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金屋记 第35章

作者:御井烹香 标签: 古代言情

  人心护短,窦氏再怎么样,那都是皇亲国戚,要落到被金俗欺压,太皇太后真是在地下都要被气睁眼了。

  “当年是我一把扫他下去的。”老太太还是有些耿耿于怀,口中轻声道,“出尔反尔……”

  话说到一半,她又自嘲地笑了,“人都要入土了,还记挂着什么面子?”

  若说从前,到了这时候太皇太后想不起窦婴,一方面是因为放不下面子,一方面也是因为两方决裂后疏于往来,渐渐地亲情也就淡化,老人家烦心事太多,干脆一闭眼万事不理来个清静。现在的情形,却又大不一样了。

  中宫位稳,皇长子年幼,朝中没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自己人,那是行不通的。陈家人不堪用,韩嫣终究不是自己人,并且又实在年轻,能否成器,还是两说的事。也就只有窦婴不论从资历还是圣心来看,都可以和田蚡一较短长了。

  在太皇太后这里,却要反过来看——满朝文武,也就只有田蚡能在这几年间威胁到窦婴的地位了。

  “阿彻这个舅舅,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老人家就轻声说。“这些年来,他的眼睛是往哪里看,我清楚,你清楚不清楚?”

  到了这份上,什么话要再绕着弯子说,不但是考验老人家的耐力和脑力,也实在是有几分矫情了。老人家油尽灯枯,到了交棒子的时候,而或许是因为陈娇从小娴静大气的表现,她跳过了大长公主,直接把权柄递到了陈娇手中。

  陈娇自然也要表现出和这份权柄相称的城府。

  “一山不容二虎。”陈娇从容地说。“田蚡野心虽大,但缺少相应功绩,为人又跋扈霸道,如果有人可用,阿彻又何必要用他呢?”

  她顿了顿,见老太太面上还不见满意之色,便又压低了声音,在太皇太后耳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

  太皇太后身躯一震,她忽然一把捏紧了陈娇的手,以不符合年纪的敏捷,沉声叮嘱,“这件事,你要办得很小心!”

  她的力道之大,甚至将陈娇的手都握得生了疼。

  陈娇轻声道,“姥姥您就放心吧……真到了要办的时候,自然也会办得很小心的。”

  太皇太后转念一想,不禁又欣慰地一笑,她拍了拍陈娇的手,轻声道,“是,你自然会小心的,你要比你娘强得多了,孩子,你要比你娘强得多了。”

  她又渐渐松开手,睁着眼茫然地望着幔帐,轻声道,“现在外头的景色如何,你说给我听听?”

  陈娇便和缓地道,“花都开得好呢,您闻到香气了么——”

  #

  太皇太后这个瞎老婆子,能够把朝政长长久久地握在手心,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本事。既然有心要将窦婴再操作回相位,才过大寿,她就对刘彻提起。

  “我也老了。”老人家神色疲惫,“眼看着就要闭眼,闭眼后,刘家天下就随你折腾,你要怎么办,我是管不了啦。不过,我知道你心急……借着这一次大寿,也让我给后人留点地步——让窦婴回到朝廷中来,帮你的忙吧。”

  刘彻不禁大喜:老人家这么说,那是默许了他为新政再次布局。只等着太皇太后闭了眼睛看不到了,他就可以轰轰烈烈地继续励精图治,将心中惦记着的那些政事逐一实践出来了。

  “一定不会让您操心的。”他却始终还是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压抑住自己的喜悦,小心翼翼地继续为太皇太后捶腿,“我在宫里是管不到外头的事,可有王孙舅舅在,家里人还能受到多少委屈?”

  要是没有王家,这句话倒也说的对,可现在王家人的手,都伸到了窦氏的田庄上了,更不要说从前为窦氏所把持,几处出产不少的官署,现在田蚡都大有插上一脚的意思……太皇太后虽然老了,可毕竟还没咽气,有心打听,消息也还是一样灵通。

  “你啊。”她不禁轻声数落刘彻,“还是年纪太轻了,治大国若烹小鲜,很多事,你得慢慢地来。这几年来你布下的那些棋子,难道如今不是渐渐有了用处?就好像当年你爹,他也闹着要削藩,闹着要兴儒,结果怎么样?要不是你叔叔顶得住,天下早就乱了。从此他是绝口不提这两件事,可你看看现在如何?你以为你身边那些老师,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我这个瞎老太婆,已经糊涂到了这个地步,连博士们究竟信奉黄老还是孔孟,都已经分辨不出来了?”

