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第42章

作者:木沐梓 标签: 宫廷侯爵 强强 古代言情

  她看上去有些疲惫了,贺中想起自从侯爷失踪这几日都是她在一手谋划,竟当真一副尽心竭力的模样,每当这时心绪都很复杂。他看她靠着软垫闭目养神的样子,心中颇不是滋味地掀起车帘坐到了外面。

  ·

  那天过后不久,秋欣然才想起来宣德帝为何会忽然召她卜卦——因为再过五天就是大祭礼。宫中五年一回大祭礼,三年一回小祭礼,不可说是不隆重。

  大祭礼时,会请不少僧人随行诵经,秋欣然虽是白衣之身,但卦名在外,又是白景明的弟子,这回祭礼也得了随驾前往的资格。

  她那天在永明宫卜算的事情,早已在朝中传遍。人都知道宣德帝好问鬼神,七年前他能听信秋欣然一卦派夏修言领兵出征,七年后谁知道他会不会再听秋欣然一卦定下东宫人选。

  只可惜那日殿中的谈话,除了他们再无第三人知晓,得知祭礼当天秋欣然也要前往,无数双耳目纷纷盯紧了想要从她口中探听一二。

  祭礼期间,圣上要亲自前往祭礼台祈福,通常提前三天就会先一步住进天祀庙。自打今年传出圣上欲立东宫的风声,文武百官纷纷猜测这回祭礼,宣德帝是否会带皇子上山祭礼。

  出乎意料的是,宣德帝确实选定了皇子随他登祭礼台,但同时上山的皇子有两位,分别是大皇子李晗台和二皇子李晗意。与此同时,宣德帝还任命三皇子李晗灵和四皇子李晗星留在天祀庙领百官朝拜。

  这旨意叫众人大失所望,这四位皇子分别是皇后、德妃、贵妃、淑妃所出,任谁来看都觉得一碗水端得极平,没人摸得清圣意,原先欲立东宫的传言,似乎又变成了空穴来风。只有秋欣然听闻此事,心中明白:她那一卦对宣德帝终究还是产生了影响。

  祭礼前,她入宫领祭礼当天所要佩戴的朝服佩饰,途径御花园时正听里头传来人声。一片欢笑之中,有一女子的笑声格外清脆。她隔着花木转头看去,韩令一身浅色长裙坐在席中,面容娇美举止文静,一旁几位妃嫔公主,像是正行酒令。她应当是刚输了一回,秋欣然见她转头同皇后道:“姑姑可要偏帮我。”

  一旁有小公主奶声奶气道:“母后素来行事公正,韩姐姐这样可是叫她难做。”看得出皇后应当十分疼惜这个侄女,也说笑了两句,韩令上前坐在皇后身旁撒娇道:“不成,罚了三回,可要姑姑添些彩头才肯。”

  皇后轻轻点一下她鼻尖,冲众人道:“你瞧瞧这人,分明是自己输了,这会儿倒还厚着脸皮讨起赏来。”

  一旁的妃嫔们闻言皆掩唇笑起来,皇后问:“你想要什么彩头?”

  “也不敢要好的,姑姑随便赏我什么都好,就是些寻常的胭脂首饰,也够叫我得了便宜。”

  “你倒是不贪心。”皇后佯嗔道,韩令在旁观察着她的神色,正要再说什么,忽然听她道,“既然如此,本宫近日得了一双白玉耳环,同你今天这身打扮倒很相称,就将那双耳环赏你如何?”

  韩令眼前一亮,似乎没想到这么顺利。

  秋欣然站在花木外,领路的婢女见她忽然停住不行,略带诧异地回过头,见她神色专注地望着御花园内,目色沉沉不知在想什么。园中众人听皇后提起白玉耳环,皆面色如常。等宫婢举着托盘上来,一双白玉耳环放在红色的绒垫上分外显眼。淑妃转眼看过来,目光先是一顿,随即神色微微一变,尽管很快掩饰了过去,但看得出显然是也认出了那耳环的来历。

  她探究的目光落在皇后身上,却见对方神色如常,坐在中央,丝毫不曾朝着她多看一眼,照旧与身旁的人轻声细语两句。她略斜倚了下身子,勉力提起个笑:“这耳环好生漂亮,姐姐是从何处得来的?”

