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夏至 第3章

作者:明开夜合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现代言情

  /

  那年暑假的主旋律是北京奥运会。

  奥运会赛程全部结束时,学校也快开学了。

  升上高二,文科实验班没换教室,仍然在三楼楼梯左手边第一间。

  但班上的学生有了变动——林清晓猜得没错,陶诗悦和班里的另外三个同学,真去了国际班。

  陶诗悦大早来七班收拾东西,叫了班里两个好朋友帮她搬书。

  有人凑过去问她国际班相关的事,她笑说:“都是我爸妈安排的,其实我自己是真的不想去。”

  “真羡慕你。不用经历高考,多好啊。”有同学说。

  她说:“我还羡慕你们呢!可以经历真正完整的青春。”

  这句话说得周围一圈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陶诗悦倒似一点没察觉自己这番话有多微妙,抱着一摞书在门口挥手,笑说:“我走啦!国际班在一楼,大家有空去找我玩!”

  七班到底是文科实验班,素质都高,纷纷出声应和,祝陶诗悦到了新班级一切顺利。

  陶诗悦:“也祝大家前程似锦!”

  开学第一天没老师坐镇,所有课都是自习。

  林清晓跟夏漓的同桌换了位置,这会儿就坐在她旁边。

  林清晓此时轻嗤一声:“走了都还要炫耀一声。”

  夏漓笑说:“换成我我也想炫耀。”

  “我们是不是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好像有点哦。”

  两人一阵笑。

  按理说,国际班的成立是个大新闻,但班上氛围微妙,大家似乎心照不宣,有意对这个话题保持沉默。

  在楚城这个小地方,明章中学就是莘莘学子的灯塔。

  学校历史悠久,在楚城排名第一,前身是明章书院,创办于乾隆年间。明中每年固定输送相当数量的清北生,实验班的一本过线率同样十分可观。

  明中一贯以成绩论英雄,当然,学校也不介意多赚一笔建校费,每届都有一定名额留给不缺钱的子弟,但学校从来没在明面上张扬过此事。

  而这一次的国际班不一样。

  它的设立,似乎让人第一次那么明确地感知到了“阶层差异”的存在。

  有人悬梁刺股,争屈指可数的几个清北复交的名额,有人顺风顺水,直通美本英本。

  对于普通的大多数学生,在这一瞬间都能感觉到一种刺痛感,或轻或重。

  /

  在班主任老庄的威严之下,仅仅开学第二天,七班的节奏就步入正轨,从早读到晚自习,朝七晚十,运转规律。

  下午天气转阴,天光一瞬收敛,那天色锅底似的,一看就要下雨。

  新排的值日表,夏漓这天要负责七班的户外清洁区。

  她还兼着一个广播台台长的工作,下午最后一节课结束,赶紧跑过去跟同天值日的肖宇龙打招呼。

  “我要先去趟广播室,能不能拜托你先过去,我一会儿就来。”

  “那请我吃晚饭。”肖宇龙说。

  “可以可以!”

  “开玩笑的!你快去吧,我帮你拿扫帚。”肖宇龙笑说。

  “谢谢,帮我大忙了。”

  夏漓匆忙赶到广播台,确认负责今天播音栏目的编导和播音员已经就位,便赶去值日区。

  肖宇龙已经在打扫了,旁边放着他帮忙拿过来的另一把扫帚。

  夏漓赶忙跑过去,拿起扫帚,“这边你扫了吗?”

  “扫了——你去扫那边吧。”

  没一会儿天就开始落雨。

  两人加快动作,囫囵地扫了几下,将灰尘和枯枝败叶聚成一堆,拿撮箕倒入一旁垃圾桶。

  赶在雨彻底浇湿地面之前,两人飞快跑进教学楼前的连廊躲雨。

  差一点撞上人,夏漓急忙刹住脚步。

  然后她便愣住。

  她跑得气喘吁吁,手里还拿着撮箕和两把扫帚,头发被雨水打得半潮,刘海都耷拉在额头上。

  最狼狈的时候,偏偏碰见了以为此生再也不会见到的人。

  好在,男生并没有注意到他。

  他穿着白色T恤,背上斜挎一只黑色双肩包,神情倦淡地站在一位老人身旁。

  那老人看着已年逾六旬,两鬓斑白,脸上挂着和气的笑容。

  在两人对面,站着同样笑容和气的教导主任。

  老人笑说:“……明中治学严谨,我是放心的。这孩子也懂事,不会给郑老师您添麻烦,以后就拜托您多看顾点儿。”

