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诚乘风凉
韦荞听了,淡淡开解:“林姨,他会好的,他那样要强。”
“韦荞,你这样说,我就不爱听了。”
“好,不说了。”
她懂分寸,不与对她有恩的老人起争执。
两人各自避开,缓解气氛。
十点,岑铭收拾小书包,道:“妈妈,我要回去了。”
“这么早?”
“嗯。”
韦荞端详他的脸,有很多很多舍不得。岑铭匆匆来,匆匆走。这孩子从小被岑璋带大,同他父亲一样,严格遵守时间观念。
林华珺走近,轻声对她道:“今天上午,岑璋有两个会,走不开。岑铭就是知道,才会这个时间约你来。”
韦荞听了,心如擂鼓。
林华珺肯定了她的想法:“孩子很爱你,特地避开岑璋,想办法来见你的。”
可不是吗,才七岁,那么小的一个人,为了见妈妈,动用多少心计。要避开爸爸,深夜打电话给她,还要避开爸爸,与她独处一小时。七岁的岑铭做这么多,就是为了平衡他那一对分崩离析的父母。令他既能见到母亲,又不至令父亲难过。单是想想,韦荞心都要碎了。都说苦孩子早慧,岑铭就是一个苦孩子。
“不过,”林华珺又道:“其实,岑璋知道这件事。”
“什么?”
“岑铭今天来见你,他是知道的。”
“……”
昨晚林华珺听闻屋外有声响,披了外衣出门瞧。这一瞧,瞧见深夜一幕。
凌晨十二点,岑璋站在儿童房门口,背靠着门,驻足良久。岑铭心计再多,也还小,控制不好音量,偷偷同母亲讲电话时声音大了,被屋外的岑璋全数听去。
他没有反驳,没有表态,就那样站着,沉默地听。岑铭挂断电话很久,他还站着,林华珺都不知他何时离开。
“韦荞。”
“嗯。”
“这两年,他很想你。他再要强,还是想你。”
--------------------
岑铭:看我那不成器的老父亲——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其实都懂~~~
( ̄▽ ̄)~
第9章 暗涌(2)
=========================
申南城商界,独有赵江河,被尊称一声“赵先生”。
“先生”这个叫法,总带着文人气质,将生意人那股商业厮杀之味略去不少。
赵江河确实不似寻常生意人。
赵家是商界名门,创立道森至今已有三代人。赵江河作为继任者,是赵家登台掌权的第二代。道森原本以电影业起家,“道森控股”前身正是“道森影业”,赵家第三代赵新喆和女明星纠缠不清,和这层渊源脱不了关系。若是按着这条路走,道森充其量就是个电影业巨头,远远撑不起“财团”二字分量。
转折出现在赵江河登台之后。
赵江河天资聪颖,含着金汤匙出生却天生是块做生意的料子,纨绔子弟的那套作风在他身上半点没有。在豪门内斗的大戏里,赵江河一路平稳、赢得轻松。十九岁入主道森董事会,三十二岁坐稳道森董事会主席之位,至今三十年不倒。道森从“影业”转向“控股”、跻身全球度假区财团的奇迹,就是在赵江河手里完成的。
至此,赵江河被称一声“赵董”,不过分。
然而,坊间对赵江河的一致称呼,却是十分斯文的“赵先生”。因为,赵江河开创了一个影响社会的举动:成立助学基金。
凡被列为赵江河助学基金资助对象,赵江河一力承担从幼儿园到硕博毕业的全部学费,所受教育皆为精英教育。可以说,赵江河不仅是在救助失学儿童,更是以一己之力为社会输送了数量可观的行业精英。
赵江河助学基金声名赫赫,一度闹出不小风波。有中产家庭为让子女进入精英名校,不惜造假身世,试图令孩子成为助学基金资助对象。最后,被基金审核委员会识破,从名单中除名。一时间,舆论哗然。赵江河助学基金的社会影响力,可见一斑。
二十六年前,第一期名单公布,赫然列着一个名字:韦荞。
那一年,韦荞只有三岁。她是孤儿,赵江河第一次在福利院见到她,她正拿着饭盆踮起脚尖打饭吃。
那时的赵江河不会想到,二十六年后,这个只求一饭之饱的小女孩,会成为日后声名赫赫的道森首席执行官,更在赵家濒临垂死之际,以力挽狂澜之姿将道森重新拉回行业霸主地位。
当赵江河明白这一点,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
看着昔日的小女孩再次归来,面目沉静更甚从前,赵江河心怀甚慰,明白如今的韦荞看透世事,再无心敌。
他微微一笑,道:“这两年,你清减不少。”
韦荞站着,垂手插在风衣口袋里,略一点头:“还好。”
“听新喆说,你开了一家店?”