  皇后微微笑道:“前些日子大理寺送来几样首饰,说是宫里流出去的。其余几件都叫掌珍司收起来了,只有这双耳环我一眼瞧见便觉得有种说不出的熟悉,便私心留了下来。”她说到“说不出的熟悉”时,总有些话中有话的意思,淑妃心口一颤,还要装得没事人一般,附和道:“原来如此,不怪皇后喜欢,我一见也觉得喜欢。”

  韩令原本一直安静坐在一旁,这时忽然转头朝御花园外看过来,故作惊讶:“咦,那是谁?”

  她这一声问,引得周围不少人探头看过来,秋欣然瞬间便暴露在众人眼前。她身后的婢女有些慌乱,倒是她镇定自若地从花木后站出来,朝众人行礼。皇后见了是她有一瞬的诧异,但又很快笑起来召她到跟前问话:“秋道长今天怎么进宫来了?”

  秋欣然恭声应答道:“过两日便是大祭礼,臣入宫先听礼教嬷嬷讲些规矩,免得那日出错。”

  皇后点点头:“祭礼仪式繁复,确实该提前记一记。”她说完,见秋欣然目光时不时地看向一旁宫婢手上举着的绒垫,不由问:“秋道长也喜欢这耳环?”

  秋欣然慌忙收回了目光,露出一副失礼的神态告罪道:“娘娘误会了,臣只是见这耳环有些眼熟,才忍不住多看两眼。”

  皇后一听,这回当真起了几分兴味:“你见这耳环也觉得熟悉?”

  “是臣看岔了,”秋欣然笑着否认,“臣见过的应当是个白玉的指环,同这耳环有些相像,不慎记错了。”

  等秋欣然快走出宫门外,还能想起方才自己说完那话以后,淑妃一瞬间差点维持不住镇定的神色,心中禁不住想笑。她慢悠悠地走在宫道上,不多时一辆小巧的马车从后头追上来,到她身旁停下。韩令坐在车内,看样子御花园的小宴已经散了。

  “秋道长还未出宫?”韩令微微笑了笑,“正好,皇后娘娘想请您去一趟熙和宫。”

  秋欣然朝她做了个长揖,一语双关:“多谢韩小姐。”

  “举手之劳,我也不是为了道长。”

  秋欣然抿嘴一笑,又道:“那我替九公主多谢韩小姐。”

  韩令目光中多有深意,放下帘子时听她轻声道:“如道长未曾骗我,是我替阿九多谢你。”

第69章 忌夜行 春末夜里,两道身影一前一后,……

  秋欣然到熙和宫, 一眼便看见了摆在绒垫上那双白玉耳环,分外显眼。她一早也猜到皇后今天将这耳环拿出来并非是真心想要赏给韩令,恐怕还是为了敲打淑妃。但听她说起指环之后, 她如今的心思应当已经大不一样了。

  果然她方才跪下行礼, 就听座上衣着华贵的女子问道:“方才在御花园, 你说你见过一只同这耳环相似的白玉指环,究竟是怎么回事?”

  秋欣然来前早已打好了腹稿, 这会儿略作思索, 便回答道:“多年前,九公主曾在御花园捡到过一只白玉指环, 但她不想叫旁人发现,于是私下交给臣代为保管。臣见她当时神情闪烁,曾劝她将这指环交给您看看, 公主却说您认得这指环, 因而不能给您。”

  她这番话说得极委婉,若是没有先前耳环的事情,最多也只是叫人觉得奇怪罢了。但皇后在宫中多年,见过诸多宫闱阴私, 既然已经发现徐嫔同李晗台或许早有私情, 再一联想李晗园这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立即脸色铁青:“你说的可都是真的?”