  刘彻被她说得冷汗潺潺,这才体会到祖母犀利起来,居然和陈娇一样,字字句句,竟都可以直刺人心。

  “祖母,我——”

  太皇太后又摇了摇头,“你不必说了。”她疲惫地道,“哪个皇帝也都有犯错的时候,尽力去做,大方向把握得住,人才挑选得当……天下事,能守得住这几点,十有八九,也都不是不能解决。”

  她又反手握住了孙子的手,轻轻地拍抚了几下,“匈奴的事,迟早都要解决的,只是现在还不是开战的时机。一旦全面大战,必定是绵延日久,国库粮食要还不够多,藩王们要还过分强大,朝廷就不能随意用兵……攘外必先安内,这是晁错的话,嘿嘿。这是个人才啊,可惜死得冤了些。贾谊、晁错,甚至现在你多加宠信的董仲舒,其实说是儒道,还不如说是法家,不要以为你父亲和你祖父亏待了他们,耽误了他们的才华。其实很多事,不是不懂,只是不能着急。”

  太皇太后还是第一次说得这么深刻,刘彻听得汗都落下来。他忽然间又慌张起来,轻声道。“祖母,您可要好起来,没有您,孙子……孙子怎么能把得住大局呢?”

  “是啊。”太皇太后轻声说。“你终究还太年轻了点,你父亲登基的时候,都已经三十多岁啦。那时候我跟在你祖父身边,也都二十多年了,耳濡目染,母子戮力,这才把风风雨雨给度了过去。现在你呢?指望你母亲,我看是难了。亲戚们中,能用的也就是你舅舅了。”

  她顿了顿,似乎想要琢磨出刘彻现在的情绪,现在的表情,却又因为自己的眼疾,而无奈地放弃了。“你舅舅这个人,祖母不是对他抱有偏见。但他志大才疏、霸道跋扈,就算现在,仗着和你的关系,已经有作威作福的意思了。更可虑的是,他对下作威作福,也就算了。但我听说连和你说话,他都不大客气。”

  “一家人之间,当然不必为礼仪拘束,但君臣的分野,必须严格分明。他连皇帝都不看在眼里,一旦位居高位,必定玩弄权术,为一己私利奔忙,天下事,能指望得了他吗?”

  这还是太皇太后第一次对刘彻谈起他母族的亲戚,却也就是这么一句,又缓了口气。“对你舅舅,你要又打又拉,不能让他越过了你的地步,否则将来君臣舅甥之间,结局必定是很难堪的。但用也还是要用……孩子,天下太大,但可以信任的人,却实在太少啦……”

  刘彻不知为什么,居然热泪盈眶,他低声道,“祖母,您还要多教着孙子一点,多活几年,少、少说也得看到刘寿娶亲生子了……”

  太皇太后不禁露出微笑,“你当我不想吗?孩子,我也想看着你多给我生几个曾孙,现在阿寿就只有一个,还是太单薄了一点!”

  不过,刘彻从此便经常往长寿殿里走动,遇到什么事,也都听从太皇太后的指点。他在后宫女人上花费的心思,反而更少,接下来的几个月内,除了王姬之外,后宫中依然没能传出喜讯。

  建元五年末,陈娇就不让王姬出昭阳殿了。

  “你生产在即,还是在殿中本分居住,”她给王姬带了话,又让人去长信殿问。“母亲对王姬这一胎关怀备至,是否有为她准备接生稳婆,与小皇子的奶妈?”

  用了小皇子三个字,使得王太后心情不错,也就不计较陈娇做法中暗藏的嘲讽了。她果然将自己曾为贾姬准备过的老宫人,又派到了昭阳殿里,于是陈娇除了按部就班打发太医过去,或是送东送西的,居然也就直到王姬临产,都没见过她。

  没见过也好——也许是因为这一胎养得挺大,王姬人又还小,她没能熬过生产,孩子才落地,母女两个就都没了气。

54、辞世

  窦婴是在新帝六年的冬天回到朝堂上来的,几乎是才过了元月,冬天都才刚刚开始,刘彻就把他直接提拔到了太常的位置上。摆明了就是要给朝局一个缓冲的时间,等到合适的时机,再把他往上提拔——在太皇太后的健康每况愈下的今年,窦婴重出江湖,个中蕴含着的深远意义,朝中众人都能作出自己的回答和解读。

  窦氏子弟,自然是扬眉吐气,虽然太皇太后的两个兄弟早已经去世,但历年来繁衍出的近支宗亲,上朝时腰板都直了几寸,说话也都敢大声些了。就是曾经一度被刘彻信宠,紧接着就被太皇太后毫不留情地清扫出朝廷,这些年间战战兢兢,慢慢爬回了低位的儒生们,都要比从前自然得多了。这一切就像是个不言而喻的让步,一个信号:太皇太后老了,她输给了岁月,事到如今,她要交权了。

