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 第15章

作者: 夹心棉花糖 标签: 种田文 现代架空 现代言情

  说着话,徐元也把手?里提着的两样东西,分别?递给了他爷跟他奶。

  要是搁在以前,他是不大可能说出这样一番“煽情”的话语的,倒不是笨嘴拙舌、不善于表达,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跟家里人“黏黏糊糊”的那?种相处方?式,是姑娘家才?会有的。

  不过,经历了那?一场梦,徐元的性格多多少少也发生了些许变化,梦里,他亲眼看着,长辈们为着他的“一蹶不振”伤透了脑筋,人也憔悴不堪、变得苍老了许多。

  这就更让徐元心里有所感?悟了,有些话,的确是要说出来?才?作数的,而且,他孝顺长辈们,又不是什么坏事,为什么要藏着掖着、不敢开口说话呢?

  “诶,好,我们元元是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于晚菊语气颇为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解开绳子,从油纸包里轻轻地掰了一小块桃酥,放进了嘴里,只觉得心中是无尽的暖意?。

  她吃过许多次桃酥,可唯有这一次,她觉得,是尝起来?最甜的!

  徐来?福看上去倒是十分平静地接过了剃须刀,并没?有多说什么,恐怕,此刻也唯有他自?己才?知道,心情到?底有多么大的起伏波动吧。

  一扭头,徐元就看见?了他爸妈那?含着期待的眼神,好在,没?有叫他们失望,徐元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电影票来?,递了过去。

  “爸,你跟我妈一周也就休息这一天,就别?把自?己困在家里了,带着我妈多出去走一走、逛一逛,去公园划船、游泳、听戏、看电影,哪样不比待在家里有意?思?

  这两张电影票,就当是我这个做儿子的,孝顺你们的,就在今天下午两点开场,提前说明啊,仅此一次,下次带我妈去哪儿玩,就得你自?己想了。”

  “臭小子!”徐进生接过两张票,笑骂了一句:“懂的还不少嘛!”

  徐元笑了笑,有句俗话说得好,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他自?己是没?处过对象,可他梦里见?过呀,比起后世?小年轻们追姑娘的时候用上的那?些个花样百出的招数,现在的人嘛,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都?被儿子提醒到?这个份儿上了,徐进生好歹是个大学生,见?识过什么叫浪漫,也不至于木到?那?个份儿上。

  也不用等电影快开场的时候再出门了,这会儿就直接带着自?家媳妇儿出去了,说是午饭,会一并在国营饭店解决的。

  黄卫英并没?有反对,默不作声地回房间去换了一身衣裳,还是去年做的呢,也没?穿过几回,毕竟,她还是上班穿工服的时间居多。

  夫妻俩前脚出门,后脚,徐来?福就说要去老朋友家坐一坐,也出去了。

  于晚菊不愧是最了解他的人,见?状,十分了然地笑了笑,毫不客气地对着徐元戳穿了老头子的“真面目”:

  “信不信,你爷这绝对是出去炫耀了?估摸着,就是跟他那?几个老伙计抱怨,说你乱花钱,第一次发工资也不知道给自?个儿攒着,偏偏给他买了一套剃须刀,明明他现在的凑活一下也能用。”

  徐元憋着笑点点头:“我信,奶说什么我都?相信!”他爷那?个“嘴硬心软”的本质,早就被他看穿了,要是哪天他能刚好撞上老爷子在背地里夸他的场景,应该会蛮好玩儿吧。

第31章 购粮

  徐来福是?刚好踩着饭点儿回来的, 脸上带了些明显的笑意,看上去心情颇好,素来了解他的于晚菊, 只是?朝着他那?个方向?看了一眼,就分辨出来了。

  看样子,老头子今个儿是?在老李那?儿“大获全胜”了啊,难怪脸上总透着一股得意呢, 这?个糟老头子, 真真是?个别扭的人,要夸元元,非得在背后夸。

  今天中午, 徐家吃的是?手?擀面, 配上于晚菊炒的臊子, 即便臊子里只放了少许的肉丁, 味道依旧没得挑,面条劲道爽滑, 臊子鲜香,汤则是?调的酸辣味儿的,让人胃口大开,吃了一碗, 忍不住还想再来一碗。

  “元元, 来擦擦手?, 再陪我去粮站买点儿粮食回来,咱们家一天有两顿饭都是?在自个儿家里吃的, 粮食耗的速度, 也比旁人家要快。”