  “不敢有半句假话。”说到这儿,秋欣然小心翼翼地抬头迟疑着问道, “那指环可是有什么特别之处?”

  皇后一张面容冷若冰霜, 一眼瞟来叫人大气也不敢出, 秋欣然又听她问:“小九什么时候将指环给的你?”

  “宣德八年春,臣回山前最后一次见九公主时,公主将那指环交给了臣。”

  “你当年为何不说?”

  “公主过世时, 我不在宫中,回宫后见娘娘因为思念公主哀思过甚,又念及公主生前所托,不愿叫娘娘知道那指环的事情,所以始终不敢提及。之后离宫,便更是没了机会,还望娘娘勿怪。”

  “你既然打定主意要瞒着本宫,怎么如今又肯说了?”

  秋欣然低头道:“娘娘主动问及,臣不敢隐瞒。”

  皇后听了这话,面上神色阴晴不定,秋欣然余光瞥见她一手紧握着座椅扶手,指尖毫无血色,像在压抑内心极大的波澜。过了许久才问:“那指环如今在哪儿?”

  “公主过世之后,臣将指环放在臣下山替公主带来的一盒胭脂盒内,供奉在青龙寺公主的长生牌位下,托寺中僧侣照看。”

  皇后对她的话原先有些将信将疑,这会儿听说她将指环放在青龙寺内,一时又觉得似乎可信了几分。只需派人去寺中调查秋欣然究竟是什么时候将指环寄放在寺内,便可侧面印证她方才这番话的真假。她说得要都是真的……

  皇后深吸一口气,对身旁的掌事嬷嬷吩咐道:“平春,立即派人跟她去青龙寺,将东西取来。”

  秋欣然从熙和宫出来已是傍晚,外头天色阴沉,晚间似有一场大雨。熙和宫的马车已在宫门外候着了,她瞅一眼天色,以防万一同嬷嬷讨了把雨伞,这才上车往青龙寺去。

  等从寺中出来,天已经黑了。因为天气不好,许多人都早早回了家,大街上不似平日里热闹。秋欣然奔走一日,正在车内闭目养神,突然感觉马车经过一处僻静小巷,突然停了下来,像是陷进了石缝里。

  她睁开眼,听见车夫跳下车绕去车后检查的动静,但许久没有再发出什么声响,四周一片寂静。

  她在车里静静坐了一会儿,屏息凝神中,似乎听见外头有几声极轻微的声响,但很快又消失不见。再过片刻,就听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像正朝马车走来。秋欣然不由伸手去取放在车上的竹伞,一边紧盯着眼前的车帘。一阵夜风吹过,车帘轻动,外头伸出一只手撩开了帘子,车外是一张熟悉的脸。

  秋欣然看清车外人的样貌,不由一愣,随即刚还紧绷的身子松懈下来:“高侍卫?”

  高旸站在车外,面容柔和:“道长是要去哪儿?”

  “正要回宫中同皇后复命。”秋欣然扶着高旸的手从马车上下来,才发现马车停在一处前后皆黑的小巷里,四周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便是原先驾车的车夫都不知去了哪里。

  秋欣然下车之后,左右看了一圈,空气闷热潮湿,隐隐能嗅到一丝血腥味。她心思一动,目光又落回眼前的男子身上。对方一身黑衣,倒是看不出什么:“高侍卫怎么会出现在这儿?”

  高旸道:“我回官邸一趟,听贺中说道长今日从宫里出来去了青龙寺,担心道长安危这才过来看看。”

  “劳高侍卫费心了。”秋欣然又问,“上回一别,不知侯爷的伤势如何了?”

