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中华修古籍 第135章

作者:黑白狐狸 标签: 现代言情

  姜世钦抓起黑色马克笔,在“柏秀銮”这个名字上,打了个重重的圈。

  “柏秀銮,岱石老人柏大殷一母同胞的亲姐姐,柏杰生第四个女儿,也是万泰和号隐藏在背后的实际继承人。”

  “所以,最终继承家产的……”

  “没什么家产。”姜世钦在电脑上调出《尊亲柏杰生财产状况及遗产偿务处理过程》扫描件,“柏杰生去世后,留下的只有高昂的高利贷以及负债——当然,还有韩国明洞的一块地皮。”

  左佑佑震惊了。

  “怎么会这样?!不是说万泰和号是汉城首富吗?”

  “从这份遗产叙述来看,在20年代末,柏杰生陷于几近破产的危机,银行和私商向法院申请,拍卖万泰和号的房产与地皮来偿还借款。就在法院批准拍卖的前一天,是柏秀銮从上海汇来20万规银两巨款,相当于38万日元,才将柏杰生从破产危机中解脱出来。”

  柏秀銮?

  左佑佑迷惑地抬头看向白板。

  柏秀銮,这个陌生的女人名字,孤零零地伫立在白板正中央。

  这个名字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中,隐没在无数史学家的研究中,直到有一天,突然被人从层层掩饰中挖了出来。

  “我们从前就有很多疑惑。比如,一直以来跟在柏杰生身边处理公司业务的,正是柏杰生的二子柏成坤,为什么最后却是九子柏大殷成为继承人;又比如,柏成坤为什么会娶日本人成为妾室;还有,万泰和号在战争中是如何衰落的?”

  “事实上,最终柏大殷继承柏杰生的家业,就是因为他的亲姐姐,柏秀銮。”

  姜世钦把自己的史料找出来:“柏秀銮嫁给了柏杰生姐夫家的孩子,也就是上海陈家陈平原的二儿子。陈家老二的母亲是著名港商香山郑家。陈家老二与郑家关系极为密切,在上海专做报关提货业务,后来在上海做烟草生意。”

  “然而,时局动荡,郑家被卷入政治斗争,在一场海上押货中轮船因故沉海,郑家死了四个男人,柏秀銮的丈夫陈家老二也在这场事故中身亡。”

  “陈家与郑家的生意大本营在上海与广州,而这场事故发生在天津。郑家人滞留天津,风雨飘摇之际,正是柏秀銮站出来主事,才把郑家人的尸骨与余货平平安安地带回上海,从此获得了陈平原的重视,在陈家的商业体系中拥有了仅次于陈平原的话语权。柏杰生第二次濒临破产之际,柏秀銮的汇款将万泰和号拯救下来——也就是说,我们推测,从这时候开始,万泰和号的实际主话人就不仅仅是柏杰生,还有柏秀銮。”

  “而这,也是为什么,最终万泰和号的牌子传给了柏大殷,这位丝毫不懂生意的纯文人,你们中国人称之为——纨绔子弟。”

  左佑佑在“柏秀銮”旁边画了个问号:“那柏杰生第二次破产又是因为什么呢?”

  “不知道。”姜世钦说着,在左佑佑画的问号下面,又画了一个问号:“还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

第179章 考据就是起起落落落&十几个快递???

  “是什么?”左佑佑问。

  “目前,我们已知的史实有。”姜世钦用电脑做了一张流程图,指给左佑佑看,“柏杰生通过彩票挖到第一桶金,但是因为山东帮抢夺仁川-汉城的丝绸之路导致亏损,但借此契机从上海万泰号中独立出来。”

  “随即,柏杰生攀上了袁世凯的关系,与清朝洋务派官员关系紧密,从而拿到了‘米照’,依靠大米扭亏为盈,在朝鲜东山再起。”

  左佑佑点头。

  “紧接着,我们现在手上的材料证实,关于向日本支付款项,是因为万泰和号的资金流通范围和结算网络不止朝鲜和中国,也包含了日本口岸多角结算。我们试图论证,所谓的给日本人分红,就是正常的公对公汇款业务。”

  左佑佑点头。

  姜世钦说:“不合理的地方就在这里——日元支付的数额对不上。在账本里,万泰和号用日元支付的数额远远要比多角结算的数额要大得多。”

  左佑佑仔细看着姜世钦给自己拉的表格,皱起眉。

  “没算错?”

  “没算错。”卡勒布博士说,“数额相差非常大。因此,关于万泰和号的崛起中,我们少了一环。”

  “少了一环?”

  “我们认为,万泰和号发家靠的是大米,但我们忽略了一个现象:大米生意属于批发零售业务,甚至日本口岸多角结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小额业务。所以,万泰和号的真正发家,必然需要大宗交易,那么这种大宗交易是什么?万泰和号成为汉城商业巨擘,必然需要把控商路,他又是怎么把控商路的?我们对于万泰和号的研究中,缺失的一环就在于此。从1904年柏杰生获得米照,到1921年柏杰生成为汉城首富,中间他还涉足了什么业务?”