  徐元带着洗好的碗筷回家来,于晚菊赶忙把毛巾递给他, 如?是?说道,她也是?做饭的时候,看见?袋子里的米面都不多?了,这?才想起来了这?一茬儿。

  说起来,要不是?他们家的四个工人中午都在厂里吃,以她做饭“放得开”的程度,每到月末,家里的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

  当然了,像大多?数家庭一样,吃饭吃个七分饱,那?这?些定量供应的粮食,肯定是?够吃了的,可是?,徐来福跟黄卫英的工作都可以被?称为体力活儿,徐进?生父子俩那?是?在脑力劳动,不先填饱肚子,还怎么干活儿呢?  所以说,哪怕有时候到了月末,还得想办法找人淘换几张粮票,于晚菊也没打算降低家里的伙食标准,身子亏空了,那?才是?赚再多?钱都白搭呢。

  话说回来,把粮食从粮站背回钢厂家属院,这?可不能算是?个轻松的活计,徐进?生出门了,这?份活儿,自然得徐元顶上,以他的力气,背一袋四五十公斤重的东西回来,也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走?,我跟你们一起去,多?拿个袋子,待会儿我也往家里背点儿粮食回来。”徐来福自认为还没到退休年纪呢,做这?点儿体力活,完全不成问题。

  不过呢,他想自告奋勇,老太太还不答应呢,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家的粮食,向?来是?每个礼拜去领一些。

  一次性背那?么多?粮食回来,把自己累得快要瘫倒了,还得提防着米面放得时间长了生虫,何必呢?”

  “好好好,我不背粮食了,这?还不行吗?这?份活儿,就交给元元了,我就是?陪着你们去领粮食的,闲人一个。”

  要搁在平时,老爷子兴许还会跑到几个老朋友家里,“蹭”一杯茶喝,但是?呢,这?不是?他早上刚刚跟人家炫耀过自家孙子有多?么孝顺懂事吗?这?会儿再去,不被?老李他们打出来才奇怪吧。

  “成,闲人,走?吧!”于晚菊被?老头子“闲人”的这?个自称给逗乐了,大手?一挥,做出一个出发的手?势来,同时,也是?在故意打趣他呢。

  于晚菊揣着粮油本,一马当先地走?在最前面,出了钢厂,走?了好长一段路,又?拐了两个弯儿,这?才到了指定好的这?家粮站。

  每到周末,来买粮食的人都不少,对于眼前这?排队的景象,于晚菊早已习以为常了,径直站在了队伍的末尾排着队。

  好在,粮站职工不算少,默契配合之下,队伍前进?的速度并不慢。

  这?家粮站是?租的一座老平房,构造是?仿造的京市四合院的设计,院里有北房、东房和西房。

  其中,东西两房是?仓库,用?来放收上来和即将发下去的粮食,北房,则是?售粮处,旁边还有间更小的房子,是?发各种票证的地方。

  徐元跟着他爷奶顺着队伍往前走?了大概五十米,就看见?了北房门口挂着的小黑板,上面写的是?今天供应的粮食品种、数量和价格。

  轮到于晚菊的时候,她把粮油本递了过去,先是?领了这?个月的票据,随后,登记了这?次要买的粮食配比,把正确数量的粮票和钱递过去,这?才站在了面箱前。

  城里是?有粮食定量标准不假,但这?只是?给予了你以平价,购买一定量粮食的资格罢了,并不是?免费发放供应的。

  “白面九斤,大米五斤,标粉四斤,玉米面二十斤、小米两斤。”

  其中,白面、大米和标粉都是?细粮,用?的是?细粮票,玉米面跟小米都算做粗粮,至于最是?“物美价廉”的红薯,在最困难的那?三?年,家里人实在有些吃伤了。

  所以,哪怕五斤红薯抵一斤粗粮这?句话很是?诱人,但是?,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于晚菊是?不会去买的。

  负责登记的小伙子拖长了声音唱道,负责售粮的人赶忙找到对应的粮食种类,称好重量,用?大簸箕盛着,倒进?面箱里。

  于晚菊早就拿出袋子来,接到面箱的出口处了,“咣”的一声,粮食就倒进?了袋子里。  徐元赶忙把装好了粮食的袋子挪到一边,用?从家里带出来的绳子捆好口,同时,于晚菊也把另一个空袋子准备好、接上出口处了。

  她拿的用?来装粮食的袋子都不大,这?会儿,徐元只把装玉米面的那?个最重的袋子背着了,剩下的,拎在手?上就行了,反正也不重。

  当然了,哪怕徐家秉持着“男娃可以多?干点儿活”的观念,但是?,也没有压榨人的道理,徐来福硬是?从徐元手?里“抢”过了两个袋子,提在了手?上,这?下,看上去才像些样子了。

