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中华修古籍 第40章

作者:黑白狐狸 标签: 现代言情

  柏辛树仔细想了想,也称赞:“用放大镜看历史书缝里的古人生活,把落脚点放在生活上,确实更有温度。”

  左佑佑说:“史学就是人学嘛。总要给读者一些新鲜感和代入感。”

  老石猛吹彩虹屁:“我徒弟这就是把文学批评中的陌生化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创意实践。”

  几个人默契地忽视了老石的高端发言。

  简行舟灵光一闪:“你说类似于儒林外史,其实我觉得还可以叫《新儒林逸史》。”

  新儒林逸史。

  夏博士咂摸出一点门道,小声说:“这个名字好像也卖不动的样子……”

  左佑佑想起了起名小天才简行舟曾经抱怨过自己做的科普作品没有人看。

  一起来欣赏简行舟的起名:

  ——古书杂役录。

  在古典文化的语境中,能够为古书服务,哪怕是做杂役(服务员),也是非常风雅的事情。

  道理左佑佑都懂。

  但那是在古典文化的语境中啊喂!

  普罗大众谁会get到你们古典文化圈子里的情趣啊喂!!

  ——迷津渡者。

  “潇湘迷津渡者”是一个很不出名的清初话本小说家,一共写了5本小说:《换嫁衣》《移绣谱》《笔梨园》《梅魂幻》《写真幻》。

  用现代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这位笔名为“潇湘迷津渡者”的作者,就是七猫网络小说现代言情分类下一个不大出名的中游作家。

  前三部作品《换嫁衣》《移绣谱》《笔梨园》讲的是平凡人市井恋爱生活,可以参加七猫的现实题材征文大赛;后两部作品《梅魂幻》《写真幻》属于豪门频道,专门讲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

  古往今来,豪门纠葛都是最受欢迎的小说题材。

  在古代,男作家写就,所以便是穷才子获得了豪门佳人的全心恋慕;放在现代,女作家写就,就是豪门霸总认准了女主一生一世一双人。

  无论古今,虽然男女带入视角不同,但豪门小说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市场最为火爆,很难讲这位“潇湘迷津渡者”不是和左佑佑的同事、写物理教材的杨博士一样,为了数据而努力贴近市场。

  只可惜,这位“潇湘迷津渡者”显然和杨博士一样贴合失败:写了5部小说,既没有广泛了流行,也没有卖出版权拍成大热IP。

  瞧瞧人家著名前辈关汉卿,《救风尘》就写成了大热IP,在梨园排了又排,甚至在左佑佑生活的时代还翻拍成了《梦华录》;再看看另一位著名作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也成为大热IP,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

  所以,综上,这位“潇湘迷津渡者”,在长长的中国文学榜单上,似乎就没真正登过榜,几乎就是一个“查无此人”的小透明。

  就连他的生平,也是后人根据他的小说考据出来的:

  主要生活于清初的、出生于闽浙或周围一带的小说家。

  “考据的人,是我。”简行舟颇为自得,“我研一做了潇湘迷津渡者的研究,觉得很有趣。”

  老石和夏博士点头:“道理是这个道理,确实很有趣。”

  左佑佑挠头:“但是你用这个小说家的名字做你自己的ID名,就没想着让大家看……”

  简行舟涨红了脸,认真争论:“可不止这一层意思,还有用典,用典!文化人怎么能不用典呢?‘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化用了秦观的作品。”

  左佑佑懂了,这也是古典文化圈不化用典故就会浑身难受的仿佛失去了筋骨的风雅之癖。

  风雅之癖,俗称神经病。

第50章 先送谁回家?

  左佑佑面无表情地吐槽:“你是不是想说,还有第三层意思——你起了个‘迷津渡者’的名字,想做难以寻找的渡口的摆渡人,知识摆渡人?”