  听她主动问起夏修言,高旸的目光下意识朝身后一动,又很快定住了,只回答说:“已恢复的差不多了,有劳道长挂怀。”

  “那就好。”

  高旸看了眼她身后的巷子:“现如今车夫不知去了哪里,道长若是信得过我,不如由我安排人手代你回宫复命?”

  秋欣然稍作迟疑,从怀里取出一盒胭脂递给他。高旸伸手接过,并未打开来看一眼,就将它收进怀里,又对她说:“我先送道长回去。”

  秋欣然摇摇头:“正事要紧,我看这儿离何记饭馆不远,皇后在宫中等了许久,高侍卫不必担心。”

  高旸稍稍犹豫片刻,这小巷漆黑,但从这儿出去就是条繁华街道,往何记饭馆走也没什么小路,应当不会再有危险,想到这儿,他才点一点头:“既然如此,道长自己小心。”

  高旸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才转身朝马车后不远处的拐角走去。

  墙角站着几个黑衣男子,夏修言站在其中,脚边几具黑衣蒙面的尸体。他手中拿着一柄匕首,弯腰翻看了一下其中一具尸体身上的佩饰。等高旸走近,他才直起身看过来。高旸将怀中的胭脂小盒递过去,他未伸手去接,反倒问:“她哪?”

  “秋姑娘将这盒子给我之后,自行回去了。”

  男子神色一动,高旸察觉到他微微蹙眉,似有几分不悦,于是又说:“属下找人暗中护送她回去?”

  夏修言摇摇头,将手中的匕首收回鞘中抛给他:“将尸体送到义庄去,先不要叫人发现。”高旸见他说完这句话就转身要走,忙道:“淑妃不见这群人回去复命,恐怕立即就会想到是您在背后出手。”

  “想到又如何?”夏修言冷笑一声,“她以为还来得及?”

  他丢下一句:“将指环送去宫里,顺道将今晚发生的事情透露给皇后。”便转身朝着巷口走去。高旸猜到他要去干什么,心中叹一口气,转头忙吩咐另外几人将尸体拖上了马车。

  夏修言出了巷子没多久,很快就找到了手中拿着竹伞走在人群中一身雪青色长衫的身影。街道虽不似平日里热闹,但人群往来穿梭,映着两旁昏黄的街灯,沿街的小吃摊子正准备收摊,打开的蒸笼里传来热气腾腾的包子香气,一股子的尘世烟火扑面而来。

  夏修言跟在她身后十步远的地方,见她停下来在包子摊前同店家掰扯半天,最后以三个铜板的价钱买到了收摊前的最后两个素菜包子,趁着摊主嘟嘟囔囔替她拿包子的功夫里,似有所感地朝身后望了一眼,但似乎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又很快回过头,心满意足地接过东西,转身继续朝着何记饭馆走去,连脚步都轻快不少。

  夏修言负手跟在后头,见她一手握着竹伞,一手捏着包子低头咬上一口,脚步“啪嗒啪嗒”,哼着歌似的,看样子果真是没有受到分毫惊吓,也不知该不该说她心大。

  春末夜里,两道身影一前一后,脚步声一个轻快一个沉稳,像是奏起一支小调。

  天上打了个闷雷,看样子这蓄了一个下午的雨终于要下了。秋欣然走到饭馆外时,天上正好落下一滴雨水沾到脸上。女子抬头看了眼阴沉沉的天空,乌云同夜色融为一体,远处又传来一声闷雷,雨点三三两两地落下来,不久或许就该下大了。

  夏修言站在不远处的屋檐下,见她走上台阶敲了敲门,里头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探出头,冲她笑一笑将门打开了迎她进去。女子进屋之后,反身合上店门,似乎朝着他所站的方向看了一眼。夏修言朝一旁偏了下身子,站到暗处。再抬头,店门已经被合上了。

  何记饭馆的店门外较刚才像是多了样东西,他从暗处走出来,到近前才看清倚门多了把竹伞,正是她手里拿了一路的那把。竹伞孤零零地被放在门边上,大约也想不明白,怎么就被人遗落在了外头。