  如今的丞相许昌年纪也不小了,恐怕已经打定主意,等太皇太后合眼了,就回家颐养天年去,因此倒是越发仙风道骨,淡然得很,什么事,都讲究一个“不争是争”。太尉庄青翟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个拿定了主意宠辱不惊的中年人,什么事交待到他手上,都能办得很出色,可和他无关的事,他是一句话都不会多说的。

  太皇太后亲自提拔出来的这两个高层,当然也不可能和她的侄子作对,也就是占了这层关系的便宜,窦婴才回复了两千石高官的位置没有多久,就再度得到了圣眷——虽然没有明言,但刘彻常常请他入宫说话,甚至还会将朝中文书示于,俨然是已经有让他重新梳熟悉起政事的意思了。

  可朝堂上的事一向如此,从来没有皆大欢喜,有人笑就一定会有人哭。武安侯田蚡最近的心情就很不好。

  “做了多少年工夫,明摆着窦氏眼看就要黄了!老太婆这倒好了,连脸都不要,自己还在世呢,就把窦婴提上来了!”

  在长信殿内,武安侯说话曾经是很客气的,可随着太后当太后的年限越来越长,太皇太后也越来越老迈,现在他也敢高声抱怨起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来了。

  听到了又怎么样?欺负的就是太皇太后已经老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王太后却多少有些吃不消弟弟这跋扈的姿态。

  “我要是母亲,我也提拔窦婴。”她不客气地顶了弟弟一句,“这是个有军功的人,也曾经当过丞相。论资历,比你要老得多了……你要是不用心做点成绩出来,拿什么和窦婴比?”

  田蚡恬着脸,理直气壮。“我这不是有您这个姐姐吗!”

  太皇太后眼看着要不行了,可太后这不是还年轻着?就是窦婴一开始能进入朝廷,也还不是靠了太皇太后?

  “人家也有皇后呢。”

  太后反而紧接着就又顶了田蚡一句,她慢悠悠地说。“你以为老太婆这么一去,窦氏在后宫中就没有靠山了?陈娇这妮子,几年前就看好窦婴做窦氏的掌门人。元年新政那件事,你是我保下来的,老太婆自然也不会去动窦婴。可你以为没有人说情,这几年来窦王孙还能一直荣宠不衰,不断得到赏赐,勉强维持住了他的宰相做派吗?”

  田蚡神色顿时一暗,他阴沉着脸没有说话,王太后看在眼里,忍不住也叹了口气。

  田蚡就是太容易得意忘形了……从前窦婴得意的时候,他还能忍住脾气,像个下人一样侍奉起大将军来。可前几年两人同时失意,田蚡仗着自己是皇帝的亲舅舅,始终得到阿彻的信宠,对窦婴就没有从前那么尊敬了。尤其还有个灌夫在中间挑拨离间,如今魏其侯和武安侯在朝堂上见了,互相都不搭理。两人不合,天下皆知。刘彻要用窦婴做丞相,自然要培养他的威望,恐怕田蚡短期内,在朝堂中是不会有多少建树了。

  “你急什么。”她也只好说。“还不是你那句话?你在后宫也不是没有靠山,你姐姐还年轻呢,往后,有你得意的时候!”

  田蚡便露出惋惜神色,“可惜王姬去得早,可惜,不是个男孩。”

  又请示太后,“是否也该在民间搜求美人了?”

  王太后似听非听,过了半天,才不经意地点了点头。

  #

  田蚡在长信殿里究竟说了什么,毕竟还不可能传到别人耳中,但他大发雷霆的事,还是很快就被陈娇知道了。

  当时她正和大长公主一道在长寿殿服侍太皇太后,宫人来递过消息,说了田蚡的只言片语,其中就颇有对窦氏不敬的议论。

  太皇太后连眉毛都不抬,吃过汤药,这才笑着说了一句,“这个田蚡,心胸狭窄急躁,真不是丞相的材料。将来就算上位,恐怕也坐不稳丞相的位置。”

  老人家的真知灼见,不能不使人佩服,从前陈娇还没被废,就已经看到了田蚡的下场。只是他到底死也拉着窦氏一道陪葬,倒是把朝堂中旧外戚的力量扫得一干二净,为卫家为代表的新外戚,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陈娇和大长公主也都视若等闲:长信殿里的事,这半年来,她们也听得多了,由不得她们不当一回事。

  “我去了以后,这一批人。”太皇太后旧事重提。“想出宫的不要拦着,不想出宫的,就进你的椒房殿吧,个个都是可靠的,能帮得上你不少忙。”

  这几个月来,老人家是越来越经常地说到后事了。她的思维虽然还算清晰,但也渐渐衰弱得都起不了床了,就连喝药,都要有个人在背后撑着她的脊背。就是这身边宫人的归属,都已经提到了三四次。

