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国·式燕 第50章

作者:十四阙 标签: 古代言情

  马车直入宫中,到了陵光殿。

  谢长晏下车,看着眼前的殿堂庭院,虽是初见,却不是初访。

  曾经,她被蒙住双目带来此处,得与分身乏术的燕王相见。而在当时,她只当他是因为金屋藏娇才故作神秘。

  她以前的视野那么小,小得只看得见春花秋月。

  而今,回首往昔,不禁感慨万千。

  “你就暂住此地。去程不是易事,需做一些准备。待朕布置妥当,再出发。这段时间……”

  谢长晏望着彰华,笑吟吟地接了下去:“这段时间我能去求鲁馆吗?”

  “当然。”彰华向车辕上从头到尾跟个隐形人一般毫无存在感的孟不离投去一眼,“不离会陪着你。”

  “好。”

  眼见得夕阳西沉,天色将晚,本应就此作别,然而,两人立在原地,又都沉默了。

  有种舍不得就此分开的情愫悄无声息地扩散蔓延。

  一旁的孟不离似乎感受到了,偷偷地滑下车辕,闪身进了陵光殿。

  谢长晏和彰华同时留意到了他那此地无银的举动,不由得各自相视一笑,同时出声:“用晚膳吗?”

  话说出口,才发现对方竟然说了一样的话。

  再然后,便真正同时笑了起来。

  半个时辰后,吉祥捧着膳食走进陵光殿,为彰华和谢长晏布菜。

  菜共九道,做得精美,但都是寻常菜系,不复谢长晏当年初来玉京时的奢侈。

  然而,彰华仍是吃得很少。

  他跟之前一样,吃了三口便停下了,专注地看谢长晏吃。

  其实谢长晏这段时间胃口也不好,但今日不同。一来见到彰华心情欢愉,二来得知父亲的真正死因后有了新的目标方向,三来没吃午饭确实饿了,因此不消片刻,便将三碗米饭吃了个干干净净。

  彰华见她如此好胃口,眼中涌动着既羡又喜的神色。

  谢长晏放下筷子,用手帕净面后,望向彰华的饭桌。忽道:“陛下,你可知燕境之内,何物最酸?”

  “洪州的陈醋?”

  谢长晏摇头。

  彰华又说了几样,谢长晏还是摇头,卖够了关子后,才道:“是李婆婆的三酸菜。”

  “噢?”

  “北境陈塘山下有个酒坊,当家人人称李婆婆,她家酒还算凑合,但下酒菜实在美味,乃是取杏、枣、柠三果,浸于酒中,调以秘方,窖藏三月后,沥酒留果,切拌成丝。尝一口,酸。再尝一口,辣。然而到了第三口,舌底喉间只留下了甜。”

  彰华闻言不禁有些舌底生津。

  谢长晏走过去,跪在他几前,将其中一道凉拌茄丝夹到他碗中:“陛下尝尝看。”

  彰华先是一怔,然后会意,不禁笑了笑。将那茄丝放入口中,原本清软咸香的茄子,却在口中化成了酸辣之味,再源源不断地分泌出更多津液来。他就着茄丝吃了一口米饭。

  谢长晏又道:“那么陛下知道何物最辣?”

  “不知。”

  “是南山居的蜀葵末。用蜀葵根研磨而成,味微苦,直冲鼻喉,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因此当地山人称呼它为‘泼妇煞’,意思就是泼妇发脾气,而你只能受着。就像这个——”谢长晏夹起一筷芥菜,放入他碗中。

  于是彰华便想着那辛辣之味,就着米饭将那口芥菜也吃了。

  如此一个说一个尝,到得最后,彰华竟是将一整碗米饭都吃光了,菜也吃了近五成。一旁的吉祥感动得眼睛都湿了。

  饭后,谢长晏又送上一杯自己磨的茶:“明日,还请陛下再来同我一起用膳好吗?”

  “好。你……”彰华注视着谢长晏含蓄的眼睛,说了一个“你”字后,却又停下了。

  谢长晏问:“什么?”

  “没什么。”彰华笑笑,走出殿去。

  吉祥连忙提灯走在他面前,灯笼里的光映亮了脚下的路。

  彰华注视着那抹暖黄色的亮光,在心中完成了想说的话——你长大了。

  以往,都是朕谈天说地,为你授学。

  如今,你反过来告诉朕奇闻逸事,民俗乡情。

  以往,朕总要思索如何潜移默化地让你开怀。

  如今,你来别开生面地讨朕欢喜。

  你长大了,长晏。你不再是昔日那个娇俏单纯,用仰视之姿注视朕的豆蔻少女。如今的你,跟朕平视间不急不怯。

  你终于长成了朕所需要的样子。

  可是,你父为救朕而死,你母亦受此事连累。

  两条人命隔在你我之间,羁绊之上,写满了沉沉亏欠。

  所以,朕知道,哪怕九死一生,哪怕就此远别天涯,此生再难相见,也要让你去程国。如意门就像一个盘踞在命运前方的怪兽,张开了血盆大口。如果不能除掉它,我们就无法走到终点。

  夜月下,彰华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的肩头依旧沉如千斤,但和煦的春风吹得他的心暖洋洋的。

  当他再睁开眼睛时,就看到一对燕子飞过夜空,啾啾叫着隐没于月色之中。

  “噢?”长公主府内,长公主正在跟方宛下棋,听到下人的来禀后,微微扬眉。

第68章 浮生如梦(2)

  而一旁的方宛则要震惊许多:“你说什么,真的是谢长晏?你确定?”