  临近傍晚,徐进?生夫妻俩才“满面春风”地回来了,事实上,平时上班儿就已经够累人的了,礼拜天还得围着家里的这?些琐事打转儿,时隔许久,让自己放松一下,多?一些夫妻单独相处的空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

  儿子都结婚多?少年了,孙子也都这?般大了,又?不是?一两岁的小孩子,徐来福跟于晚菊自然不会去干涉儿子跟儿媳妇的做法,反正,家里的这?些事儿,于晚菊自认为,她一个人就足以料理清楚了。

  不过,听?徐元说,他陪着爷奶去粮站买粮食了以后,徐进?生一拍脑门儿,他就说,一直隐约感?觉,自己好像忘了什么事儿。

  “妈,那?我下个礼拜天休息,跟我爸和元元,去买些煤球拉回来,这?天气也慢慢转凉了,白天就您自个儿在家里,可别舍不得烧煤炉子取暖。”

  今天干活儿的时候,自己偏偏不在,想到快到冬季了,徐进?生赶忙弥补道。

  “是?呀,妈,咱们家也不像别人家那?么缺煤球,您该点着炉子取暖就点着,可千万别硬扛着,最后冻出病来了。”

  不必多?说,附和他的,自然是?黄卫英了,她的性子一向?是?大方爽直的,跟婆婆也没闹过什么矛盾。

  可是?,今个儿该干活的时候,她却是?跟着丈夫一起去看电影了,说实话,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她是?婆婆,心底里一定是?不怎么高兴的,这?不,黄卫英赶忙出声附和了徐进?生的好了,也算是?表达自己对婆婆的关心了。

  筒子楼里是?没有暖气的,冬天只能靠炉子来取暖,还得时刻记着开窗换气的事情,毕竟,最早的那?两年,老平房里一家子窗户紧闭、以至于煤气中毒、被?送进?了厂医务室而后又?转院的事情,也并不算罕见?。

  只是?,虽然对“煤气中毒”这?个病有些发怵,但是?,冬天真的太冷了,总不能不取暖、全凭身体跟这?股寒冷硬扛吧,所以,哪怕先前出过事儿,人们也没打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该用?煤炉子取暖的时候,还是?得用?上。

  一整个冬天下来,要消耗的煤球数量,仅凭给居民定量供应的那?些,压根儿就不够用?,所以,一到冬天,出手?煤票的人寥寥无几,供不应求之下,煤票和煤球的价格都会有小幅度的上涨。

  当然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法都是?想出来的,有些人家,每到周末就全家齐出动,出城去郊外,捡些枯枝回来,折成小段小段的,用?一块煤球引着,也能多?燃烧些时间。

  还有的人,发现了煤炉子下面的通风口跟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几经试验后,确定了最为适宜的通风口大小。

  相比较而言,徐家人还是?比较注重生活质量的,就冬季取暖的这?个问题,他们也苦恼过好一阵子,幸好,前几年徐元他舅舅,也就是?黄卫英的哥哥,叫黄卫杰,买到了个正式工的岗位,工作的地方正是?在煤厂的车间。

  抛开作为工人的福利待遇不提,因着有这?条门路,徐家每年都能通过他,多?买一些被?称作“瑕疵品”的煤球,就是?碎煤渣再次调配过后压成的煤球,别看是?“瑕疵品”,但是?,可有的是?人要呢。

  何况,真要把这?种煤球放到黑市去卖,价格也绝不可能比普通煤球低了。

  毕竟,顶多?是?燃烧的时间比正常煤球短了点儿,可终归还是?能取暖呐。

  不过,徐进?生说的下周去拉煤球的事情,可不是?去找自家大舅哥,现在才哪儿到哪儿啊?总得去煤站把自家供应内的量先领了再说吧。

  “知道了,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不知道对自己好点儿?放心吧,我穿的厚实着呢,而且,如?果觉着冷,我肯定会把煤炉子点着的,为着省那?一两个煤球,把自己冻出病来,这?可不划算。”

  于晚菊一点儿也不傻,她可是?会算这?一笔账的,对于这?话,徐进?生也就只能讪讪地摸了摸鼻子了。

第32章 过冬

  临近冬季, 要做的准备自然不止买煤球这一件事情,像是买冬储菜,家家户户也都提上了日程, 连食品厂,把这件事情也安排上了。

  徐元跟林东正中午去职工食堂的时候,就看到食堂门口停着好?几辆大卡车,车上全是保存时间比较长、适合储存起来过冬的大白菜、萝卜、土豆。

  这些菜压秤, 但胜在便宜, 都是几分钱一斤的价格,别看塞了满满几卡车,食堂实际上的采购支出, 估摸着应该在几千块钱左右。

  “食堂今年这么早就开始做准备了啊?倒是提醒我?了, 也该让家里?挖菜窖了, 你们家什么时候去买菜?咱们都得?请假的话?, 就把时间错开来,省得?财务科到时候直接没人了, 忙不过来。”