“是。”
“什么样的店?”
“一家小面馆而已。”
“有多小?”
“十四平米,四张桌,最多可容纳八人吃面。”
“营收如何?”
“小本生意,稳赚不赔。”
赵江河大笑。
一句“稳赚不赔”,尽显一身本事。经济下行,小本生意最是难做,抗风险能力稍微差一点,今日开张明日关门。韦荞到底是韦荞,赵江河毫不怀疑她再把那面馆开下去,不出几年非被她搞成连锁店不可。
两人认识多年,今日谈话所为何事,彼此心知肚明。赵江河开门见山,对韦荞郑重托付:“道森有难,托赖你。”
“不会。”韦荞轻描淡写,将一桩生死之事尽量拂去些悲剧意义,“做企业,输输赢赢,是常事。有今日的输,才有明天的赢。”
“呵。”
赵江河笑了。
危难关头有人搭救,是幸事,且这搭救之人还是他以独到眼光一力发掘,意义更是不一样。
“韦荞,这些年,我多谢你。”
他承认,他有私心。
当年成立助学基金,他有私人目的。爱妻体弱,早早去了,因为这层原因,妻子生前对独生子无限宠溺。赵江河很早就明白,赵新喆被惯坏了,难成大器。他就这一个宝贝儿子,将来道森的担子压不下给赵新喆,还能给谁?他赌了一把,成立助学基金。他要借助学之名,亲自挑选道森接班人!
五千年帝王史告诉他,天子门生制,存在即合理。慈善的皮骨之下,赵江河是用千古帝王权术,给赵家谋了一条险中求生之道。
这些,韦荞当然懂。
从前她不懂,做到首席执行官的位子,不懂都难。
但她怪不了赵江河。
若非他有一己私心,也不会有如今的韦荞。“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山月谁更阔,是千古难题。
“赵先生,您好好休息。”
韦荞接下郑重嘱托,一诺千金:“我这次回来,亦有我的私心。既然我回来了,道森的事,我来。”
赵江河喜静,偌大的赵宅除了管事之外,空无一人。韦荞是开车来的,她处事一贯冷淡,也不打算同谁告别。
她走下旋转楼梯,不期然被人叫住:“韦荞。”
韦荞脚步一顿,居高临下望去。
许立帷长身玉立,正站在底楼大厅,看样子是在等她。一副无框眼镜衬得他异常斯文,略去不少平日杀性。
韦荞走下楼梯,淡淡招呼:“好久不见,换眼镜了?很衬你。”
“嗯。”
许立帷摘下眼镜,从裤袋摸出手帕,擦了下镜片又戴上,“半年前换的,戴着也习惯了。”
“以前那副呢?”
“摔坏了。”
“你不像是会出这类小事故的人。”
“人都有情绪,那天没控制好情绪,把眼镜摔了。”
“哦?为什么?”
“那天,岑璋对道森正式下了战书,申南城没有银行敢贷款给我们。先前谈好的,也都反水了。”
“……”
韦荞听着,随即懂了。
许立帷到底是许立帷,铺垫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她:岑璋动手了,你怎么办?
韦荞看着他:“道森就是有你,才能活到今天。”城府那么深,若不是许立帷无心恋权,只为报恩,恐怕道森的历史就要从此改写。
赵江河的助学基金,实在是高招。
一个韦荞,一个许立帷,当年赵江河从福利院看中的两个孩子,如今再次联手,要从今盏国际银行这头沉默巨兽口中,救下道森。
他想从她那里,得一个确认:“韦荞,下定决心了吗,即便岑璋反对,也不会再离开道森?”
“嗯。”
“为什么突然?”
“因为岑铭。”
她不瞒他:“因为岑铭喜欢道森度假区,所以我不会让它轻易垮掉。”
许立帷莞尔。
他们这样的人,入世太深,早已将人性染色。尔虞我诈是本能,要看透权谋,看透敌我,要在名利场杀出重围,挣一个一席之地。唯独韦荞是例外,她身陷名利场,却总能置身事外。外界多少轩然大波,到她这里,轻轻一句解释就过去了。
媒体头版头条:《韦荞强势回归,剑指道森董事席》