  卡勒布博士补充:“我们必须把这个业务考据出来,才对上日元支付的数额,从而论证——万泰和号的发家并非靠日本注资。”

  左佑佑总结:“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知道,柏杰生获得‘米照’后的20年间,发生了什么。”

  “是。”

  左佑佑沉吟片刻。

  就在这时,左佑佑的电脑闪了闪,收到陈昭发来的一个文件夹。

  “文件夹里有36封万泰和号寄出的书信扫描件。”陈昭留言。

  历史侦查小分队四人一时间狂喜!

  “竟然还有新发现的书信?感谢上帝!”卡勒布博士喜气洋洋地催促左佑佑,“快,快打开看看!”

  文件夹不大,接收很快,四个人目光炯炯地盯着电脑屏幕。

  “会不会太顺利了点……”姜世钦小声说,随即被卡勒布博士一掌拍在头顶。

  “上帝保佑,你说点好听的行不行!”

  姜世钦迎着另外几个人杀人的目光,怂怂道:“好好好。”

  姜世钦闭了嘴,可这世界上往往好的不灵坏的灵。

  “这都是什么啊!”四个人用四种母语齐齐哀嚎,“完全看不清嘛!”

  左佑佑支棱着死鱼眼瞪着电脑屏幕。

  书信洇染,字迹模糊。

  卡勒布博士重重叹了口气:

  “这是古人的书信副本。古人的商业书信对于确认交易信息非常重要,因此书写的时候在下面垫上薄纸,用浓墨书写,上面的原文作为书信寄出去,而垫在下面的薄纸被浓墨洇染,作为副本保存。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36封信件,就是古人的副本。”

  左佑佑看得眼花,也看不清楚:“他们这个副本原本就是模糊的?”

  “对,他们自己大概知道内容,并不指望阅读,只是作为留存依据。但我们完全不知道,就没办法读懂。而且,毕竟保存了一百多年,字迹更加模糊,我建议放弃这36封书信。”

  行吧。

  做历史考据就要习惯心情的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海川君插嘴:“我的祖辈在朝鲜做棉布生意。当时,日商先于华商进入朝鲜,主要向朝鲜出口棉布,而这些棉布,就是从日商从华商手中购买转售的。”

  “你觉得万泰和号可能将棉布直接卖给朝鲜?”

  ”是。那时候,华商的棉布生意是除了丝绸生意之外第二大稳定的商业,棉布的产地在英国,华商走海路,直接把英国的棉布拉到从上海转运到日本。”

  ”我觉得不是。“卡勒布博士说。

  海川君试图说服他:”既然柏杰生和我的祖辈海川亮是朋友,为什么不能是柏杰生涉足了棉布生意?“

  “即使是棉布生意,也是批发商零售业务。”卡勒布博士反对,“本质上还是买卖,不足以成为使万泰和号跃升为汉城首富的梯子。更重要的是,海运需要海上商路,万泰和号的海上商路从哪里打通?”

  海川君也陷入了沉思。

  ”这条路不通。“

  历史考据果然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

  “或者,我们换个思路,沿着柏秀銮这条线。”左佑佑在“柏秀銮”的名字外面,又牵出一条线,“我们可以去陈家找资料。”

  她写下了“陈家”两个字,想到了陈威。

  “上海?”

  “不,富阳。”

  左佑佑想到了自己去过的富阳陈氏祖宅,和陈氏祖宅中找到的剪报和账本:

  “我们从前在富阳陈氏中找到了关注万泰和号的剪贴报,这份剪贴报,应该与柏秀銮密不可分。”

  如今,位于杭州富阳的陈氏祖宅已经被地方政府修成了博物馆,许多资料文献得到良好的保护。

  左佑佑致电给柏辛树,请他帮忙联系陈威,把陈氏祖宅中的资料文献的扫描件发过来。

  傍晚。

  柏辛树抱了十几个快递箱回到住处,收件人都是左佑佑。

  她买这么多东西做什么!

  心情郁闷用网购来发泄吗?!

  其中有一个箱子又大又沉,柏辛树不得不拜托物业帮忙。

  物业帮着柏辛树把十几个快递垒在家门口。

  真·加班堡垒。

  柏辛树推开门,旋即惊现家里多了三个加班的海外大冤种!

  左佑佑究竟是怎么把这三个人拉进加班的阵营的啊?!

  异国四人组操着不同的英语口音,坐在一起对着白板争论得面红耳赤,看见柏辛树,也只是随意地点了点头。

  仿佛他们出现在柏辛树家中是一件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柏辛树见他们如此表情,也不好大惊小怪,默默地进了屋,手足无措地给自己倒了一杯水,拘谨地靠在一边喝着。

  仿佛这里不是他家。

第180章 来了中国就要一起996&卡勒布博士的转变

  柏辛树喝着水观察左佑佑,越来越发现她有一种神奇的能力:

  攒局王

  说是攒局王也不严谨,因为她不仅仅号召能力强,亲和力更强,外加被社会毒打后的会来事儿,很容易就能把场面上的人维护得一团融洽,让每个人都如沐春风。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自身被网暴的风口浪尖上。

  华夏书林针对左佑佑身上的舆情危机开了几个小时的会,当事人竟然坐在这里面色不变地压着美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赶工?

  果然是996大国。

  柏辛树见四个人毫无停下来的迹象,完美地忽视了自己,他把水杯放在料理台上,清清嗓子。

  左佑佑看过来。

  柏辛树指了指门外堆成小山的快递箱。

  “左佑佑,你让我取的快递……们。”

  闻言,房间里的四个人立刻把白板一推,兴高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