无暇的玉足,缓缓抵到卫子夫颈下,细卵石一般的大趾微微用力,卫女便抬起娇颜,被迫望向了皇后娘娘。

  眼神才一对视,她就像是不堪陈娇的威严,长长的睫毛一阵颤抖,又垂了下来,遮去了小鹿一样无邪而惶恐的眼,却再不能多做什么,只能由得陈娇放肆地审视着她的眉眼。

  虽也精致,但却也不见得多清丽。平心而论,和贾姬算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要是不考虑刘彻的喜好,她也不会觉得卫女比贾姬更美到哪里去。

  陈娇满是兴味地沉思了一刻,见卫女满脸和顺卑微,似乎一脸写满了‘任君采撷’四个字,不免也感慨一声,“真是楚楚可怜。”

  她收回脚,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家里都有什么人?”

  “今年多大了?”

  “都会唱什么歌?”

  等卫子夫一一答过了,又道,“《相逢行》你是会唱的?我不要听你唱,我要听你读,念给我听听。”

  卫子夫只好以细嫩的嗓音,忐忑不安地念了一首《相逢行》给陈娇听。“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陈娇听得很入神,听完了又问卫子夫,“知道这说的是什么吗?”

  恐怕卫子夫又说不懂,只好亲自细细解释,“有一户人家,风光得很,三个儿子都是官儿。二儿子是侍郎……玉堂金马,桂树华灯,真是说不尽的富贵风流。”

  卫子夫便眨着眼,她眼里终于流露出一种崭新的情绪,一种真正的惶恐,使得这小鹿一样的纯真的女儿,好像真的在林间徘徊起来,找不到回巢的路。——皇后非但对一个小小的讴者这样亲切,甚至还连着和她谈起了民歌……的确,是个人似乎也都要惶惑不安。

  她双唇一阵蠕动,最后终于微弱地问,“婢女受教了——娘娘?”

  陈娇欣然问,“知不知道贾美人?就因为怀了龙种,现在陛下也许要封她兄弟做官了,没有多久,一家人也能从‘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的贫民一户,变为这金堂玉马的人家啦。”

上一篇:仵作娘子

下一篇:四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