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爸爸,你女儿从农村来找你了 第29章

作者:叶叉叉 标签: 现代言情

  聂扶摇填好姓名和考号,先浏览了一遍题目。

  数学题,难度很高。

  之前她看过历年的青综以及国际数学竞赛的题,和今天的题目比起来,相对要简单些。

  不过这些对聂扶摇不难。

  随着铃声响起,她提笔开始答题。

  两个世界,有些定律不一样,有些公式也略有不同。

  聂扶摇在草稿纸上,将需要的定律和公式都提前做了汇总,然后进行换算,最后才进行作答。

  事后这些草稿纸都要上交的,至于阅卷老师看后会是什么反应,聂扶摇不在乎。

  教室内,只有笔尖落在试卷上的沙沙声,犹如蚕食的声音。

  前边两道题相对简单,聂扶摇花费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解答完毕。

  后边的题只会越来越难,对她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而有的考生此时已经皱起了眉头。

  聂凌川坐在驾驶座,低头玩手机,偶尔抬头看一眼远处的清北校门。

  想到女儿临走时淡定的样子,他似乎也不怎么担心。

  其实,仔细想想,有什么好担心的,能考上最好,考不上也没关系。

  就算女儿是个废柴,他也养得起。

  监考老师没有走动的习惯,对方坐在讲台上,抬头就能查看全场。

  不过,聂扶摇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其他的学生似乎都有些为难,唯独她,落笔的动作很少停顿。

  清北的老师,其中有半数都关注着聂扶摇。

  之前学校一个博士生的题,就是她解答出来的,而且还能给对方讲解。

  事情传开后,有教授观看了回放视频,然后在群里发了出来。

  否则以聂扶摇初中辍学的学历,是绝对没有机会参加青英班选拔考试的。

  题不难,却很费时间。

  最简单的一道题,都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版面。

  五个小时,再加上其难度,好点的能答对一半就已经是同龄人的天之骄子了。

  聂扶摇这纯粹是占据着两世为人的便利。

  看了一眼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她开始作答第六题。

  中午的阳光越来越烈,聂凌川放倒座椅,准备小憩一下。

  他没有离开,中午在附近买了一份快餐填饱了肚子。

  下边的监考老师最终没有忍住,起身在教室里走动起来。

  在场的考生没人觉得紧张,这里边几乎每一位都有参加各种大赛的经验。

  等他来到聂扶摇身边,微微驻足,彻底挪不动腿了。

  此时聂扶摇正在作答最后一道大题,这是一道难度极高的组合题,别说是高中毕业生了,就是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想要解答出来都不容易。

  而且这道题是当今数学家梁高远教授出的,对方可是院士大牛。

  震惊过后,他看了眼聂扶摇手边的草稿纸,上边密密麻麻的。

  “……”监考老师蹙眉。

  草稿纸上还有好些从未见过的公式,她为什么要胡乱写出来?

  难道是自己编造的?

  既然如此,怎么可能回答正确?

  聂扶摇哪管身边的人是如何想的,落笔的动作丝滑流畅,全程不带停顿的。

  解答完毕,她看了眼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交卷。

  她没有提前离开,转手在草稿纸上继续落笔。

  “老聂。”

  拉开车门,聂扶摇钻进副驾,“什么时候来的?”

  “我就没走。”聂凌川扣上安全带,递给她一瓶水,“累不累?”

  “全程坐着答题,怎么可能累。”聂扶摇喝下去半瓶,“不是说让你先走吗?”

  “我不差这半天时间。”聂凌川看了眼女儿的状态,很不错,“难不难?”

  “嗯……”聂扶摇想了想,笑道:“挺容易的。”

  “厉害!”聂凌川真心夸赞。

  青英班选拔试题的难度有多高,毋庸置疑。

  她居然说简单,不知得气死多少人。

  “明天老时间?”

  “对,明天和后天都是老时间,我自己可以乘地铁,你不用送我。”

  聂凌川怎么可能答应,“我陪你三天,你好好考试,明天把你爷爷带过来。”

  聂扶摇:“……”

  没这么坑爹的吧?

  五个小时啊。

  当天下午,数学院的老师聚在一起开始阅卷。

  这其中除了聂扶摇全部作答,其他最多的答了七道题,少的两三道。

  正确率还无法保证。

  这些教授选拔人才,看的是考生们的解题思路,通过他们的解题过程和草稿的演算,能看出他们的天赋。

  “聂扶摇。”有一位教授道。

  其他人纷纷抬头,“看一遍,回答的如何?”

  “稍等。”

  几分钟后,这位教授道:“第二道题,她另辟蹊径,用的是马斯里定理,不得不说,如此一来解题过程可以简略三分之一。”

  “解答的非常漂亮。”

  这位教授看的爱不释手,在不经意扫了一眼草稿纸后,对方愣住了。

  费马定理=马斯里定理?

  这是什么意思?

  费马定理,是什么定理?

  怎么相等的?

  “梁老,您来看看。”

  梁高远教授接过试卷和草稿纸,一来一回的查看对比,一时之间也觉得奇怪。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一种不可思议的想法油然而生。

  这个考生,难道是自创了一套数学体系?

第43章 院士大佬的垂青

  “继续看。”

  梁教授视线下移,一条横线隔断在试卷上,下面和题目无关,却进行了延伸解答。

  “嘶……”他倒抽一口气,微微弯腰,视线如炬,“这部分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知识点了,你怎么看?”

  “梁教授,这是胡烈成假设,您看这里……”阅卷老师指着末尾的几个豆大的小字,“胡先生当年提出的假设,被列为数学界十大难题之一。”

  梁教授忍不住全身发抖,他拿起试卷,直起腰身,双手抖动着,久久难以平静。

  胡烈成,国内数学界的奠基人,同时也是梁教授老师的老师。

  当年36岁的胡烈成提出了一套假设,巨匠云集的国内数学大佬无一人能找到切入点。

  后来随着和其他国家的数学领域的学者们开始交流,胡烈成假设也传到了其他国家。

  可惜近百年了,胡烈成假设始终没有得到证实。

  二十多年前,这套假设连同国外的其他猜想和假设,并列世界十大难题之一。

  他反反复复的看了十几遍,甚至还向后翻阅,真的就只有这么一点。

  “没了……”梁教授精神恍惚,看上去颇有些失魂落魄的样子,“怎么就没了呢。”

  周围几位阅卷老师也凑了过来,他们看到下边的这组数据,有的老师看不太懂,也有的看懂了,却不知道和胡烈成假设有什么关系。

  毕竟只有短短的不到二十行,很难看出什么来。

  如果容易,也不会被列为世界十大难题之一了。

  其他的题不管正确与否,都或多或少的有人找到切入点,唯独胡烈成假设,始终没有头绪。

  有人说,这是胡烈成先生胡乱说出的假设。

  可现今数学界的大牛却不这么想。

  胡先生是国内数学界泰斗级别的人物,他的假设,不可能是胡乱编造的。

  这类人都有自己的傲气,绝不会在自身的学术领域开玩笑。

  “接下来有面试阶段,这孩子的面试别忘记叫上我。”梁教授忍住激动,做了决定。

上一篇:春日陷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