  “没错,就是有三层意思,而且其实我化用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典故,秦观的这句诗本来也化用了别人的典故,这个典故追溯到……”

  “好了好了了,我知道了。”左佑佑不得不打断简行舟的话,痛苦地揉太阳穴,“别人喜欢不喜欢我知不知道,你自己喜欢就好。”

  简行舟还想说话:“这叫韵味……”

  “好的,现在我们还有一个贴纸,请你有韵味地把它贴在封底。”

  左佑佑递给每个人分发小贴纸。

  柏辛树接过来一看,是个二维码。

  还需要配二维码?柏辛树有些迷惑。

  他掏出手机扫了一下,里面什么都没有。

  “我现在还没把内容放上去。”左佑佑说,“这本书需要增加白话文翻译和重点词语注释。”

  老石和夏博士都震惊了。

  “这么通俗的内容还需要白话文翻译?”

  左佑佑已经习惯了这些人,闻言,头都不抬。

  “需要。”

  “可已经很通俗……”

  “不通俗。”

  “哪里不通俗了?”

  左佑佑拍案而起,一掌拍在地上,地上的贴纸跟着弹了弹。

  “只要我二姨家的15岁初中生读不懂,就不通俗!懂?”

  成本增加!咨询费:0元√

  消耗总成本:贴纸+营销费+工人手工费+咨询费=2000元√

  简行舟弱弱道:“可……”

  “简行舟,闭嘴。”左佑佑一掌贴纸糊在简行舟的嘴上。

  这招太狠了,剩下的几个人瞬间安静如鸡,低头默默做手工。

  “咱们一共5个人,贴10000本。”简行舟撕下嘴上的贴纸,“今天贴不完啊!”

  “今天先贴5000本。”左佑佑大手一挥,“分批发货。”

  “二维码的内容什么时候能上?”夏博士问。

  左佑佑对着夏博士,笑眯眯。

  夏博士打了个冷战:“干嘛?”

  “夏博士~”左佑佑用最甜腻的声音说,“能不能给我推荐几个学生啊~”

  “这个不难啊。”夏博士下意识说,“你需要几个博士生?”

  “不是博士生。”左佑佑讨好地给夏博士捶肩,“要本科生。”

  “你要本科生干嘛?”夏博士皱眉,“本科生的学术素养……”

  “我来帮你找本科生。”柏辛树忍耐着揉眉心,打断了夏博士认真严谨的发言,“你要几个?”

  左佑佑比了个“10”。

  “可以。”柏辛树一口应允,“是翻译白话文吧?”

  “对。”左佑佑痛快地说,“写出来的东西,要让15岁的初中生能看懂。”

  夏博士垂死挣扎:“我觉得这个年龄定位……”

  “可以。”柏辛树马上低头发微信,“我们这本书内容不多,他们明天就可以交稿。”

  “好嘞。”

  “别忘了申请劳务费。”柏辛树问。

  左佑佑顿住。

  还要付劳务费!

  成本增加:劳务费支出约一万元√

  总成本:贴纸+营销费+工人手工费+咨询费+劳务费=12000元√

  ……

  半夜。

  5000本书终于贴好了。

  几个人都贴成了蚊香眼。

  老石靠在一边的架子上,已经均匀地打起了鼾。

  夏博士一头卷发几乎要炸开了。

  简行舟连句话都说不出来,憔悴地坐在一边抠手指头上的胶。

  左佑佑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没撕过这么多纸,她几乎觉得自己是一台碎纸机。

  只有柏辛树精神状况尚可,此时站在一边,清点贴纸后的图书数量,查缺补漏,整理出一小摞贴纸质量不达标的出来,要求几人重贴。

  尚清醒的夏博士和简行舟对柏辛树无言地怒目而视。

  左佑佑有气无力地爬起来,拍胸脯:“我包圆,这些我带回家贴。”

  简行舟听了这话,迅速起身,把那基本没贴好的书往左佑佑怀里一塞:“说定了!”

  左佑佑被压得身子一歪,然后肩膀被柏辛树扶住。

  她迅速站稳身子。

  柏辛树的手马上从她的肩上移开。

  全程大概只有半秒钟。

  闪电般的小插曲后,柏辛树伸手接过了左佑佑手上的书:“太晚了,我们顺路,正好送你回家。”

  夏博士说:“我和老石顺路,老大和左佑佑顺路。简行舟,你自己回去可以吗?”

  简行舟:“我和老大一起走吧,离得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