  下人忙道:“倒没有见到她本人。不过那辆马车上,赶车之人是孟不离,所以猜测车内坐的应是谢长晏。”

  方宛急道:“光猜测有何用?赶紧确认啊!”

  “马车入宫了,我、我们的人没法跟进去啊……”

  长公主懒洋洋地落了一子,道:“行了,知道了,不必理会。”

  “是。”下人应声而去。

  方宛忙道:“殿下,咱们不管谢长晏了吗?陛下不是驱逐谢长晏离京,永不得回来吗?如果真是她,抓到她就可以治她的罪了!”

  长公主睨了方宛一眼:“治什么罪?陛下亲自带回宫的人,轮得到你治罪?”

  方宛闻言面色一白。

  “再说,要的就是她回来。她不回来,陛下不会动。陛下不动,我怎么走下一步?”

  “恕侄女愚钝,殿下的意思是?”

  长公主一笑,明眸流转:“你以为,谢长晏是怎么回来的?”

  方宛恍然道:“莫非是殿下促成?”

  长公主推开棋盘起身,走到架着旧剑的玉案前,伸出手,摸了摸上面的剑鞘。

  “当年我跟你说,还要等一个人回来。而现在,时机差不多成熟了。”

  长公主勾起唇,眼神中却充满了深深怨恨。

  陵光殿中,谢长晏拿到了记录谢惟善生平的甲历,上面最后一行字写的是:“同观十年三月初三,谢惟善率水军出海,为渔民护航,遇程寇,诛敌三百,力竭殉国。”

  她抚摸着那行字,想着有朝一日定要重写此句,还历史以真相。

  带着这样的信念和决心,谢长晏沉沉睡去,一夜无梦。

  第二天,在得知陛下日间要同大臣们商议选拔新相之事,肯定没空过来后,谢长晏便去了求鲁馆。

  这还是求鲁馆重建后她第一次来,馆门依旧未变,还是那三个奇形怪状布满机关的化形字。然而,谢长晏按照记忆中的解法碰触机关时,门没有开。

  她只好拍了拍旁边的小门。

  拍了许久,才有人应门,带着满脸的不耐烦,却是个不认识的陌生面孔:“干吗?”

  “请问公输老师在吗……”

  她的话还没说完,那面生的弟子已不耐烦道:“没空!”

  “那……木师兄在吗?”

  “也没空!”

  “啪”的一声,小门被甩上了。

  谢长晏吃了个闭门羹。她回头看了孟不离一眼,孟不离抬头望天假装自己没有看见。过得片刻,见谢长晏还盯着自己看,只好指了指一旁的围墙,然后摇摇头,意思是:这墙我跳不上去。

  谢长晏虽是望着他,脑中却在思索馆门上的机关,并没有真的求助他的意思,因此也没气馁,而是转身再次去按“求”字上的机关。这一次试了几下后,“咔咔”几声,门终于开了。

  谢长晏勾起唇角:“原本只是奇门中找‘开’门,现在却是找‘死’门,公输蛙的趣味,可真是越来越恶了。”

  她昂首挺胸地走进馆中。

  求鲁馆依旧乱得像被千军万马蹂躏过一般,到处都是碎木残片。不过与之前有所区别的是,原来的庭院里摆的是水车,现如今摆了一艘船模。

  跟送她的那艘沙船不同,这是一艘战船,形如海鹘,建有女墙,墙体上开有箭孔,攻守兼备。除此外,关键船身处都蒙着防御用的厚厚皮革。

  此刻,求鲁馆弟子们正在测试那些箭孔,“嗖嗖”的射箭声不绝于耳。

  谢长晏好不容易逮住一人问:“老师在吗?木师兄在吗?”

  那人却是认识她的,当即又惊又喜道:“在屋里。你来得正好,老师正在骂师兄。”

  谢长晏丝毫不感到惊讶,公输蛙常年焦虑,只能靠骂人发泄。哪天若见他心平气和了,才要担心。

  谢长晏谢过那人,径自朝主屋走去。求鲁馆的格局跟之前一模一样,丝毫未变,然而抄手游廊的墙上,画的不再是玉滨运河图,而是改成了“乘风破浪图”,新式的沙船和院中的战船都在画上出现了。

  走过长廊,还没到门,就已听到了公输蛙招牌式的咆哮声——

  “婚婚婚!婚什么婚!不许婚!

  “传宗接代传宗接代,你家一贫如洗,还想传宗接代,接乞丐的江山吗?

  “你唯一的价值就是这儿,离开这儿你就是个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