  时光对太皇太后已算温柔,至少没病没痛,只是油尽灯枯。

  陈娇轻声道,“姥姥您放心……”

  太皇太后又不管不顾地道,“我自己的那点私房,不留给你了,这点人比钱更宝贵得多。不能什么都不留给你母亲。”

  分明大长公主就在一边,提起来的口气,好像她还在千里之外。

  大长公主忙说,“是,谢过母亲赏赐,娘您别说话了,喝了药就好好休息。”

  太皇太后又好像忘记了自己刚才的话,她惊喜地说。“我的阿嫖什么时候来了?阿嫖,娘好惦记着你,娘要去看你爹,你弟弟们了……”

  陈娇两母女不禁交换了一个眼色,大长公主再忍不住,泪水扑朔而落:太皇太后这是已经开始说胡话了。

  刘彻当天下午就住进长寿殿里,太后也丝毫不敢怠慢,后宫美人,凡是有名号的,全都轮班在长寿殿侍疾。刘彻夫妻更是衣不解带,没日没夜地在太皇太后身边,免得老人家咽气时身边寂寞。

  没想到到了这份上,太皇太后虽然依旧胡话连篇,却又并没有下世的意思,足足十多天,刘彻和陈娇都没有睡好,到了三月这天的晚上,陈娇实在挡不住了,靠着屏风,迷迷糊糊地就打了盹儿。

  隐隐约约,还能听到柔和的说话声,又过了一会,有人给她披了一张锦毯,陈娇不知为什么,忽然有些害怕,她握住了那人的手,轻声问,“祖母……”

  回答她的却是卫子夫娇甜的声音,“太皇太后娘娘正安睡呢。”

  陈娇这才放下心来,朦胧间转头似乎又要睡着,却听得刘彻低沉的男声靠近了,紧接着,她被揽到一个坚实的怀抱里,她听见刘彻的声音,在她梦境上空漂浮。

  “她也累了!”刘彻似乎很感慨。

  “娘娘最近又是忙着侍疾,又要安顿宫里的事。”卫子夫声音娇柔,不疾不徐,陈娇感到有人在顺着自己的鬓发,力道轻柔,似乎不像是刘彻的作风。“也着实辛苦了。”

  忽然有些荒谬的笑意浮上,陈娇不知自己是否在梦中浅笑,刘彻的声音又是否是因为她的笑意而变得柔和。

  “你也辛苦了。”他对卫女的态度,终于渐渐缓和,“阿娇平素要强,最近心里悲痛,更留心不到自己的身体,你要多注意她的饮食。有一口没一口,那可不行。”

  没想到这两个人聚在一起,居然是在关心陈娇自己。就是陈娇,都要觉得这画面很有几分滑稽。

  不过想一想,卫子夫也算是自己的心腹,在刘彻看来,这种话当然是嘱咐她最合理。

  卫子夫的回答却依然平静而娇柔,似乎根本品不出其中的讽刺。“子夫必定尽力而为。”

  刘彻嗯了一声,也破天荒关心卫子夫,“你也一样,面色有几分苍白,要是撑不住,就多回去歇着。别在这硬挺,其实也帮不上什么忙。”

  卫子夫似乎含糊地客气了几句,随即声音就断了。刘彻抬高了嗓门,这声音终于一下惊醒了陈娇的迷梦,她睁开眼来,首先就看到卫子夫趴在她跟前的地上,丰润的长发,随意地散了一地的黑,好像谁家的乌鸦落了漫天的羽毛。

  “怎——”她说,而还没有回过神来,刘彻已经放开陈娇,让她自己坐好。他站起身来,前去查看卫子夫。

  陈娇拥被呆坐,或许是午后一场小睡,消耗了她的心智,她的脑子就像是被浓稠的米浆黏住,连最基本反应都欠奉,过了好半晌,主殿内忽然又起了一阵骚动。她这才回过神来,也不顾卫女,拉着刘彻,两个人急匆匆就进了主殿。

  殿内只有几个宫人,连大长公主和太后都不在,刘彻同陈娇跪到太皇太后身边,正好同老人家眼神相遇。不知是否陈娇错觉,老太太在这一刻,眼神明亮清晰,居然不似盲人。

  “帝后和睦。”窦氏女、窦宫人、窦夫人、窦王后、窦皇后、窦太后、窦太皇太后说,“一个外朝一个内朝,你们一起管好,不要辜负祖宗交给你们的刘家天下。”

  她说。“阿彻,你一辈子待娇娇好,待你姑姑好。”

  刘彻虎目泪涌,他哽咽着说,“祖母,我一定!”

上一篇:仵作娘子

下一篇:四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