  郑主任笑说:“您放心,所有学生我们都会负责……”

  夏漓怔怔的,心情竟似失而复得的喜悦。

  怎么会,怎么竟然还能再见……

  已经走到前面肖宇龙这时候催了一声,夏漓这才回神,跟上去。

  走远才敢回头,看见廊下飘雨,他身形清瘦而挺拔,像白鹤清标孤绝,个子那么高,比郑主任都要高出一个头。

  肖宇龙自己去倒垃圾,让夏漓先回教室。

  穿过一楼走廊,会经过国际班的教室。

  国际班的班号是二十,此刻,二十班门口走廊靠窗处,围着陶诗悦站了四五个人。

  陶诗悦眉眼间几分骄矜,没到“优越感”这样露骨,但细看确实容易让人有这种感觉。

  夏漓对她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恶感,因为陶诗悦就是班上从小到大都会有的,小公主型的女生,家境优越,长相漂亮,人缘和成绩俱佳,这样的条件凭什么不可以有优越感。

  “诗悦,你跟他怎么认识的?”

  夏漓经过时,听见有人问。

  “他外婆退休以前也在一医工作,我妈跟她一个科室的,算是她的半个学生。”陶诗悦说。

  夏漓脚步一顿。

  她不知道他们在聊谁,但有种莫名的直觉。

  是不是在说那个男生?

  有人“哇”了一声,又问:“他从什么学校转过来的?”

  “北城那边。”

  “从北城转来我们楚城这么一个小地方干嘛?”

  “所以才设了国际班啊。”陶诗悦说,“成立国际班的钱大部分都他外公捐的。不过他应该只在我们这儿借读,到时候申学校递材料什么的,还是会回北城。”

  这时候陶诗悦注意到夏漓了,主动挥手打了声招呼,“嗨!”

  夏漓腾不出手来,也就微笑说声“嗨”。

  虽有满腹好奇,但毕竟是在别人班级门口,夏漓不好围拢过去旁听,跟陶诗悦打过招呼以后就走了。

  夏漓放了扫帚和撮箕,去走廊尽头的洗手间洗了个手。

  回教室没一会儿,林清晓从食堂回来了,手里拎着给夏漓带的一碗炒面。

  夏漓道谢。

  林清晓在夏漓同桌的位置上坐下,一边喝着光明酸奶一边说,“你刚刚去值日了没看见,二十班来了个特别帅的男生。”

  夏漓掰开一次性筷子的动作停了下,“我刚刚上来的时候,听见陶诗悦他们好像在讨论。她好像跟那个男生是认识的。”

  林清晓说:“那她不得抓紧机会显摆。”

  这时候走进来三个女生,也正兴奋地聊着同样话题。

  有个女生说:“听说人还没走,在办公楼那边。”

  “要不去看看?”

  “不了吧,好刻意啊。”

  “到底有多帅啊?比沈杨还帅?”

  “沈杨跟他比也就一般般。”

  在她们的交谈中,夏漓知道了更多细节。

  男生下午最后一节课快下课时来的,主要是来放书。

  他进教室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倒是陶诗悦,主动叫了他的名字,但他的反应很冷淡。

  之后一下课,男生就走了,再被人碰见就是在办公楼那儿。

  夏漓有种奇妙的感觉。

  后来2013年火了一首叫《董小姐》的歌,歌词说“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夏漓却就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温和,乖巧,按部就班,从不逾矩。

  而此时此刻,她却离一个故事那么近。

  有种冲动,想向世界宣告,你们说的这个人,曾经借我的耳机听了两小时的歌。

  可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