  看着运输公司的人像流水线一样?,把菜搬进厂里?的地窖,林东正不由得?出声感叹道,去年厂里?过冬也是买了冬储菜的, 今年这不是又招工了吗?人多了, 冬储菜自然也得?多准备着点儿。

  厂里?虽然有冷库, 但那是用?来放水果的,毕竟, 比起这些便宜量大的蔬菜, 水果可要贵多了,所以, 冬储菜一直都是放在地窖里?的。

  事实上,不止食品厂这样?做,家家户户也都是把买来的冬储菜存在了地窖里?,哪怕是城里?,也不例外。

  林东正他们家,住的是仿四?合院构造的老平房,一座院子里?,住了好?几户人家,空地方有限,那就只能这几户人家一起,挖个大点儿的菜窖,再用?木板隔开各家的了。

  不过,经?过大半年的空置,菜窖难免会有坍塌,整修一番的工作量也就比重新挖一个,能稍微轻点儿,所以,林东正才说了“挖菜窖”这话?。

  “我?奶说是下个礼拜三,让我?跟我?爸请两天?假,去排队把冬储菜买回来,要是林哥你家也在那个时间买菜的话?,我?就错一下,往后推两天?。”

  徐元现在可不仅仅是在看着本?子自学理论知识了,早在半个月前,确认他对会计专业的一些名词都有了概念以后,林东正就开始教他怎么上手了。

  先前,杨科长把票据管理和医药费报销这两件事情交给徐元,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两样?工作看上去简单,却能让徐元熟悉这一套完整的做账流程,以后再学些更深入的知识,也就有了基础。

  给原始凭证分类、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记账凭证汇总、登记总账、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这一整套流程,看上去很是繁琐,实操起来,却是没有想象中那般难。

  这种繁琐其实是必需的,毕竟,会计做。账不能只是自己?心里?有数,他们可是国营厂子,省里?来人检查,是一定会看账目的,这些呢,就叫做“证据”。

  徐元当然是聪明?的,这不,林东正教了他没两天?,他自己?就开始上手了,起初因为?不大熟练,是出了点儿小错误,但是他很快就改正过来了,这半个月也熟练了许多,最起码,接过杨科长交给他的工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了。

  所以说,现在的财务科分工明?确,还真不能集体请假,让整个科室完全“瘫痪”了去。

  “不用?,我?们家人多,估摸着请周六一天?假,就够把一家人过冬的菜拉回去了。”

  国营厂子的工人们一周都是得?上六天?班的,也就礼拜天?能放假休息一下,所以,林东正还是得?专门请假。

  杨科长批假很是痛快,每年因为?要买冬储菜的事情,请假的人都很多,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今年,林东正也不是最早来请假的人,王文娟才是。

  等到徐元请假的时候,杨科长顺道拉着他坐下来聊了几句:“小徐啊,来咱们厂也工作两个多月了,怎么样??感觉还能适应过来吗?”

  “谢谢科长,我?觉得?在咱们厂,在咱们财务科,工作得?挺好?的,大家都和和气?气?的,各有分工,工作都很认真负责,有时候我?有问题了,林哥正好?去其他科室了,范主管他们也会很仔细地帮我?解答疑问。”

  徐元这可不是在说客套话?,而是打心眼儿里?这么认为?的,大家手头上都有工作要做,忙起来了,也就没时间去折腾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了,科室的环境自然要干净单纯许多,这可比他最早预想的场景要好?多了。

  这话?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杨兴云还是能分清的,见状,又仔细问了下徐元的工作情况,看他不说对答如流,思考过后至少也能答个七七八八,心里?满意?,面上却不显。

  “行了,你回去继续工作吧,要是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记得?及时来跟我?沟通,咱们厂是个有人情味儿的地方,不会无视职工的难处、撒手不管的。”

  “好?,谢谢科长!”徐元自然是相信这话?的,毕竟,国营厂子的设施完善,几乎可以说是负责到底,把工人的这一辈子都包揽过去了,有困难,找组织,这句话?也早已深深刻进了工人同志们的脑海里?。

  徐元跟徐进生都请了两天?假,怕一天?买不够菜,到时候还得?再来厂里?请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