  他伸手摸上伞柄,触手还有余温,眼底不禁浮现一丝笑意。

  秋欣然回到二楼的房间,推开窗朝楼下看去,正瞧见一把撑开的青色竹骨伞面。竹伞遮住了伞下的身影,雨渐渐大起来,淅淅沥沥地打在伞面上,发出一阵轻响。她靠窗瞧着那把青伞在雨幕中渐渐走远了,又在窗边站了一会儿,这才低笑一声将窗户合了起来。

  第二日便是大祭礼,宣德帝三天前已住去了天祀庙,今日皇后也将带领宫妃前往。秋欣然换了身衣服赶去司天监,原舟大老远便瞧见了她,远远冲她招手。二人一上马车,便听他问:“听说你昨天去了熙和宫,可听说了什么?”

  “没听说什么,”秋欣然明知故问:“可是出了什么事?”

  这马车上就他们二人,原舟凑近了神神秘秘道:“今日大祭礼,按着礼制,皇后同四妃要去地祀庙祈福。可今早宫里忽然传出消息,说是皇后昨晚领着一群人去了淑妃宫里,也不知出了什么事,出来就说淑妃身体有恙,今日不能再去参加大祭礼。我听众人都在议论,说昨日皇后御花园设宴,淑妃还是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发了急病出不了宫了?”

  身体有恙自然多半只是借口,只是秋欣然没想到皇后在后宫一贯吃斋念佛不爱管事的样子,行事竟也如此雷厉风行,当晚就将淑妃扣押在寝宫,应当是打算等大祭礼结束圣上回宫之后,再做清算。

  她不由问道:“大皇子来了没有?”

  “大皇子今日要随圣上一同上天祀庙,自然来了。”原舟觉得她这话问得奇怪,狐疑道,“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秋欣然想了想:“我出门前算了一卦,卜出个凶来,这几日大祭礼,你跟在老师身旁,要多留个心眼。”

  听她这么一说,原舟神色一凛:“卦上可还说了什么?”

  “没有了,”秋欣然叹一口气,“但愿这回平平安安的吧。”

第70章 忌祭祀 他眼前一亮,忽然笑起来,“你……

  大祭礼为期三天, 地点在城北旼山上。

  秋欣然原本被安排留在地祀庙祈福,白景明上天祀庙领文武百官朝拜,而原舟则随圣驾上祭礼台。但淑妃今天未到, 原舟便留在了地祀庙协同皇后主持祭祀, 换秋欣然被安排跟在宣德帝身后的仪仗中, 当个随行小童,一道上祭礼台诵经。

  第二天天蒙蒙亮, 宣德帝走在最前头, 身后是大皇子与二皇子,再往后是一众诵经僧侣, 由羽林军护卫,上祭礼台祈求四海升平五谷丰登。

  秋欣然跟在队伍最末,远远就瞧见李晗意今日一身红衣猎猎, 好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倒衬得他身旁的李晗台神色委顿,眼下青黑,像是连日没有好眠,虽勉力打起精神, 但还是难掩憔悴。宣德帝见了他这副样子, 不满地沉了下眉头,但碍于祭礼到底未说什么。

  从天祀庙到祭礼台一共一千零八十级阶梯,等上到山顶, 天光已经大亮。早上的祭礼完成之后, 午间宣德帝在祭礼台旁的寝宫简单用些饭食, 稍作休整,等午间继续祈福,天黑前再下山回到天祀庙, 这三日中最重要的仪式便算完成了。

  秋欣然坐在祭礼台附近的长廊下,跟着其他上山的僧众一道用了午饭。廊下众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闲聊,她边上坐着个青云观弟子,主动同她搭话,得知她是九宗卜算出身,眉头一皱,但还是客气道:“九宗卜算一门倒也出了几个叫人敬仰的前辈,可惜……”

上一篇:十贯娘子

下一篇:年年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